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案例解析 關於股東是否可以申請公司破產清算

2021-01-11 法律名家講堂

本文作者:shun小小王

本期導讀

相關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百一十七條 外資公司的法律適用

外商投資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適用本法;有關外商投資的法律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外商投資企業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一)》

第十四條(借名投資法律關係的處理) 實際投資人借用他人名義進行投資,請求外商投資企業向外商投資企業審批機關辦理股東變更報批手續,如果其實際參與了該外商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或者該外商投資企業其他股東明知其系實際投資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作為被借名人的外商投資企業的名義股東並未進行實際投資,其向外商投資企業請求行使股東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

第二十二條當事人之間對股權歸屬發生爭議,一方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其享有股權的,應當證明以下事實之一:

(一)已經依法向公司出資或者認繳出資,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

(二)已經受讓或者以其他形式繼受公司股權,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

實務應用

股東是否可以申請公司破產清算

股東不能申請破產,但可以申請解散公司,然後再清算。

(一)依照《破產法(試行)》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因經營不善嚴重虧損,不能償還到期債務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作為債務人的企業法人,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時,其債權人也可以申請該債務人破產。

(二)股東提起解散公司訴訟,同時又申請人民法院對公司進行清算的,人民法院對其提出的清算申請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在人民法院判決解散公司後,自行組織清算或者另行申請人民法院對公司進行清算。

(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三條:

1、股東提起解散公司訴訟時,向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或者證據保全的,在股東提供擔保且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可予以保全。

2、股東提起解散公司訴訟應當以公司為被告。原告以其他股東為被告一併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將其他股東變更為第三人;原告堅持不予變更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原告對其他股東的起訴。原告提起解散公司訴訟應當告知其他股東,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參加訴訟。其他股東或者有關利害關係人申請以共同原告或者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準許。

公司進行破產清算的程序步驟

破產清算是指宣告股份有限公司破產以後,由清算組接管公司,對破產財產進行清算、評估和處理、分配。清算組由人民法院依據有關法律的規定,組織股東、有關機關及有關專業人士組成。所謂有關機關一般包括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政府主管部門、證券管理部門等人員一般包括會計師、律師、評估師等。

(一)公司面臨破產情況下,股東會做出解散公司的決議。

(二)在15日之內成立清算組,開始進行清算。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或清算公司(如華-信清算)組成;下面表述清算期間清算組可行使的職權:

1、清算公司財務並編制資產負債表以及財產清單,分別編制;

2、債權人接受通知、公告;

3、與清算有關的公司處理還未了解的業務;

4、清繳清算過程中所產生的稅款;

5、清繳之前所欠稅款;

6、清理債務債權;

7、處理公司剩餘財產(清債後所剩餘財產);

8、代表公司參與民事訴訟轟動。

(三)清算組在小組成立之日起十日之內通知債權人,並且在六時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應當在接到通知書之日起,在30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公告之日起的45日內,向清算組申報債務債權。

債權人申報債權,需要提供證明材料,並說明債權的相關事項。清算組進行登記。申報期間清算組不得對債權人進行清償。

(四)清算組在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清理公司財務後,需制定清算方案,並且報給股東大會或人民法院確認。

公司財產在分別支付職工工資、清算費用、社保費用和法定補償金並清繳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後的剩餘財產,有限責任公司按股東投資的比例分配財產。清算期間公司存續,但是不得開展與清算活動無關的任何經營活動且財產在清償前不得將財產非給股東。

(五)清算組在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清理公司財產後發現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應當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破產。

公司經法院裁定宣告破產後,相關清算事物清算組應當移交給人民法院。

(六)清算結束後,清算組需要製作清算報告,報給股東會或人民法院確認,並且報送給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註銷公司登記,公告公司終止。

