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 一片茶葉 拓開百姓致富路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20-12-20 泉州晚報

茶業作為安溪縣的支柱產業,也是重要的富民產業,全縣120萬人口中的80%從事涉茶產業,農民年均純收入有56%來自茶產業。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也是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接受採訪時表示:「安溪以茶為媒,持續發展壯大富民產業,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茶產業鏈條從『一葉』向『大業』轉變,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茶農增收、茶企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安溪縣擁有茶園面積60萬畝,年產量6.2萬噸,涉茶總產值191億元,連續10年位列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連續五年位居中國茶葉類第一位。此外,安溪鐵觀音還入選首批中歐地理標誌保護合作協議產品清單;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成功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選名錄。

茶旅融合 「一葉」轉向「大業」

這些年,安溪茶產業充分挖掘當地特色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推動茶產業向二、三產延伸融合,實現從「單一、單層」的茶業生產經營,向「多元、立體」的全產業鏈轉變。

山、水、茶、林、園一體化,綠線、水面、園貌、慢道、天際線……人之所至,移步皆景,處處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手筆。

近年來,安溪在全國最早探索茶莊園業態,學習法國葡萄酒莊園經營模式,發展集生產、加工、休閒、旅遊和文化展示等於一體的茶業綜合體新業態,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走進位於安溪縣尚卿鄉的國心綠谷茶莊園,放眼望去,只見群山環抱,雲蒸霞蔚,層層茶園,青翠欲滴。這裡有種茶、採茶、制茶體驗區及品茗室、茶文化館、茶藝表演區、農產品交易區、觀光木屋、特色農家菜餐飲區等,還有高空玻璃觀景臺、懸崖鞦韆、花崗巖滑道……

「每逢周末或節假日,我們這裡人山人海,客房爆滿,莊園收入持續增加,年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許多遊客表示來了就不想走、來過就忘不了。」國心綠谷茶莊園負責人黃清平興奮地說,莊園已經成為網紅打卡點。

泉州遊客曾先生感慨地說:「在國心綠谷茶莊園裡,可以喝到上等安溪鐵觀音、體驗採茶制茶的樂趣,還可以看日出,體驗茶園登山、茶藝比拼、休閒燒烤、輕鬆舞會等,休閒娛樂樂翻天。」

茶莊園也成為帶動農民發展茶葉生產的引領者。位於安溪桃舟鄉的添壽福地茶文化莊園就是一個集生產、加工、深加工、客商定製、休閒旅遊等於一體的莊園。這個莊園帶動周邊2100多戶農民建設綠色食品標準茶園萬畝,從業農民每人平均年收入達3萬元。

「自家的茶園也成了茶莊園建設的一部分。」對於村民吳秀春來說,茶莊園遊的興起,帶動山茶油、土雞鴨等農村土特產的銷售,收入年年增加,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如今,隨著茶旅的不斷發展,茶莊園已成為海內外遊客的主題遊目的地。以「茶莊園+」為開發模式,安溪目前已建成華祥苑、高建發、國心綠谷、添壽福地、中閩魏氏等22家茶莊園、茶業綜合體,各類茶事體驗載體、體驗活動廣受追捧,蓬勃發展。

雲之下,嶺之上。在雲嶺茶莊園,茶園還套種著櫻花、桃樹、梨樹、桂花樹等觀光樹種。每到花開時節,一樹一樹繁花似錦,映照著綠油油的茶園,為莊園平添幾分詩意,吸引各地遊客前來。

雲嶺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加勇接受採訪時說,莊園裡有茶文化博物館、制茶技藝體驗中心、「茶香人家」農家樂、開茶節、鐵觀音大師賽……如今,雲遊大美茶鄉,可聽茶人說茶、看非遺技藝,尋名山佳茗、品茶香茶韻,盡享茶趣。

「安溪『海絲茶源 茶旅聖地』剛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中國美麗鄉村休閒旅遊行精品線路,我們將進一步打響這個文旅品牌,打造烏龍茶聖地,讓『茶莊園+』茶旅新模式輻射更廣,讓更多茶農共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紅利。」安溪縣縣長吳毓舟說。據統計,「茶莊園+」每年吸引消費者120萬餘人次,年旅遊收入12億元。

(李向娟 林清鍛)

