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難就喊媽媽!缺乏獨立思考的孩子,怎麼辦?

2020-10-03 幼兒教育lulu老師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或者在遊戲的時候,突然就來一句:

媽媽,這個怎麼搞啊?我不會!

媽媽,這個怎麼玩啊?教教我!

媽媽,這個好難啊!

淘寶上有一個網紅的書桌小擺件「不要喊媽」,如下圖:

不要喊媽

謝謝配合!合作愉快!哈哈哈......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一遇到困難就喊媽的習慣?

一、過度指導,破壞孩子的獨立思考

  • 孩子坐在地上,專注而認真的搭著積木,但是怎麼搭都搭不好,但是孩子沒有放棄,一遍一遍的嘗試,媽媽走過去:寶貝,不對,不對,應該是這樣的!
  • 孩子在專心畫畫時,家長在旁指手劃腳:這裡要用紅色,你這個都畫錯了...
  • 孩子正在寫作業,媽媽端杯水走進來,大聲呵斥:說了多少遍了,2+3=5!你怎麼不動動腦子?!

從「不對!按照我說的做!」到「你怎麼不自己動動腦子!」,這個軌跡裡,我們看到:

當孩子在動腦子的時候,我們強行指導,直接把正確的結果告訴了孩子,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結果,當孩子終於學會依賴的時候,我們卻開始指責孩子不會自己動腦?!

這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成人的破壞性!

二、過度鼓勵,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內在驅動力

當孩子每做對一次,家長就立刻熱情的拍手,給大拇指:寶貝好棒哦!

然後,逐漸,我們就會發現,孩子每操作一次,就會看一眼大人,好像沒有鼓勵就不敢做下一步;

或者,如果做錯了,很快就洩氣。

這就是因為孩子所有的動力都來自於他人的鼓勵和讚美,並不是源自內心因為自己操作對的成功而獲得滿足感和愉悅感。

獨立思考的動力來自孩子內心的自信:我行,我可以,我能做到。

讓孩子自己來,這是獨立思考的前提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呢?

一、讓孩子自己來

讓孩子自己做,不打擾,不幹預,讓孩子把這種專注逐漸內化成自身的品質。

專注是獨立思考的前提。

蒙臺梭利曾說: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二、為孩子提供正確的環境

  • 給他正確的、符合他能力發展的遊戲或者玩具操作
  • 演示給他看,而不是把結果說給他聽;
  • 當孩子提出求助的時候,不要直接告訴他正確的答案,而是幫他降低困難,再讓他自己做
  • 減少更多的環境幹擾,讓孩子的視線裡,只有一樣事情或者一樣玩具;
  • 在孩子遊戲的環境中,儘量保持整潔有序,有序的環境會讓孩子更加專注

三、讓孩子自由選擇

自由選擇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孩子的興趣。

因為感興趣,所以,孩子願意為遊戲傾注更多的專注,並享受在這個過程中的挑戰。

四、在陪伴中觀察,而不是放任不管

當孩子在遊戲或者操作中,雖然我們不能干預和打擾,但是也不等於我們就要離開或者直接忽視。我們需要從旁認真觀察,看看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問題或者出現的困難。

比如,當孩子一直在進行一項明顯非常簡單的操作的時候,我們可以進行互動的形式,提升遊戲難度,鼓勵孩子進行一定難度的挑戰;

五、正確應對孩子的求助

比如:當孩子玩拼圖的時候,玩著玩著就洩氣了:這麼多,怎麼做啊?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這樣回答他:

  • 你再仔細觀察一下,哪裡出了問題呢?
  • 你再想想看,還能怎麼做?
  • 除了這個方法,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呢?
  • 我們要認真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都對了!

通過引導,讓孩子學會自己觀察、自己思考、自己檢驗的習慣。

六、總結和復盤,讓獨立思考變得更有深度

當孩子終於成功了,我們可以問問孩子:

  • 你剛才是怎麼做到的?
  • 你為什麼會這麼做?
  • 除了這麼做,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更加獨立,懂得自己想辦法,表現出更好的創造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相關焦點

