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組織收看全國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

2020-12-17 濰坊市政府門戶網站

  3月16日,全國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副市長田民利、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劉建成、局領導班子成員及其他副縣級幹部、相關科室及直屬事業單位負責人在濰坊分會場參加會議。田民利聽取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就貫徹落實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加快推進我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工作提出要求。

  田民利指出,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舉措,是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基礎工作。各級一定要充分認識做好這兩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統一思想,紮實高效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工作,把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田民利強調,各級要認真落實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部署要求,堅持「兩手抓、兩不誤」,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推進相關工作,緊盯目標、倒排工期、加快進度,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確保按時完成既定任務。

  田民利要求,各級要以「重點工作攻堅年」為契機,把兩項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強化措施,攻堅克難,確保取得實實在在成效。各級特別是縣市區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擔當,切實擔負起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的主體責任,集中時間、集中力量打好自然保護地優化攻堅戰。市政府將組織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定期督導檢查,確保面上工作紮實開展、高效推進。

相關焦點

  • 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召開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與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
    11月3日下午,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組織召開了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與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專題視頻會。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曹春華主持會議並講話。會議就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與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相關工作進行了部署,要求各區縣進一步提高站位、統一思想,確保自然保護地要100%納入生態保護紅線。會議就此次工作涉及環保督察、綠盾行動、違法用地核查項目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就兩項工作協調推進的有關技術問題進行了講解,對相關矛盾處置進行了案例示範,對下一步工作重點進行了交流。
  •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收看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
    2020年3月16日下午,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召開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廣州市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和各區分局設立分會場,市政府有關領導、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園林局、各區政府及區有關部門相關負責人共計165人參加了會議。
  • 信陽市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和
    6月21日,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張興遼帶領專家組來信陽市調研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工作,並召開座談會,聽取相關工作匯報。市長尚朝陽、副市長邵春傑和專家組成員出席會議。
  • 常寧市召開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會議
    百姓生活湖南常寧訊(丁海軍 朱紅豔)為貫徹落實省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紅線評估調整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推進全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5月6日,常寧市政府召開全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部署會議,市領導鄒遠國、吳文明
  • 蘄春因地制宜整合優化現有自然保護地
    按照「多規合一」「劃管結合」的總體思路,我縣依據國家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有關要求,計劃對赤龍湖國家溼地公園、太平省級森林公園、仙人湖省級溼地公園、橫崗山省級森林公園等現有自然保護地進行整合優化。赤龍湖國家溼地公園位於蘄春縣南部,總面積6667公頃,其中水域面積3533公頃,佔溼地公園總面積的52.9%。
  • 中國自然保護地新政速覽
    落實國家發展規劃提出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要求,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自然保護地規劃,明確自然保護地發展目標、規模和劃定區域,將生態功能重要、生態系統脆弱、自然生態保護空缺的區域規劃為重要的自然生態空間,納入自然保護地體系。 20.哪些自然保護地要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範圍?
  • 自然保護地政策法規知識問答
    落實國家發展規劃提出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要求,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自然保護地規劃,明確自然保護地發展目標、規模和劃定區域,將生態功能重要、生態系統脆弱、自然生態保護空缺的區域規劃為重要的自然生態空間,納入自然保護地體系。  20.哪些自然保護地要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範圍?
  • 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什麼樣?來青海看看吧
    來源:經濟日報大通北川和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者從3月31日召開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獲悉,國家林草局與青海省共同啟動示範省建設工作以來,積極探索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保護、管理和建設之路,在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職能改革創新
  • 省林業局副局長繆傑到茂蘭保護區督導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調整工作
