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5月30日報導(編譯:讓妲己看看你的心)
Earnin對自己的定位是一種「讓用戶一下班就能獲得報酬」的方式。
每隔幾周,Myra Haq就會從Earnin中提現大約100美元,這是一款允許人們小額借貸的應用程式。Haq說:「當我還是一名拿最低工資的實習生時,我就開始使用Earnin,這樣我就可以支付自己用於上下班搭乘公共汽車和每日三餐等費用。」現在她已經不再是一個拿著最低工資的實習生了,她目前是一名全職博主,管理著一家兒童服裝公司的社交媒體帳戶,同時在網上銷售兒童服裝。但是她仍然會偶爾發現自己需要額外的現金來預約醫生或應對其他計劃外的開支,這就是Earnin出現的原因。
Earnin對Haq的情況很清楚,知道她做了哪些工作、她多久工作一次。Earnin通過跟蹤她的位置來判斷她是在工作還是不在工作,當然Earnin聲稱不與第三方共享用戶的位置數據。這款應用程式允許她每天提現至多100美元,而且永遠不會超過她在發薪期間的實際收入。Earnin沒有向她收取費用或貸款利率,只是要求她留下「小費」,這筆錢可以用來支付資金轉移的成本,以及額外的運營成本。
這款應用將自己定位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讓人們「在你離開工作崗位的那一刻就能得到報酬,沒有貸款、其他費用或隱性成本。」 Haq把它看作是發薪日貸款,儘管這是一種「更合乎道德的貸款」。
發薪日貸款,有時也被稱為現金墊款,是一種短期貸款市場,主要針對那些急需現金的人。毫無因為,發薪日貸款項目通常瞄準低收入人群。2013年皮尤(Pew)的一份報告發現,58%使用發薪日貸款的人在滿足每月至少一半時間的開支時遇到了困難,他們通常借款來解決「持續的現金短缺而不是臨時的緊急情況」。這些貸款通常具有較高的利率,相比於長期貸款或信用卡,常常被批評為一種具有掠奪性的貸款形式。
Earnin認為自己與其他發薪日貸款完全不同。首先,Earnin認為預付款不等同於貸款。一位發言人表示:「Earnin所做的只是幫你預付薪水。」該公司成立於2013年,創始人是Ram Palaniappan。Palaniappan具有金融科技的背景,他是在另一家公司工作時想到這個主意的。在那家公司時,他經常在聽到員工抱怨透支費用後,在發薪日前為他們墊付所需的開支。Palaniappan說:「當時我認為這一舉措毫無意義,因為我認為我給予每個員工的工資都很好。」但是後來他意識到問題的關鍵在於,員工「第二天就需要錢,而且不能等到下周五。」
Palaniappan說:「當我離開公司時,我為之工作的人們想知道我是否還會繼續為他們墊付。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如果我不把這種墊付做成產品,我會對不起自己。」
如今,Earnin已經從包括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和星火資本(Spark Capital)在內的多家投資者那裡籌集了逾1.9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據帕拉尼亞潘說,目前該公司已經擁有100多名員工,被5萬多家公司的員工使用。該公司拒絕透露活躍用戶的數量,但有一位發言人表示,它經常位列蘋果應用商店財務領域的前10名。此外,該應用程式在蘋果應用程式商店獲得了逾6萬條的使用評論。
Palaniappan把Earnin定位為一個為數百萬處於經濟階梯最底層的人們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金融體系的一種方式。他表示:「在美國,有五分之四的人們依靠工資生活。然而,全美有一半的人無法在緊急情況下拿出400美元。」帕拉尼亞潘表示,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人們在掙到錢的時候就能拿到錢。如果一個人每小時賺15美元,每天工作8小時,他認為這個人應該在工作結束之後就能立刻拿到他們賺的120美元(減去稅金)。問題不在於人們賺了多少錢,而在於他們多久能拿到錢。
當我問Palaniappan,他是否認為增加工人工資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時,他表示同意。「對人們來說,工資越高越好」,但他強調,當他們拿到工資時,也存在一個「時間問題」。他說:「帳單不會在發薪日出現。它們通常在直接存款之前到期。而Earnin正在使用一種名為財務日曆(financial calendar)的功能來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日曆可以幫助人們跟蹤他們的工資何時發放,以及他們的帳單何時到期。他說,這可以幫助用戶制定預算。Earnin提供的另一個功能餘額盾(Balance Shield)會在用戶的支票帳戶餘額低於某個閾值時提醒用戶。如果他們願意,還可以自動通過Earnin進行轉帳,從而幫助防止透支費用。
但是,缺乏立即拿到工資的途徑真的是那麼多美國人艱難度日的原因嗎?如果一個拿著最低工資的工人在一天結束的時候拿到了工資,而不是兩周後拿到,他們真的還能活到支付貸款的那一天嗎?
