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和歐美的抗疫解讀東西方的歷史文化差異

2020-12-16 印太展望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經過短暫的調查和觀察。中國果斷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同疫情開展堅決鬥爭。採取了人民戰爭、總體戰、大會戰、攻堅戰等方法。實行了「封城」,堅決貫徹「外防輸出、內防擴散」的原則;「全國一盤棋」,指導各地做好有武漢旅遊史人員健康管理;開展全國社區防控工作;組織和調配好醫務人員和醫療資源等防控措施。

國家立即動員起來,公務員、解放軍、醫務工作者、平民等全員參與抗擊疫情,支援武漢。

二個月基本控制住了疫情。超出了大多數專家的預判——大多數專家預判中國會在4、5月份控制住疫情。

西方國家首先從義大利開始快速爆發。短短兩到三周內,新增確診人數迅速暴增。疫情嚴重後,歐洲多國採取了效仿武漢的「封城」等防控措施,但效果和中國有很大差異。

西方國家由於歷史、文化等原因,不少人行為散漫,不願意接受封城等嚴格管束。英國多次規勸人們遠離社交,但倫敦等地的一些酒吧「仍然人滿為患」。義大利一些人依然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白天和晚間都有人從隔離區溜出小聚。

中國和歐美的控防效果有如此大的差異,我們可以從歷史和文化這兩方面做深入解讀。

中國從秦朝統一中國後,結束了邦國制,創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正如主席所說: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正是吸取了周朝封建邦國制,諸侯國坐大,失去控制。而周最終走向衰弱、滅亡的教訓。

後來,中國歷史雖然有著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環。但,大部分時間是統一的。

分裂往往皇權衰微引起大權旁落,或者內部紛爭引來異族攻伐,導致中華由一而分。但分裂的局面在王者出時,必定要完成統一大業。

中央集權制國家就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防止地方坐大分裂。集中力量辦大事古已有之,秦始皇修長城、修秦道、修水渠等,都是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

這次,武漢能超預期的提前控制住疫情,正是全國一盤棋,集中全國資源支援武漢的結果。

相反,歐美大都是聯邦制國家,缺乏強有力的疫情防控統一組織指揮和全面協調的體制機制。

美國、德國是聯邦制國家,雖然政治、軍事、外交、國防大權掌握在聯邦政府手中。但政府無法解決聯邦政府與各州縣市政府之間防控資源的順利對接、協調統一、管控應對一系列實際問題。

法國和義大利下面分為多個大區、省市,實際權力也很分散,行政等權力不集中。

歐洲的聯邦制大都來源於歐洲中世紀的各個貴族統治的小邦國,中世紀的歐洲邦國林立,有點像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徵戰不斷。歐洲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後,一直沒有統一。雖然後來出現過查理曼大帝統治了今天的法國、義大利、德國。但維持的時間不長,查理曼去世後就分裂了。雖然,後來又出現控制歐洲比較大面積的神聖羅馬帝國。但那也是鬆散的聯盟。

正如伏爾泰所說「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從這種小邦國的歷史演進到近代聯邦制國家。因此,在統一、協調方面並不能像中國形成全國一盤棋的作用。

另外,從文化的角度來講。

中國在這次抗疫情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在重大自然災害面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集體主義精神。

中國傳統思想從先秦的禮樂、分封、宗法制,到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集大成,逐漸走向一個高峰。

儒家、法家、道家、釋家後來成為中國的主要思想。

儒家核心思想是「禮」和「仁」,提倡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禮是一種秩序的建立;仁是愛人,施行仁政。

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法家推崇法與刑,主張實行法治,強調刑無等級,獎勵耕戰,富國強兵。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釋家的思想精髓是無緣大慈,通體大悲,普渡眾生,到達智慧彼岸。

這些學說思想都曾經是中國不同社會階段的主流文化意識流派,是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文化積澱,有的思想流派依然是中國社會一般民眾的價值觀。可以說,儒、法、道、釋家的思想學說構成了中華文化的主體。

