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內心的衝突

2020-09-15 三磅宇宙

神經症充滿內心衝突的行為,動機都是為了追求榮譽,簡單來說就是優越感。

​優越感並不是完全壞的東西,只不過正常人不需要優越感來獲得自我價值感,正常人的自我價值感不需要外界的事物支撐,他們認為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有價值。

​而神經症患者因為對自我認識不足,需要通過各種各樣證明自己是優越的手段,才能讓自己體面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相關焦點

  • 《我們內心的衝突》:心理學家告訴你,為什麼我們內心會發生衝突
    卡倫·霍妮在《我們內心的衝突》中就探討了這個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詮釋內心衝突的癥結,將帶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示。這本書主要通過對普通大眾的心理研究,探討了人們內心主要的衝突類型以及外在的表現形式,分析各種相互矛盾的因素以及沒有解決內心衝突的後果,最終從心理學的角度給出建議,可操作性強。卡倫·霍妮認為,正視內心的衝突,尋求解決的方法,我們的內心就能夠獲得最大的自由。一、內心衝突是一種什麼體驗?
  • 直面我們內心的矛盾與衝突
    每天,我們都或多或少跟我們內心的矛盾與衝突在做鬥爭。想寫一篇文章,困惑不知從哪裡下手;想做一頓飯,可就是不想被油煙燻;想吃炸雞喝啤酒,一邊嚷嚷著減肥;沉迷於彩票的不勞而獲,幻想著能一夜暴富;想要好好學習,永遠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不想被爹媽嘮叨而衝突口角
  • 正視我們內心的衝突,揭開自欺欺人的心理謊言
    答案就是「我們內心的衝突」。 當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想法、欲望存在於意識中時,我們的內心就會產生衝突,進而產生矛盾的行為。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內心衝突的情況,而這種心理問題輕則引起人內心的焦慮和抑鬱,重則造成心理或精神問題。
  • 我們內心的衝突:3個方法剖析衝突的根源,幫你化解焦慮解決衝突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我們內心的衝突》。著有《我們內心的衝突》《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自我分析》和《神經症與人的成長》等。社會心理學先驅卡倫·霍妮始終相信「只要我們活著,所有人都有能力改變自己,甚至是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尤其是那些想要了解自己的人,沒有放棄成長和奮鬥的人。
  • 內心的衝突
    勿空:驕傲跟衝突還能有聯繫?無師:驕傲來自於那些你或你所在的群體,自認為與眾不同,超越他人,並且僅被你或你所在的群體所擁有的事物,包括身體、相貌、學識、權利、地位、品牌、榮譽、信仰、文化、價值觀等等,一旦你所把持的這種驕傲,被他人不同的驕傲所觸碰,內心那顆自尊的種子便萌生發芽
  • 生活為何煩惱不斷,痛苦連連,根源在於《我們內心的衝突》
    想要知道我們內心為何如此糾結,《我們內心的衝突》這本書可以為我們做一些解答。01 我們內心衝突產生的根源生活中,我們不自覺地給自己提出一個要求,比如有一個偶像或榜樣模仿,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目標,或者以是否成功作為做完事情的標準,這些要求就像一個期待,一個前方的燈塔,在激勵我們前行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煩惱與擔憂。
  • 那些激烈的內心衝突,該如何化解?
    想要開口拒絕,卻怕衝突與孤立。想做溫柔媽媽,卻忍不住對孩子發火生氣。 ……一切焦慮、壓抑、糾結、孤獨,都是尚未解決的內心衝突造成的。美國心理學家卡倫霍妮稱之為「基本衝突」,她的經典力作《我們內心的衝突》,透徹地解讀了人類的基本衝突,自問世以來,一直在世界範圍內暢銷。
  • 解決內心衝突是治療抑鬱症的關鍵
    據研究表明抑鬱的原因是消耗了自己的精神,而消耗更多是因為內心衝突。患者形態各異的內心衝突,是消耗生命能量的罪魁禍首。心理治療是幫助患者發現內心被扭曲的情感力量,領悟它與自己存在問題的關聯,解決內心衝突。
  • 《衝突背後的衝突》揭秘俄狄浦斯情結在內心衝突的作用及現實意義
    《衝突背後的衝突》是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張天布集結近30年的臨床研究結晶而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了弗洛伊德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引起我們內心衝突的原因、對我們的性格、行為、心理以及整個人生的影響,並用大量的諮詢案例、家喻戶曉的文藝作品,指出如何走出俄狄浦斯情結的衝突,成就完整的自我。
  • 心靈加油站|那些消耗內心的衝突,正在慢慢拖垮你
    在《我們內心的衝突》中,霍妮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工程師,他總是覺得自己特別疲憊、煩躁,有一次他出現這種狀況,是在一次技術討論中,同事的方案獲得了採納,他的則沒通過,並且,這是在他缺席的情況下產生的決議。面對這種情況,如果他感到不滿,完全可以據理力爭,因為程序確實不合理;如果他真心覺得別人的方案好,也可以心悅誠服,接受大家的決定。
