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環案例再次表明測謊儀本身就是一個謊言

2021-03-04 娛樂扒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我們的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會有更新,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圖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很久以前,我有個問題,難道沒有一種叫做測謊儀的儀器,他能檢測人們是否在撒謊?

為什麼警察在審訊囚犯時不使用測謊儀?後來,人們知道測謊儀只是基於受試者的心率和血流是否發生了變化。對一些誠實的人來說,當他們說謊時,他們會臉紅,心跳,表情會很不自然。這些人即使沒有說謊,面對考試時也很可能心跳加快、臉紅、呼吸不正常。這樣一來,測謊儀不會誤認為他們中的一些人在撒謊嗎?相反,一些犯罪分子,或者一些職業騙子,已經成為說謊的習慣,他們的心理素質非常好,

如果他們在談論謊言時不臉紅,心也不跳,測謊儀會將說謊的人的這一部分誤判為沒有說謊。換句話說,他不是靠譜。否則,以張玉環為例,測謊儀難道不是什麼都清楚嗎?這不意味著測謊儀本身就是個謊言嗎?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新型測謊儀用AI技術檢測謊言,測謊成功率高達80!
    許多人也十分信賴測謊儀,認為通過它就能接觸到真相。然而,問題在於,一次又一次的事實都證明了老式測謊儀並不能給人們帶來真相。一般來說,測謊儀是通過觀察檢測對象的生理變化(比如血壓,脈搏)得出結果的。如果因為任何原因你感到緊張,不論你有罪與否,結果都可能出現偏差。這就是為什麼測謊儀的測試結果不能作為法庭證據使用。
  • 說謊話就會被「咬掉」手指,世界上最古老的測謊儀,是真的嗎?
    對於匹諾曹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如果你說了謊話,鼻子會變得越來越長,如果你承認錯誤,鼻子將會變成原來的大小,當然這只不過是一個童話故事而已,這樣說謊話鼻子會變長的事情,在現實生活當中當然是不可能會存在的了。
  • 測謊儀會製造冤案嗎?
    1998年,雲南省戒毒所民警杜培武的妻子和另一民警同時被殺,據傳兩死者生前關係曖昧,負責偵查此案的辦案民警就推測兩人是杜培武所殺,並動用了測謊儀,測謊的結論是杜培武否認殺人的供述是謊言。辦案民警由此認定死者肯定是杜培武所殺,在杜培武拒不供認的情況下,他們對其實施了刑訊逼供。生不如死的折磨使杜培武承認了辦案人員所需要的一切。
  • 張玉環案,宋小女為何成了焦點?不要本末倒置,案件本身更為關鍵
    張玉環被羈押26年,是迄今為止,因冤假錯案被羈押時間最長的人。但張玉環本人和案件本身沒有成為關注核心,張玉環的前妻宋小女卻成為事件的焦點。宋小女在丈夫入獄後,相信丈夫是無辜的同時,沒有選擇等待,卻選擇離婚改嫁,顯得無情;已經改嫁他人,張玉環被無罪釋放之後,又說張玉環欠她一個擁抱,與理不通。
  • 張玉環無罪釋放,能否說明張玉環就是清白的呢?
    張玉環無罪釋放能說明他是完全清白的嗎?張玉環之所以會無罪釋放,是根據疑罪從無的原則,也就是說這兩名兒童被殺案中,張玉環有殺害小孩的嫌疑,但是卻沒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沒有可令人信服的證據,因此張玉環無罪釋放不足以說明他沒有嫌疑。
  • 侃整理|中 張玉環案報導梳理
    上篇為案件時間線梳理  中篇為審訊與獄中、申訴、提供幫助、疑點  下篇為媒體焦點、相似案例的賠償審訊和獄中  據媒體報導,張玉環在審訊期間遭遇了刑訊逼供,在獄中張兩次想到自殺。27年來堅持寫申訴信,累計多達500多篇。
  • 世界上最古老的測謊儀,說謊的人手會被咬,現如今成重點保護文物
    隨著當今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不可思議的東西被人類發明,就像曾經有三間房屋那樣大的電腦,到現在成為「掌上電腦」;但這些發明中,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便是測謊儀,它會根據被提問者回答問題時生理指標的變化,來判斷是否說謊。
  • 張玉環兒子回應「提要求」,賠償程序還未進行,輿論成必爭之地
    自張玉環被無罪釋放後,戴上大紅花,回到自己陌生而熟悉的村莊,原以為事件會沉寂了一段時間,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張玉環的哥哥張民強的一次微博發文,讓「張玉環案」再次被提到了風口浪尖。對於一個27年沒有回家的張玉環來說,「物是人非」只是對他自己家破舊的老房子而言,而「物非人非」似乎更能體現他現在的悲涼處境,因為他錯過的不只是他自己人生的27年,也是中國經濟騰飛的27年,中國農村翻天覆地變化的27年。
  • 測謊儀測出的是弱肉強食
    倘若俺單位也來效仿,然後這見鬼的測謊儀顯示俺不合格,豈不是叫俺就這樣不明不白地下了崗?提出這個疑問,實在是這些所謂的科學名堂背後隱藏著不那麼光鮮的名堂。  看看人家老總是怎麼說的:用測謊儀一是為了保護公司機密,二是希望招進的每個員工對公司都是忠誠的。而且老總表示,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公司會繼續使用測謊儀招聘員工。(4月27日《南方都市報》)您看,人家也是很有法治意識的嘛。
