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學習動力缺失怎麼辦?

2020-08-28 鄭州播優私塾教育

近幾日收到好幾位中學生家長求助,有說自家孩子最近考試又退步了,有說自家孩子的學習不在狀態,求問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孩子把精力聚焦到學習上。言談之間,焦慮之情溢於言表。

家長們給出的孩子「不努力、不上進」的抱怨五花八門,比如,太貪玩、愛上網、太磨蹭、常發呆、偏科、厭學等等,不一而足。

在我看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些抱怨既沒道理又沒用處。細究一下,這些抱怨都是一些「症狀」,弄清「病根」在哪才能找到良方。

這是很大很有挑戰性的問題,姚老師思索再三決定從概念,原因,方法等幾個方面給大家做一下簡單的交流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什麼是學習內驅力?


學習內驅力指可以引起學習行為的一種內在刺激或動因。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將學習內驅力分為三種:好奇內驅力(即求知慾)、勝任內驅力(即成功的欲望,提高才能的欲求)、互惠內驅力(即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需要)。其中,布魯納把好奇心稱之為"學生內部動機的原型"。

研究發現,內在動機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創造性,而且內在動機驅使下的個體往往具有較強的學業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心情也會更愉悅。


為什麼學習動力會缺失?


1.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社會成員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自己合意目標的準則,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

今天在校初中生的成長環境更加開放,獲取各種信息的來源更加廣泛。而初中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形成時期,缺少價值判斷力,由於社會上的一些諸如「及時行樂」和「金錢至上」等消極觀念的影響,致使部分初中生覺得讀書無用、讀書吃虧,從而導致其學習積極性不高,動力不足。

2.需要層次達不到及時滿足

內在需要是個體產生動機的根本原因。「需要」會促使個體產生欲望和驅動力,這種驅動力就是動機,它推動個體從事某種活動,導致行為的產生。

初中生正值身心發育發展的高峰期,其需要的內容不斷豐富,層次不斷提高,自尊和被認同的需要顯著增加,自我實現的需要已經啟動。

狄克斯行為動機理論認為,在基本需要沒有滿足時,健康的個體一般會選擇積極的行為方式來滿足需求,而不健康的個體則會適應某種消極行為或錯誤目標來幫助自己滿足需要,如對抗或報復行為。厭學學生並不知道自己行為目標的錯誤所在,但他們的不恰當行為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增加了教師、同學以及父母對他們的反感。

這樣一來,學生的歸屬、接受、支持和愛的情感需要也就越來越難以得到滿足,自我價值感和社會安全感便出現危機。這會引起其自尊水平的進一步降低,進而導致他們以後的行為更加失當。

他們也沒有意識到自己「以牙還牙」鋣決問題的方式得到的仍是傷害,從而產生「滾雪球」似的惡性循環效應,不知不覺中形成焦慮、抑鬱、自卑、敵對、偏執甚至精神病等各種心理問題。

這一效應便是初中生厭學情緒逐漸加重和效應累積的普遍過程。

3.學習壓力增大

第一,學習科目增加,難度加大

從小學進入初中,學生要學習的科目越來越多,學習時間越來越長,學習負擔也越來越重。在課程難度增大、教學速度加快的情況下,部分學生由於基礎差,學習方法欠缺,自我調適能力有限等原因,在學習中深感吃力,跟不上進度。

由此,隨著學習內容的不斷加深,學習吃力的學生會越學越累,造成個人目標與個人能力之間的矛盾,他們便產生逃避甚至害怕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基礎較好的學生的身心也是長時間處於疲勞或半疲勞狀態,難免對學習產生厭倦感。

第二,環境期望值過高

從家庭到學校,施加給學生的「讀書」壓力呈現飽和狀態。這種超內在需要的外刺激正處於叛逆期的初中生叛逆、厭學等行為逐漸形成,並 隨著外在壓力的加大而日趨嚴重。

第三,中考的壓力

青少年進入初中,就首次面臨中考的壓力,由於高中不是義務教育,中考面臨一定的淘汰性,競爭激烈,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考試頻繁,這一切都會太大減少初中生學習活動中積極的情感體驗,且隨之而來的考試焦慮情緒也會日益增加。這種情況會使初中生的學習動機受到強烈的衝擊,年級越高,這樣的經歷就越多,學生的學習動機也就越弱。

4.偏向消極的失敗歸因觀

緯納的歸因理論認為,個體的成敗由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引起,內部原因包括個體的能力和努力,外部原因包括題目的難度和運氣。

如果個體將失敗歸因為努力或運氣這些穩定性不強的原因,他就會對以後的學習充滿信心,通過努力或好運獲得更好的結果。

如果個體將失敗歸因於能力或題目的難度這些穩定性較強的原因,他就會對後面的學習放棄努力,導致信心缺失。

學生將學習失敗歸因於自己的智力或能力不足這種偏向消極的失敗歸因觀是導致他們喪失學習動力和信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什麼一些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比另一些學生更強?


