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農匯聞|34萬億的「農村新基建」,掀起數字農業革命

2021-01-13 易居樂農


數字農業大勢所趨,國家出不斷地臺政策支持、大佬紛紛布局,農村下沉市場或將迎來新一輪變革...

近期,伴隨著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20-2025)》。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實施數字鄉村戰略」的重大舉措,對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全面深度融合,引領驅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截止到3月4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龍江、江蘇、福建等13個省市區發布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其中8個省份公布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33.83萬億元。34萬億的「新基建」下,物聯網將「無處不在」!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農業的一次革命——數字革命已經到來。數字農業是用現代工業生產的組織方式、管理理念和先進技術發展現代農業而形成的一種新的農業業態,以「信息+知識+智能裝備」為特徵,與以「土地+機械」為核心的傳統農業有著根本性的不同。由於信息和知識作為生產要素介入,數字農業使得生產效率得到倍增放大,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組織優化和產業創新方式變革,增強農業產業整體素質、農業效益和競爭力,提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經營管理效率。世界主要國家地區的政府和組織相繼推出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計劃。美國搭建人工智慧戰略實施框架,提出智慧農業研究計劃。歐盟出臺《地平線2020》,提出利用對地觀測技術為小農戶搭建智慧服務平臺。歐洲農機協會提出以現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農機裝備應用為特徵的農業4.0。德國發布《有機農業——展望戰略》,明確基於「工業4.0」的基本理念發展智慧農業。荷蘭《數位化戰略》明確數位化技術在開放式耕種、精準農業、溫室園藝、畜牧養殖、食品質量安全以及生產鏈各環節的應用。日本發布「機器人新戰略」,啟動基於智能機械+IT的「下一代農林水產業創造技術」。韓國發布了信息化村計劃,加快推進農村的信息化建設以縮小城鄉差距和增加農民收入。據國際諮詢機構研究與市場預測,到2025年,全球智慧農業市值將達到300.1億美元。一方面,信息和知識的融入使得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和勞動者三個實體性要素發生根本變化,加速農業增長方式從依賴自然資源向依賴信息資源和知識資源的轉變;另一方面,數字農業決定了新的農業生產關係的性質和形式,重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推動農業生產的集約化布局與專業化分工,倒逼生產向規模化發展,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加速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壯大,革新農產品的經營流通方式,建立最快速度、最短距離、最少環節的流通路徑,提高市場流通效率,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實現產銷有效對接。一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基礎。農業農村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亟須補齊的短板。加快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彌合城鄉數字鴻溝,讓農業農村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將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二是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推動農業農村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數位化改造,有利於催生新業態新模式,釋放數字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促進生產成本節約、要素配置優化、供求有效對接、治理精準高效,推進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推動農業農村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三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基本要求。數位技術與農業農村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源,產業轉型升級的驅動力。總體看,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是大勢所趨,我國已經進入加快發展數字農業農村的新階段。但同時也要看到,數字農業農村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基礎條件建設亟待加強,科技創新亟待突破,體制機制亟待創新,需要加快推進數字農業農村試點從「盆景」走向「風景」。按照規劃部署要求,要加快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的基礎理論突破、關鍵技術研究、重大產品創製、標準規範制定、典型應用示範,著力發揮信息技術創新的擴散效應、信息和知識的溢出效應、數位技術釋放的普惠效應,全面激發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農業行業觀察分析指出,發展數字農業,首先讓公眾重視農業科技的投入。另外,由於我國農業存在分散經營以及高度分散的種養殖現狀、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價值鏈短等弊端嚴重阻礙了數字農業的發展。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長期以來存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例如:政府對農業的科研投入嚴重偏低,保障不了農業科研人員研究和機構運轉費用支出;農業科研管理機制不完善,農業科研項目多頭管理,課題重複、資源浪費等。當然,中國正在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據科技部資料,2018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比2005年提高了10.3個百分點。同時,我國提出數字農業戰略,出臺並扶持數字農業發展。比如,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數字鄉村的概念,當年我國實現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約3000億元。2019年,國家提出的數字鄉村戰略,進一步提出了深入推進「網際網路+農業」,擴大農業物聯網示範應用。2019年一號文件也提到,提出了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生物種業、重型農機、智慧農業、綠色投入品等領域自主創新。另外,要通過實施數字鄉村戰略,以發展壯大鄉村產業。2019年,數字農業成為農業發展主流風口。於此同時,各大企業也紛紛發力數字農業並深度布局。比如,阿里、碧桂園、京東等企業投入巨資發力數字農業。不可否認,數字農業可以推動農業發展與進步,但這需要時間...綜述來看,目前的數字農業發展態勢:雷聲大,雨點小...數字農業想在中國發展,路還很長!長!長...


