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裡的童趣,濺出愛與藝術的光芒

2020-08-26 董董悅讀時光

親近自然,親近泥土,仿佛是人的天性使然。在這細碎肥沃的土壤中,有萬物生長,有微觀世界,亦有千千萬萬充滿童趣的時刻。還記得小時候,一堆土,一汪水,轉眼間就能夠變成栩栩如生的泥塑小鳥或是泥巴大炮,小孩子的眼裡滿是靈動的驚喜。也有時穿著涼鞋踩進去,吧嗒吧嗒,一個髒髒的小腳印就出現了,嘿,想不想變成一隻小泥猴?

閒暇時喜歡陪著孩子玩泥巴,雨後帶著泥巴的水坑裡,有無數的歡笑;剛澆完的菜地裡泥濘不堪,那是孩子最喜歡的「手工材料」;有時回到農村老家去,挖一堆塑型效果比較好的黃土,一轉眼就變成孩子們的「遊樂場」。泥巴帶給我們的歡笑有很多,我卻從來沒想過竟然有這樣一本「有點汙漬」的繪本——《泥猴!泥猴!》這個簡簡單單的題目,配上稚嫩的字體和黑色的封面,有種說不出的搗蛋氣息。信不信,這一定是寫給喜歡玩泥巴的小調皮蛋的書~


這本書的文字簡單通俗,偏低幼,適合小寶寶讀。「泥猴」這個稱呼特別帶有中國傳統的風格,帶著一點寵溺,有帶著一絲可愛,這不正是孩子們喜歡的小玩伴嗎?所以我告訴三歲的女兒:「這本書的名字叫《泥猴》。」她立刻眼睛放光:「是小猴子嗎?是泥巴做的嗎?」來吧,一起去書裡看一看吧。

環襯是一抹完完全全的黑,扉頁又換成了純白底色,一隻綠色的小青蛙蹲在正中間,看著前方,仿佛躍躍欲試。你看見了什麼?


果然,下一頁,它蹦起來了!在這個左右跨頁中,左側是白色背景下跳躍的青蛙,右側是純黑,配文:「啊,泥坑!呱——」這簡單的一句話讀出來,夾雜著驚喜和歡笑,跳進去會怎麼樣呢?


翻到下一頁,依舊是黑白搭配的左右跨頁,之間黑色的泥坑邊緣綻出了泥巴的痕跡,使得右側跳躍的青蛙整個都變成了黑色的印記。「呱——」這張開的大大嘴巴,這繃直的後腿,這睜大的眼睛,還有向上躍起的弧度,仿佛都在訴說著這隻青蛙在泥坑裡蹦跳時的興奮勁兒。來吧來吧,仿佛它在召喚著大家。

跳進泥坑裡變成泥猴的,可不光有青蛙呢,貓咪、小狗、蛇、鯰魚、鰻魚、烏鴉、熊貓,甚至連寶寶和媽媽都進去了。越往後讀,越興奮,越讀,越有趣。仿佛跟著他們的步伐,我們也跳進了泥坑裡。這黑乎乎的泥坑是多麼神秘有趣啊!

這冊繪本在色彩上很好地運用了對比的設計。跨頁左右兩側的黑白設計,把泥坑內外的場景進行了先民的對比,呈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小動物們身上的色彩,不管是綠色的還是粉色的,從泥坑裡出來後都變成了黑色的輪廓,拖著長長的腳印,以及毛髮上甩下來的泥點點,帶著「泥水」的繪本,有這麼多真實生動的細節,難怪孩子們那麼喜歡呢!