清算組接管破產企業後,首先應當按照新會計制度的要求計提八項減值準備,對歷史成本計價原則進行調整。然後可以利用資產帳面價值確定資產的可變現價值。

參考:華律網

爭議焦點

本案二審爭議焦點問題為

呂務龍是否享有國聯公司股東資格的問題。

裁判要旨

提示:呂務龍、煙臺國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申請公司清算

本案中,國聯公司的章程等現有證據顯示,國聯公司的股東為供銷社和王子沐,並不包括呂務龍。呂務龍在沒有直接證據證實為國聯公司的股東情形下,以實際投資者的身份請求確認國聯公司的股東資格,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外商投資企業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一)》第十四條的規定,應當同時具備已經實際投資、其他股東認可其股東身份、已經徵得審批機關的同意三個條件。

作為王子沐之外其他股東的供銷社明確表示不予認可呂務龍的股東身份。呂務龍提交的與本案相關法律文書能夠證實呂務龍得到過國聯公司的分紅,並享有過國聯公司的財產權益,但不能證實供銷社認可呂務龍的股東身份,也不能以此推定呂務龍享有國聯公司的股東資格。

呂務龍一審中提交的《商務部辦公廳關於外商投資企業股權變更有關問題的答覆》以及煙臺市商務局《辦理外商投資企業股權變更指引》,只是行政機關辦理股權變更等審批事項的規定,呂務龍尚未履行相應審批手續,亦不能視為外商投資企業審批機關同意呂務龍變更為國聯公司的股東。

由於呂務龍不能同時具備法律規定的全部條件,故一審法院認定其並不享有國聯公司的股東資格並無不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二十二條規定,當事人之間對股權歸屬發生爭議,一方請求人民法院確認其享有股權的,應當證明以下事實之一:(一)已經依法向公司出資或者認繳出資,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二)已經受讓或者以其他形式繼受公司股權,且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

依據上述法律規定,當股權歸屬發生爭議時,當事人應當提供取得股權的實質性證據,即通過出資或受讓的方式取得股權。並且該股權的取得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

本案中,由於呂務龍不能證實其為國聯公司成立時的原始股東,故一審法院認為只能呂務龍繼受取得股權,也就是因轉讓而取得股權,而呂務龍亦不能證實其受讓或者以任何形式繼受了國聯公司的股權,因此,一審法院對其要求確定其股東資格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並無不當。

關於呂務龍主張涉案清算報告與事實不符,要求重新確認呂務龍應分配的利潤數額的問題,因其並不享有股東資格,無權要求分配公司清算後剩餘財產,故法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呂務龍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情簡介

(一)國聯公司成立情況的相關事實

1992年10月19日,供銷社與王子沐籤訂《合資經營煙臺國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合同》,國聯公司制定《合資經營煙臺國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章程》,上述公司合同及章程經供銷社煙供(1992)246號文件報市外經委審查批覆。1995年9月26日,山東煙臺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煙會外[1995]322號驗資報告,該報告的主要內容如下,合營公司合同規定:「甲乙雙方出資額共為人民幣1913萬元,以此為合營公司的註冊資本。其中:供銷社8608500元,佔45%;王子沐10521500元,佔55%」及補充協議規定,「王子沐對合營公司的投資數額,按外方實際到帳的美元調匯後的人民幣數額為準,若高於10521500元,高出部分歸合營公司,若低於10521500元,所缺部分由王子沐補齊。」第一次出資業經我所1993年4月26日以(93)煙會外字第118號文驗證在案。供銷社出資3293160元,佔應出資額8608500元的38.25%,王子沐出資75萬美元。驗證實際出資,供銷社……共計出資8608500元,王子沐於1994年5月10日匯入合營公司開戶銀行314178.53美元(其中轉匯手續費314.18美元);1994年8月15日匯入合營公司開戶銀行114625.86美元(其中轉匯手續費114.63美元);兩次共匯入428804.39美元,加上第一次出資75萬美元,總計實際出資1178807.39美元。調匯後共計人民幣10580412.93元,比合同規定應出資10521500元人民幣,多出資58912.93元。應轉「資本公積」科目核算,佔應出資額的100%。至此,甲乙雙方共計出資人民幣1913萬元,按合同規定出資額出齊,請按規定發給出資證明書。

(二)呂務龍投資及從事國聯公司經營的相關事實

呂務龍、國聯公司、王子沐提交的企業信息表載明,國聯公司於1992年11月23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顧振建。外方投資者為王子沐,中方投資者為供銷社,王子沐認繳出資額為1052.15萬元,供銷社為860.85萬元,總投資為1913萬元。

