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稱清楚自己的禁用藥:自行用藥會掌握不好劑量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68.1%受訪者表示清楚自己的禁用藥

  57.7%受訪者認為自行用藥會掌握不好劑量

  一發燒就用抗生素、為求療效快疊加服用多種藥物、不遵醫囑隨意調整劑量……吃藥也是一門學問,用對了能治病,但用錯了則有可能傷身。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1%的受訪者表示清楚自己的禁用藥,43.9%的受訪者會憑感覺增減用藥劑量,57.7%的受訪者認為自行用藥會掌握不好劑量。

  68.1%受訪者表示清楚自己的禁用藥

  石家莊某國企員工張慶平家中備有專門的藥箱,裡面有家人的常用藥,「比如感冒藥、退燒藥、腸胃藥、消炎藥和體溫計、血壓計等,而且在換季的時候,我們會更換藥箱裡的藥品」。

  「家中肯定需要準備一些常用藥。」在上海某外企工作的80後常暢說,「因為我平時喜歡運動和打球,有時候會拉抻到肌肉,所以家裡除了感冒、退燒藥外,也會常備扶他林和雲南白藥等緩解肌肉疲勞和酸痛的藥」。

  你家裡有哪些常用藥?調查發現,感冒藥(73.8%)、退燒藥(57.3%)和消炎藥(52.9%)是受訪者家中最常備的三種藥品,然後依次是:止咳化痰藥(49.0%)、腸胃藥(32.0%)、外傷用藥(31.6%)、皮膚用藥(27.4%)、止疼藥(25.8%)和心血管藥(9.9%)等。

  「我是過敏體質,所以非常清楚哪些藥品對自己是禁用的。一些不明成分的藥我都會先諮詢醫生再使用。」北京某高校研究生李瀟說。

  張慶平表示,家人都比較清楚自己的禁用藥是什麼,「藥效比較猛的藥品也不會輕易使用,會遵循醫囑」。

  而常暢則因為自己平時體質不錯,也不過敏,沒有在意過有什麼藥不能吃。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各不相同,同樣的藥物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果錯服了禁用藥,則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本次調查中,68.1%的受訪者表示清楚自己的禁用藥,31.9%的受訪者不清楚。

  除了禁用藥,關於吃藥的常識受訪者還關注哪些?

  調查中,65.5%的受訪者會在用藥前查看說明書的藥物適用病症,61.2%的受訪者會看生產及保質日期,59.7%的受訪者會注意說明書上的用藥劑量。此外,受訪者還會查看用藥時間(43.8%)、藥物構成物質(42.1%)、藥品不良反應(37.9%)和用藥禁忌(35.5%)等。另外,有1.0%的受訪者表示用藥前不看說明書。

  常暢表示每次用藥前都會查看說明書上的藥物有效期,「很多常用藥放在家裡不用,經常放著放著就過期了」。

  張慶平會在用藥前,著重了解藥品的成分。「一般小病我傾向吃中藥。我會儘量少用含有過多抗生素和消炎成分的藥。另外我也會看用藥劑量的說明,不會超過規定的範圍,防止產生抗藥性」。

  43.9%受訪者會憑感覺自行增減用藥劑量

  李瀟表示,由於自己體質比較特殊,「所以有時候儘管是小病,也會去請醫生開藥」。

  而常暢在生小病時會按照以往經驗,自己找藥吃。「如果病情比較嚴重,我就稍微加大點劑量,再多喝點熱水,一般就能好」。

  如果平時生小病,34.9%的受訪者會依照以往經驗用藥,18.0%的受訪者會詢問藥店工作人員的用藥建議,16.0%的受訪者會選擇請醫生開藥,15.9%的受訪者會上網尋醫問藥,7.0%的受訪者會聽從家人或親朋好友的用藥意見,還有7.3%的受訪者會儘量扛著不吃藥。

