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的困難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鋪路石

2020-09-24 Abb小可耐




「兒子,今天在學校過的開心嗎?」「開心!」「真好。今天有認識新朋友嗎?」「有啊,XX祥和XX宇都是我幼兒園的同學哦,他們和我分在同一個班呢。我還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呢,叫XX軒,她是個女生,是我們那一組的小組長呢……」

以上話語是開學後這段時間每天晚上我和兒子的對話內容。兒子今年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由於工作原因,每天只能送他上學而不能接他放學,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親子交流。

剛開學可能很多小朋友還暫時不能適應小學生活,而很多家長接到孩子首先問今天上課表現和作業內容,或者吃飯情況,更有甚者可能會關注孩子在學校是否受欺負等。但我不會,我的家人也不會。我首先觀察孩子的心情和情緒如何。

養育孩子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父母一直在「奔跑」的路上帶著孩子,並且責任和義務都必須履行。不僅要關注孩子身體健康,珍愛生命,還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禮貌待人接物,隨時觀察孩子遇到困難的處理方式,還要避免做事有頭無尾等等。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乃至社會獨一無二的,關乎家庭的幸福和希望。所以孩子能平安長大比任何成功都重要。畢竟生命是這世界上最奢侈的「一錘子買賣」,而且必須接受「不予退換」。個人覺得珍愛生命應該是父母教會孩子的第一項本領。

再者就是孩子好習慣的養成,養成良好習慣是孩子一生的重大工程,因為好習慣決定著孩子日後的行為和品格。為了兒子能逐漸養成好習慣,有時上演著母慈子孝,有時又上演著「雞飛狗跳」。我個人喜歡先動口再動手,偶爾也忍不住暴脾氣。

兒子在五歲前,經常把鞋穿反,要麼上幼兒園忘記帶需用的文具,要麼吃飯拖拉,而且屢教不改,提醒過很多次甚至動手收拾也不湊效。後來在家裡只要看見他鞋子穿反了,我也懶得提醒,我也把拖鞋反穿,不停地在他面前晃悠。兒子一見,馬上提醒並幫我糾正,我趁機說是跟他學的,經過幾次之後很奏效,到現在他的鞋子再也沒有穿反過。

再說他隨時忘記帶文具的毛病,經常提醒還老記不住。我索性每天上班之前故意把我的背包放在他眼前,走時假裝忘記。每次都要經過兒子的提醒再去拿,這個時候我就讓他自己檢查自己的物品。到了現在,他不但能自己整理自己的東西,還能隨時幫我和家人的忙。


之後就是吃飯拖拉的問題了,這個毛病持續的時間有點長,現在還在改進中。我掐過時間,到點沒吃完也必須走。如果吃飯時間長了把洗漱時間佔用了,那麼就不洗臉刷牙了。懲罰了好幾次,略有成效。有幾次沒洗漱就去學校了,據說是他自己去洗手間洗的臉。

最後實在沒轍了,我就每天不吃早餐,他問原因,我就解釋說,因為做其他事情太慢而把吃飯時間耽誤了,於是他就提醒我該吃早飯了。我趁機對他說:「這都是拖拉害的,孩子,你做事可別像媽媽這樣磨蹭哦。」從那以後,他吃飯慢慢快起來了。見到成效了,餓幾頓也值了。我們都知道,孩子從小很依賴父母。那麼我們反過來在某些事情上「依賴」一下孩子,這樣既可幫他糾正不好的習慣,又可感覺父母需要他的幫助,何樂而不為呢?

