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寶寶
小琳是我一個朋友的朋友,她有一個女兒,今年剛上高中。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小琳就深受和女兒的親子關係困擾。特別是孩子上了初中之後,各種叛逆層出不窮,母女矛盾不斷,親子關係如履薄冰、勢如水火。
小琳把這個絕望的媽媽介紹給了我,懇求我能幫幫她。跟她聊了幾次之後,我發現,她和女兒的關係,比我想像得還要糟糕。平時已經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遇到大事或者困難的時候,更是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句話表面看是一句調侃,實際上卻揭露了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秘密——在困難面前,父母與子女對待彼此的態度,就是他們親子關係的本質。
皮皮是一個3歲小男孩。這天,他在用積木認真地搭房子,媽媽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皮皮搭了兩層樓之後,想再繼續搭下去的時候,之前辛辛苦苦搭上去的那些木塊,「譁啦」一下子全部塌了下來。皮皮又試了一次,可是同樣失敗了。皮皮一邊喊著媽媽,一邊傷心地大哭起來。
遇到這樣的情況,做媽媽的有四種不同的反應。
第一種:算了算了,搭積木不好玩,換一種別的玩具吧!
這個媽媽,在皮皮遇到困難的時候,並沒有放下手上的工作,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她對孩子採取的是毫不關心、置之不理的態度。這樣的媽媽,對孩子沒有要求,很多事情,孩子做不做都行,能不能做好,也不重要。
這樣的親子關係,就像一把沙子一樣,是鬆散的,缺少粘合。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和父母的關係會比較疏遠,沒有親密感。對事業和生活沒有目標和追求,更缺乏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往往會朝三暮四、自暴自棄,最終一事無成。
第二種:這很簡單呀,媽媽相信你能行的,再試一下!
這個媽媽,只是向孩子這邊看了一眼,簡單地說了一句,就繼續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聽了媽媽的話,又試了一次。結果還是沒成功,他哭得更兇了。
這類媽媽,在向她求助的時候,並沒有給予及時的建議和指導。而是採取高高在上、敷衍的態度。她們不知道,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我們能做到的事情,其實孩子做不到。很多我們以為他們應該明白的道理,其實他們並不明白。
這樣的親子關係,就像石頭,冰冷而堅硬。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極度缺乏安全感,並且會很冷漠、自卑。對父母的不信任,還有強烈的自尊心,使得他們不願意、也沒有勇氣將自己軟弱的一面,呈現在父母面前。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難,他們也不會輕易向父母開口。因此,往往會造成悲劇。
第三種:寶貝兒,別哭了,來,媽媽幫你搭!
這個媽媽,立刻放下了手裡的工作,三下五除二就幫孩子把房子搭好了。於是,母子皆大歡喜。
這類媽媽,有兩種心理,一是特別擔心孩子受委屈,每當孩子遇到一點挫折,她們就會迫不及待地代替孩子去完成。她們對孩子,只有支持,沒有要求。
二是希望快速解決問題,不要浪費時間。她們這樣做,問題倒是很快解決了,但是卻沒有留給孩子自己思考的空間,也沒給孩子自己嘗試、解決問題的機會。這樣的孩子,習慣了父母的包辦,就會變得依賴性特別強。
這種親子關係,就像是一把傘。天長日久,孩子早已習慣了自己頭上那把擋雨的傘。這樣的孩子,抗挫能力差,遇到困難,又習慣了尋求保護,從來不覺得應該自己去想辦法。可是,我們做父母的,不可能一輩子陪伴在他們左右。離開了父母的庇佑,他們會活得很艱難。
第四種:沒關係,媽媽和你一起來試試!
這個媽媽,聽見了孩子的哭聲,立刻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跑了過來。她首先抱了抱皮皮,接納了孩子的情緒,並且給予了語言上的安慰。
等孩子平靜下來之後,她溫柔地對孩子說: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裡出了問題。接著,她就和皮皮一起動手,搭了起來。她發現,皮皮搭的房子之所以總是倒,是因為中間有一塊很重要的積木沒有放好,讓整個房子失去了平衡。
媽媽把不成功的原因告訴了皮皮,並且教給了孩子正確的方法。後來,她又讓孩子自己搭了幾次,直到皮皮的小臉上露出了開心、滿足的笑容。
這類媽媽,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了應有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讓孩子因為挫敗而受傷的小心靈得到了安慰。同時,通過和孩子一起動手的過程,讓孩子明白了問題出在哪裡,知道了以後遇到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法。
更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意識到了:寶寶還小,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事。爸爸媽媽是你的依靠和堅強的後盾。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及時向爸爸媽媽求助,爸爸媽媽一定會幫助你想辦法。
這類親子關係,就像一把梯子。這樣的父母,用自己的脊梁,為孩子搭建了一條通往成功的路。他們對孩子既有支持,又有要求。他們給了孩子無條件的愛,去贏得孩子的信任。同時,又以有條件的愛,去管教孩子。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盧姍小時候的一件事。
那時盧姍2、3歲,有一個非常漂亮的洋娃娃。那個洋娃娃站著的時候,眼睛是睜著的。躺下來的時候,眼睛就會閉上。盧姍愛不釋手,整天把它抱在懷裡。
有一天,盧姍哭著來告訴我:
媽媽,娃娃的眼睛壞了!
