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0日,富順「最美鄉村教師」頒獎大會正在隆重舉行。一位身材清瘦高挑、頗具儒雅之氣的中年教師在掌聲中走上領獎臺,從縣領導手中接過「最美鄉村教師」榮譽證書,向全場揮手致謝。
他就是獅市鎮五糧春馬安村希望小學校長陶世平老師。
如果說世間上確有平凡而偉大的工作,那麼一定是教師這一職業;如果說社會上確有清貧這一群體,那麼非鄉村教師莫屬。人們常把教師比作紅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而常年工作在鄉村小學,幾十年如一日地奮戰在艱苦條件下的村小,這樣的教師就是平凡清貧中的紅燭,默默地發光發熱,不問報酬,不計名利。
陶世平老師就是這樣一支紅燭,他在馬安村小教書已經是第40個年頭了。
改善辦學條件管理與時俱進
要說陶世平老師的工作履歷,那真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因為,他一直就在這裡,從未離開!一九八一年,回鄉知識青年陶世平通過筆試和面試,成為了馬安村小的一名代課教師,一九九七年,他轉為公辦教師。
談起學校,陶世平總有說不完的話語。他說,一九九五年,他和愛人搬到學校住,愛人免費為老師們做飯,沒有報酬。從那時起,學校就是自己的家。那時的馬安村,交通條件很差,與今天大家看到的馬安村,有著天壤之別;學校辦學條件也很差,就是大家熟知的八十年代的那種普通村小。陶世平擔任校長(實際就是村小組長)後,同村幹部、中心小學領導一起,為改善辦學條件想辦法、跑腳板,沒少付出心血。通過努力,學校成為了當時全鎮最早通電、教室安裝風扇的村小,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造了較好的條件。
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陶世平很注重藝術和體育教育,學校每年都要舉辦藝術節和體育競賽,學生參加中心完小的比賽,在村小中排名長期數一數二。學校連續多年評為示範村小,鎮中心校多次組織各村小管理人員前來參觀、學習。相鄰鎮鄉的永新、五橋、永勝也都組織相關人員前來學習,確實起到了輻射示範作用。
學校辦學條件的根本改善,是馬安村評為貧困村之後,2017年,五糧春集團出資300萬元,政府配套300萬元,重修了學校,使之成為了縣內辦學條件一流的村小。如今,陶世平和他的老師們人人都在使用白板教學,與城裡的學校沒有什麼區別。真是今非昔比。
把愛撒向最需要幫助的學生
馬安村九組學生李小偉,是一名典型的農村留守兒童,父親外出到昆明打工,一直不與家裡聯繫,杳無音訊,母親離家出走,李小偉常年跟著家境也不好的本家叔叔和叔娘一起生活,錯過了發蒙讀書的最佳時期。李小偉九歲那年,陶世平老師上門動員監護人送孩子到學校讀書,那時,國家還沒有免除學雜費,陶校長主動掏錢為李小偉繳納費用,孩子才得到入學機會。整個小學六年時間,陶世平老師出一部分資金,加上政策減免,李小偉得以小學畢業。小學畢業後,叔娘不願讓考上初中的李小偉繼續讀書,陶校長又自掏初中新生報名費,送他到獅市中學讀書,並鼓勵、教育李小偉,自己利用課餘時間下田抓泥鰍黃鱔換成錢,解決自己午餐在學校搭夥的費用,不給叔娘增加經濟負擔。在陶世平老師和中學老師們的鼓勵、幫助下,李小偉終於完成了初中學業。
李小偉後來光榮地參了軍,走入軍營的李小偉沒有忘記恩師,在新疆當兵六年,與陶老師通信六年。相當於沒有父母的李小偉,有什麼煩惱,有什麼困惑,在信中一一向老師傾述。陶老師再忙,都要抽出時間一一回信,給予幫助、指導。李小偉復員後,在外地跑起了運輸,如今,已結婚生子,有事業有家庭。每年,李小偉回老家第一個看望的就是陶世平老師。他感概地對陶老師說,我現在真不敢想,假如沒有老師您,我現在是一種什麼生活狀態。
學生陳平,行為習慣差,貪玩,不愛學習,在老師眼中是一個問題學生。作為班主任的陶世平老師,沒有簡單粗暴地對待這個學生,而是堅持正面教育、引導。後進生的每一點滴進步,總是反反覆覆,陶老師用耐心、細心和真心,陪伴了陳平的整個小學成長過程。現在,已經是成功人士的陳平,每每念及老師的教誨,總是流露出真誠的感謝。
家長心目中的好老師好學校
在馬安村,張雪薇、張義浩兩姊妹,羅月紅等,都是條件不錯的家庭,也是很重視教育的家庭。因為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孩子們到了發蒙讀書的年齡,親戚、朋友們都勸說家長,把孩子送到外面去上學,別在馬安這樣條件差的學校讀書。但是,家長們看到學校校風好,陶校長和老師們師德高,學校管理嚴格,讓人十分放心,還是把孩子送到了陶老師班級來了。從小學一年級到畢業,幾位學生一直很優秀,後來初中、高中也一直努力學習,均考入重點本科,有的還讀了研。
如今,這幾位學生中,有的成為了有職級的公務員,走上領導崗位,有的成為單位的骨幹人才,在奉獻社會的同時,也初步實現了個人的人生價值。
四十年來,陶世平始終站在屬於自己的三尺講臺,剛參加工作的那些年是一個人包班;後來,他長期擔任五、六年級數學科教學,並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即使是「普九」期間,他被鎮上抽調到鎮「普九辦」負責一些全鎮的「普九」工作,他也沒有丟掉學校的管理和教學工作。那段時間,他經常要步行十多華裡到鎮上工作,還要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十分辛苦。因為工作出色,他被評為「普九」先進個人。
紮根偏遠村小四十年從未離開
筆者粗略梳理了一下陶世平老師取得的眾多榮譽,這裡面包括了縣級授予的:富順縣「優秀教師」、「兩基工作先進個人」、「掃盲工作優秀教師」、優質課二等獎、教學論文一等獎;學區督導室授予的:「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獅市鎮人民政府授予的:「優秀德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獅市鎮中心校授予的:「普九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指導教師」。2019 年,建國七十周年之際,他被富順教育工作委員會評為「最美鄉村教師」。
陶老師不是沒有機會離開,而是他根本就沒有想過要離開。轉為公辦教師之後的某一年,中心完小甘校長想調他到完小擔任教導主任,充實完小的管理力量。陶世平不是沒有心動過,鎮上教學條件好,生活也更方便。但是,偏遠的馬安村小更需要他,熟悉的工作環境,熟悉的父老鄉親,缺乏師資的村小……他最終選擇了放棄。放棄了這次機會,也就意味著繼續留守,繼續堅守。
2020年秋季即將開校,中心完小領導找他談話,因工作需要,五十四歲的他還必須再次擔起馬安村教學點負責人的重擔。作為一名老黨員,他還能說什麼呢?服從安排,重擔上肩,愉快接受。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陶世平老師把自己的愛心和青春奉獻給了農村教育事業,他用愛心詮釋了教育的真諦,充分展示了新時期人民教師和共產黨員的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