呂務龍提交1992年公司國聯董事會成員名單載明:根據國聯公司《合同》第九章第二十三條和章程第四章第二十條之規定,甲、乙雙方委派下列人員組成「煙臺國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首屆董事會。王子沐為董事長、呂務龍、李滿、紀天雄為董事,該四人委派單位為力生公司。呂廣斌為副董事長,林國強、周松江、姚振遠為董事長,該四人委派單位為煙臺市供銷合作社。

呂務龍提交1993年2月9日國聯公司第一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紀要載明:國聯公司董事會一致同意,呂務龍代行董事長王子沐的職權。2005年12月1日國聯公司《聘書》載明:聘任呂務龍擔任國聯公司執行董事長。

1993年1月1日王子沐與呂務龍及李滿、紀天雄四方籤訂《外方股東合約》,以力生公司的名義與供銷社合資興辦了「煙臺國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三)國聯公司分配公司利潤的事實

呂務龍提交(2014)菸民涉初字第5號民事判決書、(2015)菸民涉初字第3號民事判決書證明其享有王子沐持股的公司55%的股權中20%相應的份額的財產權益。王子沐不認可,主張其已經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2015)菸民涉初字第3號民事判決書提出再審申請,呂務龍提交(2018)魯民申5480號民事裁定書證實王子沐的再審申請已被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依法駁回。關於國聯公司分配利潤生效判決確認了如下事實:

呂務龍提交1998年6月27日會議紀要載明:1998年6月25日至27日,國聯公司在煙臺虹口賓館801室召開董事會,與會人員有呂務龍、林國強、張新華、紀天雄、姚振遠、李滿、孫曉方,王子沐授權呂務龍代表參加。董事會就加快國聯公司的清算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達成了如下決議:其中第三條,將勝利大廈剩餘的未售房屋、海景花園未開發的五個樓座和庫存現金按中外雙方投資比例進行,分配後各方自主處置,但相關手續國聯公司應負責協助辦理。四、由外方董事提議並經董事會全體人員同意,在分配過程中先以中外兩方按45%:55%分配,然後外方分成兩部分,王子沐和呂務龍為一方、李滿和紀天雄為一方,分別分得35.75%和19.25%的房產。五、勝利大廈餘房分配方案:可分面積共2226.5平方米,其中中方應得到:2226.5平方米×45%=1001.93平方米;外方應得2226.5平方米×55%=1224.57平方米。外方王、呂方分得:2226.5平方米×35.7%=795.97平方米。李、紀方分得2226.5平方米×19.26%=428.6平方米參照上述比例切塊分配如下:中方分得:八層北座474、71平方米和十層南座474.71平方米月,合計949.42平方米。王、呂方的分得:十層北座474、71平方米、九層B位232.32平方米和九層D位95.34平方米,合計802.37平方米。李、紀方分得:九層北座474.71平方米。上述實得數與應得數比較,中方少得52.5平方米,外方王呂方多得6.4平方米,李紀方多得46.1平方米,外方應將多得面積補償給中方,補償方式按每平方米按3500元補償,王呂應補償22400元,李紀應補償161350元,兩方在各自首期房屋出售時按上述金額一次性付給中方。六、海景花園樓座分配方案:現有樓座共5個,按照便於今後開發的原則,東端的1、2號樓座給中方,中間的3、4號樓座給王子沐和呂務龍,5號三角樓座給紀天雄和李滿方。中方少得樓座由外方給中方補償現金48萬元(王、呂分攤45萬元,紀李分攤3萬元,兩方在各自首期房屋出售時按上述金額一次性付給中方),同時將國聯公司現有麵包車一部也補償給中方。參加會議人員均在會議紀要尾部籤名。七、現金分配意見:分配總額為160萬元,中方按比例分得160萬元×45%=72萬元,外方160萬元×55%=88萬元。

