作文應該寫成什麼樣的?我們先來看一篇被學校公眾號展示出來的「優秀作文」:
文章前部分
文章後部分
能夠展示在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平臺,那應該在老師眼中是一篇很優秀的作文,從文後的留言也可以看出大家對此文的讚賞,可是我卻覺得此文空洞,無內涵,讓人不知所云。
那怎樣的文章才是一篇好文章,我覺得有三個關鍵點:
一、第一個關鍵詞,有創意。
創意從何來,首先是標題。標題的重要毋庸置疑,好標題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如果標題亮眼有新意,那一定會讓人有欲望去讀文章,而且一開始就留了一個好印象,更容易得印象分。
像我之前發表在《班主任之友》上的一篇文章——《問題老師》,這個標題就很有意思,只聽說過問題學生,哪來的問題老師?於是,帶著這種疑問,就會引起讀者繼續讀下去的欲望。
其次,角度要有創意。當大家都寫同一件事時,我們可以想想,如何寫得不一樣呢?特別是考場作文,更要推陳出新,才能在萬千作文中脫穎而出。
比如這次的六年級的期末語文考試的作文題便是《忙碌的早晨》,大部分孩子都是寫的自己的早上是如何慌亂。這次我作為全區統考的作文閱卷老師,當看到這樣雷同的內容完全視覺疲倦了,除非是文筆特別出眾的,基本上拿不到高分。但是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描寫的卻是路上看到別人的忙碌,比如早餐店的忙碌,環衛工人的忙碌等等,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辛勤一天的開始,這樣的立意新穎且深刻,一下便脫穎而出。
上學期綜合實踐活動,帶孩子們去了長沙的海立方玩,我們班大部分剛上二年級的孩子都是把自己玩過的地方一一記錄下來,玩了什麼寫什麼,大部分同學寫成了流水帳,但是我們班張鈺彤卻獨闢蹊徑,選取「海獅表演」這一個小小的角度,寫得妙趣橫生。
再次,內容要有創意。像沒有限制內容,例如日記,投稿之類的,就一定要寫得有創意,有特點,不然很難入閱盡天下文的老師(或編輯老師)的法眼。
還是說我那篇《問題老師》,為什麼能被編輯老師選中發表在雜誌上,就是因為內容有創意。我通過描述自己的班級管理作風在別人眼裡的問題重重,來闡述自己的教育理念。這樣的內容還比較另類,特別,因此被編輯老師一眼看中。
《問題老師》部分節選
第二個關鍵詞,真情實感。即真實的感受,真實的情感。好的作文,接地氣,有溫度,有細膩動人的情感,讓人能夠感同身受,很有代入感。而不是寫一些假大空,讓人不知所云。
怎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呢?多觀察,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多體驗,體驗不一樣的多彩生活。多動手實踐,多動腦思考,寫圍繞在自己身邊的人,寫發生過自己身上的事,寫自己的所感所動,寫自己被觸動過的心。只有這樣,獲得的體驗和感受才是真情實感,才能真正動人。
上學期正好舉行了全市的「輝煌70年,暢想中國」的書信徵文大賽,很多孩子寫的都是祖國是多麼偉大,祖國的發展是多麼日新月異,我們是多麼地驕傲,我們是多麼熱愛祖國云云。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感受離小學生太遠,特別是我們班這樣才剛踏入二年級的學生,寫出真實的感受才是最重要。
其中一個孩子寫給好朋友的信,告訴好朋友自己來到了一所新學校,分享在學校的點滴,還告訴好朋友學校的馬路的變化,這點小小的變化正是由於孩子細緻觀察生活所得來的,也是從側面反映了我們國家對教育的重視。這樣一篇由身邊小事入手的歌頌祖國的文就生動自然多了。
我們班孩子的參賽文
第三個關鍵詞,是生動。
一是語言簡潔樸實。很多人摘抄好詞好句,就是為了寫作時用上優美的詞句,但是很多時候卻事與願違,華而無實。真正的上乘之作,其實往往語言都是最最自然地流淌,讓人倍感親切。
看大家之作,往往語言都很樸實自然,而看很多網文,卻是華麗無比,反而空虛而無內涵。
我們班方向的那首上了《小學生導刊》的那首小詩便是這樣的特點。
你看,這首詩的詞語多麼的簡單,沒有成語,沒有比喻句,沒有優美的辭藻,只有最最樸素動人的感情,但是卻很打動人。
二是有精彩的細節描寫。
精彩的細節描寫從何而來?來自你細心的觀察。我經常給孩子們說,一定要細節描寫,這裡有個小口訣,希望大家記住它:
作文想要寫得好,細節描寫不能少。
各種感官來寫景,方能惟妙又惟肖。
事情經過精細準,動作描寫要細緻。
人物刻畫要形象,神動心語和外貌。
大訣竅便是:寫動作時,一定要寫動作的過程。一些細小的動作,最能反映出人的內心活動和性格特點,精神面貌。
例如下面描寫「我」上臺前的緊張的心理。
很明顯,B的描寫就很細緻,每一個小動作、小細節全都不放過,因此也十分生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