1、是否擁有較強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是探究的先導。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好奇心看作內部認知動機,認為好奇心是兒童試圖將新知識納入已有認知結構所引起的認知不平衡的產物。


研究者發現那些充滿好奇的學生在閱讀和研究的時候會積累更多的信息,從而提高他們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好奇心強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所引起的發現和探索會驅使著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也是為什麼樂於提出問題的學生成績會越來越優秀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評價課堂教學時,學生「都聽懂了、沒有問題」的課並不算是一節好課,能激發起學生思考、好奇心的課才是,學生好奇心的保護或保持也跟家長的教養方式關係密切。


最近一部很火的電影預告片《什麼是佩奇》中,在偏遠農村的爺爺為了滿足孫子的願望,開展了一場關於什麼是佩奇的探索之旅,好奇心驅使著他通過查字典、廣播、詢問小朋友、城裡人來尋找答案。探尋佩奇的過程是曲折的,但我們看到的卻是爺爺尋求答案過程中的那份迫切和執著,這就是好奇心的力量。


2、是否有清晰、恰當的目標設置


目標對內驅力的影響是通過目標的指向性、增強動力性和持久性等實現的。

第一,目標能夠引導個體注意並努力趨近與目標有關的行動,遠離與目標無關的行動。研究發現學習目標明確的學生,對「和目標有關」的材料或技能的注意及學習均好於「和目標無關」的內容的注意及學習。

第二,較高的目標比較低的目標更能導致較大的努力。

第三,目標影響堅持性。當允許參與者控制他們用於任務上的時間時,困難的目標使參與者延長了努力的時間。

第四,目標激勵人們發現或使用與目標相關的知識或者策略。


著名作家林清玄在其演講「不怕人生的轉彎」中就多次提出了目標對其動力的影響。八歲時他就立志要成為一個傑出的作家,而出生在一個偏僻、貧困的世代務農的家庭中,他的理想和追求一次又一次的被父親否定或嘲弄,但最終還是憑著信念的堅定和實踐的持續而成為了理想中的自己。人們評價他為「天生的作家」,林清玄不以為然,他說自己的成功來自於立志以來每天的寫作練習,小學時要求自己每天寫500字,中學時每天1000字,大學時每天2000字,畢業後每天3000字。我校已經推行一年的「隨筆十分鐘」活動也是希望學生能堅持寫作練習。


3、是否有較高的學業自我效能


學業自我效能,指的是個體對自己是否具備成功完成給定學業任務所需能力的自信。


研究表明具有高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初中生能夠更積極地面對學習,能為自己主動設置更高點的學習任務,也更願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學業中,可以從學習中得到更多的樂趣,同時他們在學習遇到挫折時更容易堅持。


還有研究表明學業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他們會潛意識地誇大任務的難度,擔心失敗,學習內驅力因此而受損。


具有高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同學在面對學業的失敗時不會將自己的失敗歸因為能力不足,而是會將其歸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他們對自己充滿了希望,相信自己通過更加努力會變得更優秀。

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關於習得性無助的實驗告訴我們導致絕望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你認為自己無法控制痛苦。那些高學業自我效能的學生面對一次次的失敗,仍會選擇一次次地戰鬥,因為他們始終相信自己,而最終他們的堅持都換來了更優秀的自己。


4、是否存在來自於家庭和教師的過度控制


自我決定理論認為人都有自主和自我決定的需求。當學生的學習行為是出於自我決定時,學生會更關注於學習任務本身,更好地投入進去。而諸如「你必須聽我的,我說的對,按我說的做」這些外界的「過度控制」會損害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本來對學業感興趣的學生如果受到過多的控制,會使其忽視內在興趣,而更多關注外部的管束,從而削弱了學習的內驅力。當外部的管束不再出現,其內部的興趣已大打折扣。久而久之會出現外界越控制,學生越失去學習自主性的惡性循環。

前不久,一篇《目睹了美國家長推娃的盛況後,我內心現在慌得一批》在網上被瘋狂轉載。受到作者的鼓舞,許多家長看後又重新投入到了吼娃戰鬥中了。但被家長「推」出來的好成績可能正在摧毀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孩子不再為內在興趣而學,而是為了避免父母和老師的指責、嘮叨和說教。就像另一篇回應此文的文章中所說,與其「推娃」不如「聽娃」。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想要做什麼,家長成為陪伴者與支持者就好。