西方思想文化主要來源於三個時期:古希臘羅馬文化和中世紀基督教文化、近代歐洲思想解放運動。

古希臘羅馬文化

古希臘最早實現城邦化民主制,湧現出很多偉大的哲學家,比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等。

古希臘文化的特徵主要有三方面:理想主義:一個重要的美學思想就是和諧是美。古希臘人很早就提出黃金比例的觀點,並運用於繪畫雕刻。人文主義:希臘人重視個人價值,追求自由,享樂。希臘神話中經常出現半神般的英雄,神同人一樣,追求女色,爭強好勝。理性主義:希臘人是奔放的,擁有所謂的「酒神情緒」。希臘人對神的態度與其說是崇拜不如說追求嚮往,人甚至敢開神的玩笑。這種理性主義使得蘇格拉底可以為真理喝下毒酒。

古羅馬文化

羅馬從政體上看是統一的,實行聯邦民主制度。較早地開創和實踐了民主的概念。與希臘文明相比較,羅馬是個強大的國家,但文明遠落後與希臘。因此羅馬的文明是從希臘繼承來的。

詩人愛倫說「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

古羅馬時期的大多數哲學家都是通過注釋前輩們的著作來闡發自己的思想,從總體上說,不過是對以往哲學以不同形式加以綜合而已。古羅馬對歐洲近代影響最大的是羅馬的法律體系。

另外,羅馬的疆土廣大,使得羅馬文明具有更大的多樣性、開放性,包括繼承吸收了希臘文明、迦太基文明、緋尼基文明、日爾曼文明、埃及文明甚至早期基督教文明等等。

基督教精神信原罪、懺悔意識、來世思想和救贖精神,耶穌親自完成救贖人類的工作,實踐了上帝的大愛。

近代歐洲思想解放運動

近代歐洲思想解放運動主要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

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精神——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倡導個人自由、平等、欲望、人性至上,提倡競爭進取和科學求知。

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會精神壟斷,使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發展了人文主義。

啟蒙運動——其核心思想是「理性主義」,用理性之光碟機散愚昧的黑暗,宣傳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從古希臘羅馬時代到近代的西方的思想解放運動。西方的現代思想主要由基督教精神和近代思想解放運動精神的融合。在自由、平等、民主的基礎上進一步演進到追求個人利益的個人主義。強調個人自由、利益至上。

中國現代思想是在儒、法、道、釋的傳統基礎上,吸收了近代西方科學、民主、法制的精神和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產物。但,正因為中國從秦統一後,有這種大統一的思想,集體主義、秩序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底色。

在這次在疫情面前中國民眾能夠自覺遵守秩序,團結一心抗擊疫情,正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的體現。

相反,歐美儘管也採取了最嚴了的「封城」措施,但是大家還是漫不經心,個人主義至上,以個人為中心,才造成現在這種疫情急劇暴增的局面。

這也是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過程由東、西歷史文化帶來防疫效果的不同!