《泥猴!泥猴!》這冊繪本還可以作為科普讀物呢。青蛙的跳躍,小狗的毛髮,蛇、鯰魚和鰻魚交纏在一起,更是適合小寶寶的觀察力遊戲。它們跳入泥坑前和跳入泥坑後的變化,可以作為小寶寶理解物理現象的趣味教材,小腳印、泥點點又是怎麼出現的呢?聽聽小寶寶的回答一定非常有趣。「小狗甩了甩腦袋,甩出了很多的泥點點。」「蛇和鰻魚在泥巴裡纏在一起解不開啦!」這冊繪本不適合過渡解讀,只需要多問一個「為什麼」,孩子們會在這簡約又張力十足的圖文見創造出新的驚喜。

這冊繪本還可以作為躲貓貓的書使用。我們都知道小寶寶喜歡通過躲貓貓書來感受前後的變化,體會發現時的那份喜悅。這冊繪本雖然沒有躲貓貓黨的設計,可是泥坑的加入無意可以作為很好的遮掩,從泥坑裡出來,你還認識它嗎?它有什麼新變化呢?相信處於細小事物敏感期的寶寶一定又有了很多新的觀察。


尤其是本書最後寶寶和媽媽面對面的場景,真的是點睛之筆。我們都知道小寶寶安全感的建立是需要不斷地體驗爸爸媽媽的陪伴,體驗這種愛的伴隨。像跳泥坑這種探險和遊玩活動,他們也會確認一下爸爸媽媽是不是在身邊。當小寶寶要跳入泥坑時,出現了兩次「撲通,撲騰」的聲音。原來是媽媽也跳進來了!他們面對面大笑的場景,是多麼默契溫暖啊。也許書的作者就是鼓勵我們和孩子一起投入到玩耍當中,去感受孩子們的喜悅吧。讀到這個地方如果和寶寶做一個角色扮演,寶寶們一定非常喜歡。

本書的結尾也很調皮,黑黑的泥坑背景上,有一行白色的字:「下一個泥猴,會是誰呢?」你猜,會是誰呢?帶著寶寶去試試吧,變成泥猴的感覺真的很不錯哦!

