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人打造柴燒陶藝的泥巴西施

2020-12-20 公益教研基地

——記瓷都德化高級工藝美術師李美周

李美周,1983年生於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蓋德鎮,柴燒陶藝泥巴人品牌創始人,國家高級陶藝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目前,李美周在德化縣三班鎮中國茶具城A區A3-05號經營一家「書賢」泥巴人陶藝會所。

一位普普通通的陶藝愛好者,始終保持著一顆上進的心,卻得到了世界瓷都眾人認可的柴燒陶界「泥巴西施」的稱號。生命的歷程往往難以預料,閱歷過無數次的衝動、激情、冷靜、煩躁、失望、欣慰等路程,也經常在煩躁時掙扎,失望時落寞,也有傑作出窯時的滿足,生活路上的種種坎坷塑造出今天輝煌的品格。

當陶土在她手裡塑成有形似無形時,再賦予她的靈魂、情趣和思想,傾情注入後,連同自己的心一起放進窯爐煅燒,與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的熱心擔當的心態共同燃燒出作品問世。李美周這種熱愛柴燒陶藝的濃厚氛圍宣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李美周對柴燒陶藝的摯愛與待人的真誠讓她結識到很多陶藝界大師的指點,也讓她提升了一生的藝術修為。

李美周投身柴燒陶藝界已經十幾年了,如今回憶到過去時,卻仍然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她說柴燒陶藝是一生的夢想與追求。她總喜歡將器皿視作萬物的靈魂,看著每一件作品,在坯體上不塗任何釉料,任其在木料生成的火焰中燃燒,自由地舞動。每一件作品上隨意熔入了自然神韻,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精雕細琢的完美神器,令人讚賞。

李美周說:「柴燒,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中國古代最傳統的一種燒制陶瓷的方法,也是古人留給後代最好的國風傳承。柴燒的方法雖然是傳統,然而它的自然底蘊卻讓人魂牽夢繞,作品風貌變幻莫測,極富想像。既是藍天白雲,又是雲霧繚繞,抽象到你無法想像這件作品最終熔煉的精華所在。每一件作品不到開窯時,你永遠還是在迷途中,不知這件作品是會如何地讓世人感動與歡喜」。

一本書、一杯茶、一串菩提,守初心。詩與遠方的生活,就是品盡追求過程中的苦與甜。本心坊長相伴,泥巴人永相隨,守住淡泊之心,擁護淡然之美,靜靜地欣賞著窯爐中的火土交熔,讓生命、藝術與天地共起舞,這就是李美周對柴燒陶藝的嚮往與追求。

附:李美周藝術簡介

2016年12月2日,德化縣職稱改革領導小組批准確認李美周「非公有制企業助理工藝美術師」任職資格。

2017年1月21日,李美周正式註冊「泥巴人」商標。

2017年12月,李美周加入福建省德化陶瓷同業公會柴燒陶藝分會,榮獲2017福建旅遊生活展「最有魅力客商獎」。

2018年1月,李美周參加中國陶瓷藝術發展文化中心舉辦的展覽,《落雪》作品被評為金獎。

2019年2月27日,李美周註冊成立德化縣本心坊陶瓷廠。

2019年6月14日,德化網、泉州網報導《李美周:「火」「土」交融 傳承柴燒工藝》。

2020年1月14日,李美周獲準全國職業信用評價網認證「工藝美術師」高級技能人才。

2020年4月23日,由福建省陶瓷行業協會、潯中鎮人民政府、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辦首屆德化「瓷谷仙境」柴燒作品展,李美周作品《修行》獲得入圍獎。

