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師讀書會丨孔子也幽默

2021-03-01 河南教師

——河南教師讀書會「好書私享匯」第90期記錄

書目:《孔子的幽默》

作者:林語堂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高金萍:林語堂展示的孔子與我們印象裡的他有天壤之別。我讀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孔子,不僅幽默,而且活潑。用林先生的話叫「活潑的孔丘」,且看他怎麼個活潑法。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託病不見。還沒等孺悲離開,他便彈琴唱歌,讓孺悲聽。這哪是我們心中的聖人孔子,簡直就如孩童的惡作劇一般。但這就是孔丘,道學宋儒不敢為,孔子偏偏敢為。這是一個活潑的孔丘。

曹曉莉:孔子是一個真性格的人。世人都認為孔子是高高在上的聖人,林語堂卻獨發現孔子親切、自然、幽默、真實的一面。他不擺師道尊嚴的臭架子,跟門人們隨性地席地而坐交談,保持了自己的真性情。

高金萍:學者林語堂眼裡孔子是幽默的,自然林語堂也是幽默的。不然他怎能在平淡的敘述中展現一個幽默的孔子在讀者眼前?所謂幽默,是自自然然,在靜室對室友閒談,一點不裝腔作勢。例如「沽之哉,沽哉,我待沽者也」。

趙廣:林語堂眼中的孔子是:「能笑他自己所有失敗和挫折的遭遇。」是一個處事泰然自若,幽默風趣,心胸豁達的人。

高金萍:林語堂是在向我們傳達,讀孔子,要了解孔子的真性格,孔子是幽默的,是近人情的,對門人全無架子的;要明白《論語》是孔子和弟子之間對話的語錄,「很多是燕居閒適的話,是老實話,率真話,不打算對外人說的話,脫口而出的話,幽默自得的話,甚至開玩笑以及破口罵人的話」。

王桂香: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孔子是一個感情豐富人,容易感動,也容易流淚,當然一定有幽默了。

高金萍:在作者看來,中西方思想法不同的關鍵在於「直覺與推理不同」、直覺是體會,是體悟。中國所謂道,主要不在於客觀的確與不確,主要在於行為是非。在這裡,孔子思想就起了主要作用,作為林語堂論證思想法不同的重要論證:「道不遠人。人以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西方則不同,他們只認客觀真理,只要真,遠人也可以稱之為道。

康紅星:無疑作者把個人對中國思想法即直覺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古者賢君,之所以有知人之明,先覺之見,都是根據經驗而來。期間貌合神離,或口服蜜劍之徒,毫釐之差,精微處唯憑孟子所謂眸子而鑑察之。此屬等等,皆為直覺。

高金萍:西方哲學系統的優點也恰恰是其弱點,因為它主見太深,形上學易入空虛,抽象的名詞易脫現實,失去了剛健的現實感。


所以,林語堂就把東西方思想法之不同,歸結為「直覺與邏輯」「體悟與推理之不同」。由此他推出西方人判斷是非以「理」為依據,中國人必加上一個「情」字,所以中國人思想法的特徵就是「近情哲學」。

趙廣:就像林先生說的:總而言之,中國重實踐,西方重推理。中國重近情,西人重邏輯。中國哲學重立身安命,西人重客觀的了解與剖析。西人重分析,中國重直感。西洋人重求知,求客觀的真理。中國人重求道,求可行之道。這些都是基於思想法之不同。思想的不同決定了東西方的區別。

楊娟:孔子思想是中國精粹文化的魁寶,其言行中傳遞的為人處事之道,值得我們每個人踐行,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如果我們現代人都能夠拾起孔孟之道,認真鑽研踐行,我們現代的社會該多麼和諧而美好。

高金萍:林語堂認為世界思想三大系統,分別為「孔孟思想」「佛教」「希臘及西洋思想」,他認為佛學不能歸為東方思想系統。至於宋朝大儒,實際上已經援佛入儒,輸入佛家血脈,形上學,談不過釋迦,也曲解了儒道。他比較東方佛學、道學,在半生追隨「人文主義」哲學之後,最後選擇皈依基督的一個重要原因吧。我想,認同是對每一種思想的敬畏,而不特別崇拜。