內容來源:人民郵電報、農業行業觀察

農業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公眾號:nyguancha)



樂農匯聞 | 每周資訊

五.一特輯 | 原來你這麼荔枝(勵志)!

平武發展三農新模式,助力推進訂單農業產業發展

樂農匯聞|主糧、肉蛋奶供求有啥變化?一文掌握未來十年農業大勢

邁向天地之境界

樂農生活 | 春意濃,一簾幽靜在田間

社區的力量 | 「金蛋蛋」的發光之路

抗疫兄弟篇| 守望相助, 與奧園物業共打阻疫戰!


更多內容請掃碼關注以上平臺



相關焦點

  • 樂農匯聞 | 每周資訊
    易居樂農攜手重慶大發地產在大發熙悅書山境項目營銷中心開設關嶺縣農特產品體驗館專區,整合重慶大發熙悅書山境房地產開發商消費群體資源,通過認領土地、「線上銷售+線下體驗」的方式將關嶺縣公共品牌「滇黔鎖匙」在重慶宣傳推廣,拓寬農特產品上行渠道,助推「黔貨出山「,帶動貧困戶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 34萬億投資的新基建 計算力為核心動能
    新冠疫情是一次壓力測試,倒逼政府和企業加速數位化轉型。而數位化轉型的基礎,就是「新基建」——以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信息數位化基礎設施。有媒體統計,新基建帶來的總投資額近34萬億。從中長期來看,這一舉措將持續轉換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結構向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經濟轉變。
  • 華聯新農匯睢寧九鼎農貿市場正式開業
    12月8日,睢寧九鼎農貿市場在華聯新農匯的運營下正式開業,新農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勇出席開業儀式並現場致辭。 2020年,「新冠」疫情突發等各種不確定因素,導致房地產行業面臨空前考驗和壓力測試。這是極其特殊的一年,也是極其艱難的一年。這一年,無論是國際形勢還是國內經濟發展,都與往年截然不同。
  • 阿里發布安全基建大圖 為新基建搭建免疫系統
    作為三層核心架構中的「重心」,安全基建層的作用是在數字經濟實體搭建過程中,建立標準化流程、引入關鍵技術,解決數字經濟實體搭建的「安全施工標準」問題。阿里安全首席架構師錢磊強調,「從建設之初就要開始打造免疫力,真正讓新基建的每一塊『磚』都安全可溯源。」
  • 【全國AAA立信單位】—湖南樂農匯農產品配送有限公司
    湖南樂農匯農產品配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於2016年5月,註冊資金2000萬元,配送中心總部位於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的望城區白若鋪鎮金峙村。公司目前已擁有員工68人,配送車輛8臺,建有380㎡辦公場所,320㎡農產品加工基地和1800㎡農產品生鮮配送中心,以一點達三面,一點即樂農匯白若配送總部,三面即樂農匯金橋國際農產品集配中心、樂農匯白若片區千畝示範蔬菜基地、樂農匯生鮮連鎖門店+扶貧專櫃。公司目前具有完備的配送設施和良好的配送能力。
  • 媒體報導|廣州為何選擇「數字新基建」?來聽專家詳解……
    發布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廣州分院副院長王洪嶺深度解讀了廣州剛剛出臺的新基建升級版「40條」。   專家說了哪些重點?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來為你劃重點!   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主要包含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
  • 萬億「新基建」將投產,入選省重點項目
    其中,大科學裝置、石化能源新材料等項目受關注,人工智慧、5G、物聯網、大數據中心、城際軌道交通等「新基建」項目也尤為吸睛。「新基建」領銜之下,近萬億級項目投資陸續上馬,將為惠州發力萬億級產業打開更大想像空間。
  • 天將降大任於「新基建」
    新基建相關熱點主題 從七大領域來看,不僅包含有信息通信、5G等基礎網絡的建設,也有工業網際網路等先進位造產業的建設;還有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建設
  • 華聯新農匯星級農貿市場「進城」,打通百姓生活的「最後一公裡」
    近日,華聯新農匯農貿廣場在全國啟動發布,其中華聯新農匯九鼎農貿廣場、華聯新農匯東溝農貿廣場、青墩華聯新農匯農貿廣場以及華聯新農匯鹽城.人民南路農貿市場、華聯新農匯鹽城.雙元路農貿市場、華聯新農匯鹽城.接檔路農貿市場、華聯新農匯鹽城.世紀生鮮、華聯新農匯大豐.城東農貿市場等二十多個項目正在落地,對於城鎮農貿市場的發展及城鎮一體化進程有著不可小覷的意義。
  • 農村金融或成下一個「風口」 樂農之家掘金農場
    據《農村金融時報》報導,我國農村還有很多農戶的金融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仍然有很多農戶面臨「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到農村去搶佔市場成為不少網際網路公司的新動向。比如阿里、京東等越來越多的大型網際網路集團開始進軍農村市場,翼龍貸、樂農之家等專注於三農服務的網際網路企業為農民提供及時有效的市場供需信息、資金、技術等支持。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養殖創新品牌,樂農之家未雨綢繆,高瞻遠矚,以網際網路+實體農場的發展模式深耕農村藍海市場。
  • 數字中國 · 雲領未來2020 數字新基建 · 中國雲體系產業年度評選...
