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近年來對日本料理的喜愛與日俱增,對於壽司、生魚片也是越來越熟悉並慢慢接受。但是你可知道,作為一個民族文化體現,裡面的講究可是非常多哦。看完火哥都不禁覺得之前吃的難道都是假日料?
日本料理,看名字也知道源於日本列島,在結合中餐、西餐一步步發展成了獨具日本特色併兼容東西方料理特色的美食形態。日料的選材和製作上,要求材料新鮮,刀工講究,擺放更具藝術美感。同時做法一絲不苟,務必要求細緻,這些都造就了日料精緻、健康、雅致的飲食夜色,而「色、香、味、器」更成為日本料理的精髓。
一般說來傳統上的日本料理大體可以分為本膳料理、會席料理、懷石料理及精進料理等等。
一、本膳料理
日本本土最高禮數的料理形式
此種料理形式可以說是日本料理的發源,一般用於舉行儀式。在古代,室町時代武士門第禮儀下確立的,以傳統文化、習慣為基礎的料理體系。其出席服飾、菜品的擺放以及上菜順序等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
本膳料理按一到五的順序上菜。本膳,也就是一膳,上到客人的面前,二膳要上到客人的右手邊,三膳則客人的左手邊。上菜的順序也是事先決定好的,先給上座的客人上菜,再給下座的客人上菜,最後給主人上。是不是有點熟悉?很多年前的國人在很多地方也是有類似的傳統的。
一般的日本家庭「左邊米飯、右邊湯、中間菜」,這樣的擺放方法就是從本膳料理那裡繼承來的。
二、會席料理
以酒為中心的宴席料理
這種料理形式是以婚宴、酒會等常見的宴會料理。相較本膳料理就沒有那麼多嚴格的禮儀和禮節要求了。
會席料理起源於江戶時代文政年間,一些俳人的聚會很多會席都在茶屋舉辦,因此聚會時吃的料理也越來越講究,時間長了,就變成了「會席料理」。
會席料理不像本膳料理那樣注重禮儀和形式,以輕鬆的方式享受美味是它最大的特色。會席料理先上前菜、燴菜、生魚片、燒烤等食物,最後上米飯和湯,與懷石料理正好相反。會席料理的菜色有先付(前菜)、碗物(吸物)、向付(生魚片),缽餚(烤物)、強餚(煮物)、止餚(醋物或涼拌),搭配米飯、味噌湯和醬菜。還有的會加上蒸物或鍋物,炸物、使宴席更為豐盛。
隨著時代的變遷,會席料理也開始吸收全世界菜品,形式和內容也越來越豐富。
三、懷石料理
茶會前的簡單料理
懷石料理誕生早於本膳料理。鎌倉時代前後,寺院裡嚴格修行的僧侶們,抱著一塊加熱的石頭來抵抗飢餓。這塊石頭即是懷石名字的由來。
懷石料理的上菜順序為米飯、清湯、生魚片、燴菜、燒烤、主菜、箸洗、下酒菜、湯桶、醬菜、點心。特徵是得全部吃完、每次剛做好馬上上菜。
懷石料理與會席料理的起源雖然不同,但在日文中懷石料理與會席料理的發音是一樣的。傳統的懷石料理只有飯、味噌湯、向付(生魚片)、碗盛(煮物)、烤物一湯三菜,隨著世代更迭,現今懷石料理的菜色變得更加豐富,除了基本的一湯三菜,還增加了預缽,吸物、八寸 等菜色,已然成了豪華料理的代名詞。
四、精進料理
可以理解為素食料理
精進」原為佛教用語,是指屏除雜念,一心修行。
此種料理經常在日本本土的寺院中看到,據說是在鎌倉時代由前往中國留學的僧侶所確立。由於佛教戒律講究不殺生,所以只用蔬菜、穀物、豆類等植物性食材做主料,初時供禪寺僧侶食用,後來逐漸擴展至民間。
由上可以看到每種餐飲形式的背後其實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文化、歷史的體現並與實際環境的結合,而日本料理同中華文化淵源之深也是可窺一斑。如果深究日料中的壽司、生魚片、壽喜鍋、爐端燒等等都能在國內找到近親。
最後,祝願每個吃貨都能在感受食物之美時更能領略文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