5、是否有較和諧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指與他人相聯繫的感覺,關心和被其他人關心,與他個人和自己的團體有一種歸屬感。Harter認為,自我價值感的形成離不開支持感和歸屬感的作用,人們一旦擁有自我價值感,就會產生一種一般性的積極情感與動機狀態。


研究表明,同時受到父母、同伴支持的學生比單獨受一方支持的學生、單獨受一方支持的學生比兩方支持都沒有得到的學生對學習活動更投入,並會取得更好的學業成績。反之,同伴對學習持無所謂態度、缺乏學習興趣、無歸屬感亦或是從父母那裡獲得較少的學業鼓勵都會對學生的學習內驅力產生消極影響。


老師、家長及同伴提供的社會支持可以幫助中學生更從容、自在地嘗試失敗和體驗成功;同時出於信任、尊重和關心而產生的歸屬感,也使其更願意接受來自這些支持源的信息與信念,如家長與教師的學習觀與價值觀。


在學校裡,我們會發現如果同伴們都學習較為努力,一些學生為了獲得同伴的認可,或者滿足其歸屬需要,也會傾向於努力學習。在現實教學中,許多老師讓學生組成團隊來相互促進學習,也大大增強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如何提升學習內驅力?

1.保護與激發學生學習中的好奇心


好奇心看似個人的心理特徵,但實際上學生的好奇心與成人的鼓勵休戚相關。斯滕伯格提出,教師和家長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應給予指導並鼓勵他們進行進一步的探索,而不是拒絕回答,這樣才有利於他們智力的發展。另一方面,給學生提供相對新穎、不熟悉的刺激物或開展新奇的活動,有利於引發其好奇心。皮亞傑通過心理實驗發現,兒童對自己發現的東西懷有極大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同時容易被積極地同化,從而產生深刻的理解。


2.優化目標設定


目標是教師和學生都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目標的設置要把握好明確度和難度,才能達到良好的激勵效果。


對教師而言,應指導學生根據SMART原則建立長期、中期和近期學習目標,同時監督目標的執行情況,對學生目標的達成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與鼓勵;對學生而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生涯規劃能力,為自己設定清晰具體、難易適中的目標。


研究表明當任務處於中等程度困難時,個體會產生最高水平的努力。當個體為自己設定具體的目標時,比告訴自己「盡最大的努力」更促進自己的學習。


3.提升自我效能感


成功的體驗遠比失敗的體驗更能激發學生的動機。

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設定有一定挑戰性又不會太難的目標,讓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體驗到成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及時肯定學生的努力和付出,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分析,避免把問題歸因於「能力」,避免對結果的直接批評和否定,指導學生理性分析得失或從錯誤中學習;提供不同層次的先前知識和經驗,可以為學生樹立榜樣、分享直接經驗,但要考慮到榜樣的特徵並重視情境的創設;關注學生的學業情緒、提升情緒管理能力,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學業負責,同時認識到這本身是有待學習的,而不是外界強加於自己的,學習興趣會在不斷地成功的體驗中培養出來,不斷地從錯誤中學習也是培養學生成長型思維的關鍵。


4.提供自主支持


自主與自我決定是人的基本需求,會引導個體從事感興趣的、有益於能力發展的活動。


教師和家長在與孩子溝通交流中可減少控制性的語言(如你必須、應該……),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另外承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消極情緒,有利於幫助學生調整心態,增強其學習的自主性。例如老師和家長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是一件「苦差事」,需要不斷地複習與練習,同時相信他們可以對自己的學業負責。


5.構建積極的人際支持


愛與歸屬需要的滿足是學生進行學業學習、不斷自我實現的前提和基礎。


學生們渴望真實的自己在學校與班級群體中受到肯定與重視。通過接納、鼓勵、關懷與幫助等方式,教師、家長、同伴都可以給予學生人際支持;通過學校、班級活動的參與,學生可以在互助合作、溝通交流中逐步形成共同體,增強情感聯結,提升班級歸屬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致力於學生學習內驅的提升,就好像在學生的心中種下一顆「我願意」的種子,種子的萌發和茁壯成長需要外界環境的保障,教師、家長在指導學生發展過程中如能有意識的按照文中策略予以實踐就有更大可能收穫「我願意」的果實。願你我同行,用科學的方法、溫柔的態度、堅定的信念去真正喚醒、呵護每一個孩子內心的力量!