相關焦點

  • 小時候玩泥巴是愛好,長大了玩泥巴是藝術
    小時候玩泥巴是愛好長大了玩泥巴是藝術「泥塑」在中華藝術的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很多人簡單的認為泥塑是粗淺的藝術表現形式是非主流的藝術種類▼其實是大錯特錯今天就由「繼藝裡」給大家帶來有關泥塑的「顛覆認知」泥塑難以保存?
  • 新都人從小耍到大的泥巴沱 老地方裡生活新體驗
    「好日子,好天氣,綠道公園裡的草坪,讓我們的婚禮增色不少。」曾先生滿意之情溢於言表。新都人在泥巴沱公園裡來一場草坪婚禮,已經不是新鮮事,優美的生態環境,方便的服務設施,讓新都精心營造的森林會客廳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目的地。在市委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部署引領下,綠色已然成為新都的城市底色,賦予新都城市更鮮活的面孔,新都公園城市的建設也被賦予了更生動的內涵。
  • 「藝術+」打造童玩世界 守護童心童趣
    ——聖·埃克蘇佩裡專業拿鋸20年的老木匠兼插畫師老佔,可能並沒有預想到,有了孩子之後,他會用一身木匠手藝細心的給兒子打磨玩具,並且樂此不疲。從此以後,他和「玩具」較上了勁,帶著一幫AHA藝術家,從小玩具到大玩具,探尋著兒童遊樂器械與公共藝術的邊界。
  • 世紀壇藝術大家營將開營 「藝術迷宮」童趣滿滿
    世紀壇藝術大家營童趣滿滿世紀壇藝術大家營童趣滿滿  8月10日,有著「藝術迷宮」之稱的中華世紀壇藝術大家營將正式開門迎接四方小朋友。孩子們憑藝術護照可領取粉筆1支,進入活動區域開始塗鴉。  進來後,孩子們會發現,屋裡的牆壁上和地上都鋪上了粉筆牆紙,製造出立體空間感供畫筆任意馳騁。此活動區域為無主題塗鴉,有的孩子可趴在地上作畫,有的孩子則踮著腳尖在牆壁上繪畫,大家可相互配合,各自發揮想像,拼成一幅有趣的空間畫作,把夢境裡的奇幻世界呈現在粉筆牆紙上。
  • 延安萬達城小小達文西,見證繽紛童趣藝術
    實拍圖這是一場由孩子們帶來的藝術視覺盛宴追尋天才腳步,藝術賦能生活一顆藝術的種子已經在他們心中悄然覺醒>現場,除了「小小達文西」兒童藝術繪畫還有各種樂趣繽紛的藝術表演唯美動人的沙畫藝術隨著沙子的飄灑,創作出一個個美麗新世界可愛憨厚的充氣熊
  • 甘肅環線女教師把黃土泥巴塑成「藝術」把「土味」造成精品
    今年33歲的李瀟是環縣思源實驗學校的一名教師,家裡幾代人與黃土為伍,但她卻把黃土泥巴玩成了藝術,玩出了水準,依靠黃土滋養和茹水潤澤,她把泥巴捏出了名堂。上初三的時候,李瀟在美術課上用泥巴做的作品得了獎,她也因此萌生了把「玩泥巴」玩出藝術的夢想。大學畢業後,李瀟成為一名美術教師,也因此又和泥塑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她經常利用節假日做泥塑,8年來沒有停歇過。
  • 天心區諾亞舟和莊幼兒園「童畫 童趣 潤童心」美術作品展
    「童畫童趣潤童心」創意美術作品展藝術是兒童的另一種語言, 繪畫是發展這種「內在語言」表達的最好方式。諾亞舟和莊幼兒園的大廳處處可以看到孩子們的作品,展出的每件作品都閃現著幼兒智慧的火花與創造的光芒,表達了孩子們對美的理解與創造。這充滿了藝術的氛圍,每一面展示區都在講述著孩子們「童畫童趣潤童心」的故事,每一個角落都瀰漫著創作的氣息。
  • 開封汴京路小學攜手開封少年童軍開展「快樂泥巴日」實踐活動
    2020年7月1日,開封汴京路小學攜手開封少年童軍,精心設計了「快樂泥巴日」活動。陶藝是一門綜合創作的藝術,培養孩子的藝術素質,需要經過長期反覆的欣賞--操作--再欣賞--再操作的過程。豐富的現實世界是創作靈感的源泉,只有發現美,才能創造美。
  • 美術老師帶著學生玩泥巴,讓農村孩子實現藝術夢想
    王豔芬是東西湖區2020年「最美教師之藝術精英」稱號獲得者。1993年王豔芬從原武漢教育學院美術系畢業後,被分配到自己的母校——三店學校。三店學校地處農村,學生中貧困生、留守兒童較多。孩子們天真淳樸,時常捏泥人送給她。
  • 泥巴人打造柴燒陶藝的泥巴西施
    ——記瓷都德化高級工藝美術師李美周李美周,1983年生於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蓋德鎮,柴燒陶藝泥巴人品牌創始人,國家高級陶藝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目前,李美周在德化縣三班鎮中國茶具城A區A3-05號經營一家「書賢」泥巴人陶藝會所。
  • 康巴什有個捏泥巴女孩!