  • 情緒和心理疾病,大都與這8個內心衝突有關
    2.衝突模型衝突模型的大約表達是:萬病源於內心衝突。內心衝突是外在衝突內化的結果。比如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這個衝突會變成孩子的「內心打架」。這一類人,需要的是精神分析治療。這是人格層面發育停滯向歷史軸投射的結果,他們內心的「反進步」或「沒進步」部分對應著歷史上的落後階段。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有知識的、美學的、情感的價值,而沒有多少指導我們生活的價值。最高級別的對傳統的尊敬,是比祖先更智慧、更文明和活得更自由幸福。
  • 心理學家卡倫霍尼:抑鬱焦慮症根源是自我欺騙以及內心的衝突
    卡倫霍尼發現每個人都有神經症潛質,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有衝突。但是神經症人群只會機械的運用一種人格模式,不會變通,所以形成基本衝突。卡倫霍尼在她的書籍《內心的衝突》中將人格分為三類:順從型人格、對抗型人格、獨立型人格,每種人身上的需求在書中都描寫的淋漓盡致。
  • G小調上孤獨與沉著的華美,聽巴赫平緩你我內心的衝突
    下面為大家分享其中的一篇「孤獨讓人產生內心的衝突」,就像這首音樂,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矛盾、衝突卻又和諧統一,讓我們在了解認知之後選擇像音樂一樣美好吧。而一個成熟的人,會在孤獨中整合內心的力量,為更有效的交流做最充分的準備。 一個沒有學會應付孤獨的人,註定也不會很好地交流。因為一個跟自己都相處不好的人,怎麼能夠很好地跟別人打交道呢?他孤獨時的內心衝突,遲早會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重現。
  • 初讀《衝突背後的衝突》
    看張天布的《衝突背後的衝突》這本書,剛看了序言和第一章。通過看書,才明白自體、客體、孩子-父親-母親三角關係都屬於精神分析領域。但是,這本書似乎是想用俄狄浦斯三角關係,解釋普遍的人的內心的衝突與複雜關係,我覺得還是有些局限的。前幾天在頭腦中思考著,人的被塑造與自我塑造的過程。這個過程似乎是由最初的撫養人在關照、撫養、教育我們的過程中,塑造了我們的思想,這就為我們的思維方式、情感基調注入了主要規律與色調,是我們既有人的共性,又有區別於他人的帶著家庭背景的個性。
  • 青春期親子關係衝突後的重建:讀懂孩子內心,才能走出育兒困擾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實際上也發生過親子衝突,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不清楚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用錯了地方,那麼就很難發現自己與孩子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隨著孩子長大,親子關係之間的衝突會越來越厲害。
  • 如何強大內心,是我們一生都要做的課題
    他們的內心潛臺詞就是,我做的足夠好,就應該得到某種結果。拜託,世界上沒有那麼多應該!成年人,需要為自己想要的結果負責,就像職場上我們跟領導賣慘是沒有用的,永遠只有匯報成果,並爭取資源。只有具備自我負責的意識,我們才能從「想當然」的幻想中走出來,去了解問題出在哪裡,再去主動解決問題,活成自己的主體性。
  • 《衝突背後的衝突》童年的一切,成年後的幸福種子或者衝突的地雷
    孩子長大了,父親也是其內心深處常駐的一個有力量的形象,一個內在的支持者,給孩子膽量去獨自闖蕩。「俄狄浦斯情結」是一個象徵性的隱喻,涵蓋了我們內心情感關係裡眾多複雜的關係衝突,愛和恨、好和壞、欲望與誘惑、安全與迫害、攻擊性與遭報復、勝利和內疚、親密與分離等等配對的矛盾關係
  • 《掌控自我》:化解內心衝突,解決外在矛盾,獲得自我掌控的力量
    《掌控自我》則另闢蹊徑,結合15個心理訓練遊戲及獨家錄製的音頻,用形象化的語言揭示人的負面情緒如何產生,如何緩解心理衝突,如何化解內在及外在矛盾衝突,是一本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用性著作。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本《掌控自我》,我將從心理衝突的本質、化解內在衝突、解決外在矛盾三個方面來介紹本書內容。一、心理衝突的本質我們常感到自己生活在糾結之中。
  •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動物行為》人們的內心困擾源於人際衝突
    團體治療大師歐文亞隆曾說:「人們內心的困擾均源於人際關係的衝突,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利用團體的動力去化解。」團體就是一個微型的社會縮影,你在人際關係中的種種模式,都會在這裡得到重現。團體力的動力會讓你觸碰到內心深處真實的恐懼和無力感,幫助你看到你的過往是如何影響你的。美國心理協會認為團體治療還有一個好處:多樣性。
  • 佩戴泰國佛牌與我們這邊的佛有衝突嗎?
    前幾天在解答一位緣主的問題的時候,緣主說到擔心請了泰國佛牌是否能適用我們中國人,會不會有衝突之類。大家有疑問是比較正常的,尤其是在我們對泰國佛牌了解比較少的時候,更是有不少的疑問。在本期的文章裡,我就將大家關注的幾個問題幫緣主解答下,希望藉此機會幫助到更多的朋友。也希望更多的朋友給我們留言,我會一一幫大家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