接下來是禮貌接人待物的問題。都說父母的教養就是孩子的起跑線,而孩子又是父母的複製版,禮貌大家都懂,但在生活中誰能堅持處處禮貌呢?既便我們讀書時老師教過,但在生活中往往還是有疏忽的地方。


從孩子呀呀學語起,我就教孩子,對長輩要有禮貌,跟長輩講話要使用「請,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他記住了,可是跟院子裡的小朋友玩的時候,他常常就忘記這些了,隨時被小朋友排斥,理由是遊戲中他突然打斷或插嘴,或爭搶玩具……這是我的問題,我只教了他尊敬長輩,對長輩有禮貌,忘告訴他,對小朋友也要有禮貌。那麼,就從我做起,用行動去影響他,隨時對他以禮相待,反覆耐心教導之後,漸漸地,小朋友喜歡和他一起玩了。一個人為個體,生來註定要融入集體,家庭是個小集體,而社會是個大集體,每個人都是集體的成員之一。

還有就是孩子的情緒變化。孩子從幼兒園升入一年級,多少還有些不適應。首先作息時間變了,周圍同學、老師變了,而且還有作業了,孩子在心理上能接受這些變化嗎?有的能,有的暫時還不能。如果你的孩子回來撒嬌了,千萬別訓斥他推開他,擁抱是最有效的安撫劑。只要多與孩子交流,合理開導,孩子很快就能適應了。

最後就是孩子對待困難的態度問題。怎麼化解孩子遇到困難就迴避或者虎頭蛇尾呢?確實很讓人頭痛,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做事沒有恆心,不能堅持到底,可能是因為父母沒有帶好頭,也可能是有些家長沒有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可訴性困難講給孩子聽。

兒子如今有兩個愛好,就是每晚睡前聽故事和練跆拳道啦。睡前故事是從他很小的時候我就堅持給他講啦。在他四歲時自己選擇了跆拳道,眾所周知,如今四歲的孩子哪能吃苦,怕他堅持不下去。但我和老公經過反覆和他商量,最終選擇相信了他並尊重他的選擇。所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缺過一節課,也從沒遲到過。已經兩年多了,當然中間他也有過放棄的想法,還好在我、教練的陪伴和鼓勵下堅持過來了。每當他遇到某一章節太難,想放棄時,我就跟他講做任何事都應該持之以恆,不能輕言放棄的道理,告訴他自己選擇的路要盡最大努力堅持走到底,比如他現在六歲多了,我還是堅持每晚給他講故事,為此,書都買了一大堆。所以,不管孩子遇到什麼困難,首先家長應該樂觀一點,或許暫時的困難就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鋪路石呢!

作為家長,應多鼓勵,正確引導,相信孩子的力量是無窮的,無法估量的。不要呵斥,要多用笑容陪伴孩子成長。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 將及時處理。

