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日常生活情景入手,讓孩子獨立吃飯的4個步驟

2020-07-25 新媽派派

這篇文章開始,我會從5個日常生活的情景入手,教你如何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接下來,我會告訴你如何引導孩子「獨立吃飯」。

在我和爸媽們的接觸中,不少爸媽都和我提到過孩子吃飯不聽話的煩惱。想培養孩子自己吃飯,但是孩子就是不願意,在餐桌邊哭著等家長喂,不餵飯就不肯吃。

最後爸媽們只能妥協,餵孩子吃,有時還得塞個玩具才能讓孩子張口。

接下來,我準備了一個「獨立吃飯」的解決方案,適用於所有性格的孩子,堅持以下4步,讓你家孩子自己吃飯!

5個日常生活情景入手,讓孩子獨立吃飯的4個步驟

第一步:鍛鍊孩子使用餐具的能力

那麼,從孩子多大可以開始鍛鍊呢?

其實,8個月左右的孩子就表現出想自己吃飯的信號了,他們特別喜歡關注大人的嘴巴,尤其是你吃東西的時候,孩子邊看,嘴巴會出現類似吃東西和吞咽的動作,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是在默默學習吃的動作。

有時孩子會拉著爸媽的手往自己的嘴裡塞,或者直接動手抓吃的,這些都是孩子希望自己吃飯的表現,你可以利用這個時機,鍛鍊孩子使用餐具的能力。

這時,我們需要藉助一個小遊戲。

首先準備一個玩具筐、一個玩具勺和一些小玩具,然後讓孩子用勺子把玩具放到玩具筐裡。

在玩的過程中,可以逐漸增加難度,比如把玩具換成小彈珠。物體越小,對孩子控制勺子的能力要求就越高,這樣做可以更好地模擬吃飯時的場景。

同時,還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抓握小東西,比如花生米、黃豆等,以鍛鍊雙手的協調性和控制能力,這些都是鍛鍊孩子自己吃飯的有效準備。但一定要注意,以上這些小食物容易嗆到氣管,注意不要讓孩子吞食。

5個日常生活情景入手,讓孩子獨立吃飯的4個步驟

第二步:用5個方法,營造吃飯氛圍

營造氛圍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對於吃飯這件事的期待,讓他感到吃飯的樂趣。

1.給孩子準備合適的兒童椅。準備好後,把兒童椅放在餐桌固定的位置,還可以把圍兜掛在椅子後面。然後告訴孩子:「這就是你吃飯的專座啦!你看,你的圍兜就掛在這裡!」

2.準備輕便、好抓握、耐摔的兒童餐具。在挑選的時候,雖然我不建議你選擇太花哨的圖案,但你可以讓孩子自己挑選喜歡的顏色,並且你要告訴孩子:「這是你專 用的餐具,之,後你就用它吃飯啦!」

3.讓孩子跟著家人一日三餐。讓孩子體驗到和家人一起吃飯的歡樂,同時,養成按時吃飯的規律。

4.讓孩子幫忙拿凳子、布置碗筷等,增加孩子參與感。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可以成為你的小幫手了,這個時期他們很願意幫忙。

同時記得,在孩子幫忙之後要多多肯定他。比如:「哇, 你把餐桌都布置好了,我們提前了至少5分鐘開飯呢,謝謝寶寶!」

5.分享飯菜的味道。在吃飯的時候,家裡人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飯菜的味道,比如黃瓜是脆脆的,西紅柿又酸又甜。這會激發孩子對食物的好奇。

5個日常生活情景入手,讓孩子獨立吃飯的4個步驟

第三步:允許孩子吃得一片狼藉

即使你已經讓孩子鍛鍊了使用餐具的能力,
也營造好了吃飯氛圍,但是等孩子真正會自己吃飯,還會有一個漫長的適應過程。

而且,對於孩子來說,玩飯是一個很正常的.行為,是他探索食物的表現。

你會發現孩子吃飯的時候喜歡用手抓著飯吃,會去舔勺子裡的飯,或者用勺子反覆攪拌,甚至用手反覆捏飯菜、玩飯等。這其實是孩子在了解不同的食物的特點,在嘗試著獨立吃飯。

而且,除了想玩飯,孩子在最初自己吃飯時,用勺子不夠熟練,很容易弄得手、臉、衣服到處都是飯,吃的不如掉的多,甚至摔碎碗或者杯子,這些情況都很正常。

另外,不少孩子對於新食物有抗拒心,需要給他8~10次以上的體驗機會,去接受這樣食物。

比如第一次給孩子吃西藍花,孩子不願意吃,吐了出來或扔在了桌上,他可能不一定就是不愛吃這樣食物,只是暫時還接受不了,要允許孩子有一個接受食物的過程。

所以,你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弄髒餐桌而限制孩子,孩子做不好,更要多給孩子自己吃飯的機會,允許孩子吃得一片狼藉。