毫不奇怪,千禧一代,即Earnin的目標客戶群體,正處於嚴重的金融困境中。但這一代人經濟不穩定的原因遠比發薪並不總是與帳單到期日一致更為複雜。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8年,實際平均工資的購買力與1978年大致相同。根據2018年一份關於千禧一代與前幾代人的比較的報告,2016年千禧一代家庭的平均淨資產為9.2萬美元,幾乎不到X一代家庭2001年平均淨資產的40%。簡而言之,工資增長的速度遠遠跟不上通貨膨脹,尤其是對低收入人群而言。
越來越多的千禧一代從事自由職業或零工經濟,這意味著他們將被僱主提供的福利所吸引,如醫療保險或退休計劃等等。根據德勤(Deloitte)的數據,從2003年到2015年,千禧一代從合同工作中獲得的收入比例從57%上升到72%。學生貸款是另一項主要的每月支出:平均每個有學生貸款的美國家庭欠下了將近4.8萬美元,專家們認為,學生貸款債務阻礙了千禧一代實現人生的重大裡程碑,比如結婚、買房和生育等等。總的來說,千禧一代比前幾代人受教育程度更高、財富更少、負債更多,這些不平等在種族和性別方面更加嚴重。
讓人們更快地獲得他們的工資並不能幫助解決他們解決經濟匱乏的根源問題,但是Palaniappan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這也只是Earnin公司大局計劃的一部分。上周三,Earnin推出了HealthAid服務,該服務將為用戶提供接觸到醫患引導者(patient advocates)的機會,醫患引導者將幫助他們協商醫療帳單、制定支付計劃或獲得經濟援助。和Earnin一樣,HealthAid也基於小費系統運行。
對於Palaniappan來說,這也是另一種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與極不平等的經濟體系進行兼容。他說:「對於我們的客戶來說,醫療保健的費用更高,因為他們沒有很好的最好的醫療保險條件。此外,小時工生病時會損失更多的錢,因為他們必須休假。」
Palaniappan解釋說,HealthAid是幫助人們解決複雜的醫療保健計費系統的一種方式。這款應用的工作方式非常簡單:用戶通過應用程式上傳醫療帳單,然後Earnin會有一個團隊,他們將嘗試與供應商協商降價。他們會設法給用戶提供一個支付計劃,他們也會設法為用戶聯絡相匹配的財政援助。據悉,90%的用戶在HealthAid測試階段提交的帳單被減少或以某種方式得到了妥善解決。
「如果你是我們的目標客戶群體,」他說——也就是說,你是那些苦苦掙扎在薪水與帳單之間的人,因此你不能為緊急情況留出幾百美元,更不用說幾千美元的醫療費用了——「你得不到最好的保險計劃,你擁有很高的免賠額,比如說10000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即使你投保了,你也負擔不起保險費。」
HealthAid的主要目的是幫助那些有醫療保險但負擔不起扣除額的人們,這些群體在美國人口中佔相當大的比例。據《洛杉磯時報(LA Times)》報導,39%的大僱主只提供高免賠額的保險計劃,一半的從工作中獲得健康保險的人至少有1000美元的免賠額。換言之,即使有健康保險的人也難以負擔醫療費用。
Earnin的最新冒險似乎很有用,甚至聽起來很高尚。我們很難對那些有風險投資支持的公司利用其資源來降低人們的巨額醫療費用展開批評,即使它在解決貧困或醫療債務的根本原因方面做得很少。而且,Earnin絕不是唯一的一家將自己定位為幫助低收入人群走向金融穩定的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此外例如EBT,旨在幫助人們管理他們的食品券;Domuso和Till,這兩家初創公司為人們提供大額開支,例如保證金等等;還有Even,一個「金融健康平臺」,向用戶收取每月費用,以平衡他們的預算。
