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跟蹤浙江童裝廠工人:工作「15小時」的心酸

2020-12-20 藝術競爭力

在浙江小鎮織裡與童裝廠工人共同生活了2年後,他將一部15小時長的紀實影像作品帶到了歐洲。

201748日,世界三大藝術展之一的卡塞爾文獻展(Kassel Documenta) 拉開希臘展區的序幕。中國藝術家王兵的影像裝置《15小時》將首次與觀眾見面。

王兵的作品在卡塞爾文獻展現場

《15小時》影像裝置拍攝於浙江省織裡鎮的一個服裝加工聚集地。這裡的工人每天早晨8點開始工作直到晚上11點,除了中午和傍晚的用餐時間,沒有任何間斷的工作著。影片忠實地還原了他們的一天:從早晨起床開始, 完整地記錄15個小時的生活和工作。影片在展覽現場以單屏循環的方式播放,觀眾可以自主控制觀看時間:可以跟隨影片中的人物共同經歷一件服裝的織就,也可以和他們共處一日。

在從希臘回國之後,我們有機會見到了王兵,聽他講述了《15小時》背後的故事,以及他對電影、對藝術的感悟。

(以下為王兵的自述,採訪、整理:吳小霜)

王兵,《15小時》劇照,2016年 (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

從雲南到織裡

第一次知道織裡是在2014年。當時在雲南的一個村子裡拍攝,認識了幾個年輕人。他們都說準備要去浙江工作,我們之後恰好也沒有其他拍攝計劃,就決定和他們一起去浙江看看。大家一起坐火車到了昆明,再從昆明坐車到杭州。抵達杭州時,我們其實還不知道具體的目的地是哪裡。等再拿到車票一看,原來是要去湖州東部的一個小鎮——織裡。

到了織裡才發現,原來這裡有著龐大的童裝產業,全國大概百分之八十的童裝,幾乎百分之百的童裝上衣都來自這裡。一到鎮上工業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都是我們沒有預想到、也沒有接觸過的。

織裡距杭州2小時的車程

和一同來的年輕人一起,我們在織裡住下,越發覺得這裡有意思。童裝和其他服裝的生產不太一樣。相較於加工產量,它追求得更多是繁多的款式。小孩子的衣服更換快,所以反而不適合大工業生產。大廠款式少,產量高,應用在童裝上特別容易賠。織裡基本上都是15到20人的小廠,童裝款式沒幾天就能換一個,特別靈活也容易生存。從上世紀80年代,織裡的童裝產業開始興起。工人們主要來自長江中上遊,此外也有雲南、江西等地的工人。很多人都已經工作了十幾年,年輕的也有五、六年工作經驗了。大家春天來到這裡,6月份回家鄉休息一個月,7月份再來工作到春節。

小型工廠以「家庭作坊」為主要形式,大家以借貸賒帳的方式進行工廠的經營。不管你從哪裡來,只要有大概二、三十萬的資金,就可以馬上開工了——熟練的工人、配套的加工材料,在這裡都是齊備的。工人的作坊、宿舍和門店都在一棟村民自建的小樓裡。樓上做好的衣服馬上就能放在樓下的門店賣,採購的人看中之後馬上就打包發貨。第二天早晨,這些衣服就能抵達某個省的市場。從生產、加工到銷售,它是一個非常完整的鏈條。

工人們一天幾乎全部時間都在這些自建的小樓中度過 (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

和很多地方相比,這裡工人們的工資還算比較高。平均每個人每年能掙到五、六萬塊錢,如果是夫婦兩人一起工作,又是熟練工的話,一年能拿到15、16萬,對一個家庭來說也算不錯了。唯一就是工作比較辛苦:早晨8點鐘上班,8點到11點3個小時,然後12點到5點5個小時,這是8小時;然後晚上再從6點開始工作到11點,一天一共13個小時,日復一日。13小時,這對織裡人來說並不是一個天文數字,很多人都在這段時間裡製作600條褲子,甚至更多。尤其是那些22、23歲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初中畢業就開始工作,等到20出頭已經相當熟練了。在這裡你能看到,經濟真的可以把人的勞動自主性調動起來,而且這種積極性調動的非常徹底。

王兵和工人們十分熟悉,即便在一旁拍攝也沒有格格不入感 (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

整個地區都很開放,對我們的拍攝來說自由度也很高。我在那裡住了兩年,也沒有拍攝和被拍攝者這麼一說吧,就是和大家正常認識、正常交往,和不少工人成了朋友,春節都是在他們的家中度過的。當時還沒有拍《15小時》,取了些素材,完成了去年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放映的《苦錢》。