2020年11月26日,李美周註冊成立福建德化籬笆創客陶瓷有限公司。

作者:周晉泰

責編:章明星 審核:王明軍

相關焦點

  • 瓷都德化泥巴人李美周與柴燒陶藝的復興夢
    其中,被譽為"海絲名家"的李美周與陳詩強夫婦,懷著傳承與弘揚古法柴燒的"復興夢",自創"泥巴人"品牌,用堅定的信念與精湛的技藝,把心中的夢想變成了碩果纍纍的現實。圖:李美周柴燒陶藝作品《蓑翁對飲》圖:李美周柴燒陶藝作品《隨緣自在》圖:李美周柴燒陶藝作品《小飲兩杯》圖:李美周柴燒陶藝作品《禪定》
  • 陶藝教師賈煜:從「玩泥巴」到陶藝 只為保留孩子們的「笑臉」
    圖為學生作品 周瑞辰子 攝中新網西寧12月18日電 題:陶藝教師賈煜:從「玩泥巴」到陶藝只為保留孩子們的「笑臉」作者 周瑞辰子 潘雨潔今年48歲的賈煜是西寧市勞動路小學的一名陶藝教師,自2010年開始,他開始帶著孩子們做手工彩陶陶藝作品。
  • 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們眼裡,陶藝無疑屬於好玩的行列
    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們眼裡,陶藝無疑屬於好玩的行列 2020-12-01 15
  • baby新綜藝曝出預告片,做陶藝滿臉泥巴,雙馬尾裝扮元氣十足
    baby身穿短袖白T加橙色圍裙做陶藝,雙馬尾滿滿少女感,置身手工陶藝臺,變身陶藝少女,瞬間讓人心動。只見她信心滿滿地把泥巴拍在陶藝臺上,準備大幹一場。只不過剛上手的時候總是狀況百出,泥巴放到陶藝臺上一旋轉就塌了,baby氣惱的嘆了口氣。
  • 愛玩泥巴的青島小嫚兒,陶藝作品被多家博物館收藏!
    年紀輕輕的她作品已經被不止一家博物館收藏了但她仍稱自己:「我就是個玩泥巴的!」「王麗南是咱青島姑娘,本科和研究生都學的陶藝專業,畢業後也是從事陶藝的教學工作,算起來,她已經和陶瓷打了十多年的交道。「我一開始只是把陶瓷當成了一種造型類的材料,第一次就接觸時,腦海中就一個念頭:『哇,我可以用陶瓷做雕塑了!』」
  • 在雙手的撫摸下,泥巴溫柔隨從,陶藝真的可以摒除喧囂、靜心凝神
    在雙手的撫摸下,泥巴溫柔隨從,陶藝真的可以摒除喧囂、靜心凝神 2020-12-07
  • 清荷幼兒園開園第一課——陶藝傳人教小朋友玩泥巴
    他們給孩子們上的第一課,是請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嶽州窯古陶藝的傳人吳君教孩子們玩泥巴。 一捏、一拉、一提,隨著轉動的圓盤,一隻可愛的陶罐便呈現出來。吳君的精彩表演,抓住了孩子們好奇的眼神。 吳君拿起一隻嶽州窯藏品雞首壺問孩子:「可不可愛?」 「可愛!」
  • 一段陶藝科普視頻,告訴你「玩泥巴的正確方式」
    一段陶藝科普視頻,告訴你「玩泥巴的正確方式」 2020-05-31 0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捏泥巴》教學設計
    板書課題:捏泥巴二、講授新課(一)考考你你還記得,我們學過用橡皮泥捏太陽的方法嗎?下面我要來考考你,敢不敢迎接挑戰呢?(出示圖片)捏泥巴的方法:揉 捏 壓 搓。(二)說一說、做一做A、現在我們每個同學手裡都有一塊泥巴,老師給你一個任務,你能根據圖片出示的形狀運用我們學過的方法,讓你手中的泥巴變個形狀嗎?學生動手嘗試。(三)拼一拼現在請同學們嘗試將剛剛的形狀拼一拼,你發現能拼出什麼?講一講器皿的概念。(四)評一評、幫一幫請你評價一下這個杯子,你認為他怎麼樣?你能幫幫它嗎?
  • 昆明周邊玩泥巴勝地,一起約起來!
    在我印象中,最為深刻的就是玩泥巴的時刻,田野上隨便找個位置便可以玩上大半天。挖個小水塘,做些許碗筷、水杯,最後擺上一桌滿漢全席,約上小夥伴一起過家家;或是幫家裡乾乾農活兒。長大以後,還是忘不了玩泥巴,就想找個可以玩泥巴的地方坐上大半天,做些許自己喜歡的東西。陶藝,是當代玩泥巴的一種新方式。昆明周邊的朋友們有福利啦,在呈貢果逸花谷就能體驗陶藝製作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捏泥巴的萬寧姑娘
    確實,對這個率性簡單、無意於把事物深邃化的姑娘來說,能把捏泥巴做為自己的事業,再做出點「小名堂」,就夠了。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每天早上8點,任夢香都按時吃完早餐,然後去自己的夕禾陶藝工作室待上一天,和自己的泥巴玩伴們打交道。如果昨夜剛得來靈感,那就趕緊抽紙擬稿,再初步捏個泥巴表達。
  • ...壓、粘……陶藝非遺課程進課堂,江夏實小2000餘小學生「玩泥巴...
