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怒斥機構萬聖節搞活動,被親爹搞成社死是一種什麼體驗

2020-11-03 亦君說書

過不過洋節,一直都有爭議。可爭議歸爭議,還是架不住聖誕節、萬聖節越來越火。有家長就不樂意了,咱們中國又不是沒有傳統節日,幹啥成天過洋節。

萬聖節那天,有個家長就直接跟搞活動的機構嗆上了:正能量的東西都是你們敗了的。你們拉個橫幅發「我愛祖國」,讓人點讚,不好嗎?

場面一度十分尷尬,小朋友們穿著萬聖節造型,好奇地圍觀這位爸爸懟人,老師在努力地解釋。這裡面最尷尬的,估計就是這位爸爸的孩子了。

大家都在討論萬聖節該不該過的時候,卻沒人關心一下,這位可憐的小朋友心裡是咋想的。就算他不在這個機構學習了,但凡他回想這一幕,都能立馬尷尬地用腳趾摳出一座地下城來。

有些家長就是幹啥啥不行,掃興第一名。帶孩子出去玩他一點也不積極,孩子但凡稍微高興一點,他就喜歡潑冷水。無論他的話說出來多麼令人尷尬,他非得說出來讓大家尷尬一下。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春遊,想帶飲料,和各種小朋友之間流行的零食。跟我爹申請,我爹非但不答應,還要把我教育一頓:小小年紀,要懂得艱苦樸素,當年他們春遊,一壺水,一個饅頭就已經很滿足了。再說了,飲料裡都是糖,喝多了對身體不好,光長蛀牙,blabla……

他一頓話訓完,我原本雀躍的心立馬涼了一半。雖然之後他也會給我買一些零食帶去。但我總覺得已經高興不起來了。不過好在他沒當著我同學、朋友的面這麼說,不然我可能真的寧願不去春遊,也不問他要吃的。

中國父母總喜歡和小孩講道理,拜託,講道理歸講道理,不要掃小朋友的興好嗎?小孩子也有社交圈,也有朋友,也要做人的。家長這麼一通話噼裡啪啦當眾輸出,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這個爹對孩子的羞辱,實在是不亞於被當眾扇兩巴掌。至少挨了揍,孩子還能撒個謊:因為我不聽話,我沒寫作業,所以我爹揍我了。這種理由可能還能博得一點小夥伴的同情。

大家都歡呼雀躍等著搞活動的時候,爸爸化身「正義使者」,把老師同學都給訓了,這性質就完全不同了,這孩子今後隨便到哪,知情的小夥伴都會悄悄低語:看見沒,就是那個誰,他爸就是那年來鬧不給搞萬聖節的。我們搞活動可別叫他一塊兒,免得麻煩。

豆瓣有個小組,叫「社會性死亡」,目前已經有了17萬成員。這位同學若知道有這麼一個組織,大概當場就要申請加入。

社會性死亡的意思就是在公眾面前出醜,丟臉丟到沒臉見人,只想地上有條縫能鑽進去,好讓自己避一避。

無論哪種教育,出發點都是人。不能站在被教育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是沒辦法把人教好的。

就拿過節這事來說,為什麼情人節、萬聖節、聖誕節這種節日一被引進就全國風靡?為什麼傳統節日哪怕國家專門給放假,孩子們都不太感冒?

這跟文化無關,跟需求有關。

咱們的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臘八節……有沒有發現有個共同的特點,咱們的傳統節日基本都跟「吃」掛鈎。

過年吃餃子,元宵節吃湯圓,清明節吃青團,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臘八節喝臘八粥,每逢佳節就知道吃。這些東西在過去,可能對小孩子是有吸引力的。大傢伙食都不咋地,就指著過節改善一下了。

可現在,哪家孩子還缺一口吃呢?想吃啥隨時候都能買,隨便什麼節日特供食物,平時都能吃到。你說孩子們對過傳統節還能有啥期待。

再者,中國傳統文化是崇老、敬老,忽略小孩子的。在過去,小孩子沒什麼話語權,大人也壓根不怎麼在乎孩子咋想。

中國古代極少有描述童年的詩詞,唯有這麼幾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除了騎竹馬,剝蓮蓬,放風箏,小孩子還玩些啥,幹些啥,Nobody cares。