我一看,果然,娃娃的眼睛睜不開了。
「不怕,媽媽有辦法!」
我很快就把娃娃的眼睛修好了,小姑娘開心極了,抱著娃娃自己玩去了。
過了不一會兒,她又跑來問:「媽媽,要是她的眼睛再壞了怎麼辦呢?」
「不怕,媽媽有辦法!」
「真的嗎媽媽?」
「真的,寶寶放心吧!」
後來,那個洋娃娃的眼睛果然又壞了一次,我又給她修好了。盧姍一邊親著娃娃,一邊問:
媽媽,它還會再壞嗎?
「會的。」
「那媽媽還能修好嗎?」
「能。不過就算修不好了,媽媽也有別的辦法。」
小姑娘聽了,笑眯眯抱著洋娃娃,心滿意足地走了。
我知道,如果娃娃的眼睛再壞一次的話,可能就修不好了。於是,我又去買了一個新的,放在柜子裡備著。
果然,不久後的一天,那個娃娃的眼睛又閉不上了,我修了很久也沒修好。
就在小姑娘急得快哭的時候,我一轉身,從柜子裡拿出了那個新買的娃娃。
盧姍小姑娘破涕為笑:
媽媽真有辦法!
我告訴她:
寶寶要記住,無論什麼時候,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告訴媽媽,媽媽會幫你想辦法。等你長大了,媽媽就老了,那個時候,媽媽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該你幫媽媽想辦法了。
盧姍想了一會兒,點了點頭。
幾乎所有認識我的人,都非常羨慕我和盧姍的關係。是的,我和盧姍之間,是一種親密無間、亦師亦友的關係。
有很多朋友曾經問過我:你是怎樣面對盧姍青春期的叛逆。我知道,有太多的父母,面對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一籌莫展、手足無措。
如果我告訴你,其實盧姍根本就沒有經歷過青春期的叛逆,你會不會覺得難以置信?但,這卻是事實。
我曾經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盧姍從小到大,我和她的朝夕相伴、相濡以沫,讓我們這對母女之間,搭建了一座非常牢固、寶貴的精神橋梁。
生活和學習上,誰都難免會有摩擦,但是我們很輕易就能化解彼此之間所有的不快。她感受到了我那顆全心全意愛她的心。而我,也能體諒她所有的努力和不易。
這是我第一次公開說這件事,之前每當有人問起關於青春期叛逆這個話題,我都儘量迴避。為的就是,不給那些已經不堪重負的父母雪上加霜——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盧姍也總是提醒我:媽媽不要把我的故事說給別人聽,因為這樣對那些孩子不公平。畢竟,不是每個媽媽都能做到媽媽這樣,也不是每個媽媽都明白好孩子是怎麼來的。
我從來不想炫耀自己,因為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在培養盧姍的過程中,我付出了多少心血。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習好、懂道理、有禮貌。但是教育孩子,真的不是你想什麼時候教育就什麼時候教育,更不是你想提出什麼要求,就可以提出什麼要求。
風平浪靜的時候,不難做到歲月靜好。在困難面前,父母與子女對待彼此的態度,最能考驗和體現親子關係的本質。而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彼此信任、惺惺相惜,正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通過一次次一起面對困難、解決困難,建立起來的。
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是我們和他們建立情感紐帶的好機會。只有和孩子共同走過荊棘的父母,才有機會和權力和孩子一起迎接和享受成功的喜悅。
作者簡介:
高寶寶
15歲寫小說
38歲考取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院
20年中文教育經驗
一手把女兒培養成港大一級榮譽學士及倫敦大學教育碩士。
讓她溫暖而有力量的文字,陪伴你一路前行,遇見更好的自己。
微信公眾號:遇見寶寶姐(ID:gaobaobao-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