    玩泥巴,對於80後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童年記憶,一團小小的泥巴給了童年無盡的歡樂。波普藝術,一種主流的前衛藝術,新時期藝術家將商業藝術和近現代藝術聯合在一起的一種表達形式。在康巴什,有這樣一個女孩,把「最接地氣」的玩泥巴與最前衛的波普藝術完美碰撞結合,變成了一件件充滿創意的泥塑,獨一無二又極具時尚藝術氣息。這個女孩名叫高墨舟,80後的她,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波普少年」。初見高墨舟,溫文爾雅,一副眼鏡下面閃爍著靈動的目光。
  • 走進藝術大師:胡安·米羅童趣的藝術世界!
    對於童繪的學員來說胡安·米羅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他是童繪藝術大師鑑賞課程中孩子們尤為喜愛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他的奇思妙想很容易和小朋友產生共鳴。,孩子們懂得藝術就是內心深處對世界的熱愛。▲米羅作品《蔚藍的金色》因為米羅作品獨一無二的童趣,孩子們學起來更加得心應手,簡單的元素融合天馬行空的想像是孩子們最擅長的
  • 吳文粒新作:奇妙的童趣世界
    漳浦建發璽院兒童會所以「海底奇幻之旅」為靈感源泉,於朦朧幽藍中編制神秘深邃夢境,以趣味靈動的藝術筆觸設計師滿足了孩子們對於閱讀知識、手工互動、藝術創意等方面的體驗需求星空墜落,潛入海底,鑽石般的繁星閃爍著光芒
  • 捏泥巴
    在那裡,我經歷了許多有趣開心的事,比如:捏泥巴。 捏泥巴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做泥巴」,一部分是「捏泥巴」。 第一步是先要和好泥巴,這是捏泥巴的關鍵。我先在院子裡找了一塊空地,然後用鐵鍬從菜地剷出一些幹土,堆成小堆;接著在土堆中間挖一個小坑,把舀子裡的水慢慢倒進小坑,等水慢慢滲入土中;最後把周圍的土推進坑裡,用小鏟子來回攪動,讓土和水融合在一起,再翻一翻,就和成了泥巴。 看著那一大堆泥巴,我高興極了。我可以捏很多東西嘍,太棒啦! 第二步,我開始捏泥巴了。
  • 德宏:農村娃娃 不玩泥巴
    整潔的院子、童趣十足的壁畫、寬敞明亮的教室、嶄新的各類教學用具……在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述下,孩子們紅撲撲的小臉蛋上堆滿了稚氣與開心村裡的大部分孩子還是像她小時候一樣,爺爺奶奶帶著、哥哥姐姐領著、泥巴堆裡玩著……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他們的孩子只能和老人留守。知識文化匱乏的老一代,無法擔負起教育孫輩的重任。「農村娃娃也應該享受和城裡孩子一樣的教育。」
  • 北工大帶小學生玩泥巴方程式
    昨天,第二屆泥巴方程式賽車設計錦標賽的決賽在北京工業大學舉行。160名小學生在大學校園裡動手設計製作賽車,並比拼車速。所謂「泥巴方程式賽車」,是指用軟陶捏出賽車的車身,再粘上4個車軲轆和2根車軸做出來的小型賽車,只使用重力作為動力源,不使用電池、馬達。賽車軌道由一個約30度的斜坡和一段平地組成,最終比拼看誰的賽車跑得最快。
  • 巧手匠心玩泥巴
    對於現在玩慣了樂高、電動汽車等現代玩具的小朋友來說,泥巴這種既天然環保又價格低廉的玩具讓他們感到陌生,它卻是自古以來兒童們最喜歡的「天然玩具」。9月5日下午,徐州報業兒童團邀請徐州泥塑區級代表性傳承人郝敬明,為小團員們開展了一場特別的泥塑課程,讓孩子們實實在在地享受了一番玩泥巴的樂趣。
  • 藝術培訓中心拒絕低齡童趣 極唱聲樂培訓機構裝修設計說明
    說到藝術培訓中心,大家的第一感覺就是童趣,是小朋友學習才藝的地方。其實不然,專業藝術培訓中心面對的學生群體年齡差距很大,簡單的低齡童趣是不符合大眾審美的。今天宏鈺堂小編為您推薦的是藝術培訓中心拒絕低齡童趣——極唱聲樂培訓機構裝修設計說明!
  • 你的孩子敢走泥巴路嗎?
    兒子說「爸爸,地上有泥巴」。惹得爺爺奶奶大笑不已,我卻內心有一種不安。 兒子從出生到現在,一直在城裡長大,習慣了出門柏油馬路,回家電梯地板的生活,認為那才正常。「有泥巴」在他心裡認為是不正常的,泥巴路是不能走的。
  • 蘭亭香裡青黛光 在北京灣享受制陶之趣
    2011-06-29 10:02 [摘要] 陶的藝術,透著原始的魅力,散發著泥土的芬芳。6月25日—6月26日,北京灣在其銷售舉辦了一場陶藝DIY活動,邀請新老業主自己動手,來體驗一次快樂的「玩泥巴」的過程。 陶的藝術,透著原始的魅力,散發著泥土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