生態厚植 成就一杯好茶

曬青、涼青、搖青、殺青、揉捻、初烘、包揉、烘乾……每一泡安溪鐵觀音茶都要歷經十道傳統工序、三十六小時連續製作,被稱為最精湛、最獨特的制茶技藝。

近日,我們走進安溪縣虎邱鎮雙都村,放眼望去,滿山遍野都是翠綠的茶園,山坡上、溝壑間,層層疊疊。首屆安溪鐵觀音大師李金登從十五六歲開始就跟著父親在村裡學習制茶,幾十年來日日與茶相伴,製作出來的茶葉品質獨特,比如耐泡、味醇。「一壺香茶,茶湯清澈,細飲慢呷,茶香裡不僅有怡人的香氣,更飽含著制茶人的艱辛與執著。」李金登說。

不過,在李金登看來,一泡好茶,除了精湛的製作工藝外,更重要的還是源於茶青的好品質。

如何提升茶青品質?近年來,安溪縣推行「3+1」模式,為茶葉上好生態底色,提升茶青品質。安溪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志明介紹說,「3」即縣域大生態、茶園小生態、土壤微生態,「1」即綠色生產技術推廣。該縣通過這四個層面立體推進,建成高標準生態茶園35萬畝以上。

比如,開展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茶園去化學農藥和茶園噴灌、滴灌等。同時,還推廣蟲害防治等綠色防控新技術,推行「兩留」(茶樹留高、梯壁留草)、「兩禁」(禁用「非準入」農藥、禁用除草劑)、「兩減」(減農藥、減化肥),每年建成高標準生態茶園5萬畝以上。

不僅如此,實施「生態提升」工程,推行「山長制」,持續推進茶山生態修復工程,每年實施茶山生態提升3萬畝以上,治理茶園水土流失8000畝以上……

質量安全是茶葉的生命線。安溪縣通過實施茶園信息化、數據化監管模式,構建「從茶園到茶杯」的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在位於安溪龍涓鄉的舉源茶葉專業合作社,筆者隨手拿起一盒茶葉,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商品編號、茶園管理項目、採摘日期、上架時間和農殘檢測報告等,立馬顯現。

「這樣的農事記錄,我們堅持好幾年了。」舉源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金龍說,手機一掃,從茶園到茶杯,每一泡茶的「前世今生」一覽無遺。

為了一杯好茶,安溪還制定推行《地理標誌產品 安溪鐵觀音》等「四個標準體系」,還設立國家茶葉質量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辦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打造產業創新引領陣地。

近年來,安溪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在全國首開先河舉辦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百萬元重獎制茶大師,目前已選拔8位大師、26位名匠、近200名優秀制茶能手,並建立「傳幫帶」機制,使匠人精神得以傳承。

安溪鐵觀音大師王清海說,縣裡通過打造「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茶農、家庭農場」的產地利益共同體,提高茶園管控比率,提升質量安全和組織化水平。據悉,目前,全縣現有茶葉專業合作社1085個,家庭農場531家,茶園生產合作、質量聯控比例達95%以上。

近年來,安溪每年隨機抽檢茶農、茶企的茶品樣本2000多個,接受國家、省、市茶葉監測抽檢,合格率均達100%,茶葉出口連續14年通過輸入國官方檢測。

根據最新的評比結果,安溪鐵觀音以1426.86億元位列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產品)價值第一,連續第五年名列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華祥苑、八馬等品牌茶企成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等一系列重大外交、經貿活動的茶敘用茶。