後來想要做一個十幾小時長的影像裝置,決定回織裡拍。也沒有特別去安排怎麼樣,就是提前給認識的一個小工廠老闆打了個電話,說明天我要去你家,想拍一天。你忙不忙?會不會休息?他說明天照常工作,沒問題,你們來吧。然後就有了《15小時》。

《苦錢》海報

《15小時》,一次真實而真誠的嘗試

我們進去拍攝的時候,也沒說一定要怎麼拍、大家一定要怎麼配合,願意聊會兒天就聊天,沒關係,好多工人都是認識兩年多的朋友了。在一個地方待得久,你就會發現你會對這個地方和這個地方的人非常了解,不生疏。在這樣的前提下拍攝,電影和人生活的關係是緊密而真實的。它人情味比較濃,沒有格格不入的感覺。如果你要生拍一個故事,的確很快就能把故事解釋清楚,但它和人是分離的,誰去拍結果都一樣。

工人們從早到晚周而復始的一天天工作,如果是一個常規的、在院線播放的紀錄片,不可能有15小時那麼長去讓人觀看。通常都是導演先確定好時間,再把這個故事交給影院或者觀眾來看,來去了解被拍攝的人物。但展覽館不一樣,展覽現場的時間是觀眾決定的。在這樣一個空間裡精心安排一個故事,好像意義也不大。靠電影敘事壓縮時間的方法,在展覽現場失效了,別人來可能看5分鐘,也可能看一個小時,甚至可能在你的作品前坐上一整天,這都有可能。所以我決定給你一個不加修飾的、沒有壓縮過的真實的時間。你可以看上任意一段,然後通過它給你留下的感覺,在自己的腦海裡形成故事的概念。

王兵,《15小時》劇照,2016年 (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

有時候大家去拍片,總是拼命想要尋找或者製造一個故事,但我對那些事情不太感興趣。任何人的故事對我來說都挺生動的,關鍵在於你是不是能夠進入到這個人的內心,你的作品又能不能把這個人的生活和內心呈現出來。當你有能力呈現的時候,你會發現世界上總能有另一個人的經驗或者困惑或者感情會觸動你。

作為生存在這個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逾越的界限。但是不管我們設立了怎樣的圈子,社會附加給了我們怎樣的階層,我們的生活都會有共同點。有時候這些共同點隱藏的很深,表面看不見,但是關於人心的、關於生活本質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王兵,《15小時》劇照,2016年 (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

電影一直在變化,有的電影會離人更近,有的電影可能離人更遠。在電影院看電影要買票,或許讓你會誤以為電影和衣服一樣,覺得哪個好看哪個樣式漂亮就買了。但電影不是某種商品,它的原始性,它最初和人簡單、熱情、密切的關係在今天都被逐漸弱化了。

在我看來,電影並不是某種具有實用性的東西。看電影的時候,你會了解到他人的生活,同時也能了解你自己。起初你可能會覺得這種藝術形式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人愉悅、讓人覺得「好看」,但實際上,電影、或者更廣地說,藝術,之所以在這個社會存在,唯一的理由或許就是它能讓我們彼此溝通。

從過去有藝術到今天為止,藝術在生活裡不是因為美的形式而存在,也不是為了滿足欲望,畢竟在視覺上能讓人感到愉悅的事物和能滿足人慾望的事物還有很多。但是,通過它我們可以去了解另一個人,或者說,藉助它,人們不同的內心和生活能夠得以在彼此眼前展現。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可以共同學習、共同感受種種情感經驗,個人經驗,和對生活的經驗。

王兵,《15小時》劇照,2016年 (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

《15小時》對我來說,是一個具有電影「原始性」的作品,他跟人的關係非常密切。觀眾看過之後會不會感到壓抑或者震驚,都不是我預先會考慮在內的。這個作品不複雜,它很簡單,也很真誠。通過它你會有機會看到某個人的真實生活,而不是一個強行壓縮的「故事」。但是,這並不是說它裡面沒有故事,每個人都可能基於自己對世界的判斷構造出新的故事,而對我來說,我會忠於我拍攝的人。

王兵,《15小時》劇照,2016年 (圖片來源: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

#《YT大藝術家》#

中國第一部世界級藝術家傳記紀錄片

由文化藝術傳播者YT CREATIVE MEDIA聯合小米科技出品《大藝術家》系列。10位世界級藝術大師通過小米全渠道與YT新媒體,向1000萬年輕觀眾敞開心扉,展現藝術與青春的故事。《大藝術家》讓公眾第一次讓走進了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相關焦點

