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一夫一妻導致自然選擇失效,人類進化停止?研究:正在加速

2021-02-23 環球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環球事」,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免責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19世紀達爾文乘坐皇家海軍小獵犬號拜訪了世界上不同的地區,它並不是旅行,而是在數十年的時間內對世界各地的物種進行了分析和觀察。

1859年在自己的《物種起源》中開創性地提出了一個改變生物學的理論:進化論。達爾文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物種看似形態各異,沒有任何關聯;

但是它們在很早的時候都有共同的祖先,不管是哺乳動物、卵生爬行動物、甚至是昆蟲、樹木都是從最低等的單細胞生命演化出來的;

生物的進化就像是一顆大樹一樣,有共同的根基,有不同的分支,我們人類也一樣,只不過是這顆進化樹上的一個小枝葉。

進化論剛被提出來的時候,這樣的觀點讓很多人都難以接受,因為人類總是自命不凡,認為自己很特殊,現在你說,人跟地上爬的螞蟻、老鼠一樣有共同的祖先,沒有人能受得了這樣的觀點。

但隨後幾十年的一系列考古化石證據,以及現在的基因證據都無不支持達爾文的觀點。基因研究表明,我們和老鼠的基因相似度達到了85%,和一枚香蕉的相似度達到了60%等等。

這說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從一個原始的框架中發展起來的。

雖然現代人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進化論,但現在很多人都會認為人類已經停止了進化。因為我們的醫學、一夫一妻制的婚配和改變環境的能力已經阻止了自然選擇對人類所施加的作用。

例如醫學可以救死扶傷,讓本應該被自然淘汰的人活著。一夫一妻制保證了絕大部分的人可以遺傳自己的基因擁有後代,這樣就迴避了性選擇。

並且還阻止那些擁有優良基因的人更多地傳遞自己的基因。

你看,繞過了自然選擇以及性選擇,那些不好的基因不會被淘汰,人類不就停止進化了嗎?

擁有這樣想法的人,還是太低估大自然的力量了,只要人類一天生活在地球上,就一天屬於自然的一部分,就算人類可以用科技改變自然,但自然的力量反過來還是會作用在人的身上;

舉個簡單的例子,人類利用科技發明了電,有了電燈,使得黑夜變得光明,這就是改變自然的過程,但是改變自然的結果最終還是會作用在人類自己的身上。

沒有電的時候,日落而息,夜晚十點多,身體就會分泌褪黑激素使人產生困意,但是有了電,就沒日沒夜地加班,熬夜、玩手機,打破了幾百年來人類形成的自然規律,最後這些環境變化的結果,都會導致人類發生改變。

至於現在人類頻繁性、普遍性的熬夜最終會給人類在進化上帶來什麼結果,現在誰也說不準。

這就像是蝴蝶效應一樣,看似我們現在擁有科技徵服了自然,改變了自然規律,但是人類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其實人類是再用科技徵服自己,環境改變的結果最終都會導致整個人類去適應環境,並發生進化。

例如現在的空氣汙染、流行性疾病、全球變暖都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結果,人類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勢必會受到環境的選擇和影響。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原始人類應該很少會得糖尿病,空氣汙染的呼吸性疾病,但是現在人類因為飲食的改善、久坐、缺乏運動等等原因,糖尿病風險陡增,還有肺部疾病。

這也是人類改變生活習慣,帶來的影響,未來也許會有人發生基因突變,更加適應這樣的生活習慣和汙染的環境。

尤其是我們的醫學現在並沒有凌駕於自然之上,看似可以救死扶傷,但是醫學依舊無法改變那些壞的基因導致的惡性疾病,擁有這些基因的人最終都難逃被淘汰。

例如一些遺傳性基因疾病依靠簡單的醫學救治是無法徹底解決的。而且醫學的發展也會導致人類出現進化;