相關焦點

  • 東西方文化差異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影響
    商務英語作為傳導東西方文化、風俗和經濟等特點的同時,把國家之間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特色和不同生活習慣的特點也融入到商務英語的翻譯中。為促進各國友好交流關係奠定了基礎。而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東西方地域差異 東西方國家由於地理條件、自然條件和地域環境等因素各不相同,而逐漸地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
  • 東西方文化差異引發的思維差異
    這篇文章總結了近年來的一些實驗,綜合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對「東西方文化差異和思維差異」這一有趣的話題進行了討論。作者 Ed Yong 是知名的科學記者,他是馬來西亞華人,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目前居住在美國。在文章最後,作者總結道,東亞人、美國人或者其他任何地方的人種,在思維上並沒有多大的不同。我們都既能進行分析性思維,亦能進行綜合性思維。
  • 沉墨:關於東西方抗疫差異的文化解釋
    在這一次抗疫中,中西方,或東西方,表現出明顯的差異。這當中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尤其其中的體制原因是不可否認的。
  • 面對新冠疫情,從「諾亞方舟」和「女媧補天」來看東西方文明差異
    同樣是面對新冠疫情,從「諾亞方舟」和「女媧補天」來看東西方文明的差異古嶽丘壑 從開始歐盟各國的抗疫不力,到英國放任自流的群體免疫事件。從中可以看出,除了歐美各國崇尚個人主義外,還有骨子裡的文明缺陷。諾亞方舟和女媧補天,或大禹治水,雖然都是拯救生靈,但諾亞方舟因為是船,而整個世界,又全部被洪水淹沒,明顯這是和海洋文明有密切關係的。海洋文明初期,都是海盜加海上貿易。有資源的時候,是商人,就和你貿易。沒有資源的時候,就做強盜,搶完再銷贓。總之,主要時間,都是在海上漂流。這裡開發或掠奪的差不多了,我就換個地方開發或掠奪。
  • 文化剖析: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很大,沒有孰高孰低,只是視角問題
    而在西方有一個信念,一直貫穿著整個西方社會的智慧發展史,那就是任何範疇都可以找到它的必要和充分條件。只有我們打消東方文化觀念和西方文化觀念中的偏見,尊重彼此,真實和客觀地了解對方,就能做到和諧共生。在《思維的版圖》一書中,作者尼斯貝特認為語言和思維是導致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巨大原因。
  • 初中英語作文選讀:關於東西方文化差異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中小學英語作文>正文初中英語作文選讀:關於東西方文化差異 2014-03-11 22:53 來源:網絡 作者:
  • 免費公開課|倫敦政經學院博士後:從歷史與文化視角,分析各國防疫差異
    而正在讀歷史、公共政策及文化領域的學生,是否想過可以從對東亞的歷史、文化的研究中探討為何中英等各國在面對疫情時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為何中英等各個國家在處理疫情上出現了如此大的差異呢?首先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中國從古至今記錄了無數次瘟疫。
  • YABU&李瑋珉同戶型PK,讓我看到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我看了之後覺得非常有意思,不是因為「看熱鬧不嫌事大」,也不是那個視頻做的分析,而是看到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兩位都是做豪宅的業界大師,我本不應該對他們的設計品頭論足。但兩位大師自己都PK上了,良子作為「吃瓜建築師」,談些自己的感想,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幫助普通人了解豪宅設計,也不失為一件有趣的事。
  • 狗年話狗:「一條狗的使命」看「狗」文化的東西方差異
    看完這部影片,我感觸最深的是東西方關於狗的文化的差異。在美國以及一些西方國家,人能夠與狗和很多小動物和諧相處。在中國,狗就沒有那麼幸福了,尤其是在農村,狗都是被拴在門外,吃的是殘羹冷炙,飢一頓飽一頓。西方的狗文化是建立在平等這種人類的謙卑精神上的,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拓展到人與狗的平等,人與動物的平等。所以,前一階段,歐洲一些動物保護組織一直在反對玉林的狗肉節,拿著這個話題批判中國,這也是動物權益理念。
  • 東西方思維與文化差異,早在三千年前就註定了?
    延伸是這樣的——因為重點探索了「人與物」,古希臘及其衍生出的西方文明,就在自然科學領域更有成就,以至成就今天的科技領先;因為重點探索了「人與神」,印度誕生了偉大的宗教,並且現在仍是很注重宗教的國家;因為特別關注「人與人」,我們就上演了無數明爭暗鬥、爾虞我詐,以至於貽誤了科技的發展,導致了近代的落後……三千年前的思想分工跟今天東西方在有些方面的差異
