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要教大家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我和孩子稍大一點的爸媽接觸中,很多人會說孩子太懶了,不願意動腦子,也不會獨立思考問題。
比如,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總說「媽媽來,我不會」。不僅不願意動腦,也不願意動手,本來就會的也不想做,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說多了還哭。
對於這樣的情況,我為你提供了一個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的解決方案,各種性格的孩子都可以使用,希望能對爸媽們有所啟發:
第一步,及時回應孩子的求助
不論孩子提出什麼問題,你都要及時回應孩子的問題,讓孩子感受到爸媽的支持和鼓勵,這會增加孩子解決問題的信心。
從生理上講,3歲左右的孩子是「好問期」,對周圍的一切都很好奇,經常問這問那,腦子裡好像裝著十萬個為什麼。
有的問題在我們大人看來毫無邏輯,甚至感覺很無聊、很荒唐,但是這就是孩子大腦裡的世界,問問題也是孩子獨立思考的起點。
遇到這樣的情況,你要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並和孩子一起討論。如果積極回應了孩子的問題,會讓孩子得到滿足和自信,孩子就會有更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都是孩子獨立思考的結果。
第二步,不要替孩子直接解決問題
當孩子說「媽媽來,爸爸來,我不會」時,你要非常平靜地蹲下來,微笑地看著孩子說「你想怎麼做呀?我們一起可以嗎?」
說完後自己不要動手,讓孩子來操作,你的提問就是希望孩子自己操作,如果孩子還不動手,你可以嘗試做一下,並問孩子「是這樣嗎?你也試試?」
孩子每操作一步,你都要給予鼓勵,並說「你怎麼 想到這樣做的,我怎麼沒有想到呢?」
在整個操作的過程中,通過反覆地提問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問題,也會讓孩子專注到做事情上來。
爸媽不要給孩子講道理,只和孩子分享做事情的過程和感受,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不要說「喊什麼呀,自己不會動腦子想想呀」,這種責備會讓孩子沒有自信,更不願意自己去嘗試。
第三步,有效的提問能激發孩子思考
在第二步中,我們說到要反覆提問。因為孩子會為了找到問題的答案不斷思考,使孩子的大腦經常處於活躍狀態,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
我女兒小的時候,晚上我經常帶她去一個廣場玩,廣場的草坪上有很多的地燈,我就問女兒「你看這些燈像什麼呀?」女兒就會說「像天.上的星星,像螢火蟲」
這時我會和女兒比賽,看誰說的多,這些有趣的活動大大激發了孩子思考能力及想像力。
有效的提問有2個要點。
1.當孩子想說說不出來或表達不準確的時候,最多你可以給一些提示,但不要替孩子直接說出答案。
要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孩子自己整合語言,思考該如何表達。這樣不僅利於孩子思考,也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2.多提開放性的問題,如「你覺得怎麼樣?」這也會激發孩子的思考。
不要使用封閉式提問,比如「是不是」這樣的問題,孩子只能回答「是」或「不是」。
對於孩子來說,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並不一定要用非常嚴謹的案例或者科學實驗來培養,生活中看似不經意的活動都會啟發孩子的思考,讓孩子勇於突破常規的想法,激發孩子的創新意識。
第四步,給孩子獨立的時間和空間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孩子對一個問題不停追問的較真樣子,感覺很可笑,還有些煩人,其實這就是孩子獨立思考的過程,你要給孩子時間和空間,當孩子沒有求助的時候,不要打擾孩子,做到關注但不打擾。
即便孩子的想法在大人看起來很好笑,你也要給予鼓勵,對孩子的創意表現出好奇和讚嘆。同時可以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在講述的過程中讓孩子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考邏輯。
四大性格孩子的引導注意點
讓孩子獨立思考的4個步驟說完了,接下去進入「四大性格孩子的引導注意點」版塊。
活躍型的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較專注,不會受他人幹擾,但也不喜歡別人給的答案。
這類孩子喜歡自己思考,你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思考氛圍,讓孩子安靜下來去獨立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去學著傾聽別人的想法。
反應型的孩子,思維比較活躍,一件事會有很多想法,但是沒有主見,不太容易堅持自己的想法,更喜歡跟在別人的後邊,是一個很好的追隨者。
如果希望孩子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你需要和孩子一起討論做事的方案,並陪伴孩子一起完成,讓孩子感受到自信,這樣就會讓孩子逐漸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接受型的孩子,喜歡安靜的思考,屬於慢熱型的,想好了再去做,不會貿然行動,表現得比較理性,很有主見,但是如果有人打擾就很容易放棄。
你要多鼓勵這類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需要太嘮叨,因為這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你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空間,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多鼓勵,多肯定。
敏感型的孩子,也喜歡安靜思考,但往往拿不定主意。
這類孩子通常表現出「我要媽媽來,爸爸來」,特別依賴爸媽。你要多給孩子一些開放式的提問,但這個過程需要你陪著孩子一起做,並反覆給予鼓勵,讓孩子通過具體的事情和你的鼓勵,相信自己的能力。
這篇文章如果有質量,看完讓你學習了不少,請持續關注我們,一定讓你收穫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