例如基因編輯技術就可以讓人類篩選基因,改造基因,從而是人類發生進化。這是人類在用自己的科技改變自己,這也算得上是一種自然行為。

所以說自然是一種最為強大的原始力量,人類根本無法阻止,自然選擇的力量只會改變方式去影響人類。

人類「最近」發生的一些進化

人類喝牛奶的能力。縱觀動物界,成年哺乳動物竟然可以喝奶,這在自然界算得上是一種奇葩。因為所有的哺乳動物在成年以後就會失去製造乳糖酶的能力。

而乳糖酶是消化乳糖必不可少的物質。但是人類卻進化出了終生產生乳糖酶的能力。

根據研究,這種能力並不是人類一直都有,而是出現在人類大規模養殖牲畜的時候才出現的。並且這種基因一直被保留並大範圍地擴散開來。

因為在當時食物匱乏的時候,能喝營養豐富的牛奶,比不能喝牛奶的人在生存上更加具有優勢。

科學家發現人類自石器時代以來,大腦比之前縮小了,至於原因是什麼,現在沒人搞清楚。

我們的智齒正在消失。人類下顎骨的變小,以及食物類型的改善導致了這顆牙齒變成了雞肋。而且長歪的智齒還會擠壓旁邊的牙齒導致難以忍受的疼痛。

所以有智齒的人肯定要拔掉。但是現在有很多人根本就不會長出這顆牙齒,沒有拔牙的擔憂。我就沒有長過智齒。

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顯示,科學家預測未來人類的智齒會徹底消失,成為過去。

我們免疫系統總是在不斷的進化。因為免疫系統是為了對抗病原體的,病原體一直在進化,所以我們的免疫系統也在不斷的適應。

研究表明,現代人類的身體體溫已經下降,以前人體正常體溫是37攝氏度,但是現在最多能到38攝氏度。

造成人體降溫的原因,是現代醫學的出現和發展,以及藥物的使用,使得人類體內有害病原體在減少,所以人類就不必在保持高的體溫來對抗微生物。

因此為了節省能量,人類就在降溫。

這也是人類科技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變化。

人類的未來

科技不斷地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會越來越嚴重,反過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強,所以科學家預測,人類的進化將前所未有的加快。