    4月27日,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繆傑率自然保護地管理處一級調研員夏忠勝、天然林保護中心副主任楊健到茂蘭保護區督導自然保護地優化調整工作。督導組一行首先與保護區管理局領導班子及各科室站負責人在局機關會議室召開工作匯報會,茂蘭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姚正明圍繞黨建、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調整、落實省委巡視組巡視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公益林補償資金使用、森林防火、項目建設、森林管護隊伍建設管理七個方面向督導組匯報工作,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分別就各自分管領域工作內容一一向督導組作匯報,各科室負責同志對工作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向督導組進行反饋
  • 中國自然保護地新政速覽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落實國家發展規劃提出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要求,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自然保護地規劃,明確自然保護地發展目標、規模和劃定區域,將生態功能重要、生態系統脆弱、自然生態保護空缺的區域規劃為重要的自然生態空間,納入自然保護地體系。 20.哪些自然保護地要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範圍?
  • 全國自然生態保護工作會議召開
    新的「三定」方案明確了生態環境部門生態保護監管者的責任,要提高站位、主動擔當,牢牢把握政策法規標準制定、監測評估、監督執法、督察問責「四統一」工作要求,加快推進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切實將監管職責落到實處。全國生態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生態保護工作任務依然艱巨,要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推進生態保護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
    答:經過60多年的發展,全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數量達到1.18萬個,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存自然遺產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省級及省級以下生態環境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實施監管,落實地方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負責的主體責任;跨行政區域的自然保護地,相關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建立協同監管機制;生態環境部加強對全國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的指導、組織和協調。問:《暫行辦法》的起草原則有哪些?
  • 綠會8條建議獲採納|生態保護紅線系列七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發布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或綠會)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社會組織,當即組織法律工作委員會、研究室和標準研製中心對八項標準進行了認真研究,在結合實踐及最近學術研究進展的基礎上提出了5項總體建議和40項針對各個標準具體的修改建議,並於6月29日向生態環境部致函反饋。
  • 生態環境部:將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實施重點監管
    《暫行辦法》規定,各類自然保護地包括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生態環境部負責指導、組織和協調全國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並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實施重點監管。對自然保護地相關規劃中生態環境保護內容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
  • 精細管理、社區參與:自然保護地該如何破題
    劉方正(資料圖/圖)(本文首發於2018年6月14日《南方周末》) 2018年迎來了最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在生態環保領域,新組建了自然資源部與生態環境部「山水林田湖草」一體的自然資源管理是一盤全國大棋,囊括了來自多個部門的規劃和確權等職能。在自然資源利用上,急需劃定嚴格的自然保護與開發紅線,守住生態保護的底線。如何整合權屬、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重點和難題。2018年第九屆中國綠色傳媒研究獎學金班將話題聚焦於此,邀請行業權威,為全國環保一線媒體記者、政府部門和環保組織宣教人員梳理自然資源管理的待解難題。
  • ...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資71億 今年底可完成...
    2018年10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被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該試點總投資93.11億元,其中國家專項資金20億元。
  • 【關注】「大躍進式」造景問題仍存在 遏制生態修復形式主義
    解釋什麼是「53111」生態保護監管體系,這位負責人說,其中的「5」是指持續開展全國生態狀況、重點區域、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5方面的監測評估;「3」是指實施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生態監督執法制度和各重點領域生態監管制度3項制度;3個「1」就是組織好「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建設好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開展好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生態保護劃出了哪些安全「紅線」
    同時,保護地存在空間界線不清、交叉重疊、管理效率低等問題,急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嚴格監督和管理,實現一條紅線管控所有重要生態空間。  「城鎮空間、農業空間是與生態空間並列的三大國土空間。」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陸軍介紹,我國已有耕地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生態保護紅線是在生態空間範圍內進行紅線劃定。
  • ...年年種樹不見樹」 自然資源部:將現有紅樹林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現有紅樹林自然保護地存在機構不健全、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保護效率不高;自然保護地外的紅樹林存在管理主體不明確、職責不清晰等問題。此外,紅樹林保護修復技術標準體系還需完善。目前,我國紅樹林還面臨汙染、過度捕撈和採集、外來生物入侵等主要威脅。
  • 「十三五」時期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取得顯著成績
    加快推進礦產、草原、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保護、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空間規劃等方面的立法修法進程。支持做好長江、黃河保護法立法。推動國家層面出臺了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自然保護地體系、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嚴格管控圍填海和天然林、溼地保護修復以及推行林長制等重要政策文件。二是生態空間管控更加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