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中國網訊】身邊常有人感慨,好書是越來越少了。但事實並非如此,那些經歷時間考驗的好書永遠存在。培根曾說過:「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本期薦書人
楊鑫
四川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英國拉夫堡大學,心理學博士,博士後
英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學家(CPsychol.)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心理學及語言障礙學院 ,客座高級研究員
四川省千人計劃專家
成都市蓉漂計劃專家
《金剛經說什麼》
內容簡介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作之一,由姚秦鳩摩羅什於弘始祥譯出。此書是南懷瑾老師有關《金剛經》的講課記錄。
真正的宗教,沒有界限!如果說《金剛經》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那麼,南師的講解正是放下了成見,消除了一切哲學、宗教的界限,喚醒人對本性的探索,尋求不偏不倚的正念去認知自我,去探索自己和天地之間的關係。
推薦理由
你為什麼讀MBA?你如何定義這份經歷於你自己的價值呢?文憑、社交圈、認知升級……?生活中你會做多少那些被稱之為沒有意義的事呢?我們是不是做了太多有意義的事,讓自己變得沒有意義了呢?我們是不是已經被這個快節奏的世界催眠到只會用利益來評估每一個選擇的對錯,每一份任務的價值?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家庭關係,職場關係是否讓你覺得困惑,讓你穿梭於各種關係的應對和思考中,它們是否讓你有了」難以下咽」的感覺?
如果說高壓生活下的當代中國人,需要各種「雞湯產品「給予心靈的滋養,於我而言,這本書就是這個領域的爆款產品,只要你讀得懂。原因很簡單,你對生命的感受,取決於你賦予它的意義,一念之間,聖狂天與地,一念之轉,禍福皆自求。無論你用量子力學,還是基因編碼,又或是宗教教義去探索生命的價值,搞清楚生命的本質才能逍遙自在任行坐。
修行不在廟堂,不在深山,在每一個真實的當下,在爾欺我詐的商場,在嘔心鬥角的職場,在斷雨殘雲的親密關係中,在孟母三遷的親子關係中。金剛經開篇第一品講「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佛祖釋迦牟尼沒有走路離地三寸,腳踩蓮花,一樣赤腳行走,化緣吃飯,洗腳,盤腿而坐。修行就在行坐住臥之間,你有多少時候能專心吃飯、踏實睡覺、心無掛礙的談天說地?如果時間比生命寶貴,那麼專注力比生命更寶貴,可我們的專注力去哪兒了,或許被數字信息世界碎片化了,我們焦慮、我們抑鬱,我們無法專注於當下,無法活在當下!這本書讓你停下來,讓你思考如何無為而為,做個頂天立地的無用之人。
《原生家庭》
內容簡介
人類和其它動物最大的區別或許在於我們的生長和生存依賴於他人的時間更長,需要的情感連結更多。本書的英文直譯名字應該叫:有毒的父母,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了造成我們心靈創傷的家庭行為模式,如父母的控制行為,家庭暴力和冷暴力行為,通過深入淺出的個案分析去喚起童年時期我們不曾意識到,無法分辨的創傷經歷。第二部分介紹了如何應對原生家庭傷害的認知策略,用深動的案例將心理學理論賦予更強的可讀性和實踐意義。
推薦理由
你是否發現當周圍的人和事兒都發生了變化,可是高度雷同的人生劇情就像詛咒般一次又一次地在你的生活中上演?你是否發現你會不斷的,被像你父親或者母親的戀人吸引,儘管你曾經無數次告誡自己絕不需要這樣的伴侶?你是否發現你和你孩子的關係模式,越來越像你曾經和父母之間的相處,那些支離破碎的童年記憶在你和孩子一次次的爭執中被喚起?
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原始廠家,也沒有資格去抱怨命運的不公,然而,每個人的心智都充斥著一層保護膜去抵禦創傷的襲擊,這層膜會讓我們合理化一切不合理的行為,否定一切我們不願意承認的創傷,這層膜在我們的意識裡築造了太多虛幻的故事,但它無法磨滅潛意識裡那個充滿困惑和恐懼的小孩。如果我們無法升起面對原生家庭傷害的勇氣,你將一直盤旋在生活的怪圈中,繼續讓那些你憎惡的認知觀念和行為模式在你的血脈中傳承和繁衍。中國人崇尚百善孝為先,但這不代表我們不理性的去美化自己的父母,去迴避自己童年的創傷。
這絕不是一本讓你舉起道德旗幟指責你父母和養育者的書,這是一本讓你去接受人性的不完美,去重新解碼成長地圖的寶典。如果說我們每一次的經歷都是在為認知埋單,那麼沒有比認清自己的來路更重要的人生使命,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回望來路皆不易,識己報得三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