而且我們現在還在大力的發展太空探索,未來我們還要建立月球基地,火星殖民地等等,這些星球的環境和地球截然不同,最明顯的就是重力不一樣。

如果人類未來在這些星球上生存,那麼我們勢必要適應那裡的環境,最終給人類帶來的還是快速的進化。

相關焦點

  • 外媒揭秘人類為何實行一夫一妻制:與愛情無關
    參考消息網7月31日報導 美國媒體稱,最新研究顯示,害怕幼兒被沒有血緣關係的雄性殺死是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形成一夫一妻制的關鍵原因。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月29日報導指出,這項研究由倫敦大學學院、曼徹斯特大學、牛津大學和奧克蘭大學聯合進行,首次揭示了一夫一妻制的進化路徑。
  • 人類為什麼要推行一夫一妻?原因竟是這個!
    北京時間 4 月 14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個由加拿大和德國等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信》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對人類社會為什麼最終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可能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科學家們認為,性傳播疾病可能是促成人類向一夫一妻制進化的強大驅動因素,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結果。
  • 人類為何會走向一夫一妻制?
    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其中探討一夫一妻制的部分。進化論是迄今為止最具解釋力的理論。進化論的核心思想是適應與自然選擇。適應性好,指的是個體生存和繁衍能力好,說到根本還是後者。唯其後代多,父母的品性才能被繼承,於是有助於繁衍的品性將成為該物種的特徵。而高級、進步觀、線性進化,已被威廉斯和古爾德證明與「適應」不符,不是達爾文的思想。
  • 為什麼會是一夫一妻制?預防性病傳播
    一個由加拿大和德國等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信》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對人類社會為什麼最終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可能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科學家們認為,性傳播疾病可能是促成人類向一夫一妻制進化的強大驅動因素,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結果。
  • 人類社會為什麼普遍奉行一夫一妻制?
    為防殺嬰,逼出來了一夫一妻制?前不久,英國研究人員為破解一夫一妻制起源之謎,收集了230種靈長類動物的基因數據,並據此繪製出呈現其相互關係的族譜。通過對不同族類的繁盛與衰落歷史的考察,他們發現「殺嬰風險」是促使一夫一妻制產生的最重要原因。
  • 原始人類的婚配方式是如何從「壟斷制」走向「一夫一妻制」的?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人類的婚配方式:是如何由原始時代的壟斷制走向一夫一妻制的?您先別忙著抬槓,之所以說人類一開始是壟斷制的婚配方式,是有相應證據和數據的,在後文中將會展開講解,到這裡您只需知道:人類是從壟斷制開始一步一步走向一夫一妻制的。
  • 為什麼我們會走向一夫一妻制?
    進化論是迄今為止最具解釋力的理論。進化論的核心思想是適應與自然選擇。適應性好,指的是個體生存和繁衍能力好,說到根本還是後者。唯其後代多,父母的品性才能被繼承,於是有助於繁衍的品性將成為該物種的特徵。生存於4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所呈現出的較小的二態性證明,此時人類的婚配方式已經是一夫一妻制。就是說,從900萬年前至400萬年前是人類從多偶制向一夫一妻制的過渡期。人類早期的婚配方式是多偶制,以後是一夫一妻制,沒有過亂交或曰群婚的經歷。要討論一夫一妻制的由來,首先要說的是,這絕非必然,只是在演化的多個軌跡中有這樣一條路徑。
  • 除了女性的轉變成就人類一夫一妻制,現代男人還應該感謝一個東西
    在上一篇《 為什麼人類的兩個近親沒能夠統治地球,看完你會感受到母性的偉大》中,我們就曾研討對比過人類的兩個近親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婚配狀況。通過對比雌性在發情期的具體表現狀態。人類走出了一條獨一無二的路,開啟了一夫一妻的演化進程。具體的表現為女性演化出沒有特徵的發情狀態,以及可以隨時接納男性的特徵。
  • 書見風雲 瘋狂人類進化史:男人為什麼喜歡豐乳細腰的女人?
    後來有項研究終於得出一個非凡的結果:愛因斯坦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與神經膠質細胞的比例相對較低。當時,研究小組正準備宣布那意味著某種超凡智力的基礎,然而事與願違,醫學專家很快指出,那種奇怪的比例只能導致自閉症,而不是聰明。
  • 一夫一妻真的天經地義?