  •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兒子:媽媽,我今天當小組長了媽媽:當小組長要做什麼?兒子:管好自己,管好小組的其他小朋友媽媽:那你是怎麼做的呢?兒子:我給他們拿玩具和點心媽媽:那如果有兩個小朋友搶一個玩具你該怎麼辦呢?兒子想了一會兒:我讓他們一人玩一會兒媽媽:如果他們不願意呢?
  • 孩子缺乏「獨立思考」,父母該怎麼辦?建議參考「空白效應」
    不只是這樣,在生活中的很多細節上,他也是一樣,遇到一點不會的東西,就直接找人幫忙,一點也不知道要思考!我是怕他這樣下去,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啊!"對於朋友的擔憂,我完全能夠理解,因為有時,我的孩子也會出現一樣的問題:遇到超出自己認知的事情變直接找大人幫忙。父母會因為心疼孩子而向孩子伸出援手,卻也害怕孩子因此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 孩子沒主見、做事被動,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表現,父母重視
    一直以來,小宇的乖巧都讓小宇媽媽覺得很欣慰。然而,這段時間小宇媽媽陪小宇在家上網課,卻發現小宇有一個很大的缺點:不愛動腦筋思考。例如:課堂上老師講了一種解題方法後,會讓孩子們想想,還有沒有另一種解題方法。這時,小宇總是稍微一想,就說沒有了的。在做課後作業時,需要思考的題目,小宇也總說不會做,需要媽媽輔導。
  • 孩子遇事就喊「媽」,不思考就放棄,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網上看到一個媽媽為了教育兒子,不遇事就喊媽,專門寫了一個「條約」的新聞。在這個「條約」上列了很多條生活和學習上的小事,告訴兒子遇到問題先學會自己思考解決。不少家長在看到這個條約之外,紛紛表示:「實在是太真實了!」、「我要把這個列印出來給孩子看。」
  • 能不能別一遇到難題就喊「媽」?媽媽輔導作業被氣哭,很無奈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輔導孩子寫作業應該是大多數父母都會遇到的人生最大困難之一能不能別一遇到難題就喊「媽」?媽媽輔導作業被氣哭王女士是一名職場媽媽,除了每天要上班以外,回家以後還要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還有輔導功課。
  • 為什麼有的孩子遇到困難只會哭?缺乏「受挫力」的孩子,很難優秀
    王媽媽只好過去安慰孩子,但是成效不高。閨蜜團看到王媽媽的兒子這幅樣子,紛紛為王媽媽出言獻策。有一個閨蜜說,孩子動不動就哭,其實是缺乏「受挫力」的表現。挫折承受能力強的孩子,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會自亂陣腳,而是會迎頭反擊;而挫折承受能力弱的孩子,就會像王媽媽的兒子一樣,動不動就哭。
  • 孩子遇到困難就抱怨、畏難怎麼辦?如何培養
    孩子的抗挫能力差,有自身的原因和家庭教育的原因。自身因素主要是因為家長對孩子過分重視智力開發和掌握學習技能,忽視非智力因素培養,使他們缺乏起碼的生存能力和奮鬥精神,缺乏獨立精神,缺乏必要的知識、經驗的準備,一遇到挫折就會顯得無所適從,一蹶不振。但更多的則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 孩子遇事慌神缺乏主見,父母學會這3個策略,讓孩子自主獨立
    文/心蕊編輯/心蕊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抱怨過自家孩子總是做事非常拖拉磨蹭,遇到事情的時候也會很慌張,沒什麼主見,這該怎麼辦才好。&34;同事小華在休息時間向我們大倒苦水,其他有娃同事也紛紛加入了控訴的行業,表示孩子是不是都有拖延症啊,做事情是真的都非常磨蹭。
  • 遇到困難就退縮?孩子畏難背後,藏著這些秘密
    很多家長平時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孩子碰到一點困難就會被嚇倒,表現為退縮、哭、發脾氣;面對有點挑戰的事情,不敢嘗試,逃避、拖延時間、或者直接放棄;做作業時,難題都留下來,等著家長教,從不主動思考、探索······畏難,是人自我保護的本能,儘量待在舒適區,不做出改變,才能避免風險。不光是孩子,大人也常有這種心理。
  • 司蒂姆培養會獨立思考的孩子
    現代社會觀念不同於古代的封建思想,在現代人們普遍會喜歡一個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一個人而不是一個逆來順受隨波逐流的人,是否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決定了他是否平庸與成功。不會獨立思考的人通常也不善於自己解決問題,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會選擇求助於別人。相反的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則會選擇主動去解決遇到的問題。那麼如果你是用人公司的老闆你會選擇什麼樣的人呢?
  • 《讓孩子學會思考》:獨立思考能力,是家長可以教孩子最重要的事
    東東是一個願意獨立思考的孩子,可是他的獨立思考卻一次又一次的被媽媽打斷。因為在媽媽看來尤其讓孩子冥思苦想,不如直接幫他們選擇一個答案,這樣孩子不至於那麼苦悶,而且他們為孩子所做的決定也能直接達到成功的終點。