中國小孩的童年,好像就兩個階段,抱在懷裡吃奶,然後就開始讀書開蒙。(當然,嚴格意義上看,現在也差不多)古人生養孩子,只有一個想法:趕緊長大,長大就「能用」了。

紅樓夢裡的賈寶玉,才13歲,剛剛讀初一,情竇初開,童心猶在,滿腦子想跟姐姐妹妹們一起玩,他爹卻偏要他一本正經,作小大人狀,陪著清客們大聊特聊「仕途經濟」。

這樣的傳統文化,怎麼能怪小孩子愛不起來呢?連帶的傳統節日也很無聊,用一個字總結就是「吃」,兩個字總結就是「飯局」。

傳統文化的團圓飯,都是論資排輩的,由年紀大,德高望重的長輩先入席,小孩子最後上桌。再等長輩們說些場面話,碰杯之後方可動筷。

每次吃飯,小孩們都堅持不到最後,他們通常隨便吃幾口,幾個兄弟姊妹們的一對眼,跟父母打個招呼,以示吃飽了,就下桌玩去了。留下一桌大人,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地聊起天來。小孩子們常常玩到犯困,也不見大人們聊完。每次吃團圓飯對小孩子來說都是種折磨。

再看看西方這些洋節。難怪人家能得到小孩子的喜歡呢。

聖誕節就不說了,可以大收特收禮物。中國人喜歡給小孩子紅包,然而對小孩子來說,拿紅包實在不如收禮物來得開心。更不提大部分紅包其實到不了孩子們的口袋,真正到孩子兜裡的錢,也就只夠買個糖吃。

萬聖節就更好玩了。孩子們可以穿上平時爹媽無論如何都不會允許穿出門的衣服,提著小籃子,到處討糖吃。吃糖和cosplay全都是小孩子的最愛,怎麼不叫五尺童子盡折腰。

現在的娃,缺的根本不是吃,缺的就是玩。天天關在家裡寫作業,寫完作業也沒法跟小朋友一起玩,要麼看電視,要麼玩手機。現在有個節日能叫他們暫時放下作業,放下補課,出門瘋一把,他們當然喜歡。

家長真的不必擔心文化侵略和傳承,小孩子過節就圖一樂,其它壓根想不到太多。

君不見同樣是洋節,感恩節、復活節,就流行不起來嗎?形上學的東西,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舶來品,都一樣不受孩子們待見。

