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師讀書會「好書私享匯」第90期記錄
書目:《孔子的幽默》
作者:林語堂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高金萍:林語堂展示的孔子與我們印象裡的他有天壤之別。我讀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孔子,不僅幽默,而且活潑。用林先生的話叫「活潑的孔丘」,且看他怎麼個活潑法。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託病不見。還沒等孺悲離開,他便彈琴唱歌,讓孺悲聽。這哪是我們心中的聖人孔子,簡直就如孩童的惡作劇一般。但這就是孔丘,道學宋儒不敢為,孔子偏偏敢為。這是一個活潑的孔丘。
曹曉莉:孔子是一個真性格的人。世人都認為孔子是高高在上的聖人,林語堂卻獨發現孔子親切、自然、幽默、真實的一面。他不擺師道尊嚴的臭架子,跟門人們隨性地席地而坐交談,保持了自己的真性情。
高金萍:學者林語堂眼裡孔子是幽默的,自然林語堂也是幽默的。不然他怎能在平淡的敘述中展現一個幽默的孔子在讀者眼前?所謂幽默,是自自然然,在靜室對室友閒談,一點不裝腔作勢。例如「沽之哉,沽哉,我待沽者也」。
趙廣:林語堂眼中的孔子是:「能笑他自己所有失敗和挫折的遭遇。」是一個處事泰然自若,幽默風趣,心胸豁達的人。
高金萍:林語堂是在向我們傳達,讀孔子,要了解孔子的真性格,孔子是幽默的,是近人情的,對門人全無架子的;要明白《論語》是孔子和弟子之間對話的語錄,「很多是燕居閒適的話,是老實話,率真話,不打算對外人說的話,脫口而出的話,幽默自得的話,甚至開玩笑以及破口罵人的話」。
王桂香: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孔子是一個感情豐富人,容易感動,也容易流淚,當然一定有幽默了。
高金萍:在作者看來,中西方思想法不同的關鍵在於「直覺與推理不同」、直覺是體會,是體悟。中國所謂道,主要不在於客觀的確與不確,主要在於行為是非。在這裡,孔子思想就起了主要作用,作為林語堂論證思想法不同的重要論證:「道不遠人。人以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西方則不同,他們只認客觀真理,只要真,遠人也可以稱之為道。
康紅星:無疑作者把個人對中國思想法即直覺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古者賢君,之所以有知人之明,先覺之見,都是根據經驗而來。期間貌合神離,或口服蜜劍之徒,毫釐之差,精微處唯憑孟子所謂眸子而鑑察之。此屬等等,皆為直覺。
高金萍:西方哲學系統的優點也恰恰是其弱點,因為它主見太深,形上學易入空虛,抽象的名詞易脫現實,失去了剛健的現實感。
所以,林語堂就把東西方思想法之不同,歸結為「直覺與邏輯」「體悟與推理之不同」。由此他推出西方人判斷是非以「理」為依據,中國人必加上一個「情」字,所以中國人思想法的特徵就是「近情哲學」。
趙廣:就像林先生說的:總而言之,中國重實踐,西方重推理。中國重近情,西人重邏輯。中國哲學重立身安命,西人重客觀的了解與剖析。西人重分析,中國重直感。西洋人重求知,求客觀的真理。中國人重求道,求可行之道。這些都是基於思想法之不同。思想的不同決定了東西方的區別。
楊娟:孔子思想是中國精粹文化的魁寶,其言行中傳遞的為人處事之道,值得我們每個人踐行,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如果我們現代人都能夠拾起孔孟之道,認真鑽研踐行,我們現代的社會該多麼和諧而美好。
高金萍:林語堂認為世界思想三大系統,分別為「孔孟思想」「佛教」「希臘及西洋思想」,他認為佛學不能歸為東方思想系統。至於宋朝大儒,實際上已經援佛入儒,輸入佛家血脈,形上學,談不過釋迦,也曲解了儒道。他比較東方佛學、道學,在半生追隨「人文主義」哲學之後,最後選擇皈依基督的一個重要原因吧。我想,認同是對每一種思想的敬畏,而不特別崇拜。
趙廣:中國二千五百年來的思想,無論如何變化,千錘百鍊,不離其宗,總是實踐第一,這才是東方思想的本來色彩。孔子的儒學經過兩千五百年的演變,使孔門平易孝弟忠信重實行的教訓,轉為迂闊空疏之談。也許它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哲學。每一種思想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生長的土地,都應該尊重,但不盲從。
曹曉莉:中國人的人生哲學的確很重實際,講求活在當下。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人生在世不滿百,天倫之樂,溫飽小康最受用。這是林語堂的人生哲學。孔子讓我們一切人類本能都得到滿足,才能夠由一種滿足生活而達到道德上的和平,因為達到道德上的和平才是真和平。這種政治理想的目的是在使政治變成不必要的東西,那才是發自人心的、穩固的和平。
高金萍:他提醒教育者,讀書不要過於「專門」,避免頭腦會硬化。我想一個教師只讀「教育專業的書」,大概過於「專」,才會導致談到教育問題,總顯得絕對化了點。我們都喜歡和教育之外的文友閒聊點話題,因為我覺得他們的見解,是我們看不到的領域,接觸不到的世界。
曹曉莉:林語堂主張教育要重學生讀,認為長篇大論地講於學生來說收效不大。他幽默地說:若令學生讀書而不聽講。教員還有飯吃嗎?
高金萍:其次,他認為真正的考試是口試,看學生普通知識及論斷能力,一是作文考試,看他文字進步和思想態度;第三,忌諱學究教育。即專家以出難題為樂,不管不顧學生自身利益;他還提出聽講與提問不如學生讀書。
曹曉莉:我們的教育改造恐怕要在現行體制下帶著鐐銬跳舞了。我們無法改變現行體制,但我們可以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儘量遵從教育常識和教育規律,讓學生在升學、應試之外還有一方健康快樂的天地。如同那個在海邊一條一條救魚的小孩一樣。
高金萍:為此在《改造教育的原則》裡,林語堂指出「今日國民教育的羞恥」:不能使學生養成按時工作、休息、吃飯、睡眠的習慣。最起碼的良知,最基礎的要著,是如何使學生有充分的休息、吃飯和睡眠的鐘點。
領讀:洛寧縣河底鎮初級中學 高金萍
整理:鶴壁市山城區第九小學 唐 芳
henanjiaoshidushuhui
河南教師讀書會,由河南教育時報社發起,成立於2009年,目前有省內外會員900餘名。讀書會倡導「讀書為己、私享匯智」,一起讀書與成長。是教師,愛讀書,就可無門檻進入。目前,每周五晚8點在QQ群(67643920)共讀一本書進行中。歡迎單位名+實名敲門加入,進去後或旁聽、靜思,或跟讀、主講。我們在書鄉等你。
重要聲明:本原創作品,著作權屬「河南教師」微信公眾號(jiaoyushibao)所有,媒體或公眾號轉載時,請務必註明出處,否則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微信ID:jiaoyushibao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