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教師狂」之二—了解學習動機!

2021-02-19 赤峰教師考試

赤峰教師招聘備考交流群:707679614(群內免費分享備考資料、刷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學習動機有哪些分類,教招考試中,學習動機一般有兩種分類,一個是一般分類,一個是奧蘇貝爾的分類,兩者同等重要。1.根據動機產生的誘因來源不同,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內部動機,指的是個體由內在需要引起的學習動機,如好奇心、求知慾等。外部動機,往往是由外部誘因引起,與外部獎勵相聯繫,如學生努力學習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父母的獎勵,又或者是為了不被批評懲罰,都是外部動機。2.根據學習動機內容的社會意義,學習動機分為高尚的動機和低級的動機(1)高尚的動機,核心是利他主義,學生把當前的學習同國家和社會的利益聯繫在(2)低級的動機,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以眼前的利益為主,如學生努力學習就是為了考個好成績以拿到獎學金,買自己想要的東西。3.根據動機行為與目標的遠近關係,學習動機可以分為近景性動機和遠景性動機(1)近景性動機,與近期目標相聯繫,如我們小時候立志考清華北大。(2)遠景性動機,與長遠目標相聯繫,如一個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立志考清華北大。4.按學習動機與學習活動的關係,可以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直接動機,由學習活動本身直接引起,表現為對所學習的學科內容或學習活動的直接興趣和愛好,比如有的同學十分喜歡做實驗。(2)間接動機,與社會意義相聯繫,是社會觀念、父母意願以及教師期望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與學習活動本身無太大關係。如爸媽希望學生考第一,學生非常努力的學習。奧蘇貝爾將學習動機分為了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認知內驅力是指一種學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識以及系統地闡述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傾向,是最重要而穩定的動機。如好奇心、求知慾等,是一種內部動機。自我提高內驅力是個體要求憑自己勝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願望,並非直接指向學習任務本身。如努力學習就是為了向大家證明,第一名自己當之無愧,這顯然是一種外部的動機。附屬內驅力是學生為了保持家長和教師等的讚許或認可而努力學習的一種需要。如為了老師和爸爸媽媽的表揚而努力學習,是一種外部的動機。這三種內驅力在不同時期對人的影響是不同的。在兒童早期,附屬內驅力最為突出。而到了青年期,認知內驅力和自我提高內驅力會逐漸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動機。考情講解:這部分主要以客觀題形式考查,第一種考查分類標準對應的不同動機類型,如根據( ),將學習學習動機分為了內部和外部動機或根據動機產生的誘因來源不同,將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第二種,直接考察定義或例子反選題,如學生努力學習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為內部動機還是外部動機,進行選擇;有時候也會多層次考查,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高尚的、間接的遠景動機。所以需要大家理解並牢固掌握每一個學習動機的含義。