    哺乳動物共有4300多種,其中真正嚴守「一夫一妻制」的大約有140多種,只佔哺乳動物總量的3%。即便是在相對高級的靈長目動物中,採取「一夫一妻制」的也只佔18%。既然,不論是放眼整個動物界,還是細化到哺乳類甚至靈長目,實行一夫一妻制的都是小眾,那麼,作為靈長目一員的人類,為什麼是以一夫一妻制為主呢?
  • 科普:為何一些動物也有「一夫一妻制」
    原標題:科普:為何一些動物也有「一夫一妻制」  新華網華盛頓7月30日電(記者林小春)一夫一妻制並非人類所獨有,一些動物也選擇這種一對一的配偶方式。單一配偶制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分別刊登在美國《科學》雜誌和《國家科學院學報》的兩項新研究試圖對此進行解釋,並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當然,不那麼羅曼蒂克的是,這與愛情沒一點關係。
  • 人類要感情?不,看看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一夫一妻制
    人類社會的主流婚配形式仍然是一夫一妻制,還有哪些動物也遵守一夫一妻制,又為什麼會選擇一夫一妻呢?有本書叫《瘋狂人類進化史》,給我們詳細解答了這個問題。首先作者列舉了自然界裡制約婚姻制度的四個社會經濟因素。
  • 研究表明:人類正在加速進化
    英媒稱,一項新研究表明,人類仍在進化,並且「速度比過去250年裡任何時候都更快」。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8日報導,科學家發現,自從19世紀末以來,某條動脈保留在前臂的情況有所增加,而這條動脈通常在人類出生後8周左右消失。這條動脈被稱為正中動脈。
  • 中國歷史上究竟是「一夫一妻」還是「三妻四妾」?
    在中國歷史上,歷來就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三妻四妾其實並沒有真正實行過。這個詞,也只是從明朝的《金瓶梅》中才出現的:至如三妻四妾,買笑追歡得,又當別論。 從人類由古猿進化起,第一次實現了「你來自雲南元謀,我來自北京周口,牽起你毛茸茸的手,輕輕地咬上一口,是愛情讓我們直立行走」。
  • 只有3%的哺乳動物是一夫一妻制,愛出軌難道是人類天性?
    開明的科學家們(如南伊利諾伊大學的生物人類學家Reichard),還是更新了定義,將禽獸們的一夫一妻體系細分為三種: 社會型的一夫一妻制(social monogamy):在社會行為模式上一對一配對,比如小公母倆共享領地,合力築巢、覓食、撫養後代。
  • 旅行者1探測暗物質,生命的爆炸起源和一夫一妻制的遺傳基礎
    老化旅行者1太空飛行器破壞了暗物質是微小黑洞的想法人類最遙遠的宇宙飛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41歲旅行者1號,在暗物質的長期理論中挖了一個洞。一些理論家認為,神秘的,看不見的東西,佔宇宙物質的85%,可能包括從大爆炸中揮之不去的無數黑洞。
  • 淺論「一夫一妻制」
    但隨著社會發展,解放後,這些被摒棄,講究忠誠,一夫多妻,比如在中國,被法律明文禁止,實行一夫一妻制!有人說,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主要是為了平等性權利,尤其是平等男人的性權利。雖然現在還是男權社會,男人佔據很大話事權,但女人也不容小覷,巾幗不讓鬚眉。
  •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
    但是偏偏在人類的起源問題上,他卻拋棄了自然選擇學說,代之以「性選擇」理論,這是為什麼呢?達爾文之所以不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人類起源,一是由於在他那個時代只發現了極少的古人類和猿人的化石,進化鏈條上的缺環太多,不足以證明這個假設;二是由於人類的身體構造雖然與類人猿十分相似,但又非常特別,很多與類人猿不同的特徵難以用「適者生存」來解釋,比如人類直立行走。這是要承擔很大風險的,比如脊椎疾病。
  • 一夫一妻制的由來
    婚姻相比世界上其他國家,中國在上世紀50年代才開始實行一夫一妻制。現在除少數一些國家外(印度,埃及,不丹等),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實行一夫一妻制。小嬰兒首先,人類的嬰兒和兒童時期很漫長,和動物大大不同。嬰兒一出生是完全柔軟的,沒有生存能力,需要有人照料和哺乳到至少3歲;而人類的兒童時期也很長,從出生到完全有自立能力要十幾年。這個過程就要求穩定的環境和照料人,於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形式就產生了,這樣可以更好地繁衍後代。而很多動物,例如梅花鹿,牛,馬,一出生就能跑能跳,短短一兩個月就可以吃草了。跟它們比,人真的是太脆弱的動物。
  • 性選擇已成為人類進化的主導動力,人類所有焦慮本質上是進化焦慮
    人類的進化歷程我想著出現這種局面可能有三大原因,一是認為「自然選擇」對於已經進入文明階段的人類已經失效,因此進化論不再適用;二是受「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牽連,認為用進化論來討論人類,不符合主流價值觀;三是人類的傲慢偏見使得我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通常選擇性忽略自己也可以是「研究對象」,或者說思維主體的人會不願意把自己降格為一個「研究對象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