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還未結束,可寒假已步入尾聲。距離開學還有2周時間,馬上要迎接新學期到來的中小學生們該收心了!但是眼下,孩子們有的寒假作業還沒寫完,有的興奮情緒還難以平復,有的作息時間還是紊亂狀態……如何把他們從假期生活中拉出來,儘快恢復學習狀態呢?
開學前2周是「收心黃金周」
給孩子收心,不能開始得太早,也不能太晚。
太早的話,孩子心裡肯定會不平衡。本來寒假就是放鬆玩樂的時候,再和上學的作息一樣,他們即使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心理上也是有牴觸的,心不在焉。而且,開始得太早,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有疲倦感。等到真正開學的時候,他們也許會力不從心。
幫助孩子從愉悅輕鬆的假期氛圍中脫離出來,進入正常的軌道,這是一個不可操之過急的過程,需要時間。
收心開始得太晚的話,家長和孩子都會陷入兵荒馬亂的狀態,越到最後越著急,越著急就會越手忙腳亂,效果就會越不盡人意。因此,離開學還有兩周時,是最佳的時機。這樣,孩子既不會產生心理抗拒,又有足夠的時間做開學前的準備。
警惕收心誤區
90%家長都在這些細節上破功
讓孩子儘快調整狀態,進入到良好和規律的學習生活狀態,這需要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努力。可是,很多家長都小看了「收心」這件事。他們一方面年復一年沿用著簡單粗暴的錯誤方式而不自知,另一方面還要抱怨孩子不聽話、不好管。
這其中,最常見的收心錯誤做法是「緊箍咒式收心」。「離開學還有一周左右了,還在瘋玩睡懶覺!」「離開學還有三天了,還在趕著看閒書,小心一開學就落後哦!」「該收心了!」……這些話聽上去很耳熟?
「緊箍咒式收心」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這樣容易讓孩子對即將開始的新學期產生牴觸甚至是焦慮。總是對孩子持否定、控制態度的家長,往往會讓孩子對緊張的學習生活充滿牴觸心態。
還有一類常見的收心錯誤做法是「斷崖式收心」。每年的寒暑假,孩子們都有無限的快樂。比如收集的剪紙,手作的紙塑,精心糊制的花燈,最愛的輪滑鞋,最喜歡的動畫片,還沒讀完的課外書……假期一結束,不少家長便「一刀切」地把這些帶給孩子無限快樂的東西都藏起來,甚至將其作為學習的障礙都扔掉。
這樣的做法,恰恰可能給孩子的新學期開學「添堵」。明智的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為孩子留出空間與承諾,讓那些可貴的假期收穫,延續下去,滋養孩子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變得疲憊的身心,讓這些興趣愛好,成為孩子調整狀態、優化情緒、宣洩負面能量的良好媒介。
其實,家長不妨嘗試著這樣跟孩子說:「小朋友的精力是有限的,開學之後,肯定不會有那麼多時間去發展興趣愛好,但如果我們提高學習與做事的效率,就可以擠出時間來,重新去做你的紙塑或航模,或者有時間打球玩輪滑。」
寒假對孩子的成長有極其積極的意義。在假期,孩子的自由支配時間較多,所以孩子們可以有時間鍛鍊身體、進行生活技能的學習,還可以讀自己喜歡的書,或者出門旅行,或者自己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性學習。對於這些可貴的假期收穫,家長應當有效利用,才能進一步滋養孩子的身心。
在假期臨近尾聲時,家長可以幫孩子將假期裡的手工製作、讀書感想、旅行感悟等,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在朋友圈、班級學習小組裡發布,營造一種「我迫不及待要與你們見面分享」的氛圍,讓孩子提升對開學的期盼感。
收心固然重要,家長對孩子應多一份寬容,少一份急躁。長假過後,心理反差不止兒童有,連大人都在所難免。對於孩子學習狀態的回歸,家長不可操之過急,允許他們在開學前後度過一段過渡緩衝期,慢慢適應新學期的生活。有些孩子適應開學的時間長,若家長一味地嚴厲責罵,只會激化矛盾,還可能把「壞孩子」的意識植根於孩子內心。
收心時的棘手問題
怎麼面對「開學前再最後玩一下」的要求
每到假期接近尾聲,很多孩子都會跟家長提出要求:「再帶我痛快玩兒幾天,我痛快夠了,開學肯定就能好好學了。」對於這個問題,事實是:瘋玩幾天之後,孩子往往更加「入不了境」。
小學和初中的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都很有限。一般小學生能保持15分鐘的專注度,中學生能保持25分鐘。如果快開學了家長還帶孩子瘋玩 ,往往心撒出去再收就更難了。這段時間最好讓學生規律作息。如果孩子想玩,就讓他自己制定出每天玩的時間計劃。保證孩子合理的「玩的時間」之後,再計劃「學的時間」,這樣的溝通方式,孩子比較容易接受。而通過定計劃,可以督促孩子自我管理,養成好習慣。
除了做好學與玩的規劃,家長還可以在孩子提出這個要求時,試著和他們談談一個關於學習的「真相」: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遇到「開學前再最後玩一下」的要求,相信很多父母的內心對孩子是心疼的。哪個父母不希望讓孩子快樂成長呢?可作為成年人的父母,要清醒地認識到這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