  張慶平在生病時,主要靠自己的感覺用藥,「我一般會根據病情酌情增減用藥劑量,但如果病情持續時間比較常長,就會去看醫生」。

  李瀟則認為在用藥劑量上需要格外注意,不能憑感覺。「自行用藥不正確時,不僅不能治好病,反而還會加重病情,引起過敏、腹瀉等症狀,產生副作用」。

  民調顯示,43.9%的受訪者會憑感覺自行增減用藥劑量,43.5%受訪者不會這樣做,還有12.7%的受訪者不清楚。

  對於自行用藥可能產生的後果,57.7%的受訪者認為是掌握不好劑量,42.6%的受訪者覺得不能對症下藥,38.08%的受訪者擔心損傷身體器官,36.64%的受訪者覺得會加重病情。此外,也有20.9%的受訪者覺得小病都能藥到病除,6.0%的受訪者覺得不會產生副作用,3.4%的受訪者不清楚可能產生的後果。

  雖然張慶平習慣自行用藥,但他也覺得,在用藥上不能過於盲目。「否則,很有可能加重病情,也會延誤治療時間。畢竟我們不是專業人員,一定要遵醫囑,關愛自己」。

  受訪者中,00後佔1.2%,90後佔21.3%,80後佔53.1%,70後佔19.3%,60後佔4.6%,其他佔0.50%。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孫山 實習生 伍越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7年11月07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兒童用藥黑名單更新,又有3類藥禁用
    然而,很多時候忽視了用藥的安全問題:藥不對症、劑量超標、用了成人藥...今天科大大(ID:kexueyuer2012)就說說兒童用藥最常見的誤區,幫各家寶寶逃過「用藥不當」這一劫!14種常見藥,用錯傷娃最深!下面要說這4種藥,應該是爸媽們的「老熟人」了。
  • 兒童用藥黑名單更新!又有3類藥禁用
    寶寶生病,做父母的都恨不得讓寶寶吃了藥就好。然而,很多時候忽視了用藥的安全問題:藥不對症、劑量超標、用了成人藥...所以想給寶寶退燒,這藥不能選。上榜黑名單的這些藥,各位都記住了嗎?接下來,就得管管自己了!不少家長自行給娃「配藥」,海淘藥、中草藥...
  • 藥監局發布最新兒童用藥黑名單:這些藥,兒童慎用禁用!
    ◇ 誤區一 把藥溶於牛奶、糖水、粥湯中服用由於牛奶、飲料、糖水等液體中含有多種物質,可能會與藥物結合,影響藥物的吸收,有的甚至會破壞藥物的結構,從而影響藥物治療效果。比如糖中有較多的鈣、鐵等礦物元素,可與中藥中的蛋白質起化學反應,混濁沉澱,致使療效大打折扣。
  • 兒童用藥劑量是成人的一半嗎?
    一些家長在發現孩子生病時會急於給他們吃藥,但很多藥物沒有兒童劑型,有家長則採用「兒童減半」的劑量標準,這種說法正確嗎?兒童用藥處於尷尬境地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物用得好是治病良方,用不好則會成為害人的毒藥。
  • 抗之霸:抗生素自行停藥危害大,科學用藥是關鍵
    近日,有媒體報導了這樣一則消息:南京一女子在確診為急性尿路感染後,因牴觸輸液自行停藥,結果錯過了急性期最佳治療時機,拖成了慢性病,斷斷續續地治了一年多,才徹底治癒。以前,很多人如果患上「炎症」,都會習慣到醫院輸液,但隨著我國居民整體用藥認識的提高,這兩年人們使用抗生素的觀念已經發生了轉變,生病時儘量少用甚至不用抗生素成為了一種新的用藥觀念。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病情確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患者出於「安全」考慮,會對醫生開出的抗生素藥方說「不」,即使接受了,也時常會自行停藥。
