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強大內心,是我們一生都要做的課題

2021-03-04 慧說一二

想想,你是不是一個被動的人?

是不是覺得想要的東西或者想要的人生是需要別人來給予的,而不是自己爭取得到的?

很多人都會不自覺處於被動的狀態。被動不一定就是毫無理想,隨波逐流。只是,他們似乎擅長於做好自己,卻等著別人來給自己結果。

「做為一個領導他怎麼能這麼自私,這讓我們做下屬的怎麼辦啊?!」

「我的命太苦了,這太不公平了,為什麼同樣是25歲,人家都畢業進銀行了,我還什麼都沒有。」

「我對他們多好啊,他們怎麼能這麼對我?」

被動的人,之所以會對自己得不到的結果憤憤不平,是因為意識不到那些獲得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的。他們的內心潛臺詞就是,我做的足夠好,就應該得到某種結果。

拜託,世界上沒有那麼多應該!

成年人,需要為自己想要的結果負責,就像職場上我們跟領導賣慘是沒有用的,永遠只有匯報成果,並爭取資源。

只有具備自我負責的意識,我們才能從「想當然」的幻想中走出來,去了解問題出在哪裡,再去主動解決問題,活成自己的主體性。

如何強大內心,做到獨立自主,是我們一生都要做的課題。

匈牙利女哲學家Agnes Heller提出的幸福三要素包括:正義感;個人天賦的發展和應用;人與人之間深刻的情感聯繫。其中,發現自己的優勢,找到個人天賦發展和應用的支點是讓自己擁有幸福感的關鍵。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接受自己還做不到的,並相信自己能夠在這條路上不斷精進。同時,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完美,該放下的就放下。

對所有事情都不要抱著絕對的希望,而用平常心去對待,全力以赴去做。具體得到什麼結果,就不是自己能把控的了。

所謂「盡人事,聽天命!」

當你放下那種對結果的苛求後,會發現自己不完美但也沒那麼差勁,工作或者人際交往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成長有代價,人性有不足,教育有局限,所以傷害不可避免。極小化思維可能來源於一種心理需求的挫敗,比如做錯了事情很慌張,內心本想要被安慰,但是其他人給的反饋是,做錯了要承擔責任,需要安慰是軟弱的表現。

尤其是小時候如果頻繁遭受心理需求挫敗,這種極小化思維就很容易形成。只關注到自己的缺點或者做失敗的事,從而忽略了,或者無法覺察到自己曾經優秀、成功的大部分。

我們需要跳出極小化思維,去回想自己做過的那些成功的事情,然後集中精力到對這次失敗的復盤上。通過刻意練習或運動來調節自己的心態,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保持內心平靜,去努力接受以前不願意面對的事情。

刻意練習能調整人的心態回歸正常,也可以調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成為一個邏輯性非常強的人,當然也可以通過刻意練習接納自己不喜歡的或厭煩的人和事。

自卑的人往往覺得自己的需求不重要,這實際上是對這個世界的失望,背後也是對自己的貶低。他們都有受傷的價值感和自尊心,是堅信了「是我不夠好,所以不配有需求,不配得到滿足」。

一個對自我感到羞恥的人是沒有力量理直氣壯地對這個世界提出要求的,更加做不到主動。

而那些主動的人,他們至少會覺得自己沒那麼差,自己值得擁有,自己配得上。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感,去修復背後的自尊。在這個過程中,尊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意識。

當每一個需求被滿足,每一個實現的小目標,都能夠給自己帶來一份動力,讓自己覺得非常有power,這樣就能夠慢慢轉化成能量,也就能夠變得主動了。

我們身邊總有那麼幾個淡泊名利的人,看上去有種與世無爭的氣質。但可能,他不是「不願爭」,而是「不敢爭」。我有個好朋友跟我分享,他說自己內心脆弱,一面對衝突,可能馬上就崩潰了。於是,一遇到讓自己內心崩塌的事情,防禦機制馬上就啟動了。

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工作了以後,你會發現,不是你不爭,衝突就會繞著你走,別人就會放過你的。真實的情況是,你越害怕衝突,反而衝突越多。只有勇敢面對自己內心真正害怕的東西,人才能成長,才能真正做到無所畏懼。