父母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正確的,但是學習過程一定是辛苦的,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並不意味著孩子課外不需要複習,不需要刻苦學習。絕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優秀學習成績的取得,需要孩子在別人玩遊戲的時候,在別人看電影的時候,靜下心來學習。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有一個目標,並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努力付出。快樂是體現在學習的結果上,當孩子取得優秀的成績,辛苦的努力得到回報時,學習的快樂才會顯現出來。
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人在小時候不努力學習,沒有目標,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樂,長大後在工作過程中會變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拼搏。
表面上看,家長是「殘忍拒絕」了孩子開學前的「小要求」,是督促孩子自主管理,培養他們勤奮拼搏的精神。從背後的教育意義來看,不如說這是在培養他們自小樹立起積極向上、有責任感的優秀品質,讓他們長大後踏入社會時具備積極向上、努力付出的責任感。
真正良好的教育,不但要讓孩子學習到知識,還要培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能力、情商逆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寶貴品質是會伴隨他們一生,這些都能讓他們在今後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更好地工作生活,而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劃重點
開學前「收心」做好6件事
回到文章開頭的話題,開學前這兩周,到底應該做好哪些「收心」的準備工作呢?總結前文,這裡有6個關鍵點需要家長著重完成。
①為孩子提供安靜的「收心」環境:按照孩子所在學校的正常作息時間起居,儘量不要再組織太多的娛樂活動。按時準備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按時午睡,早睡早起,調整生物鐘,適應開學後的「時差」變化。
②與孩子一起回顧假期生活: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把假期生活「倒電影」式地回放一遍,對照假期計劃,看哪些已經完成,哪些尚未完成。可以一起分享下收穫和遺憾(讀書、休息、娛樂等各方面),並及時總結經驗或分析原因,「及時總結」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③幫助孩子收心,回歸日常狀態:假期中的孩子,心態通常較為鬆弛,而開學後則相對緊張,兩種狀態的轉換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家長不能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把心收回來,否則會給孩子太大的心理負擔。在此階段,建議家長儘量少安排大型活動,讓孩子的心慢慢沉靜下來。
④檢查作業完成情況,查漏補缺:提醒孩子檢查回顧作業的完成情況,還有哪些未完成,尚有時間予以完成。很多孩子經常將作業拖延至正式開學前一晚,挑燈夜戰,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草草應付。因此,建議家長和孩子提前開啟這項工作,及早查漏補缺,高質量完成作業。
⑤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展望下未來,提前做做規劃和打算,在學校超越的目標是什麼,新學期是不是要學一門新特長等等。制定學習計劃、樹立目標可以幫助孩子明確方向,消除盲目感,也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
⑥讀懂孩子情緒:經過這個小長假的休息,有些孩子可能會對上學感到「焦慮」甚至「緊張」,家長要正確做好溝通和引導工作,理解孩子產生的這些情緒,分析產生的原因,給予有針對性的鼓勵和支持。家長要與孩子一同進入學習狀態,多鼓勵多溝通,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
想要了解更多,請掃描下方二維碼加關注,我們會定期推送中高考權威資訊。關注孩子的成長與學習,我們共同努力
諮詢熱線:1327157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