  • 小兒用藥|兒童禁用!紅藥水、紫藥水、跌打萬花油……
    而擦傷可通過清創(乾淨的清水/生理鹽水清洗傷口處雜物)、消毒(用碘伏及無菌棉籤消毒傷口),止血(按壓,創可貼外用),並避免後繼感染,用藥方面可予紅黴素軟膏或者百多邦軟膏外用。注意:以往用的紅藥水、紫藥水目前是禁用的。Q兒童外傷使用外用藥時,有哪些藥不能用?
  • 自行停藥有風險 海淘購藥須謹慎
    藥物是用來治病的,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反而會致病甚至是致傷、致死。在日常生活中,由於缺乏安全合理用藥的知識,不少人患病後,先入為主,自我診斷,認為是「老毛病」,要麼憑經驗自行用藥,要麼模仿他人。由於人體差異,不同人用同一種藥,藥理作用不一定相同。即使同一人,在生理病理狀況不同的情況下,對藥物藥理作用的反應也會不同,安全風險無法預知。
  • 今天就告訴您孕期如何安全用藥~
    牢牢掌握妊娠期用藥原則 多數孕媽在孕期用藥時,往往不是過於恐懼,就是過於大意。 其實,只要清楚地了解用藥的原則,藥物對孕媽媽自身及胎兒來說,也可以是安全、有保障的。 用藥必須要有明確的指徵和適應症,既不能濫用,也不能有病不用。 孕婦因為疾病同樣會影響胎兒,更不能自選自用藥物,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明確的對胎兒和胚胎無害的藥物。
  • 因嚴重副作用,又一退燒藥被禁!附:發熱用藥攻略!
    而栓劑常常是125mg或者150mg等固定的劑量,不太容易針對寶寶個體體重精確給藥。只有當寶寶不配合吃藥或是吃藥後容易嘔吐的情況下,才選擇栓劑。通常兒科醫生會把38.5℃作為是否服退熱藥的分界點,但這不是絕對的用藥準則。我們同時應該知道:給娃服退熱藥的目的在於減輕寶寶因發熱引起的不適感。
  • 因嚴重副作用,又一退燒神藥被禁!附:發熱用藥攻略!
    最近,經典退燒藥「安乃近」終於被禁用的消息不知道媽媽們聽說了沒: 而栓劑常常是125mg或者150mg等固定的劑量,不太容易針對寶寶個體體重精確給藥。 只有當寶寶不配合吃藥或是吃藥後容易嘔吐的情況下,才選擇栓劑。
  • 了解孕期用藥的分類,哪些藥吃不得?
    很多父母會擔心懷孕期服用過的一些藥物會對胎兒產生影響,考慮是否要產下胎兒。那麼懷孕初期吃了藥,小孩到底能不能要呢?在產科,準媽媽在以下情況下可能使用了一些藥物:(1)準媽媽生病,比如感冒發燒,受傷;(2)在不知道自己懷孕時已經吃了藥;(3)準媽媽是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孕初期吃藥對小孩的影響大不大,吃藥時間很重要,要看是不是在藥物致畸的敏感時期。
  • 兒童用藥現狀:從「常用藥」到「禁用藥」 原因何在?
    對生於20世紀中後期的人來說,這無疑是兒時的一種「情劫」,以至於當被提及「又一種兒童常用藥成為禁用藥」時,不少人未必記得當年這種藥因是中成藥、「副作用少」而被推薦使用,卻總能回想起:發著燒去醫院,在父母那句「打一針,病就好了」的「神話」之下,哭紅了眼,抗爭無效……打完針依舊哭著被大人抱出醫院的場景。回到現實,柴胡注射液將「退出」兒童退熱用藥行列。
