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開始,我會從5個日常生活的情景入手,教你如何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接下來,我會告訴你如何引導孩子「獨立吃飯」。
在我和爸媽們的接觸中,不少爸媽都和我提到過孩子吃飯不聽話的煩惱。想培養孩子自己吃飯,但是孩子就是不願意,在餐桌邊哭著等家長喂,不餵飯就不肯吃。
最後爸媽們只能妥協,餵孩子吃,有時還得塞個玩具才能讓孩子張口。
接下來,我準備了一個「獨立吃飯」的解決方案,適用於所有性格的孩子,堅持以下4步,讓你家孩子自己吃飯!
第一步:鍛鍊孩子使用餐具的能力
那麼,從孩子多大可以開始鍛鍊呢?
其實,8個月左右的孩子就表現出想自己吃飯的信號了,他們特別喜歡關注大人的嘴巴,尤其是你吃東西的時候,孩子邊看,嘴巴會出現類似吃東西和吞咽的動作,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是在默默學習吃的動作。
有時孩子會拉著爸媽的手往自己的嘴裡塞,或者直接動手抓吃的,這些都是孩子希望自己吃飯的表現,你可以利用這個時機,鍛鍊孩子使用餐具的能力。
這時,我們需要藉助一個小遊戲。
首先準備一個玩具筐、一個玩具勺和一些小玩具,然後讓孩子用勺子把玩具放到玩具筐裡。
在玩的過程中,可以逐漸增加難度,比如把玩具換成小彈珠。物體越小,對孩子控制勺子的能力要求就越高,這樣做可以更好地模擬吃飯時的場景。
同時,還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抓握小東西,比如花生米、黃豆等,以鍛鍊雙手的協調性和控制能力,這些都是鍛鍊孩子自己吃飯的有效準備。但一定要注意,以上這些小食物容易嗆到氣管,注意不要讓孩子吞食。
第二步:用5個方法,營造吃飯氛圍
營造氛圍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對於吃飯這件事的期待,讓他感到吃飯的樂趣。
1.給孩子準備合適的兒童椅。準備好後,把兒童椅放在餐桌固定的位置,還可以把圍兜掛在椅子後面。然後告訴孩子:「這就是你吃飯的專座啦!你看,你的圍兜就掛在這裡!」
2.準備輕便、好抓握、耐摔的兒童餐具。在挑選的時候,雖然我不建議你選擇太花哨的圖案,但你可以讓孩子自己挑選喜歡的顏色,並且你要告訴孩子:「這是你專 用的餐具,之,後你就用它吃飯啦!」
3.讓孩子跟著家人一日三餐。讓孩子體驗到和家人一起吃飯的歡樂,同時,養成按時吃飯的規律。
4.讓孩子幫忙拿凳子、布置碗筷等,增加孩子參與感。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可以成為你的小幫手了,這個時期他們很願意幫忙。
同時記得,在孩子幫忙之後要多多肯定他。比如:「哇, 你把餐桌都布置好了,我們提前了至少5分鐘開飯呢,謝謝寶寶!」
5.分享飯菜的味道。在吃飯的時候,家裡人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飯菜的味道,比如黃瓜是脆脆的,西紅柿又酸又甜。這會激發孩子對食物的好奇。
第三步:允許孩子吃得一片狼藉
即使你已經讓孩子鍛鍊了使用餐具的能力,
也營造好了吃飯氛圍,但是等孩子真正會自己吃飯,還會有一個漫長的適應過程。
而且,對於孩子來說,玩飯是一個很正常的.行為,是他探索食物的表現。
你會發現孩子吃飯的時候喜歡用手抓著飯吃,會去舔勺子裡的飯,或者用勺子反覆攪拌,甚至用手反覆捏飯菜、玩飯等。這其實是孩子在了解不同的食物的特點,在嘗試著獨立吃飯。
而且,除了想玩飯,孩子在最初自己吃飯時,用勺子不夠熟練,很容易弄得手、臉、衣服到處都是飯,吃的不如掉的多,甚至摔碎碗或者杯子,這些情況都很正常。
另外,不少孩子對於新食物有抗拒心,需要給他8~10次以上的體驗機會,去接受這樣食物。
比如第一次給孩子吃西藍花,孩子不願意吃,吐了出來或扔在了桌上,他可能不一定就是不愛吃這樣食物,只是暫時還接受不了,要允許孩子有一個接受食物的過程。
所以,你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弄髒餐桌而限制孩子,孩子做不好,更要多給孩子自己吃飯的機會,允許孩子吃得一片狼藉。