很多東西都是父母想複雜了,站在孩子的角度,一切都很簡單:好玩的我就支持,不好玩,我就不幹。

所以要弘揚傳統文化,提倡正能量,不如弄點好玩的活動來吸引孩子,比如端午節劃划龍舟,元宵節搞搞廟會。

急赤白臉地大吼大叫不但沒有用,還令自己孩子無比難堪。最終什麼節日更受歡迎,孩子們都是用腳投票的。

相關焦點

  • 家長怒斥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六成網友覺得應限制宣傳西方節日
    10月31日,四川綿陽市三臺縣,家長怒斥培訓機構,給孩子們過萬聖節聖誕節這些,稱應該多給孩子上些愛國的。看不慣就不參加好了,至於這樣沒風度得大發雷霆嘛,最高贊的評論說得好,這也是一種道德綁架!網友四:中國的節日,基本都是放假度過!越是大型,越是假期長!節日的慶祝方式,不是鬧哄哄的大型晚會就是煽情的渲染,好像不搞出人們幾滴眼淚就不是過節!
  • 家長怒斥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重陽節等節日不應該被遺忘
    近日,一則「家長怒斥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的視頻衝上熱搜。視頻中,家長義憤填膺地說「現在這種正能量的東西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顯而易見,該家長對於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的行為是十分生氣的。據調查,有31.73%的家長認為萬聖節、聖誕節只是一個節日,沒必要上綱上線!還有68.27%的家長認為教育機構還是要多宣傳中國傳統節日和愛國主義的。那萬聖節到底是什麼節日呢?
  • 家長怒斥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 正能量就是在你們身上敗落的!
    家長怒斥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 正能量就是在你們身上敗落的!時間:2020-11-01 16:1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家長怒斥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 正能量就是在你們身上敗落的! 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家長怒批:正能量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
  • 幼兒園搞萬聖節活動 家長糾結:為何給孩子過洋"鬼節"?
    浙江在線10月28日訊 孩子的幼兒園在搞以萬聖節為主題的活動,有一些家長對此覺得不理解,甚至糾結。黃女士說,這個星期幼兒園都在搞萬聖節有關的活動,如布置製作鬼臉南瓜燈等主題的手工作業,還要求購買一些奇裝異服和面具,說是要穿著搞活動。  「卓越旗下的幼兒園每年都在搞萬聖節活動,去年我就看到一群大人帶著孩子穿著奇裝異服,戴著恐怖的面具。我認為真的很無聊,不知道過這種節日的意義何在?而且我們本身有那麼多好的傳統文化和節日,想搞活動可以從中選擇,為何非要過這種恐怖的洋『鬼節』?」
  • 家長怒斥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 當地教體局回應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10月31日,四川三臺一培訓機構舉行萬聖節活動,被家長炮轟「現在這種正能量的東西,它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11月1日,三臺縣教體局成立調查組,對涉事的愛貝斯英語學校進行批評教育,並以此為契機,加大培訓機構的監管,督促教學內容規範。傳統節日與西方節日引發之爭,學校裡該不該慶祝西方節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 萬聖節來了,商場們又想搞什麼鬼?
    萬聖節來了,商場們又想搞什麼鬼?來源:林珺璐2017-10-31 18:25聯商網消息:萬聖節來了,商場們又想搞什麼鬼?又到了大朋友小朋友喜歡的節日,這不商場又藉此機會搞了許多「鬼把戲」上海大悅城上海大悅城的摩天輪在萬聖節可以說又賺足了眼球,這次又推出了摩天輪萬聖狂歡夜,美妝、美食、市集、演出應有盡有
  • 關於 家長怒斥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 你怎麼看待?
    最近沸沸揚揚的外國節日——萬聖節來啦!正式由於這個大家都喜歡並覺得有意思的的節日也引來了不少人的雙向意見,對於微博這個這個話題#家長怒斥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我個人覺得是可行的,但只在不抱有私營的目的下去組織活動的情況下,是可以豐富大家還有兒童的生活情調和生活的趣味性,可以盡情的去裝飾我們的生活,學習西方的文化和感受他們當地的一種風俗,也可以學習成長擴寬知識視野,還可以提升孩子的個人想像和創造力,學會塑造造型和妝容等。
  • 家長怒斥培訓機構過萬聖節:敗掉正能量!表象背後3點真相
    惹毛家長的,其實是培訓機構藉此萬聖節之時舉辦了親子活動,而家長憤怒的原因,則是反感這種搞噱頭的行為,「敗掉了正能量」,這是他幾十年的D員所不能忍受的。但從培訓機構員工的反應來看,雖說不上不屑一顧,但最起碼效果也是對牛彈琴。
  • 培訓機構萬聖節過個皮毛,家長怒斥敗壞正能量:這洋節,還過不?