如果覺得收拾的工作量太大,可以給孩子準備圍兜,給桌上鋪上餐墊,給孩子準備防摔餐具。這都可以有效地減少飯後的清理工作。

5個日常生活情景入手,讓孩子獨立吃飯的4個步驟

第四步:建立規則,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

在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過程中,即使允許孩子吃得一片狼藉,還是會發生孩子不配合的情況。比如,他想要邊吃飯邊看電視、或者吃了一半跑走了,根本坐不住。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建立規則。

建立規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規定「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

●比如吃飯在餐桌上,玩玩具在玩具區域裡,睡覺要在臥室。

●如果孩子中途離開餐桌,你應該做的是把孩子領回餐桌,而不是端著飯去追孩子,

並在領回餐桌時告訴孩子「吃飯就應該在餐桌上」。

●如果孩子在餐桌上看電視或者玩玩具,你.應該告訴他「餐桌是吃飯的地方,不是看電視的地方,也不是玩玩具的地方」。

●如果孩子就不吃飯,你先由著孩子去做他,想做的事情,然後通過誇獎做飯的人,或者描述自己吃飯的感受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比如「哇,今天的飯真好吃,有我最喜歡的絲瓜炒蛋呢!」通過這種方式,吸引孩子主動來餐桌吃飯,或者適當叫他一下。

●如果孩子一直堅持不來,就不要強迫,可以適當採用飢餓方式,讓他體驗一下,下次再吃飯孩子就知道了。這種做法也是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一點你要堅持的是:在兩餐之間一定不要給孩子有飽食感的食物,比如麵包、餅乾等,可以適當提供一些水果和堅果。下一餐時,孩子餓了自然就會安靜地坐在餐桌旁吃飯。

5個日常生活情景入手,讓孩子獨立吃飯的4個步驟

另外,建立規則有3個注意點需要你注意。

第一、不要和孩子說「你不吃,飯就涼了」或者「不吃飯你就會餓」等,這些都是孩子沒辦法感知到的,你只需要告訴孩子當下應該做的事就可以了。

第二、不要全餐桌的人都來勸孩子吃飯,這會讓孩子覺得這樣做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很好玩,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判斷,不知道該聽誰的,該做什麼,孩子就更加不願意吃飯了。

第三、如果孩子已經3歲以上了,在建立規則的同時,還要尊重孩子內心的需求。比如,你問孩子:「你吃飽了嗎?」如果孩子說吃飽了,就允許他到玩具區去玩,結束用餐。

四大性格孩子的引導注意點

獨立吃飯的4個步驟說完了,接下去進入「四大性格孩子的引導注意點」版塊。在接下去的每一課中,都會有這樣一個版塊,專門說說4種性格孩子引導時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首先,活躍型和反應型的孩子對吃飯表現得比較積極主動,但往往更加不受控制,弄得到處都是飯菜。
這時,你不要嫌棄孩子「你怎麼吃飯那麼髒,弄得到處都是」,並因為這樣去搶孩子的飯勺,想給他餵飯。

5個日常生活情景入手,讓孩子獨立吃飯的4個步驟

而要在允許孩子一片狼藉的同時,少量多次地給孩子夾菜。不要太多,因為會讓孩子覺得怎麼吃都吃不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接受型的孩子表現得比較安靜,但往往吃得比較慢。

你要注意不要催促,也不要用餵飯的方式讓孩子趕緊吃,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依賴,讓孩子覺得沒有能力自己吃飯。和孩子一起,在餐桌上安靜地吃完食物就可以了。