2003年5月6日,國聯公司董事會紀要載明:國聯公司1998年6月27日董事會議對公司勝利大廈剩餘房產(除留足應交稅款的部分)按中外雙方投資比例進行了分配,可分面積2226.5平方米,中方按45%投資額應分得1001.93平方米,外方應分得1224.57平方米,實際操作中,由於樓房的結構的原因,中方僅分得949.42平方米,少分52.5平方米,外方實際分得1277.07平方米,外方按每平方米3500元對中方予以補償,合計183750元。在外方分得房產的再次分配中,王子沐、呂務龍多分得6.4平方米,應補償中方22400元,李滿、紀天雄多給46.1平方米應補償中方161350元。按要求外方最遲2003年5月底前補償中方的資金給付結束。1998年6月27日董事會對海景花園樓座分配方案,由於規劃發生變化已無法實施,原分配方案暫不執行,海景二期工程中期待土地置換結束,通過房屋開發後的收益,中外進行紅利分配,鑑於目前情況,本次董事會研究同意將原國聯公司麵包車,由供銷社交回國聯公司使用。該會議紀要上蓋有王子沐、呂務龍印章,呂務龍、張新華、紀天雄、姚振遠、李滿、孫曉方,林國強在會議紀要下方籤字。

呂務龍提交供銷社2001年5月14日出具的收款收據載明:供銷社收取房屋補差款22400元。該收款收據上蓋有供銷社公章及財務專用章,張新華在收款收據上簽字。

(四)國聯公司進行清算的相關事實

2015年6月24日國聯公司召開董事會形成董事會決議決定解散公司進入清算程序。確定由顧振建、王子美、劉範利組成清算組,顧振建為組長組織公司清算。2016年3月15日,煙臺市商務局作出(2016)43號關於同意煙臺國聯房地產開發有限清算的初步批覆文件載明:經研究,同意國聯公司董事會決議,提前終止企業合同、章程進行清算。2016年7月12日,煙臺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對該事項予以備案登記。

國聯公司提交煙臺恆德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於2016年5月17日出具的煙恆會審字(2016)第58號清算審計報告。該報告載明:清算結果為截止2016年5月16日國聯公司(一)資產額為20252532.00元,其中貨幣資金2654793.61元,其中現金4162.17元,銀行存款2650631.44元;其他應收款17597739.39元(其中香港王子沐先生9777070.38元,煙臺市供銷合作社7820668.01元);(二)總負債0元;(三)所有者權益20252532.00元。

呂務龍對清算審計報告不認可,主張該審計報告載明按照企業清算基礎編制的清算報表,並沒有根據國聯公司財務憑證對國聯公司清算時的財務狀況做全面的審計,國聯公司單方提供的清算報表中的各項數據並不能反映其清算時真實的財務狀況。呂務龍在2011年離任前向稅務機關提交的用以國聯公司納稅依據的利潤表中顯示截止2011年底累計淨利潤3500多萬元,這些數字尚不包括未開票的紅旗花園的180個車位、20個車庫及180個小棚合計價值約2000多萬元。且國聯公司所有的勝利大廈66號房產經政府拆遷獲得補償款12603978元並未包含在該審計報告中,另外國聯公司在2012之後又出售其所有的紅旗花園小區5套網點房和8套住宅房,價值2000萬元,在國聯公司提交的審計報告中並沒有體現,呂務龍主張國聯公司提交審計報表不應予以採信。並提出書面申請請求法院向相關部門對上述事實進行調查取證。

案件來源:

呂務龍、煙臺國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申請公司清算二審民事判決書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2019)魯民終2818號

發布日期:2020-06-24

(中國裁判文書網)