相關焦點

  • 安溪茶 真功夫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在安溪,有「安溪人種茶,潮汕人喝茶」的說法。隨著歷史的發展,安溪逐步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安溪烏龍茶功夫茶道,創編了一套簡單易學、實用高雅的烏龍茶衝泡技藝。安溪的鐵觀音「功夫茶」還不止品飲一項,而是有四大功夫。 這四大功夫,一是種茶的功夫,二是製作的功夫,三是加工的功夫,四是泡茶的功夫。四大功夫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 安溪:靠自己骨頭長肉 撬開貧困絆腳石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在黨中央、省、市大力支持下,經過多輪大規模扶貧,安溪用三十年時間打開山門、脫胎換骨,成功甩掉國家級貧困縣帽子,徹底告別了「拖福建發展後腿」「泉州發展大包袱」的歷史,實現由貧困摘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國百強縣的三大歷史跨越。然而,截至2015年底,安溪仍有7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1.58萬貧困人口,脫貧攻堅任務佔全市三分之一以上。長纓在手,縛住貧困蒼龍。
  • 茶王賽風起雲湧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茶樣分別來自福建、雲南、湖北、湖南、廣東、浙江、陝西、河北、山東、江西、安徽、貴州、四川等10多個省份,以及斯裡蘭卡、伊朗、阿根廷、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寮國、肯亞、土耳其、印度等10多個國家,參賽茶葉種類包括福建省內省外以及國外的一系列優質茗茶。
  • 特色小城鎮 唱響時代之歌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擁有豐富的產業資源和深厚的文化沉澱,各鄉鎮產業發展特色鮮明,人居環境持續提升。 為了更好地呈現泉州城鄉發展新面貌,總結、分享泉州城鄉融合發展經驗,由市住建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資源規劃局、泉州晚報社、中國郵政泉州分公司參與主辦,福建華創置業協辦的「泉州十佳特色小城鎮遴選」活動,歷時半年多落下帷幕,「泉州十佳特色小城鎮」榜單重磅出爐。
  • 三明答卷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這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聖地,這是一片孕育生機與活力的改革沃土,這是一方山清水秀、人民幸福的美麗家園。 這裡是三明—— 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在此發芽開花,三明醫改成為全國引領典型,林業改革先行一步,沙縣小吃走向全國…… 為什麼是三明?
  • 把秋冬「泡」進溫泉裡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秋風起,寒意漸濃,近日,泉州已啟動降溫模式,此時,如果能將身心投入一池暖暖的溫泉中,來自地殼深處的溫暖將會撫慰你的疲累和寒意。 泉州地區溫泉都有哪些?有哪些較有特色及規模較大的溫泉酒店?記者請各地文旅局有關負責人來為大家推薦。□本報記者 黃寶陽/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溫泉遊迎來旺季 「樹繞溫泉綠,塵遮晚日紅。」
  • 在舞臺上發光發熱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記者 王旖旎 文/圖 冬日的寒風阻擋不了大家的熱情,上個周末小小藝術家風採秀陸續在泉州市區城東萬達廣場和晉江寶龍廣場拉開帷幕。選手們一個個爭奇鬥豔,讓觀眾們在寒風陣陣的冬日依舊感覺如春天般百花齊放。 晉級選手 神採飛揚 在泉州賽區複賽的現場,可以看到小選手們在家長的帶領下,早早地來到比賽現場。
  • 重陽節陪父母來個泉州兩日遊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安溪線: 溪禾山鐵觀音文化園(茶文化主題小鎮,閩南大厝、歇後茶館)—茶都(茶葉集市、茶文化博覽館、萬壺館福源大茶壺、鬥茶廳)—洪恩巖(賞百丈飛瀑,訪宋代木屋)—尤俊農耕文化園(體驗農耕文化)—清水巖(「蓬萊仙境 清水祖庭」)—湖頭李光地故居(相門識清史)。
  • 泉州大橋人行道「減半」使用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昨日下午,在濛濛細雨中,市公路局直屬分局幾名施工人員將一塊塊「護欄危險、禁止跨越」的警示牌,放置在市區泉州大橋人行道出入口,目的是提示市民不要越過這幾天剛剛增設的人行道中間隔離欄,只在靠裡側的人行道上通行。「泉州大橋人行道下的託梁是懸臂結構,支撐力本身就有限。在2016年的橋梁全面檢測中,人行道被鑑定為限制使用的四類構件,託梁也存在一定病害。
  • 奮發有為加油幹 卯足幹勁再出發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興泉鐵路、福廈客專泉州段加快架梁鋪軌。廈漳泉城市聯盟路泉州段建成通車。城東至北峰通道將於春節前通車,武榮大橋、刺桐大橋南節點開工建設。穩步推進古城綜合提升工程。中山中路保護提升項目進入工程收尾,承天巷、舊館驛等29條古城街巷啟動保護提升,11所古書院開展復建復興。提升城市宜居度。晉江下遊南岸生態整治、百崎湖啟動區、蚶江溼地公園等11個生態連綿帶項目基本完工,西湖桃花島、山線綠道二期工程建成開放。
  • 淘寶直播基地南安產業帶落地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得益於擁有豐富的品類資源和紮實的產業基礎,去年以來,各大直播平臺紛紛入駐,搶灘泉州市場。 8月5日,在南安市電子商務促進會成立大會上,淘寶直播基地南安產業帶正式落地南安電子商務產業園。至此,福建省內淘寶直播基地數量增至5個,全部落戶泉州,分別位於石獅、晉江、安溪、德化、南安。