相關焦點

  • 守護心理健康,她是學生成長路上的鋪路石!
    他們也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助力者,還是大學生健康安全的守護者。 他們,就是高校輔導員! 活動 讓我們一起來聆聽 「重慶市最美高校輔導員」 他們的最美故事 葉 海 燕 11年來,她一直將學生身心健康置於首位,甘做學生成長路上的鋪路石
  • 甘當彝家孩子成長路上的鋪路石——援彝教師周東小記
    告別老母和妻子,資中縣銀山鎮中心學校副校長周東義無反顧奔赴涼山州金陽縣,與金陽中學兩個班、一百餘名彝族孩子在學海中遨遊。高海拔的不適、食宿的不便、遠離家鄉的陌生……兩年來,他肩負使命,迎難而上,總是顯得那麼的雲淡風輕。
  • 暫時的痛苦,是成長路上的必修課
    文/努力的蝸牛01勇敢站起來,打敗內心的恐懼曾經看過一篇報導,一個叫千惠的韓國女子在結束乳腺癌治療不久,嫁給了不離不棄的男友武信吾,不久千惠竟然發現自己奇蹟般懷孕了,但要生這個孩子本來已被判終身無法做母親的千惠,怎麼捨得打掉孩子,但是這可是拿命來換呀!終於父親告訴她:「如果覺得拿掉會後悔,那就拼命生下來吧!」阿花9月大的時候,千惠的乳腺癌復發了。阿花兩歲多的時候,她的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了全身。年幼的阿花似乎也感覺到了什麼,很懂事地配合媽媽。
  • 鄉村呼喚更多這樣的鋪路石
    當然,如此紮根鄉村,不忘初心甘為孩子做堅實「鋪路石」的教師,我市還有很多。他們堅守鄉村教育陣地,堅守屬於自己的夢想;他們用自己的力量,推動著鄉村振興,提升著鄉村的文明,託舉著鄉村的希望。他們的堅守是難能可貴的。在鄉村特別是偏遠的鄉村,生活常常是艱苦和枯燥的。
  • 重視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面對挑戰和困難,孩子能夠更好成長
    孩子成長型思維,都是家長這樣培養出來的很多時候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有所作為,但卻苦於不知道方法,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成長型思維,孩子如果能夠從小具備這些,將來長大了就能夠更好地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那麼什麼是成長型思維呢?一個孩子如果能夠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找到讓其成長的方式和經驗,那麼就可以說這個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
  • 孩子成長的路上,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快樂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一樣。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很多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補習班,而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孩子願不願意,快不快樂?
  • 別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攔路虎,看看有沒有你
    每個優秀的孩子,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從孩子的對自我的認識再到對外在的認識,都是父母無時無刻的陪伴和引導,可以講,每個優秀的孩子,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 遇到困難試試看!讓孩子充滿勇氣,終身成長的「小黑魚」
    ……這些話,很多爸爸媽媽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因為有些小朋友的畫風是這樣的:遇到困難就往後縮,躲在爸爸媽媽身後不肯出來。集體活動,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總是自己默默的待在一邊。如果您的孩子是這樣的,這本書一定要給他看,讓他感受勇氣的力量。
  • 孩子成長路上,激勵模式比意志力更重要
    濟寧晚報記者 宋娜 這段時間家裡孩子的進步讓我特別欣慰:她的自我效能感越來越強了,抗挫能力也提升了,不再為一件件完不成的小事兒而哇哇大哭。 原本,我以為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長期以來,家長的過度保護讓孩子抗挫能力極差:一方面,她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另一方面,不能面對失敗,對於一件簡單的事情,一旦達不到預期就極度傷心,哇哇大哭。
  • 學校老師就是孩子學習成長路上的「分段式共享家長」
    育鄰夢學校老師就是孩子們學習成長路上的「分段式共享家長」。學校老師嚴格的講就是孩子們學習成長曆程中的「分段式共享家長」,教導孩子學習成長原本是家長的核心職責。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單個家庭對孩子都在成長教導已經遠不能滿足孩子綜合平衡發展的需要,於是家庭教師、私塾老師、學校老師等一眾「共享家長」就應運而生了。學校老師就是當前社會中最大的智力勞動共享群體,也就是孩子們學習成長路上的「分段式共享家長」。