  • 江西張玉環案證明,正義可能遲到,正義從不缺席
    2020年8月4日16時10分左右,備受關注的「江西張玉環案」在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第四審判庭公開宣判:在被羈押近27年(9778天)後,張玉環被宣告無罪,當庭釋放。張玉環也因此成為國內被羈押時間最長的疑案嫌疑人。
  • 張玉環案淺談「冤假錯案」與「疑罪從無」
    經過警方走訪調查,在男童伯父報案後的第三天,兩名男童的鄰居、當時只有26歲的張玉環被認定具有重大犯罪嫌疑,被警方帶走調查。 1993年12月19日,當地縣公安局以張玉環犯故意殺人罪,提請縣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29日檢方批准逮捕張玉環。
  • 「張玉環你欠我一個抱!」
    這讓人更加堅信,這個故事,一定有一個最美好的開場。她是宋家最小的女兒,18歲嫁給張玉環,農活不會幹,家務也做不好,不是傳統農村人心中的「好媳婦」。但張玉環寵著她,不出去做木工的日子裡,就自己攬下所有農活家務。每次買回豬肉,做成三碗分給她和兒子,自己從來捨不得吃。
  • 張玉環要求國家賠償2234萬元有法律依據嗎?
    今天,張玉環案再次引起大家的關注。張玉環和家人及律師一起向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國家賠償,金額高達2234萬元!同時要求法院賠禮道歉!有網民認為張玉環被錯誤羈押長達9778天,要求賠償多少都不過分,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自由和青春。也有網民認為張是獅子大開口,雖然張的遭遇值得同情,但申請賠償也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度。還有網民認為,張玉環能夠得到糾正冤案恢復自由應該感到慶幸,恢復名譽才是最重要的,。鑑於目前真兇還未落網,案件還得調查,國家應該儘快查明案件真相,找出真兇,對社會對被害人家屬有一個遲到的交代!
  • 張玉環案背後:一個村莊的26年
    來源:時代周報張玉環案背後:一個村莊的26年時代周報記者 陳佳慧 發自南昌雞叫蟬鳴,8月,起花生的季節。趁著上午不熱,張家村人到田裡拔花生,碼整齊後運回家。關於案件本身,張玉環很少主動提及,但他會展示被刑訊逼供後留下的疤痕,「現在已經模糊了,手上還有一點白的,」他用右手指左手的傷疤,又將左腿的短褲卷到大腿跟,「腿上有一條,當時被狗咬的。」張玉環戴上眼鏡仔細找,指著一塊與膚色接近、小拇指甲蓋大小的白色疤痕說。談及張國武、張健飛兩家無休無止的痛苦,張玉環並不迴避。
  • 張玉環案背後:一個村莊的26年
    關於案件本身,張玉環很少主動提及,但他會展示被刑訊逼供後留下的疤痕,「現在已經模糊了,手上還有一點白的,」他用右手指左手的傷疤,又將左腿的短褲卷到大腿跟,「腿上有一條,當時被狗咬的。」張玉環戴上眼鏡仔細找,指著一塊與膚色接近、小拇指甲蓋大小的白色疤痕說。談及張國武、張健飛兩家無休無止的痛苦,張玉環並不迴避。「按道理,跟我是沒有很大的關係。要是找,還是找政府。
  • 張玉環獲496萬元國家賠償,國家賠償施行的情形有哪些?
    導讀:在被拘留近27年後,張玉環被無罪釋放,並獲得了496萬元的國家賠償。10月30日上午11時,張玉環收到了國家賠償決定書,上面表明,在自願的基礎上協商,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和張玉環達成國家賠償協議。向張玉環支付國家賠償496萬元,包括賠償9778天人身自由賠償金和精神損害撫慰金。
  • 張玉環案件該何去何從
    7月28日,從張玉環的申訴代理律師尚滿慶處獲悉,他當天收到江西高院的出庭通知,稱該院受理的張玉環故意殺人再審一案,定於2020年8月4日下午16時在江西高院第四審判庭公開開庭宣判。此前的7月9日上午9點,江西高院開庭再審張玉環故意殺人申訴一案,經歷一個上午的庭審,合議庭宣布擇期宣判。法庭上,江西省人民檢察院出庭檢察員發表出庭意見,建議改判張玉環無罪。
  • 評:測謊儀結果可以成為家具廠裁人直接依據?
    這使科技越來越具有意識形態的色彩,越來越成為「正確」的代名詞,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形容詞,具有強烈的褒義性。這一屬性的產生,意味著一個東西只要與「科技」搭上了邊,就足以引起美好的想像。如果一個東西被稱為「儀器」,則必然是精密、先進和可靠的。當你聽到科技這個詞的時候,你會聯想到「成果」、「高效」、「有利」、「進步」等相關詞語,想到「必須加以運用和推廣」這樣一個安排。
  • 《狩獵》:願成為下一個「獵物」的不是你
    無罪釋放後的張玉環,回到村中也仍會被村民們所懷疑,所排擠。網絡上也同樣如此,既有很多人為張玉環鳴屈,也對張玉環帶有偏見,認為他可能就是真兇。受害家屬幾年來倍受煎熬,張玉環家庭分崩離析。案件的真相到底為何,因為年代過於久遠,可能我們永遠也無法得知。影片簡介: 《狩獵》是託馬斯·溫特伯格執導,麥德斯·米科爾森、託馬斯·博·拉森主演的丹麥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