  • 消毒液企業工人每天工作15個小時不喊累
    大年初二,哈爾濱大荒環宇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微信群裡,一則「召回公司所有工人,並於大年初二晚上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在大年初三的早晨全力開工,為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廣大市民提供消毒物資保障。」消息,引發了員工們積極響應。「收到,我明天上崗。」「我馬上從老家回來,後天到崗。」
  • 1天工作15個小時,日曬雨淋……揭秘南寧這群人不為人知的心酸!
    這一次,南寧圈小編有幸參與了他的一天,才終於切身體會這一行當不為人知的苦辣心酸。9:00 早會之後,徐耀國開始例行裝箱,檢查車子、裝備。即使每天都重複一樣的工作,仍然像對待自己心愛的東西一樣,仔細地捆綁、擦拭,一步不漏。
  • 煤礦工人在網上曬出工資條,網友看十分心酸:出乎意料
    說到礦工這個職業,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家裡有礦」「一起挖礦去」等詞彙,覺得這份工作工資非常高,實際大家都理解錯誤了,基本上在所有煤礦領域,礦工是屬於最低級的,幹的活全是最苦最累最髒的,工資卻最低,最容易受到打壓的。
  • 跳脫衣舞、在酒店偷拍、跟蹤陌生人,法國女藝術家的瘋狂人生
    、請陌生人到床上睡覺旅館偷拍、錄下母親死亡時的影像……她是Sophie Calle(蘇菲·卡爾),被稱為攝影師也被稱為藝術家。Sophie Calle 法國著名觀念藝術家、攝影師、作家、裝置藝術家。開始創作之前,她的人生是真空的。開始創作之後,她的人生是瘋狂的、不可預見的。2016年 ,她63歲。採訪中卡爾曾提起自己的十八歲:曾不只一次墮胎、是激進的女權主義者。「這是非法的(墮胎),但你得學會在法律允許之前做這些事情。」她侃侃而談。
  • 這屆「打工人」太難了,藝術家從未忘記「打工人」
    王兵《15小時》劇照 藝術家、紀錄片導演王兵將鏡頭對準了位於浙江湖州織裡的一間童裝工廠,「15小時」既是影片的題目,也是工人一天實際的工作時間
  • 浙江一工廠門前,擠滿密密麻麻求職者,「工作1小時得30元」
    找工作哪有那麼順利,年前辭職的朋友年後又要重新尋找,為了生計先賺點錢再說。可以看到招聘市場,招收臨時/兼職工人的不在少數,長期工作不好找,他們的存在讓工人心裡得到了些許安慰。浙江嘉興一處工廠門口(富士康)擠滿了來找工作的人,放眼望去,整整一條街上站滿了人,他們背著大包小包的行李等候,等久了,乾脆直接坐在草坪上。
  • 為什麼德國工人每天工作6小時,製造業卻無人能敵!
    怎麼可能,可事實就是如此,這是經合組織(OECD)調查的36個成員國國家工作時長排行榜,德國以每年工作1371小時,成為所有國家工作時間最短的國家。天哪,平均下來德國人工作日每天工作六個小時,什麼概念,對比我大天朝每天都在無盡的苦逼加班中,簡直不要太幸福。在今年,這個數字又有了更新。
  • 幫助工人實時跟蹤、兌現工資,Earnin如何撬動發薪日貸款產業鏈
    Earnin對Haq的情況很清楚,知道她做了哪些工作、她多久工作一次。Earnin通過跟蹤她的位置來判斷她是在工作還是不在工作,當然Earnin聲稱不與第三方共享用戶的位置數據。這款應用程式允許她每天提現至多100美元,而且永遠不會超過她在發薪期間的實際收入。Earnin沒有向她收取費用或貸款利率,只是要求她留下「小費」,這筆錢可以用來支付資金轉移的成本,以及額外的運營成本。
  • 找工作/找工人
    工地在山東棗莊,有沒活的聯繫15230685999張專業鄭州周邊做橋架,放電纜,8-15人小團隊,價格合適,工作認真的原則,歡迎有需要的老闆聯繫,楊電話16521875111,13223015559謝謝。招聘內容:預製板廠招普通力工100+人男女均可,常年活。
  • 員工行動跟蹤設備引爭議
    這是一部與智慧型手機大小差不多的黑色設備,可以跟蹤他的一舉一動。對於現年36歲,滿手臂紋身和性格開朗的Westley來說,工作意味著整天都在搬運箱子,有時鬍鬚還會結冰。根據倉庫的工作內容來看,冷凍室是最危險的區域之一,部分原因是工人在寒冷時會變得馬虎。
  • 亞馬遜工人起訴涉嫌未能遵守COVID-19準則
    網際網路零售商史泰登島倉庫的工人已經提起訴訟(通過CNBC),指控該公司未遵循CDC和紐約州針對新冠狀病毒的公共衛生準則,更不用說紐約檢疫法了。據稱,在某些情況下,它拒絕遵循基本的接觸者跟蹤步驟來確定誰可能接觸了該病毒,以至於該病毒「故意隱瞞了」來自同事的接觸信息。工作人員還聲稱,亞馬遜拒絕適當清潔工作站,如果工人不得不離開工作區一小會兒,就不鼓勵「基本衛生」。