相關焦點

  • 科目二 | 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可以促進學習,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係通常是一致的。學習動機使學習者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並積極主動、持之以恆地尋求有關的信息。但是,學習動機對學習的影響,並非直接捲入認知過程而只能是間接地促進學習效果,它只是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之一。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學習技能和方法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學習效果。
  • 【考點速記】科目二-學習動機理論
    一、行為主義的強化動機理論(一)基本觀點:為了得到獎勵,避免懲罰去學習。(二)規律:1、強化:增加行為發生概率2、懲罰:減少或抑制行為發生的概率結論:行為增加-強化;行為減少-懲罰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單選)馬斯洛認為需要就是動機。
  •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效能理論和成就動機理論
    (1)力求成功的動機:力求成功的動機的目的是獲取成就,即通過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自尊心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選擇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2)避免失敗的動機:避免失敗的動機的目的是避免失敗,即通過各種活動防止自尊心受傷害和產生心理煩惱,避免失敗者傾向於選擇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難的任務。
  • 學習動機的分類
    具有內部動機的學生能在學習活動中得到滿足,他們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而且在教師評估之前能對自己的學業表現有所了解,他們具有好奇心,喜歡挑戰,在解決問題時具有獨立性。而具有外部動機的學生一旦達到了目的,學習動機便會下降。另一方面,為了達到目標,他們往往採取避免失敗的做法,或是選擇沒有挑戰性的任務,或是一旦失敗,便一蹶不振。
  • 學習動機的來源
    戴蒙在《邁向目的之路》一書中不斷強調:目的,是驅動我們每天大部分行為背後的一個動機。而目的的釐清,在於能清楚回答為什麼我正在做這件事?為什麼這件事很重要?為什麼它對我和我以外的世界都很重要?  戴蒙看到有目的感的孩子,都有高度動機,會自動自發的學習為達到目的所需的技能和知識,也展現少見的務實效率。
  •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學習動機的分類
    目前,廣大考生在解決學習動機分類的題目時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和最難以區分的問題主要是兩組分類,一是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二是直接的近景動機和間接的遠景動機,即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3.如果是處於理想和信念,如: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種即屬於個體內部心理要素,同時又是學習活動本身之外的要素引發的動機屬於內部動機還是外部動機可能很多考生存在疑慮。從定義1和定義2來看應該屬於對學習意義的理解屬於內部動機;而從定義3和4來看不是活動本身屬於外部。
  • 什麼是學習動機?怎樣增強學習動機?
    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準備狀態,激活相關的背景知識,提高學習效率。2.指向功能學生在初始狀態就指向一定學習目標,並推動學生為到達這些目標而努力學習。因此安排適當的學習條件,使學習本身起強化作用,而不是灌輸某種學習動機,對學生動機的激發很重要。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係1.動機具有加強學習效果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洛厄爾實驗表明,成就動機強,學習效率較高,成就動機弱,學習效率低。
  • 從動機理論看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複習了教育心理學的同學會發現,在學習動機這一專題中,知識點多,我們不僅要記住一般學習動機和奧蘇貝爾成就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更重要的是要記住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這在我們考試中常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
  • 什麼是動機與學習動機
    人的活動一般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發,並指向一定的目的。學習動機在學習活動中的意義是很大的,古今中外不少教育家和心理學家都對它特別重視。那麼,什麼是學習動機?它與學習目的的關係如何?有哪幾種主要的學習動機理論可資借鑑?學習動機有哪些重要的變化規律?怎樣激發、轉化和維持學習動機?
  • 學習動機的詳解
    首先,學習動機是激起或維持個體的學習活動並指向學習目標的一種動力機制。在定義部分當中,特別容易出錯的點是,學習動機並不僅僅指學生一直持續不間斷的學習,還指的是學生之前不愛學習,剛剛有學習活動,這些都屬於學習動機的範疇。而且學習動機為什麼如此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學習動機是直接對學習起著直接的動力作用。那麼這個知識點一般通常是單選反選的形式。這是第一個學習動機的定義部分。
  • 如何運用學習動機理論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目的在於為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提供借鑑意義;同時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一、學習動機1.學習動機的含義所謂學習動機,就是指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簡而言之,動機就是我們做某件事的傾向,以及我們做這件事的原因!
  • 關於學習動機
    每一種心理現象似乎都在我身邊發生過,但我卻不能清晰地認出它來。這次的精讀中偶有醍醐灌頂式的「頓悟」,常有對自身以往教育教學行為的比照與反思,更有對不同理論流派主張的躊躇和不解。看來,第一輪的所謂「精讀」也只能期待儘量多的「同化」了,至於「順應」的發生可能得等到第二輪、第三輪了。關於學習動機理論(20210207)「動機」探討的無非就是:是什麼引發了個體行為?
  • 小學科二重點|三大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的理論這知識點屬於教育心理學部分,相對來說出現頻率較高,在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與能力考試當中是備考的難點和易錯點,需要加強理解結合例子去記憶。這部分的知識點的考查形式主要以單選題、辨析題為主,也容易出現材料分析題。在學習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需要重點把握學習動機理論的流派分類,代表人物和核心觀點,在做題的時候從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點去作答。
  • 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筆記!快進來看看吧!
    外部學習期待(學習誘因) 學習結果的主觀估計 如獲得教師職位學習動機的分類:根據動機產生的誘因來源(動機性質):內部學習動機:學習動力來自於知識內部 如學生覺得心理學有意思,自己去查資料外部學習動機:學習動力來自於知識外部 如學生為了參加考試才來學習當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時,不適當的獎勵容易把學生的內部動機轉化為外部動機
  • 淺談農村中學初三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以武岡市灣頭橋鎮中學初三學生為例
    根據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的需要,近年來我國很多地方開始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程,但是目前農村英語教學,尤其是初三英語教學,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界,以我們灣頭橋鎮中學為例,很大部分學生因為初中畢業沒有考上重點高中而選擇外出務工,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幾乎為零,且這部分學生所佔比例很大。另外,學生們的學習效果也差強人意,滿分120分的英語,平均成績50分不到。
  • 常見的學習動機的分類
    也就是說誘因是來自於學習者本身的內在因素,即學生因對活動本身發生興趣而產生的動機,比如學習英語學科是因為我對英語本身感興趣。外部學習動機往往由外部誘因引起,與外部獎勵相聯繫,即在學習活動以外由外部的誘因激發出來的學習動機,比如看一本建築類的書籍並不是因為我們對這本書感興趣,而是為了考取相應的資格證書而去看的。這時學生不是對這本書或學習本身感興趣,而是對學習所帶來的結果感興趣。
  • 學習動機的基本理論
    為了有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必須要了解學習行為是如何受學習動機影響的。人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三類:(1)強調誘因的直接作用,屬於行為主義的觀點。(2)強調需要的直接作用,屬於人本主義的觀點。(3)強調對於需要、誘因、以及學習活動本身的相關因素的意識和思考作為中介起作用,屬於認知觀點。
  • 學習動機的理論——成就動機理論
    對於學習動機的實質及培養與激發的規律,心理學家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理論觀點,這些理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人類的學習行為。這裡重點給大家分析一下成就動機理論。這一部分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的考察方式是單選題等客觀題。重點去理解知識的意思即可。
  • 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重點內容,考試頻率比較高,要求各位考生以全題型的形式進行備考。尤其需要注意對於案例分析題的備考。一下是常見的動機理論,要求大家把握好每個理論的核心觀點,能夠用動機理論來分析學生的學習問題。一、強化理論強化理論是行為主義學派的觀點。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動機是強化的結果。
  • 學習動機:「功利性」與「愛好性」
    學習的動機分為很多種,從內外維度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內部動機」以及「外部動機」。在這裡,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將內部動機理解為「愛好性學習」,也就是完全出於自身的興趣,以此為動力所作的學習活動。同時,我們可以將外部動機理解為「功利性學習」,也就是學習者是出於對學習帶來的結果更加感興趣,出於一種功利性的心態。那麼到底哪一種學習對我們更加有利呢?接下來,我便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然後給出一個相對周全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