和Earnin一樣,Even也有一個名為Instapay的高級支付功能,這款應用是通過向用戶收取每月費用而不是通過自願的小費系統來賺錢。2017年,Even與沃爾瑪合作,為該公司的小時工提供服務。儘管帕拉尼亞潘強調,它仍然是一種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產品,但與多家公司的支付系統也有類似的整合。他說:「依賴整合的問題在於,它能讓你覆蓋更大的公司,但忽略所有的小企業。」他解釋說:「如果你在美國農村有一家只有五個員工的咖啡店,如果你試圖依賴於整合,你永遠不會讓他們獲得好處。」這就是為什麼Earnin依賴於小費系統,所以用戶可以在他們負擔得起的時候支付服務費,而在他們負擔不起的時候不會受到懲罰。
根據Palaniappan的說法,用戶在有辦法的時候會給小費,即使這不是必需的。在某些情況下,他們甚至會額外付小費來負擔交易費用。Earnin表示,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1000多萬次。一般來說,如果一家公司沒有特殊要求,給他們錢似乎是違反常識的。但Haq,這位Earnin老用戶表示,她覺得這樣做是正確的,因為Earnin為她提供服務,她想讓他們繼續經營下去。
但最近,Earnin因其「小費」政策而備受抨擊。今年3月,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該應用的小費數額有效轉化為高利率後,該公司被紐約金融服務部(New York Depart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s)傳喚。據郵報報導,那些不留小費的用戶,他們的收益提取額上限為100美元,而那些留小費的用戶可以提取更多的錢。
Lauren Saunders,美國國家消費者法律中心(National Consumer Law Center)的副主任表示,Earnin和傳統的發薪日貸款之間沒有什麼區別。「發薪日貸款並沒有單一定義,人們認為發薪日貸款和短期激增的還款貸款利率很高,而這只是短期貸款。沒有固定的利率,但如果你想借100美元以上的錢,人們想留下的那些據稱是自願提供的小費似乎就不那麼自願了。」Saunders說道。
Saunders說,儘管這些提示是自願的,但與Earnin這種應用程式相關的風險還是很多。她表示:「你交出了你的銀行帳戶登錄名和密碼,這是非常危險的。即使他們沒有對它做任何錯誤的行為,但如果存在漏洞,數據的安全性又將如何呢?用戶允許他們從你的帳戶裡取錢,雖說是在發薪日,但有時也難保他們不會弄錯。」帕拉尼亞潘回應說,如果用戶的帳戶最終出錯導致透支,那麼他們將退還用戶的銀行費用。
儘管Earnin並不認為自己是貸款提供商,但應用程式支持的交易本質上還是貸款。Earnin並不能比僱主更早地給員工發工資,這樣做需要Earnin進入公司的工資系統。相反,它是給人們錢,並在約定的日期收回這些錢。換句話說,就是把錢借給別人。
不過,對於像Haq這樣的客戶來說,即使她不太願意將自己的銀行信息和其他敏感數據交給一家由風投支持的初創公司,Earnin也是一項她生活中必要的服務。她說:「儘管我對它有點不舒服的感覺,但我不能不使用它,我認為能夠對自己的所有信息進行保密只是一種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