  •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在困難面前,最能體現親子關係的本質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極度缺乏安全感,並且會很冷漠、自卑。對父母的不信任,還有強烈的自尊心,使得他們不願意、也沒有勇氣將自己軟弱的一面,呈現在父母面前。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難,他們也不會輕易向父母開口。因此,往往會造成悲劇。
  • 讓孩子多動動腦筋,讓他學會獨立思考
    我們年輕的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能夠望子成龍,雖然我們都很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在很多時候通常都會給孩子多多的買一些有關智力的玩具,或者是一些拼圖,七塊板之類的,當然買這些東西的時候那是又經濟又實惠。對孩子的智力開發也是有一定的用處的,這倆孩子這麼雪畫片的時候,在剛開始的時候他並不怎麼會,但是在我和對孩子的幫助下,並且讓他慢慢的學會獨立思考,讓他學會動腦筋。對他的智力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 孩子缺乏耐心怎麼辦?睿智燈塔八種方法教你如何培養孩子的耐心
    最近,睿智燈塔的小編在整理後臺的時候,發現很多家長都在問,孩子缺乏耐心怎麼辦?比如孩子常常因為一點難事就放棄,寫作業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大哭,找不到玩具的時候就開始大吼大叫,看個圖書看不到一頁就去玩其它東西......很多父母因此也很頭疼。
  • 獨立思考,培養孩子獨立性,助力孩子實現人生的夢想
    家長要儘可能的抓住這個關鍵期,培養好孩子的獨立性,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受益匪淺。小明即將上幼兒園了,一個距離家比較遠出類拔萃的幼兒園,一個離家近不是特別有名氣。爸爸、媽媽商量了也沒有做出決定,最後媽媽說不如讓小明自己選擇吧。孩子選擇了一所離家近的幼兒園,說爸爸媽媽上班忙,自己也可以去上幼兒園。
  • 孩子不愛動腦思考?心理學家:了解四大法則,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周末去朋友家做客,正在寫作業的小雪,遇到一道數學題自己不會做,就急忙喊:「媽媽,你快來,這道題我不會做了!」媽媽聽到後,走到女兒面前,拿起作業本看了一下,然後告訴小雪應該如何答題,小雪按照媽媽說的方法完成了數學作業,就開始寫英語作業,沒過一會兒,小雪又來求助:「媽媽,這道英語題太難了,我不會寫!」小雪媽媽發現這明明是昨天才剛講過的類似題目,今天又問該如何解答。
  • 怎樣教孩子獨立思考?三大法寶奠定思考能力基礎,越早知道越好
    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小C的媽媽跟我說,7歲的女兒小C是個特別聽話的女孩,可最近媽媽有些擔心,因為小C很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跟她說三就不說四,人云亦云,也提不出什麼問題和見解來。1、樹立自信不會獨立思考的孩子往往首先缺乏自信
  • 孩子遇到問題不喜歡思考,容易認輸,不怪孩子,別錯怪他了
    ,很多孩子都表現的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可能有很多家長都忽視了這個問題。孩子一遇到難題就會馬上向家長求救。慢慢的養成個孩子不思考,缺乏思考的獨立性。遇到事情或者是難題馬上向家長或者是老師求救。是這樣只會加重孩子不獨立思考的習慣,對孩子來說不是一個好事情。在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要讓孩子學習主動思考。很多時候,只要孩子遇到問題或者是困難。家長就會耐不住性子幫著孩子做,有的時候甚至孩子不主動求救。
  • 孩子缺乏創新思維怎麼辦?心理學家:培養孩子「思維韌性」是關鍵
    「媽媽,這個卷子好難,我不會做,你快來幫我,不然明天老師要批評我了。」「爸爸,我不會做手工,你來做,明天就要交了。」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種情形,面對著孩子眼巴巴的求助,父母總是會於心不忍,說好的幫孩子完成,結果往往都是直接替孩子做好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很容易缺乏創新思維。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培養孩子「思維韌性」是關鍵。
  • 不喜歡獨立思考的孩子,思維過於依賴,家長要適當「孤立」
    和以往不同,她沒有扔下書包,而是坐在我身旁,神情嚴肅地說:「媽媽,今天我先寫作業!你陪著我寫!」在我猶豫思考之時,女兒已經開始「奮筆疾書」,足有奮發圖強的氣勢。我倚靠在沙發上小憩,等待她結束作業時的一句「媽媽請檢查」。五分鐘過後,女兒對我說:「媽媽,這道題怎麼做?」面對如此簡單的題目,我鼓勵她仔細思考,她卻有些不情願,嘟著嘴說:「我想不出來,你幫我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