    《數字中國建設高質量案例》(2020)--發布得益於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數據中心四大創新技術的發展,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佔全年GDP的比重超過34.8%,數字經濟加速崛起。
  • 實地探訪阿里數字農業首個產地倉:阿里數字農業的「新基建
    原標題:實地探訪阿里數字農業首個產地倉:阿里數字農業的「新基建   春城昆明,四季如春。
  • 日日順樂農攜手驛加易共建農村智慧驛站
    9月4日,日日順物聯網有限公司(日日順樂農)與深圳驛加易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依託日日順樂農村級觸點網絡,以「智慧驛站」觸點平臺為起點,在快遞收發、物流網絡建設、農產品上行、便民服務等領域展開合作,共建三農場景服務平臺,打造「最後100米」便民生活圈,助力村民美好生活實現。
  • 新基建:「新」在哪,何「基」礎,怎麼「建」
    「新基建」具體範圍的明晰,是在資訊時代數字經濟背景下,進一步以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為目標的一次基礎服務戰略的定位升級。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中,以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例,據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僅5G商用一項,預計至2030年可為我國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達10.6萬億元,間接拉動的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
  • 愛心公益行 情暖養老院——華聯新農匯優康養老院公益行
    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發揮華聯新農匯黨建黨宣的功能職責,2019年12月24日,華聯新農匯公益組的成員來到了位於姑蘇區的優康養老院進行愛心慰問。  據了解,新鮮蔬果由華聯上海光明蔬果基地直供,基地位於生態長壽之島一一崇明,現擁有佔地1500餘畝的瑞華水果園和萬餘畝的水產養殖,為華聯新農匯的蔬果水產的供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新農匯在全國各地合作有多個種植基地,對50多種日常農產品和20多種水果進行統一訂貨,從源頭基地採購,確保了蔬菜的新鮮和產品的溯源,確保食品的質量和安全。
  • 數字基建投資應突出規模與協同效應
    核心經濟訴求的差異進一步顯示出數字基建與傳統基建的不同。雖然像後者那樣數字基建的投資加碼與強化能夠成為擴大就業的催化劑與穩定增長的強心劑,但這些短期目標顯然不是數字基建的全部承載或者實質性效用的體現,以科技為核心驅動經濟發展才是數字基建的最主要著力方向,由此帶動的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與新興產業成長以及經濟增長持續久遠則是數字基建的必然邏輯。
  • 數字新基建戰事:阿里騰訊百度加碼投資額,平安金融壹帳通年內落地4...
    進入2020年,「新基建」正式站上風口。風口下,一場關於「數字新基建」的暗戰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在這場戰事中,有以阿里、騰訊、百度為代表的巨頭「砸錢」加碼投資額,也有以金融壹帳通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新秀搶先布局,拿下多個政府合作項目。
  • 2020年「新基建·新機遇·新活力」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數字經濟...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胡志剛在致辭中介紹,今年以來,廣州市出臺實施「數字新基建發展40條」「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措施」、「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22條」等系列數字經濟發展政策,緊抓數字經濟新時代重大機遇,釋放政策紅利,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
  • 被看作是「新基建中的基建」,數字孿生到底是什麼?
    ,為5G新基建的共建共享構建領先的數位化運營系統。隨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被寫入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新基建」也被不斷提及,但是在有關專家看來,數字孿生城市的構建將成為新基建的基建。當前,數字孿生已經成為全球信息技術發展的新焦點,Gartner認為2019年數字孿生處於期望膨脹期頂峰,將在未來5年將產生破壞性創新。
  • 小體量、大融合:新基建如何「包治百病」
    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再次強調「新基建」後,各省紛紛推出包括新型基礎設施在內的龐大基建計劃,已公布投資計劃的25個省份推出了合計投資接近50萬億的基建項目,其中「新基建」佔比超過10%,成為投資計劃的一個亮點和熱點。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新基建」的內涵、發展策略等進行了明確,從而為「新基建」健康發展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