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安區肖溪鎮,有這樣一位老師,從1980年到2020年,他堅守四十載在偏遠的鄉村小學教書,哪怕工作條件艱苦,也一直勤勤懇懇、毫無怨言,他就是肖溪小學涼灘村小的教師萬友用,從1980年剛參加工作就入職偏僻的村小,因為上課之餘還要兼顧家務和農活,常年累月下來,他的右腿半月板受到嚴重損傷,今年暑假剛做了手術,但由於臨近開學,最終他還是帶著病痛回到了工作崗位上。他表示,「他放不下這些學生,所以就提前出院回來了。」 雖然今年班上只有9名學生,但他依舊兢兢業業地做著他最喜愛的教書工作,並且注重用愛心和耐心感染學生,因材施教,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的困難。
肖溪小學涼灘村小的教師楊琴告訴記者:「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我們每個老師都了如指掌,特別是萬老師,把他們都當成自己的孩子,盡心盡力地去教育他們,培養他們。」
沉默寡言的五年級學生楊雪梅,家裡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剛入學時,萬老師就詳細了解了她的家庭情況,時刻關注她在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並且幫助她及時解決問題。現在的楊雪梅逐漸變得開朗起來,學習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她告訴記者:「在學習上有不懂的地方,萬老師都會很耐心地教導他們,對待他們就像對待家人一樣,雖然要求很嚴格,但是非常認真負責,大家都很喜歡他。「
40年的執著,40年的堅持。早年間,涼灘村的條件十分艱苦,鄉村教師又收入微薄,他也曾想過「逃離」這裡。但機會真正擺在面前時,他還是選擇留下來。」如果我離開,這些學生就沒有老師上課,要去很遠的地方才能上課,所以總得有人留下來,給鄉親和孩子們帶來希望,雖然現在學生很少,但只要有一個學生,哪怕自己苦一點,他還是會堅持在這裡教下去。「萬友用說道。
2004年,萬友用被廣安區教育局評為「優秀教師」;2014年被廣安區人社局和教科體局評為「優秀班主任」;2018年獲得廣安市五一勞動獎章。但他表示,」雖然學校給了他很多認可,但也只是千千萬萬教師當中的一員,為了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並走出農村,他也心甘情願的留在這裡。」
記者手記:「四十載如一日,青春熱血灑鄉村。牢記初心擔使命,辛勤耕耘育新人。」萬友用老師對孩子的那份責任感,對教育的那份使命感,始終在我們腦海中迴蕩,他用一張黑板、一隻粉筆和一顆純善的心,打開了村小孩子們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全媒體記者 | 李昌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