我是姚老師,一個專注初高中升學輔導的非官方權威,如果上面的回答解決了你的問題,別忘了評論點讚,互動交流哦!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相關焦點

  • 初中生沒有學習動力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應對?
    經常聽家長這樣說:我的孩子不好好學習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家長心裡干著急又不知道怎麼辦?下面總結以下幾點:1.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我看不到希望(不了解自身潛在能力)這類初中生看不到自己有很大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很迷茫。根源對自己能力評價往往不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考試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
  • 初中生感嘆學習沒動力?目標設定加強化理論,3步讓你火力全開!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高中生面臨關鍵的高考,而初中生則表示,中考就在眼前。經過了長時間枯燥地學習和數不盡的考試,很多初中生的旺盛精力,也漸漸見底,面臨枯竭。如何恢復學習的動力,對於初中生來說是很棘手,但很重要的事情。當然,吃士力架是沒用的,還是要靠科學的方法來指點,3步就讓你恢復動力,並且持續發電!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第1步,設定目標!對於設定目標,不少初中生可能會質疑:「設定目標誰不會啊?太簡單了!」
  • 初中生學習受阻怎麼辦?
    青少年心理諮詢—初中生學習受阻怎麼辦?兒子初一時學習成績班裡第五名,後來學習電路電阻,向老師提問電動機的結構原理,老師說現在不需要掌握這些,就開始抱怨教材書本的不足之處,經常在網上查一些課本上不需要掌握的,之後成績每學期下降,上英語課說老師美式英語英式英語都不分口英有問題,愛鑽牛角尖,為一些詞根查資料花費不少時間,到現在上高一了不想聽課,說書本上的知識很垃圾不是我想要的,成績也不好,還有說明一下我兒子初二開始就不玩手機遊戲,開始學習各種外語
  • 學習很苦,為什麼還要堅持?這些答案也許能讓初中生萌發動力!
    對於大部分台州初中生來說,「學習」就是大家的生活主題。 學習,意味著起早貪黑,也意味著永遠望不到頭的習題、做不完的作業。 還意味著考試、競爭和排名,難題帶來的焦慮、失意帶來的眼淚。
  • 鄭朝暉:對學生學習動力缺失的思考
    不少家長抱怨,孩子缺乏學習的動力。這是為什麼呢?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呢?在上海市建平中學副校長、語文特級教師鄭朝暉看來,學生學習動力的問題,實際上折射的是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本文原載於《上海教育》 2020年06月A刊,更多內容,詳見雜誌。
  • 明明很想努力,但缺乏學習動力,初中生該如何改變現狀?
    說起周圍不少台州初中生朋友的學習現狀 中學君用10個字總結就是—— 間歇性努力,持續性頹廢。
  • 關注學習異常型的兒童注意力缺失
    其中相關的心理動力層面和精神因素很複雜,因為卡爾能夠感覺到父母內心的衝突。這個八歲男孩非常早熟,他非常了解媽媽在文學創作上未能有所成就的遺憾以及爸爸對自己身為成功的電視編劇且自卑的情節。神經因素加上心理因素使卡爾非常迷惑,他無法決定自己到底要不要寫作,到底應不應該寫作,寫作到底是什麼回事。除非這樣因素消失,否則他會一直懼怕寫作。
  • 半口牙缺失怎麼辦?做活動/固定假牙?不如做種植牙
    (原標題:半口牙缺失怎麼辦?做活動/固定假牙?與這些「小問題」相比,活動假牙固位不穩容易被誤吞,造成食道破裂、腸穿孔等事故,是他們最終決定做種植牙的最大動力。種植牙作為目前一種比較好的牙齒缺失修復體,已日趨成為一項成熟的口腔修復治療手段,可完全避免以上活動假牙的缺陷,在修復半口牙缺失更有優勢。不管是功能使用上還是外觀上,種植牙都是半口牙缺失修復的較好方法。
  • 初中生語文學習成績不好,問題出在哪兒了呢?需要怎麼辦呢?
    初中生語文學習成績不好,問題出在哪兒了呢?需要怎麼辦呢?為什麼孩子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做作業,都已經很努力學語文了啊,為什麼成績總是還不見漲呢?學生不會讀書,不會寫作,不會學習,語文綜合能力每況愈下。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需要怎麼辦呢?
  • 初中生早戀怎麼辦?正確處理不會影響成績
    初中生正處於青春期,剛好處於情竇初開階段且有些叛逆的階段,出現早戀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作為家長應該正確地加以引導。初中生早戀現象怎麼處理怎樣看待初中生早戀現象作為家長如果你發現了你正在上初中的孩子出現早戀的現象
  • 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差,該怎麼辦?