趙廣:中國二千五百年來的思想,無論如何變化,千錘百鍊,不離其宗,總是實踐第一,這才是東方思想的本來色彩。孔子的儒學經過兩千五百年的演變,使孔門平易孝弟忠信重實行的教訓,轉為迂闊空疏之談。也許它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哲學。每一種思想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生長的土地,都應該尊重,但不盲從。

曹曉莉:中國人的人生哲學的確很重實際,講求活在當下。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人生在世不滿百,天倫之樂,溫飽小康最受用。這是林語堂的人生哲學。孔子讓我們一切人類本能都得到滿足,才能夠由一種滿足生活而達到道德上的和平,因為達到道德上的和平才是真和平。這種政治理想的目的是在使政治變成不必要的東西,那才是發自人心的、穩固的和平。

高金萍:他提醒教育者,讀書不要過於「專門」,避免頭腦會硬化。我想一個教師只讀「教育專業的書」,大概過於「專」,才會導致談到教育問題,總顯得絕對化了點。我們都喜歡和教育之外的文友閒聊點話題,因為我覺得他們的見解,是我們看不到的領域,接觸不到的世界。

曹曉莉:林語堂主張教育要重學生讀,認為長篇大論地講於學生來說收效不大。他幽默地說:若令學生讀書而不聽講。教員還有飯吃嗎?

高金萍:其次,他認為真正的考試是口試,看學生普通知識及論斷能力,一是作文考試,看他文字進步和思想態度;第三,忌諱學究教育。即專家以出難題為樂,不管不顧學生自身利益;他還提出聽講與提問不如學生讀書。

曹曉莉:我們的教育改造恐怕要在現行體制下帶著鐐銬跳舞了。我們無法改變現行體制,但我們可以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儘量遵從教育常識和教育規律,讓學生在升學、應試之外還有一方健康快樂的天地。如同那個在海邊一條一條救魚的小孩一樣。

高金萍:為此在《改造教育的原則》裡,林語堂指出「今日國民教育的羞恥」:不能使學生養成按時工作、休息、吃飯、睡眠的習慣。最起碼的良知,最基礎的要著,是如何使學生有充分的休息、吃飯和睡眠的鐘點。

領讀:洛寧縣河底鎮初級中學  高金萍

整理:鶴壁市山城區第九小學  唐   芳  

henanjiaoshidushuhui

河南教師讀書會,由河南教育時報社發起,成立於2009年,目前有省內外會員900餘名。讀書會倡導「讀書為己、私享匯智」,一起讀書與成長。是教師,愛讀書,就可無門檻進入。目前,每周五晚8點在QQ群(67643920)共讀一本書進行中。歡迎單位名+敲門加入,進去後或旁聽、靜思,或跟讀、主講。我們在書鄉等你。         