  • 農業做出特色 農民幹勁十足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泉州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近年來,南安樂峰鎮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擁有農業企業近百家,吸引了一群外出務工的村民帶著人才、技術和熱情回到村裡,成立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
  • 校園微農場 讓勞動意識落地生根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在「校園微農場」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勞作、赴農莊參加勞動體驗志願者活動、到農業綜合開發基地開展勞動實踐主題研學……本學期,泉州五中積極開展勞動實踐教育,堅持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致力於讓學生養成勞動習慣、培育勞動素養、獲得勞動情趣,讓熱愛勞動的意識根植於學生的內心,潛移默化地成為他們持續一生的自覺行動。
  • 【泉州晚報】特殊畢業季的依依…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泉州高校畢業生的畢業季被完全改變。「雲答辯」、合成「雲畢業照」、畢業作品「雲展示」、「雲畢業典禮」等「雲畢業」方式,今年畢業季,很多活動只能轉戰「雲」上。 最近,華僑大學、泉州師範學院、仰恩大學等高校畢業生分批次返校,在一周左右的「最短畢業季」裡,領取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辦理離校相關手續,並與母校老師和同學道別。
  • 【泉州晚報】吸收優質資源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吳志勇 通訊員曾玲華)近日,泉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二實驗幼兒園籤約儀式舉行,臺商區再添一張優質學前教育名片。 市政協副主席、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志平,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賴麗水,泉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蘇白茹,泉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長林清泉等出席籤約儀式。
  • 失業參保人員可申領6個月失業補助金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參保繳費6個月(含)以上的,按照泉州月人均失業保險金的80%按月發放(安溪、永春、德化942元/月,其他縣市區1032元/月)。參保繳費不足6個月的,按照泉州月人均失業保險金的40%按月發放(安溪、永春、德化471元/月,其他縣市區516元/月)。 此外,2019年1月1日後參保不滿1年、個人不繳費的失業農民工可申請1至3個月的臨時生活補助。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自2018年以來,德化縣加快建成了纓溪公園、鵬都公園、駕雲亭公園擴建一期等8個公園項目,截至目前,全縣公園總數已達到15個,休閒綠地達20個,真正為百姓提供了「出門見綠,500米見園」的綠色福利。德化始終將百姓追求文明美好生活的願望作為創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增強城市「軟體」,進一步提增群眾的幸福感。 每天到村裡的愛心廚房吃免費午餐,早已成為龍潯鎮英山村年滿60歲老人們的日常習慣,「午餐時間固定,每天11點至12點,老人們相聚一起按時吃飯,聊天解悶,也讓身處外地的子女們放心。」
  • ——國網泉州供電公司「雙滿意」工程紀實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年來,國網泉州供電公司始終將「客戶滿意、政府放心」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在創業奮鬥中愛拼敢贏,敢為人先,開啟新時代「雙滿意」工程的篇章。 □本報記者 黃墩良 通訊員 李毅鵬 陳珍妮 文/圖 供電更給力 用電量連續24年全省第一 2003年是「晉江經驗」提出的第二年。
  • 激發奮進力量 開啟新的徵程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上接第一版) 掀起宣講熱潮 匯聚奮進力量 宣講活動接地氣、有實效,多用百姓聽得進、聽得懂的語言。基層幹部群眾也用發自內心的質樸話語,為精彩的宣講點讚。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 「我們將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投身志願服務工作,為建設『五個泉州』、實現中國夢奉獻青春力量。」市青年志願者協會負責人鍾燕瓏說道。 市婦聯宣傳部部長林暉表示,要充分運用婦聯的「聲屏報網微刊」六位一體的宣傳矩陣,開展大學習大宣講大培訓,引領廣大婦女聽黨話跟黨走,為「十四五」貢獻「她」力量。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 文創裡的泉州古城印記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商報記者 蘇田田 文/圖 泉州是大家永遠無法割捨的記憶與情感,每位創客心中都有一份「泉州情」。當產品和文化元素碰撞出新火花,越來越多的泉州古城元素創意被融入工業文創設計中。《泉間小景》則以泉州臺商區洛陽橋、昭惠廟、八仙過海酒店、海絲公園四個旅遊景點為原型,設計了一系列徽章,助力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 《洛陽橋IP形象設計:萬安橋團》設計師表示,藉由泉州古蹟洛陽橋衍生的靈感進而創造出豐富的創意產品,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棲身於各類衍生品之中,希望能讓大家感受到泉州古城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