    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初中生的在語言表達中會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錯字、病句、關聯不當、表意不清等等語言方面的問題。如果初中生出現此類問題,解決的難度比較大。因為現在呈現的「結果」是一個滾大的雪球,並且孩子現在已不是單純的學習問題,而更多的是性格和學習習慣問題。
  • 初中生升高中沒有被錄取怎麼辦
    初中生升高中沒有被錄取怎麼辦?山東省中考已經接近尾聲了,山東省這麼多中考的學生,並不是每一位學生都可以上高中,高中也並不是唯一的選擇。對於一些學習成績沒有那麼好的學生來說,其實選擇一個好就業的專業學習也是一個很好的出路。
  • 初中生很叛逆總是玩手機怎麼辦
    當處在青春期叛逆的初中生一直玩手機,不努力學習,這個時候做為媽媽應該怎麼辦,如何解決呢?初中生階段的孩子,什麼事情都掌握和了解,可是沒法見到許多事兒的實質,因此 做為現階段,要和孩子多溝通交流,多深交,先掌握孩子的念頭,隨後和孩子討論,重視孩子,孩子才會讓你一個機遇,給你幫他/她解決困難。
  • 多顆牙齒缺失怎麼辦
    核心提示:牙齒缺失對於現在來說已經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症狀了,這種情況一般跟我們的生活習慣有著很大的關係,牙齒的缺失影響了我們的咀嚼系統,讓我們的外貌受到了一定的危害,那麼到了這種情況為我們該怎麼辦呢?   牙齒缺失對於現在來說已經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症狀了,這種情況一般跟我們的生活習慣有著很大的關係,牙齒的缺失影響了我們的咀嚼系統,讓我們的外貌受到了一定的危害,那麼到了這種情況為我們該怎麼辦呢?下面就讓【天津市中諾口腔醫院】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 初中生有狐臭怎麼辦,這些常識送給你
    就連還在上學的初中生也深受腋臭侵害,那麼初中生有腋臭怎麼辦?且看專家推薦適合初中生去腋臭的方法。數據表明:腋臭年齡跨度很大,從最小的八歲左右甚至到四五十歲都可能有腋臭。初中生有狐臭怎麼辦幼兒時期的腋臭多數來自父母的遺傳,這個年齡段是去除的比較重要的時期;幼兒還未長大,腋臭的對其心理的影響沒有那麼強烈。
  • 家長價值觀影響孩子學習動力
    這說明我們往往只看到學生學習生活的表面或者結果,沒有認真思考或者關注影響學習過程和結果的相關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然而這些因素往往是決定學生學習能力、人格發展和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那麼我國中小學生的學習動力到底呈現怎樣的發展狀況呢?影響他們學習的重要因素是什麼?中小學生的學習動力主要來自哪裡?
  • 初中生不想上學該怎麼辦?
    那麼初中生不想上學該怎麼辦呢?初中的孩子,為了未來的發展,接受教育還是很重要的,家長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對症下藥。作為家長一定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去學校,是因為自身原因還是因為學校外部的原因,如果是孩子自己學習成績跟不上導致的,家長就要根據孩子學習的情況,和老師好好溝通,該補習要補習,孩子用心了總能趕上去的。
  • 初中生考不上高中怎麼辦?
    如果初中學生未能考上高中該怎麼辦?我相信這對許多學生和家長來說都是頭疼的事情。那考不上高中有那些出路呢?復讀;初中生中考落榜,沒有考上高中的話可以選擇復讀,通過再重新復讀一年,還是有很大的機會考上理想的高中,但是前提是基礎不是特別差。
  • 初中生學法比例高
    原標題:初中生學法比例高  今年,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有望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未成年人保護法大修,將為解決新形勢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提供法治保障。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圍繞「未成年人權益意識」進行的最新調查表明:在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中,初中生瀏覽過、認真學過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比例最高。  數據顯示:初中生瀏覽過《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比例為32%,比高中生高8.2個百分點,小學生比高中生高3個百分點。
  • 適合初中生的PDCA學習方法
    這個真是可以理解的,很多孩子在小學階段是輕鬆度過的,看似成績還不錯,也是三優生,但沒有養成刻苦學習的自覺學習習慣的,到初中會一下就不適應,有些孩子到初中階段,一下就掉入不及格的行列了,家長這個時候著急啊,抓緊報補習班吧,老師會跟家長說,如果再不加強學習,普高都考不上了說句實在話,這麼多的課程和作業,是有點難為孩子了,我們家長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