  • 家長教育孩子學會放手,孩子多經歷挫折,成長的路上需要絆腳石
    這樣同齡的孩子已經子啊學校認真上課了,小天還是哭鬧,最後沒有辦法,開學快一個多月了,小天才是正常上課。但是小天上學晚,融入同學就比平常孩子困難,孩子都認為小天太嬌氣了,不喜歡和小天玩。那麼如何解決孩子的抗壓能力還有解決困難的能力
  • 「困難都是暫時的,兩個孩子剛剛好,過30年後你就明白了」
    01「困難都是暫時的,兩個孩子剛剛好」朋友小麗有一個小自己兩歲的弟弟,一開始我們也覺得她是獨生子女而小麗的婆婆就不一樣了,她不會給兒子視頻,只是偶爾接到孩子的遠洋電話,這段時間她茶不思飯不想清瘦了很多。通過這件事情以前堅決不要二胎的小利也改變了觀念,她深知老公作為獨生子的難處,就發了一條朋友圈「困難都是暫時的,兩個孩子剛剛好。」
  • 孩子成長路上的精神導師,劉墉給孩子的成長書
    遇到這樣的情況,「虎媽」、「狼爸」式的教育顯然是不行的,這樣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反而適得其反,影響孩子心理成長!那到底應該怎麼辦呢?或許這位爸爸能幫到你! 他雖然被譽為當代才子,在藝術、文學、戲劇都造詣頗深,但他最引以為傲的還是自己的一雙兒女。
  • 清華新生家長分享:孩子中學時期成長路上關鍵的4件事,值得收藏!
    孩子也興奮地打來電話,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家長學習的過程,真心體會到培養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努力向上的孩子、教導有方的老師、盡職盡責的家長是成長路上關鍵的三個要素。回想孩子的成長經歷,許多事情已經模糊,但有些仍歷歷在目,仿佛就在昨日。
  • 《逼子成龍》:父母的無知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隱形殺手」
    這部電視真是活生生家庭教育的真實寫照,父母的無知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隱形殺手」。自以為是的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噩夢,陶強爸爸教育方法明顯有問題,當別人提出育兒建議之時卻滿口拒絕,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問題,反而是別人多管閒事。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請保姆、換房子、換學校、包賓館,卻不知道問題不在於孩子而在於家長本身,自己的無知,把孩子折騰的死去活來。
  • 做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同行者
    回首成長之路,我甚是欣慰,因為這些年我一直和孩子一起成長,共同進步!記不清我翻閱過多少本育兒書籍,也記不清和多少人探討過孩子的教育問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同行者」。時間久了,孩子也喜歡給我講學校裡發生的趣事,比如「老師今天表揚我了」「今天體育課做遊戲了」等等。在不斷的交流中,感覺他的情緒變化,合理地回答孩子話語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給孩子做好榜樣。孩子學習時,家長也在看書學習,而不是在看電視、打遊戲。
  • 有愛護航的孩子,才能在成長的路上走得遠
    在充滿愛意的家庭中成長,是人一輩子的靠山,意氣風發時給家的分享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我是個幸運兒,能成為我父母的孩子是一種福氣。從小到大,我和弟弟沒吃過什麼苦,也沒挨過揍,父母給我們的溫暖,到後面去異鄉打工時,為冬日溫暖。記得那個時候出去打工,剛買有手機時,隔三岔五我都會打電話回家,偶爾忘了,父親便會催促母親打電話我。
  • 抓住缺點不放,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完美的,正是這樣,成長才有了意義。家長才能在孩子成長中作為主角指引他們。但是有這樣一些嚴格苛刻的家長,太在乎孩子的缺點,矯正過了頭,每天將孩子的缺點放在嘴邊,抓住一個缺點無限放大,這恰恰不利於孩子培養好習慣和改正缺點,反而會因為急功近利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導師 1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導1任何事情都應該去嘗試一下因為你無法知道什麼樣的事或什麼樣的人將會改變你的一生同事一看,這樣下去不行,會毀了孩子。她就想辦法,給孩子轉到一個外地的私立學校,她也跟著去陪讀,在那邊租了房子,找了工作。一開始孩子也是不學,逃課,就是想考技校了。還好,這孩子遇到了一個好老師。經常鼓勵他,跟他談心。老師跟他說:「你已經拼了三年了,為什麼不考考試試呢?考不上,在上技校也不晚,給自己一次機會,來證明自己。」
  • 孩子持續被欺負,道歉是誠意,暫時的不和解才是最利於成長的教育
    樂樂媽媽有跟兒子聊天的習慣,回家的路上或者在家吃水果的時間,或者寫完作業娘倆玩玩鬧鬧的時間。媽媽會有意無意地問起班裡的同學的事情。一般情況,同學間發生矛盾,只能這麼解決,父母在家裡教育教育犯錯誤的孩子,老師教育教育犯錯誤的孩子,犯錯誤的孩子給同學道個歉,然後,依然是同學,朋友,一起玩。似乎也只能這樣了。但是,樂樂媽媽覺得,這並不是道個歉就可以的的事情。她為什麼這麼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