看淡這個世界,而又看重這個世界,在內心建立一個抗打擊、抗挫折、可以不斷自我修復的內部循環系統,是我們真正要做的。

告訴自己,曾經以為過不去的總要過去,昨天過去了才能看見未來。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見的人,讓我們每個人的眼中都有不同的世界。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者轉發給家人朋友。也歡迎在留言區,談談你的想法。

邊努力邊生活,邊生活邊感悟

每次分享一點點小想法~

ID:慧說一二

(huishuoyier)

相關焦點

  • 內心強大比什麼都重要,如何讓自己內心強大,請記住這四個方法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王朔曾對女兒說,煲湯比寫詩重要,內心強大比一切都重要。一個人內心強大,並不是天生的。內心強大來自我們對生活的選擇和塑造,一個人內心強大也和我們的品行與習慣息息相關。我們有好的習慣,就會能正確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不被生活所打敗,而是勇敢創造自己的生活。
  • 現代社會女人如何才能擁有強大的內心?
    如果我們沒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很難抵禦這些壓力,或者說也許這些壓力就可以把我們壓垮,讓你變得抑鬱、焦慮、失眠……直至導致抑鬱症、焦慮症等身心疾病,甚至很多人出現自殺,走向生活絕境。美國激勵學大師卡耐基曾經寫過一本題為《做內心強大的女人》的書籍。
  • 6歲前如何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作為孩子的母親,也深深思考了這個問題,確實,現在的孩子比起父輩,以及我們80後那時的生活環境真的不知道要好多少。記得我們小時候每天的一日三餐就只有飯菜,一頓沒吃飽,就一直餓到下一頓才有飯吃,根本就沒有現在所謂的各種零食充飢,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都有存放零食,而且不光是孩子愛吃零食,大人也一樣抵擋不住零食的誘惑。
  • 內心強大心法:認知決定你的強大,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擁有這些認知
    什麼是高強度的認知,高強度的認知是很少給自己樹立壁壘,也很少會後悔與糾結,而是懂得活在當下,明白生活是經由自己創造出來的,從不害怕生活的各種困難,才會讓我們擁有一個更美好的人生。我們該如何擁有強大的內心,請先樹立這幾個認知。
  • 怎樣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很多人都不知道,對他人對世界無所求,才是一個內心最強大的人。你不能完全無所求,你所求越少便越強大,正所謂的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換句話說,你私心越大、越自私自利,內心就越心虛越懦弱。當然,作為一個凡夫俗子不可能沒私心、沒自己的利害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到最強大呢?
  • 內心強大心法: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內心強大的人,都懂得向內看
    而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不依靠外界強大自己,因為他們真切明白,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內心強大來自我們內心。如何壯大自己的內心,我們最重要是提升自己心的認知,唯有對自己認識越深刻,我們就越有力量。第一,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王陽明曾說,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 心理學:覺察會讓你的內心變得強大,如何覺察,請遵循三個原則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一個人要想內心強大,其實最好的方法是學會覺察,我們對自己覺察越深,我們就越能跳出原有的世界,看到日益強大的自己。 張德芬曾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 心理學:如何讓自己的內心變強大?請記住這7個方法
    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生活中,能夠有非常強大的內心,能夠有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那麼如何讓一個人的內心變強大呢?心理學家給出了7個建議,能夠對幫助你強大內,提升你的心理健康水平:1、規律的生活健康的身體是強大內心的基石。
  • 如何使內心強大起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情緒敏感點,或是某句話、某件事,一旦被觸碰到,就會起情緒。這情緒一般認為是來源於小時候的心理創傷,刻在了我們的潛意識裡,造成創傷的相似情景再現時,潛意識就會提示或者驅動著去做什麼,來避免再次造成一樣的創傷。
  • 碎碎念014 | 自我安慰是我們一生都在練習的課題.
    每個階段的我們都有一樣最重要的東西,此番面臨畢業季的我最重要的東西大概就是認可。達令你在需要被認可的時候是如何處理的呢?可以分享給我們呢?我想起好幾個畫面,我試著說一說。一是看美劇《傲骨賢妻》的時候,Alicia後來能力壯大開始自己自立門戶。跟老東家攤派的時候,那幾場戲很精彩。