重要聲明:本原創作品,著作權屬「河南教師」微信公眾號(jiaoyushibao)所有,媒體或公眾號轉載時,請務必註明出處,否則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微信ID:jiaoyushibao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河南教師讀書會丨我們需要怎樣的人文教育
    殷國雄:教師在人文教育的實踐中絕不是一個沒有個性的知識人,人文教育的實踐受教師個人的趣味和問題意識影響。其實,不僅僅是教師,從本書的教育實踐來看,學生是一群有鮮明個性的學習者,他們尊重不同言說者的文化差異,懂得傾聽和理解,在對話的基礎之上形成共識,更能坦然接受觀點的分歧和差異,這樣的教師和學生構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
  • 千燈閃耀:對話珠寶、名畫與設計丨上海之巔讀書會
    千燈閃耀:對話珠寶、名畫與設計丨上海之巔讀書會 2020-12-11 2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教師讀書會的有效運行策略
    山西省忻州市常春藤讀書會會員在分享閱讀心得我的專業成長得益於教師讀書會的引領和薰陶。我從2009年開始參加教師讀書會,後來又組織大學生和在職教師以讀書會的形式進行專業學習。10年來,我見證了一些讀書會組織得生機勃勃、風生水起,湧現出一大批優秀教師;也見過不少讀書會虎頭蛇尾,直至門可羅雀、偃旗息鼓。
  • 月旦讀書會·仲春之月丨鄧建國:奇雲與奇思——如何閱讀彼得斯
    春天裡我們一起看《奇雲》——月旦讀書會·仲春之月預告《奇云:媒介即存有》[美] 約翰·杜海姆·彼得斯著,鄧建國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導讀者:鄧建國教授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主持者:黃品嘉分享者:潘曉婷、崔琳、田靜、夏維波等
  • 我校參加「2020 年美洲、大洋洲孔子學院合作線上論壇」並召開河南...
    河南大學孔子學院工作會現場12月18日上午7時,2020年美洲、大洋洲孔子學院合作線上論壇暨河南大學孔子學院工作座談會在金明校區行政樓152會議室召開。校紀委、黨委組織部、人事處、財務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國際漢學院的主要領導和現任河南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參加會議,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譚貞出席線上論壇並主持召開河南大學孔子學院工作座談會。論壇由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華東師範大學聯合承辦,美洲、大洋洲等國家孔子學院共同參與線上論壇,論壇的主題是「協同創新,共謀孔子學院新發展」。
  • 帳篷讀書會
    2020年7月17日,固陽縣蒙古族學校與青山富強路小學「暢遊書海,共話書香」結對共建帳篷讀書會,在時有時無的綿綿細雨中開始了。天公看似作殊景,沾露吟詩意更濃。以《唐詩說唱》開場,操場上頓時讓人夢回大唐,沉入那「天階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朦朧意境。——學校,就是要將孩子們帶入某種氛圍。這種氛圍就是:像尋嗅美食一樣喜歡閱讀。
  • 雲水閣讀書會第七十二堂 | 孝哉閔子騫
    這一篇中包括孔子對弟子們的評價,並以此為例說明「過猶不及」的中庸思想。最後一章裡,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儒家思想的傾向。【譯文】孔子說:「曾跟隨我在陳國、蔡國的學生們,現在都不在我身邊受教了。」【解析】公元前497年,孔子54歲開始為期14年的漫長旅程。在陳絕糧,是孔子帶學生周遊列國發生的一件重大事件。孔子和弟子們準備南下赴楚國,經過陳國、蔡國途中,他們被陳國的人所包圍,絕糧7天,許多學生餓得不能行走。當時跟隨他的學生有子路、子貢、顏淵等人。
  • 「研之樂」讀書會:構建區域教師「閱讀場」
    作為農村幼兒園教科室主任,現在的陳丹丹不僅自己愛閱讀、勤寫作,並且帶動幼兒園更多教師走上了「讀寫結合」的道路。與陳丹丹相似,鎮海區煉化小學教師丁小青回憶自己與讀書會共同成長的時光,坦言是書籍將自己從教學的迷茫與無助中拉回,重新激活了課堂。陳丹丹和丁小青所說的區讀書會,是2016年9月由鎮海區教科所與鎮海區教育學會聯合成立的鎮海「研之樂」讀書會。
  • 青春讀書會(七)| 教師效能訓練
    《T.E.T.教師效能訓練》探討的就是,在與孩童相處的過程,老師的態度如何影響著孩子的自我判斷與成長。《T.E.T.教師效能訓練》的開篇,作者戈登博士,就為我們介紹了良好的師生關係的要求,那就是:坦誠透明 ,關懷,互相信賴,獨立性與共同的滿足感!
  • 雲水閣讀書會 第四十一堂|未之能行 唯恐有聞
    姓申名棖,字周,孔子的學生。  【譯文】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剛強的人。」有人回答說:「申棖就是剛強的。」孔子說:「申棖這個人慾望太多,怎麼能剛強呢?」  【解析】 孔子認為,一個人的欲望多了,就會失去天地之正氣。人的欲望過多不僅做不到「義」,甚至也做不到「剛」。
