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優勢何在
新的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優勢何在——訪北京林業大學國家公園研究中心主任張玉鈞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針對如何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了重要要求。
-
自然保護衝突管理,這場硬仗怎麼打?
自然保護衝突(conservation conflict)可謂是當下最令自然保護研究者和實踐者頭疼的問題之一。它到底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自然保護衝突的假面和真心縱觀全球,自然保護與其它人類活動的衝突與日俱增。 這類衝突的表現形式多樣。
-
中國自然保護地新政速覽
突出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社會公益性,發揮政府在自然保護地規劃、建設、管理、監督、保護和投入等方面的主體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自然保護的長效機制。 16.自然保護地如何做到既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 立足國情,繼承和發揚我國自然保護的探索和創新成果。
-
自然保護地政策法規知識問答
突出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社會公益性,發揮政府在自然保護地規劃、建設、管理、監督、保護和投入等方面的主體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自然保護的長效機制。16.自然保護地如何做到既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 立足國情,繼承和發揚我國自然保護的探索和創新成果。
-
中國自然保護地新政速覽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突出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社會公益性,發揮政府在自然保護地規劃、建設、管理、監督、保護和投入等方面的主體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自然保護的長效機制。 16.自然保護地如何做到既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 立足國情,繼承和發揚我國自然保護的探索和創新成果。
-
...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3...
對自然保護地進行科學評估,將保護價值低的建制城鎮、村屯或人口密集區域、社區民生設施等調整出自然保護地範圍。結合精準扶貧、生態扶貧,核心保護區內原住居民應實施有序搬遷,對暫時不能搬遷的,可以設立過渡期,允許開展必要的、基本的生產活動,但不能再擴大發展。
-
建立「家庭檔案」,普陀這個街道升級社區精細化管理→
數據是社區精細化管理的支撐,也是基層幹部掌握社情民意的指南。對每位居委幹部來說,實現自己小區內的動態化管理,保持數據的準確性,是日常工作中尤為重要的一件事。而對於上級主管部門制定相關政策也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及時更新掌握各類社區信息數據成為紮實精細管理社區的關鍵之鑰。
-
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什麼樣?來青海看看吧
來源:經濟日報大通北川和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者從3月31日召開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獲悉,國家林草局與青海省共同啟動示範省建設工作以來,積極探索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保護、管理和建設之路,在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職能改革創新
-
東莞市林業局前來我市學習考察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管理
12月10日到11日,東莞市林業局副局長江日年一行10多人前來我市交流學習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管理經驗。我局三級調研員李文虹及保護地科負責同志與東莞林業局開展了深入的工作交流。12月10日上午,我局和東莞市林業局同志就前一階段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開展了交流。我局詳細介紹了省林業局將我市定位為自然保護地體系試點市的有關情況以及我市在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做法。會上,雙方還就下一步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與空間布局、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與勘界立標、自然保護地規劃與審批、運營管理與保護等事宜開展充分交流。
-
【觀察家】讀懂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兩個前置詞」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務。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的出臺有哪些現實意義、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這一頂層設計該如何落地?請聽《觀察家》的聲音。
-
2019年中國自然保護地十件大事揭曉
該節目以布設在我國上萬個自然保護地的紅外相機和遠程攝像頭拍攝的珍貴野生動物視頻為素材,力求以野生動物的情節故事鮮活呈現綠水青山中的動物面孔,展現我國自然保護地保護成就。目前已播出364期,內容涵蓋200餘個不同類型的自然保護地、逾百個物種,播出時間內總觸達3.66億人次。
-
兩岸自然保護交流學習新模式 ——臺北關渡溼地綜合管理培訓首期成功舉辦
並邀請學員進行實地參訪和環境教育課程體驗,讓學員對關渡溼地公園建立更為立體感性的認知。公園建立後依然與當地社區特別是周邊漁民憂戚相關,管理者深知社區共管和公眾參與的重要,而環境教育則是重要的促進方法,於是在2011年成立臺江溼地學校,至今共規劃設計了9套適合中小學與成人參與的課程,這次參訪,學員們體驗了其中2套課程「潟遊三生」、「漁夫鮮體驗」。通過環境解說,學員們了解了臺江溼地學校的發展歷程、課程規劃與執行情況。公園的張維銓處長也分享了臺江在保育、教育與研究方面的努力。
-
雙流區東升街道這些社區精細管理越來越厲害,工作效率...
這套管理理念給整個社區帶來了徹底的改頭換面,對空間功能區域和配套設備進行合理配置,同時強化居委會服務能力、服務精神和服務創新,最大程度地排查居委會現有的安全隱患,完善各類安全應急預案,實現基層精細化管理。到底什麼是「OSM現場管理」呢?
-
劉超|「自然保護地」法律概念之析義與梳正
作為包容性概念的「自然保護地」的使用呈現如下邏輯:第一,在最寬泛意義上使用,是對各個國家或地區已經存在的所有類型的具備自然資源保護特徵、承載生物多樣性與景觀保護等價值的特定的陸域與水域的統稱;第二,「自然保護地」不具有具體的確定的內涵,因而該概念不具有規範意義,僅有描述意義,難以作為《自然保護地》等立法中法律概念的基礎;第三,「自然保護地」的內涵構成與範圍指涉的確定遵循一種歸納邏輯,即已經存在的多種類型的實質意義上的自然保護地共同塑造與定義了
-
唐小平:建立國家公園體制——中國自然保護領域的新裡程碑
2016年以來,全程參與了國家公園體制改革,參與了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指導意見等重大文件的起草,牽頭編制了國家公園設立標準、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等,主持編制了東北虎豹、大熊貓、祁連山等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指導全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摘要國家公園是最重要的自然保護地之一。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委員會成立
、科研水平、公眾教育和橫向交流水平,為全國的自然保護區建設共同探索先進管理理念和保護思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為更好發揮協會及委員會職責,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公益事業,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提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原國家林業局)同意,將「野生動物保護區委員會」更名為「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委員會」。
-
院士專家建議儘快建立統一規範高效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6月1日,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織的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專家諮詢會上,相關專家學者認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彌補我國自然保護短板的重要行動,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 去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構建統一規範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
問:《暫行辦法》的制定過程如何?答:生態環境部門高度重視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制度建設。問:《暫行辦法》的適用範圍如何?答:從監管主體上講,《暫行辦法》適用於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是規範生態環境系統工作人員組織開展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的行政規範性文件。
-
省林業局副局長繆傑到茂蘭保護區督導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調整工作
4月27日,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繆傑率自然保護地管理處一級調研員夏忠勝、天然林保護中心副主任楊健到茂蘭保護區督導自然保護地優化調整工作。督導組一行首先與保護區管理局領導班子及各科室站負責人在局機關會議室召開工作匯報會,茂蘭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姚正明圍繞黨建、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調整、落實省委巡視組巡視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公益林補償資金使用、森林防火、項目建設、森林管護隊伍建設管理七個方面向督導組匯報工作,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分別就各自分管領域工作內容一一向督導組作匯報,各科室負責同志對工作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向督導組進行反饋
-
中國自然保護地新政速覽(一)
中國自然保護地新政速覽(一) 2020-12-15 1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