    素質教育不是跟風,搞潮流那一套。早教課嘛,目前誰家娃娃沒上過,上萬元的培訓年卡共計70-90課時。除了日常課時外,培訓機構各種名目繁多的周末活動,每次活動課,至少都得花掉3課時。昂貴的課時費,架不住各種花招百出的活動課消耗,這位家長的心,的確是可以理解的。
  • 家長怒斥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關於孩子過萬聖節,你怎麼看?
    就在剛剛過去的萬聖節,各地幼兒園和教育機構都在組織活動。所謂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
  • 家長怒斥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過「洋節」等於數典忘祖?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過萬聖節、聖誕節等西方節日?不少家長都為此糾結過。對於這個問題,或許我們不該簡單地選擇過還是不過,而是該思考我們到底該給孩子怎樣的引導。培訓機構辦萬聖節被家長批前幾天,四川一位家長怒斥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的視頻,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事情是這樣的,當天是萬聖節前夕,培訓機構為了營造萬聖節氣氛,在培訓機構進行了相關的裝飾,而且還安排了小朋友做萬聖節手工藝品的活動。
  • 家長怒斥萬聖節活動,西方的節日,到底該不該過?
    一位家長在培訓機構裡怒斥道。原來,這家機構組織了一個萬聖節活動,孩子們穿著各式各樣的裝扮,正熱熱鬧鬧地玩著,有家長卻不滿意了,認為不該過西方節日,而應該多給孩子普及愛國知識。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中國的節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主要意義變成了有假可放,這珍貴的幾天被安排上了回家看父母、和朋友旅遊等行程。
  • 白宮官員相繼確診 川普仍搞萬聖節活動
    大一點的女孩朝總統那裡跑去,卻被爸爸一把拉住。美國網友稱讚稱:「給這位爸爸點讚,他一把拉住了跑向川普的女兒。父母保護自己孩子的那種本能是很強大的。」在記者追問不會控制疫情的原因時,梅多斯稱,新冠像流感一樣,只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病毒。儘管梅多斯也強調川普政府正在「努力遏制」,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 培訓機構帶孩子慶祝萬聖節,學生家長怒斥:崇洋媚外,敗掉正能量
    每年的11月1日是萬聖節,這是西方的一個傳統節日,萬聖節的前夜則是最熱鬧的時刻,很多小朋友會打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然後逐家逐戶去敲門,向家裡的主人要糖果,不然就會進門搗蛋。這個節日現在也被國人慢慢接受,還會舉辦慶祝活動。
  • 培訓機構組織萬聖節活動,家長怒斥老師:正能量就在你們身上敗了
    11月1日,西方傳統節日萬聖節,某地一家校外培訓機構為學生們組織了一場萬聖節活動,一位家長看不下去,當場對女老師進行了劈頭蓋臉的斥責。這位爸爸對組織活動的女老師斥責道:我跟你講,現在這種正能量的東西就是在你們身上敗了的。
  • 帶孩子慶祝萬聖節?家長怒斥培訓機構崇洋媚外:正能量就是被你們敗掉的
    每年的11月1日是萬聖節,這是西方的一個傳統節日,萬聖節的前夜則是最熱鬧的時刻,很多小朋友會打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然後逐家逐戶去敲門,向家裡的主人要糖果,不然就會進門搗蛋。這個節日現在也被國人慢慢接受,還會舉辦慶祝活動。
  • 有家長說培訓機構辦萬聖節活動不夠正能量:這洋節,還過不?
    最近,綿陽市三臺縣一位家長,反對培訓機構舉辦萬聖節活動:「現在這種正能量的東西,它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這位激動的家長站在高處,大聲斥責,旁邊是家長們,以及一位年輕的機構老師,還有對這一切都不太懂得,穿鬥篷帶著尖帽的小朋友們。
  • 四川三臺一培訓機構組織學生過萬聖節引爭議 被家長怒斥和教育部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10月31日,四川三臺一培訓機構舉行萬聖節活動,被家長炮轟「現在這種正能量的東西,它就是在你們身上敗掉的視頻:培訓機構組織過萬聖節 被家長怒斥 「破壞正能量」10月31日下午,一段「正能量的東西,就是被你們破壞掉的」走紅網絡。視頻中,一位家長對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大聲呵斥,培訓機構打著「我愛祖國」的橫幅,舉辦西方的萬聖節,「還把西方的聖誕樹弄在上面,拍照讓大家點讚。」
  • 萬聖節嗨趴 成都的購物中心都在搞什麼「鬼」?
    萬聖節要來啦!這個源自於西方的鬼節如今已融入了各種中國元素,更像是一個全民狂歡日。對於這種能聚集超高人氣的節日,成都的各大購物中心當然也不會錯過,紛紛準備了各種各樣「鬼」味十足的活動來拉動節日經濟。   那麼,這些購物中心到底都準備搞什麼「鬼」呢?不妨跟著贏商網一起來看看,也可以提前找到適合自己的萬聖節轟趴之地。
  • 幼兒園鬧「鬼」 早教機構辦萬聖節活動惹爭議
    剛剛過去的這個雙休日,很多媽媽過得不輕鬆:要去超市採購各種萬聖節裝備,要動手製作「南瓜燈」。臨近西方的萬聖節,本市不少幼兒園、早教機構都在籌備萬聖節活動。專家表示,過節要考慮文化差異,對幼齡孩子要避免恐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