如果覺得收拾的工作量太大,可以給孩子準備圍兜,給桌上鋪上餐墊,給孩子準備防摔餐具。這都可以有效地減少飯後的清理工作。
第四步:建立規則,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
在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過程中,即使允許孩子吃得一片狼藉,還是會發生孩子不配合的情況。比如,他想要邊吃飯邊看電視、或者吃了一半跑走了,根本坐不住。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建立規則。
建立規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規定「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
●比如吃飯在餐桌上,玩玩具在玩具區域裡,睡覺要在臥室。
●如果孩子中途離開餐桌,你應該做的是把孩子領回餐桌,而不是端著飯去追孩子,
並在領回餐桌時告訴孩子「吃飯就應該在餐桌上」。
●如果孩子在餐桌上看電視或者玩玩具,你.應該告訴他「餐桌是吃飯的地方,不是看電視的地方,也不是玩玩具的地方」。
●如果孩子就不吃飯,你先由著孩子去做他,想做的事情,然後通過誇獎做飯的人,或者描述自己吃飯的感受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比如「哇,今天的飯真好吃,有我最喜歡的絲瓜炒蛋呢!」通過這種方式,吸引孩子主動來餐桌吃飯,或者適當叫他一下。
●如果孩子一直堅持不來,就不要強迫,可以適當採用飢餓方式,讓他體驗一下,下次再吃飯孩子就知道了。這種做法也是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一點你要堅持的是:在兩餐之間一定不要給孩子有飽食感的食物,比如麵包、餅乾等,可以適當提供一些水果和堅果。下一餐時,孩子餓了自然就會安靜地坐在餐桌旁吃飯。
另外,建立規則有3個注意點需要你注意。
第一、不要和孩子說「你不吃,飯就涼了」或者「不吃飯你就會餓」等,這些都是孩子沒辦法感知到的,你只需要告訴孩子當下應該做的事就可以了。
第二、不要全餐桌的人都來勸孩子吃飯,這會讓孩子覺得這樣做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很好玩,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判斷,不知道該聽誰的,該做什麼,孩子就更加不願意吃飯了。
第三、如果孩子已經3歲以上了,在建立規則的同時,還要尊重孩子內心的需求。比如,你問孩子:「你吃飽了嗎?」如果孩子說吃飽了,就允許他到玩具區去玩,結束用餐。
四大性格孩子的引導注意點
獨立吃飯的4個步驟說完了,接下去進入「四大性格孩子的引導注意點」版塊。在接下去的每一課中,都會有這樣一個版塊,專門說說4種性格孩子引導時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首先,活躍型和反應型的孩子對吃飯表現得比較積極主動,但往往更加不受控制,弄得到處都是飯菜。
這時,你不要嫌棄孩子「你怎麼吃飯那麼髒,弄得到處都是」,並因為這樣去搶孩子的飯勺,想給他餵飯。
而要在允許孩子一片狼藉的同時,少量多次地給孩子夾菜。不要太多,因為會讓孩子覺得怎麼吃都吃不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接受型的孩子表現得比較安靜,但往往吃得比較慢。
你要注意不要催促,也不要用餵飯的方式讓孩子趕緊吃,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依賴,讓孩子覺得沒有能力自己吃飯。和孩子一起,在餐桌上安靜地吃完食物就可以了。
敏感型的孩子需要爸媽更多的照顧,這樣的孩子往往喜歡被餵飯。
這就需要你有更多的耐心,多和孩子分享飯菜味道,並告訴孩子他自己吃飯的樣子很可愛,鼓勵孩子自己吃飯。在孩子吃飯的過程中,要多注視他,讓他感受到你的關注。
這篇文章如果有質量,看完讓你學習了不少,請持續關注我們,一定讓你收穫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