相關焦點

  • 公司清算責任相關規定解讀及九民紀要發布後最高院裁判規則精釋
    具體適用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司法實踐中,在公司同時具備破產原因及強制清算條件時,債權人的理性選擇,通常是申請法院對公司進行強制清算,而往往不申請公司破產。一是只要發生沒有在法定期限內啟動清算程序的結果,即認定所有股東包括中小股東一體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沒有區分中小股東是否請求控股股東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的情形(比如9號指導案例中的裁判規則);二是即使成立清算組,只要出現公司主要財產、帳冊以及重要文件滅失的結果時,則不考慮中小股東是否有請求控股股東履行相關義務的情形,一概認定全體股東承擔責任。
  • 股東清算責任之----4.強制清算程序是否應作為股東清算責任之訴的前置程序
    如何判斷公司無法清算」中所列舉的五項事實。不具備明顯不能清算的事實,說明公司尚有正常清算的可能性,如公司尚在經營,管理人員尚在,財產、帳冊尚在。此時,債權人不應直接提起股東清算責任之訴,而應對公司申請破產。一般情況下,公司經破產清算程序後,不會存在後續的股東清算責任之訴,因為在清算程序完成時,不獲清償的債權不再清償,破產程序終結,股東承擔的是有限責任。
  • 公司破產,股東認繳出資尚未到期怎麼辦?結果只有一種
    因為經公司章程規定,股東可以分期繳納出資,享受期限利益,前提是公司在正常經營,有能力承擔對外債務。當公司出現支付不能或者無力承擔對外債務時,進入破產程序的,表明公司與股東之間關於分期繳納的約定降低了公司償債能力,損害到公司債權人的利益,股東分期繳納出資的正當理由已不復存在。
  • 最高院:破產公司股東對債權申報、審核及債權人會議內容有知情權
    該股東行使股東知情權的範圍不僅包括查閱、複製公司成立之日至今的會計帳簿和會計憑證,還包括查閱、複製公司自破產清算申請被法院受理至今的債權申報材料、債權審核結果及依據資料、相關債權人會議表決記錄等。大蔚置業公司已進入破產程序,汪宏衛向該公司管理人公證郵寄《股東查帳申請函》,並說明其目的在於充分了解大蔚置業公司的債權情況、公司破產後運營和財務狀況,維護其股東權益。2. 但大蔚置業公司管理人在收到該書面申請後並未準許,汪宏衛提起本案訴訟。
  • 公司清算全流程及股東的風險防範,一文全讀懂
    公司解散不清算,將導致清算主體被追責,股東甚至被要求承擔無限連帶責任。這樣的法律風險,我們應當提前預知。法律上來說,公司的終止,要使得公司與其他社會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歸於消滅。在公司面臨終止的情況下,負有清算義務的主體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程序對公司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等做全面的清理和處置,從而為公司的終止提供合理、合法的依據。
  • 關於有限責任公司強制清算的法律研究
    公司作為市場經濟中最為主要的商事主體,有相應的準入機制和退出機制。公司市場退出是指公司解散後進行清算,最後依法註銷,進而喪失其商事主體資格的行為。公司清算分為自行清算、破產清算和強制清算三種類別。強制清算是指公司解散後未依法自行清算,人民法院受理債權人或股東對公司提起的強制清算申請並依法指定清算組對公司進行清算。
  • 關於破產債權確認糾紛的裁判規則
    債權確認訴訟屬於獨立於破產案件的財產爭議訴訟案件,故依法應繳納訴訟費用。 裁判規則 實務要點一: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股東應補繳出資屬於破產債權,股東以此清償個別債權人的債務的行為無效。
  • 鄭雪婧: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清算義務人主體問題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第9號指導性案例,第9號指導性案例的要旨指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不能以不是公司實際控制人,未參與公司實際經營為由,免除清算義務。第9號指導性案例更進一步釋明了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具有清算義務,是清算義務人,只是未在裁判要旨中明確提出「清算義務人」這一法律名詞。
  • 最高院:公司進入破產程序期間,股東仍享有監督知情權
    大蔚置業公司已進入破產程序,汪宏衛向該公司管理人公證郵寄《股東查帳申請函》,並說明其目的在於充分了解大蔚置業公司的債權情況、公司破產後運營和財務狀況,維護其股東權益。2. 但大蔚置業公司管理人在收到該書面申請後並未準許,汪宏衛提起本案訴訟。
  • 什麼情況下,企業可以申請破產?
    有些公司在生產經營中遇到比較大的債務危機,已經沒有現金流或是貸款可能性,此時公司老闆不得不去申請破產。但是,公司要申請破產也是有條件,不是想要申請破產就能夠去申請的。那麼,什麼情況下,企業可以申請破產?網友諮詢:什麼情況下,企業可以申請破產?