    長江網10月15日訊揉、搓、捏、貼、刻、壓、粘……老師和學生一起感受千年陶藝傳統文化。15日,在武漢市江夏區實驗小學的陶藝課堂上,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做陶藝作品。據悉,江夏區實驗小學是該區4所陶藝基地學校之一,本學期該校開設了非遺文化特色校本課程——陶藝課,覆蓋三至六年級的2000餘名學生。  陶藝始於土,成於火,是土與火的歷練,伴隨著人類生生息息數千年。給陶藝打造一方舞臺,不僅是對陶瓷技藝的傳承,也是對人文精神的延續。
  • 安安靜靜的捏泥巴
    帶小朋友來做陶藝,小朋友很喜歡。一直都迫不及待的想自己動手,老闆大概指導了下怎麼操作,然後小朋友就和爸爸一起做了一個杯子,雖然看老闆做很簡單,但是自己動手卻是兩回事,最後基本整場沒一個人成功做好,全靠老闆金手指導了,然後成品都還不錯。環境很適合安安靜靜的捏泥巴。感覺真箇人都變文藝了。
  • 銅官窯的一隻茶壺 傳承了千年柴燒技藝
    從他爺爺的父親開始,家裡就一直在做泥人,但他偏要搞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直到大二,偶然的機會讓他接觸到了柴燒這一燒窯技法,劉嘉豪被柴燒「窯變」的那種不確定的神秘感深深吸引住了,使他對專屬於柴窯的金屬色彩感到痴迷
  • 侘寂之美丨日本陶藝家Akira Satake佐竹晃的柴燒作品
    日本著名陶藝家Akira Satake佐竹晃的柴燒作品日本著名陶藝家Akira Satake佐竹晃的柴燒作品日本著名陶藝家Akira Satake佐竹晃的柴燒作品日本著名陶藝家Akira Satake佐竹晃的柴燒作品日本著名陶藝家Akira Satake佐竹晃的柴燒作品日本著名陶藝家Akira Satake佐竹晃的柴燒作品
  • 全村玩泥巴 臨滄有個碗窯村 最近吸引來自世界的40多位陶藝大師
    11月3日,2019雲南臨翔國際柴燒創作營活動在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博尚鎮碗窯村舉辦,本次國際柴燒創作營邀請了來自俄羅斯、馬來西亞、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等5個國家以及全國各地共計42位陶瓷藝術大師。活動現場。
  • 到陶藝吧變著花樣玩泥巴,剛剛接觸的人也不用擔心上不了手
    在西單明珠商場6層,有一家清秀閣陶藝吧,百十來平方米的店面,每到周末顧客都擠得滿滿當當,親子、秀恩愛抑或是解壓,當一回陶藝師傅,都是不錯的選擇。進了陶藝吧的店門,牆上的小格子裡滿眼的光鮮亮麗,這裡展示的是顧客做好的成品,花瓶、水杯應有盡有,看了這些漂亮的作品,總讓人躍躍欲試。
  • 捏泥巴
    在那裡,我經歷了許多有趣開心的事,比如:捏泥巴。 捏泥巴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做泥巴」,一部分是「捏泥巴」。 第一步是先要和好泥巴,這是捏泥巴的關鍵。我先在院子裡找了一塊空地,然後用鐵鍬從菜地剷出一些幹土,堆成小堆;接著在土堆中間挖一個小坑,把舀子裡的水慢慢倒進小坑,等水慢慢滲入土中;最後把周圍的土推進坑裡,用小鏟子來回攪動,讓土和水融合在一起,再翻一翻,就和成了泥巴。 看著那一大堆泥巴,我高興極了。我可以捏很多東西嘍,太棒啦! 第二步,我開始捏泥巴了。
  • 溯源古典陶藝美學 探秘青島首座柴燒窯口(圖)
    探秘青島首座柴燒窯口柴燒一爐作品需要44個小時青島新聞網5月16日訊 昨天,「2013青島玉窯柴燒基地國際創作營」正式啟動,25位中韓知名陶藝家雲集嶗山,交流制陶技藝,推廣陶瓷文化。與此同時,新落成的、青島唯一一座柴燒窯口也首次對公眾開放。「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陶方式,也是最正宗、最受推崇的陶瓷創作方式。柴燒窯口採用薪柴作為燃料,古樸優雅。青島唯一的這座柴燒基地去年完工,坐落在山清水秀的嶗山北宅上噶村,被命名為「玉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梓源、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陶瓷委員會秘書長毛增印等知名藝術家參加了昨天的開營儀式。
  • 柴燒之蘇打燒:當代陶藝家創作藝術的新方向
    蘇打燒由鹽燒發展而來,是在柴燒的基礎上加入蘇打,使得蘇打中的碳酸鈉在高溫時分解的鈉和窯裡的二氧化矽發生反應產生蘇打釉。1970年左右,陶藝家們為了尋找無氯,低汙染的鹽釉替代品,蘇打燒從而成為陶藝家創作時常用的一種燒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