  • 又有20種感冒藥被禁用了! 最全『兒童用藥黑名單』,轉走不謝!
    今年,藥監局動作連連,發布了好幾次禁用藥物的名單,我們也將往期的【兒童用藥黑名單】做了相應的整理,供大家參考:注射用藥1.雙黃連注射液禁忌人群:4周歲及以下兒童2.柴胡注射液禁忌人群:12歲以下兒童3.參麥注射液禁忌人群:新生兒、嬰幼兒、孕婦、哺乳期婦女4.生脈注射液禁忌人群:新生兒、嬰幼兒、孕婦雙黃連口服液和小柴胡衝劑是口服藥,相對安全,和禁用的注射液並不一樣(另外,柴胡≠小柴胡)。
  • 關注兒童用藥安全 守護健康快樂童年
    由於兒童專用藥的匱乏,多數家長給孩子服藥只靠「掰」、「猜」、「減」,實際上孩子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在兒童用藥上,需要在用藥品種、劑型劑量、用法用量、餵藥方式等方面做出更為細緻的考慮。兒童用藥的八個誤區但許多家長並不熟知用藥安全知識,一不小心就會踩進用藥誤區。生活中常見的兒童用藥誤區有哪些呢?
  • 這6種藥孕婦禁用!孕期生病後這樣用藥才安全
    器官開始發育至初步形成有一定時間範圍,藥物暴露時間不同會出現不同的畸形,如神經組織致畸敏感期為受精後15~25天,心臟為21~40天,眼為24~39天,肢體為24~46天,外生殖器在36~55天。所以這個階段儘量不要用藥。
  • 給孩子吃藥時遇到的小問題,其實都是一個個「用藥安全」的大坑
    》顯示,家長對兒童用藥劑量、餵藥方式等方面存在諸多困惑。3⃣️在小孩症狀消失後,自行停藥有72.5%的家長會在孩子症狀消失以後就自行給孩子停藥了。但藥物治療疾病需要一個過程,症狀消失並不能代表疾病真正治癒。
  • 孕期禁用藥物?醫生告訴你懷孕後如何用藥更安全
    28歲的張小姐上個月因為發熱、腹瀉、腹痛去醫院做了個腹部CT,CT報告沒有明顯的問題,張小姐回家後吃了點止疼藥及抗生素,後來症狀慢慢消失了。誰知道這個月例假遲遲沒有來,張小姐前幾天去醫院抽血檢查HCG異常增高,原來是懷孕了。張小姐覺得CT射線及自己用的藥對胎兒有影響,在糾結要不要這個孩子,但是醫生卻告訴她:「沒有影響,孩子可以要。」張小姐一臉疑惑。
  • 2歲以下禁用!這種兒童常用藥,別亂吃了
    有些家長覺得感冒了就該吃藥,症狀一緩解孩子少遭罪;也有些家長雖然知道吃藥不好,但總擔心不吃藥會耽誤病情。 今天小編就請我們育學園診所的藥房主任逄毅藥師,和大家好好聊聊關於感冒藥的事兒。
  • 5歲娃輸錯藥致死!打針、霧化、口服,這些用藥禁忌不能犯
    口服用藥的給藥方式是通過腸胃吸收進血來發揮作用,但是藥三分毒,正確口服用藥的姿勢是什麼呢? 沒病用藥預防——沒必要!最常見選手有板藍根、利巴韋林噴劑、口腔消毒液,各種維生素。 自行給娃用藥——風險大!想問為什麼的家長,先接受科大大的靈魂拷問:家長不具備醫學常識,對於用藥的劑量、成分,以及是否對症等,都難以做出很正確的判斷,很容易對寶寶造成傷害。
  • 又一款兒科常用藥被禁用,家長趕緊看看
    最近國家藥監局再次把另一位兒童明星藥列入【兒童禁用黑名單】——雙黃連注射液 。下面幾個兒童用藥的問題,大家平時一定要多加小心。用藥不能靠經驗很多家長在孩子生病時,都習慣按照自己的經驗給孩子吃藥。這樣很有可能加重孩子病情,甚至帶來生命危險。醫藥是個知識更迭很快的行業,且與性命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