  • 公司執照吊銷,沒及時清算,股東對公司債務必須承擔連帶責任嗎?
    那就是,公司股東在某種情況下,對公司債務要承擔連帶償付責任。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沒有錢還債,可以讓股東個人拿錢還債。公司股東,對這個感覺是一種巨大的風險。公司的債權人,在公司營來執照吊銷或破產時,又多了一種要回債務的可能性。
  • 破產申請受理後,公司對債權人個別清償是否有效?
    但是,有的債務人在法院在受理破產申請後,仍然對個別債權人的債權進行清償,包括主動清償和被動清償方式,這種債務人在法院受理破產後,對債權人進行個別清償行為是否有效?下面筆者就通過一則相關的實務案例進行分析解讀。
  • 公司欠錢不還,無法提供帳冊清算,律師支招追責股東!
    導讀:公司欠錢不還,人去樓空無財產執行,申請對公司強制清算,又無法提供帳冊資料,最終導致清算終止,在這種情況下能否突破股東有限責任,讓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下面筆者就通過一則相關的實務案例進行分析解讀。
  • 十大優秀案例(六)| 股東怠於履行清算義務所負之債是否是夫妻共同債務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本案為公司股東損害債權人利益責任糾紛。《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五)項規定而解散的,應當在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組由董事或者股東大會確定的人員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該申請,並及時組織清算組進行清算。
  • 破產終結後,債權人能否要求怠於履行清算義務的股東連帶清償?
    人民法院在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債權人對人員下落不明或者財產狀況不清的債務人申請破產清算案件如何處理的批覆》第3款的規定,判定債務人相關人員承擔責任時,應當依照企業破產法的相關規定來確定相關主體的義務內容和責任範圍,不得根據公司法司法解釋(二)第18條第2款的規定來判定相關主體的責任。
  • 美麗生態大股東被合作方申請破產清算 控股股東「下落不明」
    美麗生態大股東被合作方申請破產清算  法院公告稱,美麗生態大股東五嶽乾坤下落不明;原合作方稱,法院判五嶽乾坤向其支付7700萬,「一直拿不到錢」  一家園林公司,本打算能實現借道上市,後來不僅公司丟了,而且一分錢沒落著。
  • 印尼投資|公司破產清算制度概述
    甚至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有關破產和延遲償債義務訴訟的數量就在增加。現在隨著疫情的不斷蔓延,更多企業因無法正常開業而面臨違約,索賠甚至是破產的風險。預計在企業恢復活動後,關於破產和延遲償債義務的訴訟及申請將再次增多。為了預防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的影響,政府已經發布條例,為需要幫助的企業提供經濟救濟。
  • 股東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司法研究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示的相關判例來看,股東嚴重損害債權人的利益並危害社會經濟秩序,不僅違反誠實信用原則,也有違公認的商業道德,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具體分析如下:無證據證明股東已積極組織進行清算工作的,可認定構成怠於履行清算義務——廈門特貿有限公司訴蘇山良清算責任糾紛案;案例要旨:公司解散後,負有清算義務的股東未實質性地開展清算工作
  • 想申請公司破產?這2個條件必須滿足!
    導讀:根據破產法的相關規定企業法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進行破產。雖然企業破產是迫不得已的選擇,是經營失敗的結果,但是一定程度上,企業破產反而是對企業,尤其是是對公司股東一種保護,是股東的有限責任的體現。簡單來說,企業破產之後,對於未能清償的債務不用再承擔清償責任,企業法人人格消滅。企業破產有很多優點,但是申請企業破產又需要哪些條件呢?
  • 公司註銷後發現遺漏債權的,股東是否有權向債務人追索?|公司法權威解讀
    公司註銷後發現遺漏債權的,股東是否有權向債務人追索?閱讀提示:公司被註銷後發現遺漏的債權,股東是否可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起訴原公司的債務人並行使追索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 執行過程中,申請執行人或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變更、追加當事人。申請符合法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