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省別全志》(第五卷四川省)中文版正式出版。四川省地方志辦供圖
專家學者歷時3年編譯 《中國省別全志》(第五卷 四川省)中文版正式出版
中新網成都12月15日電(王爵)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15日對外發布消息稱: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組織專家學者歷時3年編譯的《中國省別全志》(第五卷 四川省)中文版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再現了日本人鏡頭下清末民初川渝實景,具有重大史料價值和現實意義。
《中國省別全志》(第五卷四川省)記載成都標誌性建築。四川省地方志辦供圖
《中國省別全志》(四川省)由東亞同文書院於大正六年(1917年)1月24日出版刊行,是1915-1921年陸續出版的18卷《中國省別全志》中的第五卷。該卷共10編169章,全文1080頁,附地圖36幅、照片72幅、事物說明圖17幅,總括記載了川渝沿革概略、清代及現今之行政規劃、面積及人口、氣候、四川與外國關係、四川之鴉片。
同時,分章節詳述了重慶、成都及所轄縣城城市狀況、川渝貿易總論以及重慶、宜昌和常關之貿易狀況、川渝交通及運輸狀況、郵政和電信、四川省北部及西部之農林畜牧和四川省之生絲、商業機構與商業習慣、貨幣與金融機構、度量衡等,內容極為詳盡全面。
老重慶地圖。四川省地方志辦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該卷所載內容多是通過科技手段採錄而來,能更清晰客觀地還原歷史面貌:所配圖片多為相機拍攝而非我國早期志書採用的素描;所配地圖和城鎮布局也是用近代科學測量手段並手繪而成,而非傳統的寫意手法;描寫江河情況均附有經科學測量的流量、流速等內容;記述各流域民船也圖文並茂地描繪了民船的外形、噸位和用途等。
老成都地圖。四川省地方志辦供圖
由於原書為日文,不利於讀者閱讀、研究和利用,自2017年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組織日語專家對全書進行翻譯。作為一部絕無僅有的由外國人編纂的中國省別全志,該志四川省卷中文版的編譯出版,具有重大史料價值和現實意義。
從史料價值看,一方面,因為其編纂目的是為日本在華利益服務,因此在保證真實的基礎上,對日本關注的內容記述極為詳盡,能極大地彌補中國國內資料的不足,為當代研究晚清、民國時期川渝經濟社會狀況提供了翔實珍貴又鮮為人知的資料。另外,與清末民初日本人大都選擇從中國都市入手調查不同,本卷以農村為中心,詳盡調查了川渝縣城與縣城間鄉鎮村的情況,為川渝地區的地理和區域史研究提供了龐大信息。
榮溪流域鹽業輸送專用船——歪屁股船。四川省地方志辦供圖
據悉,本書是當時川渝地區社會政治、經濟、交通等方面情況的真實記載,對當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也具有參考借鑑價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