敏感型的孩子需要爸媽更多的照顧,這樣的孩子往往喜歡被餵飯。

這就需要你有更多的耐心,多和孩子分享飯菜味道,並告訴孩子他自己吃飯的樣子很可愛,鼓勵孩子自己吃飯。在孩子吃飯的過程中,要多注視他,讓他感受到你的關注。

這篇文章如果有質量,看完讓你學習了不少,請持續關注我們,一定讓你收穫不少。

相關焦點

  • 5個日常生活情景入手,讓孩子獨立吃飯的4個步驟
    這篇文章開始,我會從5個日常生活的情景入手,教你如何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接下來,我會告訴你如何引導孩子「獨立吃飯」。在我和爸媽們的接觸中,不少爸媽都和我提到過孩子吃飯不聽話的煩惱。
  • 讓孩子獨立穿衣的3個步驟,家長日常生活情景演示,學起來更容易
    這篇文章,我們一起走進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獨立穿衣」。很多爸媽認為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早晨起床想鍛鍊孩子自己穿衣、穿鞋,孩子不願意穿非要媽媽穿,不給穿就不起床,給他說去幼兒園遲到了,也沒用;鞋子也經常穿反,有時乾脆光著腳在地上亂跑等等。接下來,我準備了一個「獨立穿衣」的解決方案,適用於所有性格的孩子,堅持以下3步,讓你家孩子自己穿衣服吧!
  • 讓孩子獨立如廁的4個步驟,超詳細
    當你的孩子有以下表現中的1個或多個時,你就可以開始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了:1.孩子開始在固定的時間,有規律的大小便;2.睡覺醒來你開始發現尿布沒有溼掉;3.孩子想大小便時,會拉著你去衛生間或開始告訴你;4.孩子開始拒絕使用紙尿褲,並關注自己的性器官。
  • 2-3歲孩子獨立睡覺的4個解決方案,家長一步步跟著做孩子更獨立
    這篇文章,我們一起走進日常生活情景「獨立睡覺」你家孩子是不是也是白天說好自己睡,結果到了晚上睡覺,一定要你陪著才能睡著,不然就哭,半夜醒來也會找媽媽,始終沒法獨立睡覺?對於這樣的情況,我教你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適用於所有性格的孩子,你可以一步一步跟著做,來鍛鍊孩子「獨立睡覺」。
  • 孩子吃飯,要求媽媽喂?父母可用四個步驟,教他學會獨立用餐
    ,開始慢慢產生自我意識,表現出「自我獨立」的意願了。這個時候的孩子,都很喜歡說「我」,「我來」等字眼,他們希望自己走路、自己吃飯。發育正常的寶寶,一般在兩歲左右,都能學會自己吃飯了。然而,有的父母卻因為自己覺得孩子太小,而阻止孩子的獨立意願和行為,很多孩子想做的事情,父母都說孩子還小,等大點再說,不讓孩子己動手。
  • 日常生活中鍛鍊孩子大腦的7個實用方法
    1、「跑得快的孩子,腦袋也聰明」:身體健壯的孩子,大腦也靈活。因此,平常多讓孩子運動運動;多做鑽、爬、滾、攀、跑、跳及手的動作。2、不要讓孩子過多睡覺:只有睡眠適度,才有益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孩子睡眠過多,將對大腦發育起反作用。3、不要讓孩子吃飯時「免開尊口」:對孩子來說,吃飯是最快樂的時刻,情緒興奮,說話是自然而然的了,他願意說你就聽著唄!
  • 讓孩子獨立收拾玩具的4個步驟,附各類性格孩子不同指引方法
    這篇文章,我想講的內容是,如何引導孩子獨立收拾玩具。在我和爸媽的接觸中,不少爸媽都和我訴苦:「孩子每天玩具扔得滿屋子都是,告訴孩子玩具玩完後要放回原來的地方,他答應得好好的,可每次都不願意收拾。」你陪孩子做遊戲時,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苦惱呢?接下來,我準備了一個「自己收拾玩具」的解決方案,適用於所有性格的孩子,堅持以下4步,讓你家的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 孩子吃飯總挑三揀四?別擔憂,挑食的5個原因和4大解決步驟能幫你
    孩子不愛吃飯總挑食,通常有以下5個原因: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指出,6-12歲的"黃金六年"是學齡兒童正處於在校學習階段,生長發育迅速,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求量高相對高於成年人。充足的營養是其智力、體格發育乃至一生健康的保障。
  • 《寫給孩子的科學課》從生活入手探秘科學,讓孩子掌握更多生活百科知識!
    書中從孩子們的生活入手,選取了多種身邊常見的食物、物品進行介紹,為孩子解答各種各樣的「為什麼」。書中先用簡單的問題引發孩子的好奇,用通俗的語言,介紹該物品的歷史來源、組成材料、製作工藝等相關知識。然後用圖文的方式,給孩子詳細地講解物品的工藝流程,為孩子解答各種各樣的「為什麼」。此外,書中還融入了50多張精美實物插圖,浸入式情景,讓孩子能更直觀地了解事物,將科學融入到生活中。
  • ABA在孤獨症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應用行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是指將任務(即教學的知識、技能、行為、習慣等)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順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較小的和相互相對獨立的步驟,然後採用適當的強化方法,按照任務分解確定的順序逐步訓練每一小步驟,直到孩子掌握所有步驟,最終可以獨立完成任務,並且在其他場合下能夠應用其所學會的知識
