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導了這樣一則消息:南京一女子在確診為急性尿路感染後,因牴觸輸液自行停藥,結果錯過了急性期最佳治療時機,拖成了慢性病,斷斷續續地治了一年多,才徹底治癒。
以前,很多人如果患上「炎症」,都會習慣到醫院輸液,但隨著我國居民整體用藥認識的提高,這兩年人們使用抗生素的觀念已經發生了轉變,生病時儘量少用甚至不用抗生素成為了一種新的用藥觀念。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病情確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患者出於「安全」考慮,會對醫生開出的抗生素藥方說「不」,即使接受了,也時常會自行停藥。對此,專家表示,患者不能對抗生素「一刀切」說不,該不該使用抗生素還得聽醫生的,不需要用抗生素時堅決不濫用,需要抗生素時,一定要足劑量足療程地規範使用。
自行停藥急性病拖成慢性,一年才治好
據報導,南京市民王女士迷上了減肥,常常在健身房裡跑步後再去桑拿房汗蒸一下。可王女士注重鍛鍊卻忽略了補充水分,加上勞累導致免疫力下降,沒過幾天變發起了燒。在發燒的同時,她還感到尿急尿痛、腰酸。到了醫院後被診斷為急性尿路感染,醫生給她開了一周的抗生素,要求她每天都要來醫院輸液。
開始一兩天,王女士每天按時到醫院進行輸液,三天後她覺得自己好多了,症狀也消失了,到了第四天,王女士覺得抗生素用多了也不好,就不再去醫院輸液了。可沒想到的是,一個月過去了,尿急尿痛的症狀再次出現,王女士不得不再次去了醫院。經過再次診斷,王女士才得知,原來上次的尿路感染還沒有好徹底,錯過了急性期最佳治療時機,拖成慢性的了。最終,王女士的病斷斷續續地治了一年多,才徹底治癒。
「這是典型的怕用抗生素的例子。」專家指出,有的患者因為擔心使用抗生素會產生耐藥性,所以不願意使用抗生素,因此出現病情加重或者病程拖長的情況在門診中並不少見。
專家表示,醫生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和血液指標來確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只有診斷為細菌感染時才會使用抗生素。所以,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得要聽醫生的,患者對待抗生素不能「一刀切」拒用。
自行停藥不可取,科學用藥是關鍵
不需要用抗生素時堅決不濫用,需要抗生素時,一定要足劑量足療程地規範使用。專家提醒,隨便停用抗生素其實和濫用抗生素沒什麼區別,所以即使吃抗生素後症狀有所好轉,也不要提前停藥,更不能隨意減量。
據介紹,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的過程在醫學上叫作「壓力抵抗」,即在環境壓力下(如使用抗生素的環境下)含有耐藥性基因的細菌可以生存。如果使用抗生素的劑量不夠完全抑制它的生長的話,它就會在這種壓力下變得更強大,如果只是短期抑制了但還沒能把這些細菌全部剿殺就過早停用抗生素,相當於給它們留下機會復活,從而導致原來的抗生素對它們不再有作用。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治療時,一定要遵照醫囑,按療程足劑量地將藥用完,這樣才能將致病菌全部殲滅,不留殘餘。
專家還提醒,市面上口服抗生素繁多,患者應選擇大品牌、品質高的產品,如白雲山抗之霸。抗之霸是白雲山製藥總廠口服抗生素系列產品的統一品牌,目前共有20多個品種,40多個規格,幾乎涵蓋了所有口服抗菌消炎藥的常用藥品種。區別於市場上眾多的抗生素品牌,專注抗生素生產的抗之霸質量更加可靠。
專家表示,只要做到科學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細菌就不會產生耐藥性,「談抗色變」是沒有必要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企業觀點,與鳳凰安徽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