  • 活動回顧 | 「淺語」與「藝術」——靜曉讀書會第二期教師讀書會
    2019年5月26日上午,海峽兒童閱讀研究中心第二期教師讀書會——「靜曉讀書會」在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四樓臺灣童書館舉行,本次讀書會由福州市中山小學的陳崢老師主持。本次「靜曉讀書會」第二期教師讀書會的主題是《言淺意豐:兒童文學語言談》,是主持人陳崢老師及學術指導鄭偉老師反覆推敲後得出的,也由此引發了本次讀書會的四個問題:1.讀懂「淺語」,書寫「淺語」,是一件簡單的事嗎?2.孩子能夠理解「淺語」中的「豐意」嗎?
  • 雲水閣讀書會第六十三堂 | 子罕言利 與命與仁
    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對其師的評論等。【原文】9.1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注釋】1、罕:稀少,很少。【譯文】孔子很少談財利、天命和仁德。【解析】「子罕言利」,說明孔子對「利」的輕視。他主張「先義後利」、「重義輕利」,可以說孔子很少談「利」。
  • 線上讀書會丨寒假來臨,讓我們用心溫暖心
    讀完前兩本書之後不久,我開始帶領一所華德福學校的家長讀書會,9月份去了這所學校工作,便沒有更多的精力來完成第三本書的共讀和實踐。然而,帶領大家練習「非暴力溝通」和「斷舍離」的過程,大家的動力和實踐的熱情,以及看見有的夥伴因此生命狀態發生巨大的改變,都深深的鼓舞著我持續陪伴你們一起前行。又一個寒假來臨,疫情再次來襲。這一次,相信你們如我一樣,積累了更多共同創造和諧關係與健康生活的勇氣。
  • 新作丨又一位教師被停課!偌大的中國,竟擎不起一把戒尺?!
    孔子的罵語在現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看來,跟罵學生是垃圾差不多,那是職業忌語,是侮辱學生人格的語言暴力。那些現在的「教育家」除了口誅筆伐,還會指點孔子要採用「賞識教育」——多讚揚學生,不得批評。如果真的按現在「教育家」的教育方法,孔子應該收回千古一罵,抹平臉上因憤怒而暴突的青筋,破顏歡笑,然後和顏悅色地表揚宰予:「同學們!
  • 孔子最喜歡哪個弟子?
    公眾號所有文章在(www.dushuhui423.com)讀書會社交平臺同步更新,請點擊頁面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註冊有積分,精彩內容值得關注。
  • 雲水閣讀書會第六十四堂 | 吾少也賤 故多能鄙事
    【解析】作為孔子的學生,子貢認為自己的老師是天才,是上天賦予他多才多藝的。但孔子這裡否認了這一點。他說自己少年低賤,要謀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藝。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孔子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他的才能和學識,只有靠自己努力勤奮而成。
  • 「如何」用設計思維策劃一場讀書會?
    >檢驗 - 舉辦讀書會,在執行過程中檢驗方案是否合理,以便下一次調整。參與者(同理心)丨一切熱愛學習、對於思維本身有困惑的小夥伴,他們在想什麼?學習目標(定義)丨通過本次學習讓參與者深刻認識「思維定勢」是怎麼產生以及如何轉換的?
  • 名師·正能量讀書會 | 紅玉米
    金秋開學季節,自9月14日開始,由平頂山市教育體育局主辦、市第二高級中學承辦的「名師·正能量」讀書會第二季如約而至。新搭建了「名師課堂教室」,實現全市名師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帶動全市各學段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和家長學科水平提高。開設了「家長成長課堂」,介紹家教知識,給予家長溫馨指導。 「名師·正能量」讀書會傾力打造老師、學生和家長共同成長的學習空間。
  • 名師·正能量讀書會 | 膽小鬼威利
    金秋開學季節,自9月14日開始,由平頂山市教育體育局主辦、市第二高級中學承辦的「名師·正能量」讀書會第二季如約而至。新搭建了「名師課堂教室」,實現全市名師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帶動全市各學段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和家長學科水平提高。開設了「家長成長課堂」,介紹家教知識,給予家長溫馨指導。 「名師·正能量」讀書會傾力打造老師、學生和家長共同成長的學習空間。
  • 人文課堂|孔子的籍貫其實是河南
    人文課堂孔子他是光芒萬丈的至聖先師,是讀書人頂禮膜拜的素王,但他也是一個真實灑脫的人,《冬穎老師講孔子》還原一個豐富又充滿魅力的孔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閱讀之聲《人文課堂》推出《冬穎老師講孔子》, 更多完整音頻,歡迎移步「雲聽」APP。孔子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而事實上,孔子的籍貫卻不是今天的山東,而是河南,春秋時代的宋國。《史記·孔子世家》開篇即說:(孔子)「其先宋人也。」說孔子的祖先是宋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