  • 13歲的生日禮物 | 影響我一生成為內心強大外表優秀的人
    13歲的生日禮物 影響了我一生 成為內心強大外表優秀的人 研究調查顯示,這些人也有巨大的勇氣做自己,忠於自己,他們能夠利用自己內在的潛力和天賦,去領導和激勵別人,他們過著更充實和幸福的生活,他們能夠成為真正最好的自己! 我們如何確保我們的孩子當他在未來父母不在的時候遭遇「生活的波浪」時能站起來 ?作為父母,我們如何確保從內部給孩子「接種」疫苗?
  • 孩子的內心太脆弱?家長如何讓孩子的內心變得強大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還沒說兩句就哭,別人可能給開個玩笑孩子就要發脾氣。有時候我們作為家長確實應該顧及孩子的情緒,但是如果事事都要小心處理,也不利於孩子成長。畢竟在家裡父母可以對孩子好言好語,可出了社會就沒有這樣的人繼續遷就了。
  • 怎樣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6個方法讓你擁有強大的內心
    人類是一種群居性的動物,我們每個人處在社會環境之中,會不斷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和反饋,不同之處在於,不同的人面對外界的刺激,會作出不同的反應。內心強大的人不管面對什麼事情,幾乎都可以做到心如止水,平靜而富有熱情。
  • 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做的13件事
    有了孩子後,為人父母要麼內心越來越強大,要麼內心越來越脆弱。內心變得強大,是因為他們把所以遇到的孩子的挑戰,當作了學習的好機會,不斷成長了自己,所以,學會了愛,並懂得如何愛孩子。內心變得脆弱,是因為還沒有做好做父母的各種準備,就迎來了孩子的出生,各種育兒的困惑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然後引發出各種其它的家庭矛盾和關係問題,屢屢受挫,內心逐漸變得脆弱和不堪一擊。
  • 曾國藩: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徵,佔一個都不簡單!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這一生就是一個自我磨練的過程,但對於弱者來說,一次次的打擊之後,難免會一蹶不振,所以我們要學著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那麼,如何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呢?我們不妨牢記曾國藩的這3句箴言,如果能悟透,我們也能讓內心強大!1、舉止端莊,言不妄發——曾國藩意思就是:行為舉止端莊、得體,不會隨便發表意見、亂說話。
  • 內心強大的女性是什麼樣子的?
    內心強大意味著什麼?內心強大的女性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不附庸他人而活,獨立,她的權益不受侵犯。 她們像能經受暴風雨的一棵樹一樣穩穩地佇立著,她懂得自己的價值,不讓任何人貶低侵害它。如今,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增強自身實力來面對這個世界。
  • 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內心不夠強大。說到內心強大,從我做自媒體開始,就有人不斷地提醒我,千萬不能有玻璃心,如果臉皮不夠厚,內心不夠強,很多事情你都做不來。這一路走來,我算是真的感受到了這句話的真諦,在自媒體大流中,大家除了拼能力、實力以外,心力也很重要。
  •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他們身上往往都有這樣三個特點
    原創作品,侵權必究在這個人人都會陷入迷茫的時代,如何擺脫迷茫,變成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進而走向成功,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探索和解決的人生問題。我們都知道,每一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這番話就是要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輕易退縮,更不要輕言退卻。當一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選擇了退縮甚至退卻,就會逐漸迷失自己。
  • 如何養育出內心強大的孩子,與父母做對這13件事息息相關
    看到小姑娘辛苦和委屈的樣子,網友紛紛為她打氣加油:「沒有強大的內心,如何登上巔峰?技能+強大的心理素質,造就不同尋常的你,孩子加油!」告訴孩子:生活中打倒我們的絕對不是挫折,而是面對挫折時的消極逃避態度。要讓孩子在經歷挫折時收穫不輕易被打倒、有韌性的精神和態度,這樣的孩子未來想不優秀都難!
  • 如何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你會發現,不僅壓力,其實生活中很多問題,其本質和根源都是類似的。我在以前的文章裡講過:情緒是什麼呢?本質上,是大腦對你的一種提醒。當你產生某種情緒時,就意味著大腦在告訴你:你存在某種弱點和缺陷,而現在發生的事情,正好命中了你的弱點,你需要去正視它。所以,情緒是一個不好的東西嗎?不是的,情緒就像一個警報器,它非常有用。我們唯一要注意的是:是我們要主動地控制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