  • 在一線城市打工,普通工人每天工作12小時,收入有多少呢?
    前不久,在論壇中,筆者看到有位打工妹在論壇中吐槽:她在一線城市打工,現在工資並不高,因為工廠裡有很多普通工人,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但是每個月的收入僅僅只有4000~6000元左右,而且還是在工廠裡加班。
  • 文聯藝術家協會十月份課程安排
    文聯藝術家協會十月份課程安排 2011-10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工作動態 武寧縣審計局認真開展西海大橋跟蹤審計...
    武寧縣審計局認真開展西海大橋跟蹤審計工作   10月16日,武寧縣局局長段少林同志帶領跟蹤審計組今年1月16日開工,總工期18個月,全橋T字梁共260片,目前澆築好206片,已鋪設160片,建設工人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創新,特別能奉獻的「四特」
  • 在非洲打工的中國工人,主要幹些什麼工作?看完我也想去了!
    在非洲打工的中國工人,主要幹些什麼工作?看完我也想去了!提到非洲,大部分人對它的印象都是髒亂差,那事實是否是這樣的呢,畢竟我們對於他們的印象是幾十年前的,就像國外有些國家對我國仍停留在生活水平和解放時差不多的時候,所以要想了解真實的非洲必須公正的看待現在的非洲情況,我國人口眾多,總有的人背井離鄉去外面打工,那麼在非洲打工的中國工人,他們怎麼看非洲呢,在非洲做什麼呢?
  • 建築工人日薪高達300元,卻依然吃饅頭鹹菜,為什麼?掙的錢呢?
    毋庸置疑,城市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勤勞辛苦的建築工人,沒有建築工人的一磚一瓦,就不會有如今聳立的高樓大廈。所以,毫不誇張的說,城市的發展,咱建築工人是功不可沒的。以前,農民進城做建築工人,薪資相對比較低,一個月可能只有兩三千塊錢,而如今,人力成本不斷上漲,建築工人的薪資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攀升,有的待遇好的工地,建築工人的工資每天能拿到300多,甚至會更高,這令不少的上班族都羨慕不已。
  • 製鞋機器人來了,8小時生產600雙鞋!將取代工人?
    作者: 洪淼   2017-09-05/15
  • 菲律賓以非法採黑砂為由逮捕15名中國工人
    新京報訊 (記者韓旭陽)據菲律賓媒體4日報導,8月2日,15名中國工人在菲律賓加牙淵省海岸線因涉嫌非法採黑砂遭到菲律賓執法部門拘捕。中國駐菲律賓拉瓦格領事館正在對此進行核實。  被捕中國工人將遭控告  據菲律賓《商報》報導,加牙淵谷礦業和地質局主任安齊達稱,這些中國工人在為一家名為「華夏貿易和礦業」的公司工作,被捕時正在海邊非法開採黑砂。安齊達還表示,突擊檢查「華夏貿易和礦業」公司採礦地點是由加牙淵谷礦業和地質局及杜藝牙佬市的國調局地區辦事處聯合採取的行動。
  • 未來15年,50%的人類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它們在醫院24小時不停地做防禦工作,大大提高了醫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效率。 隨著AI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已經慢慢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無人駕駛、無人超市等,人工智慧極大地解放了人類的工作,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 15小時工作在學校,一名初中教師的工作側寫
    >招商引資精準發力,瞄準央企、上市公司、500強企業,重點引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新興產業;醫療服務精準定位,建設三級四聯智慧醫學平臺,搭建「平陰模式」的醫改模板;教育改革精準落地,讓優質教育資源實現集中利用,真正解決校車、餐飲、洗浴、供暖等具體難題;群眾扶貧精準攻堅,舉全縣之力從識別、建檔、立卡到建立特色產業,激發脫貧因子打造完整生態體系;城市管理精準關注,從關愛最基層城市建設者——環衛工人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