  • 上饒●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需要培養那些生活技能?
    前幾天評估的時候,我們遇到一個叫多多的,4歲半的小女孩。孩子的注意力不好,等不及,坐不住,喜歡用哭、躺地來逃避任務。經過幾個回合強化物引導,孩子慢慢可以和老師進行短時間的互動學習,並完成部分測評任務。在和孩子的家長溝通過程中,除了孩子的認知語言之外,家長對於孩子未來能不能自己照顧自己,有一種深深的擔憂。
  • 7個步驟,讓3歲孩子愛上吃飯、洗澡、刷牙、閱讀和睡覺
    3歲的孩子貪玩、愛看電視,一玩起來或看電視就停不下來,還有各種磨蹭不吃飯,各種請求想吃零食,各種折騰不願睡覺。隨著一天天長大,孩子正在形成自己的性格。每天爸爸跟孩子的生活如同一次次戰鬥,只是不同戰場而已。
  • 孩子太懶了不願意動腦子,讓孩子獨立思考的4個步驟和方法
    接下來,我要教大家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我和孩子稍大一點的爸媽接觸中,很多人會說孩子太懶了,不願意動腦子,也不會獨立思考問題。比如,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總說「媽媽來,我不會」。不僅不願意動腦,也不願意動手,本來就會的也不想做,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說多了還哭。
  • 提高孩子適應能力的4個步驟,在不同場景更好地融入環境
    孩子的獨立成長過程,其實是從能自己照顧自己,慢慢到照顧別人的需求,最後到適應環境。第一階段,我們從吃飯、收拾玩具、穿衣、上廁所、睡覺5個場景講解了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第二階段,從不粘人、正確表達自己、和小朋友玩耍、控制情緒4個場景培養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學會理解別人的感受。這篇文章我要教你如何提高孩子的適應能力,更好地融入環境。
  • 培養獨立閱讀思考的語文能力,不靠親子閱讀,靠4個步驟就能達成
    作為語文老師,日常強調最多的就是閱讀。培養好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除了老師帶著學生們一起上閱讀課,更多的閱讀時間和閱讀方式是在家中建立的。但我很少建議家長通過親子閱讀的方式,幫助小學生建立獨立閱讀思考的語文能力。
  • Let's Montessori | 日常生活練習,幫助孩子獨立的第一步!
    蒙特梭利的教學分五大領域,分別是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在這五個教育中,日常生活教育是基礎,它為後面的教育奠定基石,日常生活教育做不好,往後的感官、數學等領域的教育就做不好,無法達到最大的開發效果。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
    4歲的軒軒媽媽很苦惱,孩子已經4歲了,可是每天吃飯都必須要餵飯才行,讓她自己吃飯,不是不吃,就是弄得亂七八糟,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在4歲時都能獨立進餐,甚至開始用筷子了,軒軒媽媽很著急。孩子獨立吃飯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呢?
  • 美國孩子大膽獨立的5個教育秘訣
    美國孩子大膽獨立的5個教育秘訣1、自立訓練從幼兒開始美 國很多孩子從嬰兒時期就獨居一室。孩子長到三四歲,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長就給買一種很小很暗的燈,徹夜亮著,以驅逐孩子對黑夜的恐怖。晚上睡覺前父母到孩 子房間給孩子一個吻,說:「孩子,我愛你!晚安!做個好夢!」就回自己的臥室了。
  • 外國寶寶生活獨立能力強,動作自然: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自主能力?
    孩子獨自脫衣服洗澡,動作麻利自然,培養孩子獨立該從小開始!這個寶寶應該不超過兩歲吧,平時爸爸媽媽嬌生慣養,孩子也是備受寵愛,但是在媽媽面前,他還是有點害怕,只要媽媽一個指令下來,寶寶乖乖聽話了。看看媽媽發了什麼號令了,對,讓他獨自一人脫衣服洗澡,這樣的事情對一個兩歲不到的小孩子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 從生活入手探秘科學,讓孩子真正的掌握科學知識,成為生活小能手
    其實我們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問題,不僅是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多多學習科學知識,更應該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探索科學的奧秘。今天妙媽給大家推薦一本專門寫給7~13歲孩子的書籍——《寫給孩子的科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