  • 從上古神話傳說,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不能不說西方人的目光短淺
    近幾年來,西方世界,一直對我們各種的黑,你肯能一直認為,這只是東西方文化差異導致的,其實在說書人看來,這是不同的意識形態所使然,然而後來仔細品讀了一下相關的的西方文化的歷史傳說,才發現,其實這些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我們從上古時期的一個大事件來看起。
  • 論東西方文化價值觀念
    論東西方文化價值觀念 2016年12月31日 14:10 來源:《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作者:李君文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細論東西方衰老差異,探索個性化抗衰
    相同年齡下,亞洲明星可能正當「花季」,歐美明星卻早早在鏡頭下展露出一臉褶子。這並不是憑空感覺,有研究證明:歐美人確實比亞洲人更早開始衰老。那麼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東西方人出現衰老差異?歐美人的斷崖式衰老就一定處於劣勢嗎?在人種分屬上,亞洲人屬於東亞人種,歐美人屬於高加索人種。第一眼辨認出東亞人種和高加索人種的區別就是:膚色,因為膚色的不同也可以簡單的稱作黃種人和白種人。
  • 馬冬:淺析抗疫中的文化差異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中國果斷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同疫情開展堅決鬥爭。我們二個月就已經基本控制住了疫情,超出了大多數專家的預判。我國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我們偉大的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歷史因素形成的文化基因一脈相承。
  • 系統演化燒腦推理-從45億年宏大視角解密東西方文化底層差異
    王東嶽老師在混沌研習社上利用半天時間分析東西方文化差異,極大開拓視野,增加思想厚度。從45億年前的地球演化看人類文明的兩大分支-西方雙希文明和東方雙黃文明,視野比赫拉利的7萬年人類簡史更為開闊,如同偵探般一步步推演,道出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根源。
  • 東西方當代建築藝術的比較研究
    摘 要:在東西方建築文化的大背景下,通過解讀建築師的理念、作品以及表現手法,對東西方當代建築作比較研究。東方以王澍為例,西方以扎哈? 關鍵詞:當代建築;返璞歸真;解構主義 中圖分類號:TU-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7-0146-02 自古東西方文化由於地域條件的不同而存在很多差異,在科學技術逐漸融入到建築設計的現在,中國本土文化特色的當代建築開始出現,沒有完全被西方的數字建築所同化,在東西方兩者當代建築中探求所體現的未來性
  • [預告] 東西方教育理念有哪些差異?
    作為一個歷史的、發展的社會組織,大學自誕生之日起,就對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前進,大學教育的功能在不斷的拓展,自西方式的大學教育機制傳入東方,直至今日,它對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帶來了哪些挑戰?在教育理念上,東西方又存在哪些差異?
  • 羊大為美——東西方世界的「羊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中,羊很早就被視為吉祥的象徵,伴隨中華民族步入文明,演繹著千年歷史變遷,孕育著諸多文化內涵,有著善良、美好,有著仁義、忠孝,有著堅韌、昂揚,有著包容、團結等等......承載著人們追求和諧美好生活。
  • 譯介中國故事如何克服文化差異?
    作為一名作者和讀者,當自己被世界上優秀的文學作品所打動時,會首先想到感謝翻譯家。」在第三屆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上,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說,沒有翻譯家們奉獻的智慧,很多讀者將會是璀璨的文學星空下的盲人。  翻譯是一種樂趣,但翻譯中所遇到的文化差異卻困擾著每一位翻譯家。哲學家加塞特就曾提道「翻譯是不可能的」,然而他也提到了翻譯的榮耀。翻譯家的榮耀,就是挑戰了這種不可能性。
  • 西方接受中國另類文化:英國房地產商學風水
    今年4月,一起中國留美學生強姦案引發人們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爭論。從留學生的父母想「花錢私了」被起訴,到美國檢察官最後以「文化差異」為由對他們網開一面,似乎說明一些中國特有的文化逐漸被西方接受。有些人覺得,歐美人一定是從商業和利益原則來判斷和容忍某些中國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