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停藥減藥換藥危害當前

2020-12-24 大河網

  

  □記者 王婭青

  

  使用抗生素三天就停藥 

  導致分泌性中耳炎迅速復發

  

  6歲的晨晨感冒後出現耳朵疼、悶、脹等症狀,耳朵裡還經常有「轟鳴」聲。母親劉女士帶他去醫院檢查,醫生診斷是分泌性中耳炎,除了耳朵局部要使用消腫止痛藥,還要口服抗生素。

  都說抗生素不能濫用,劉女士看到晨晨服藥三天後,耳朵疼、悶、脹等不適症狀已經完全消失,就讓他停止服藥。然而幾天後,晨晨耳朵疼、悶、脹等症狀捲土重來,到醫院一檢查,他的中耳裡已經出現了積液,必須進行全麻穿刺治療,就是在全身麻醉狀態下,在耳朵鼓膜上穿個孔,將積液引流出來。顯然,全麻穿刺治療要比吃藥讓孩子遭罪多了。

  「很多家長擔心抗生素有副作用,一看孩子病情稍有改善就立即停藥,或只讓孩子吃三天抗生素,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不僅容易導致孩子病情反覆,而且更容易造成細菌耐藥性。」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瑩說,像中耳炎、鼻竇炎、肺炎等小兒感冒常見的併發症,多是細菌感染所致,此時應該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殺滅致病細菌、防止病情發展的同時,並不會造成細菌耐藥性。然而,有些家長在孩子用藥三天症狀緩解後,就私自停藥,結果前三天抗生素剛剛把致病細菌「打昏」過去,本來再打三四天就能把它們徹底打死,可偏偏打了三天就停藥了,導致幾天以後,這些致病細菌又活了過來,往往引起病情反覆。更可怕的是,這些活過來的致病細菌經過了前幾天抗生素的「追殺」,比以前更強大了,很可能產生耐藥性。

  李瑩提醒家長,治療兒童細菌感染性疾病,一定要遵循醫囑或按療程使用抗生素,切不可見孩子病情稍有好轉或症狀消失就擅自停藥。一般情況下,輕中度感染患兒需要使用5~7天抗生素,重度感染患者需要使用10天抗生素。

  

  抗生素減量吃

  感冒越治越嚴重

  

  8歲的萌萌患了細菌性感冒,已經吃了一個多星期的抗生素,不但病情不見好轉,還患上了鼻竇炎。萌萌的媽媽帶孩子到耳鼻喉科就診,她納悶地問:「怎麼越治越嚴重呢?」

  李瑩詢問得知,萌萌的媽媽聽說抗生素副作用大,就沒有按兒科醫生說的藥量給孩子服用,而是每次吃藥時減一半的量,或一天該吃三次藥改為一天吃兩次藥。

  「這其實是一種常見的抗生素濫用現象。」李瑩說,人體發生細菌感染時,細菌量比較大,這些細菌群體通過分裂進行繁殖,每分裂一次會有極少的細菌發生變異,從敏感菌變為耐藥變異菌。在自然狀態下,耐藥變異菌所佔的比例極小,只要使用充足劑量的抗生素,敏感菌與個別耐藥變異菌都可以被殺滅,使感染得以控制。然而,有些家長在給孩子使用抗生素時,任意減少服藥劑量,如1片改半片、1匙改半匙,結果造成抗生素使用劑量不足,使得孩子體內藥物濃度達不到殺死致病細菌所需要的水平,這不僅導致致病細菌無法被徹底清除,還很容易誘發細菌耐藥性,給以後的抗感染治療帶來更大的困難。

  

  頻繁更換抗生素

  易導致細菌耐藥性

  

  5歲的陽陽感冒後咳嗽不斷,醫生檢查發現是細菌感染所致,就開了一些抗生素讓孩子服用。服藥兩天後,陽陽的媽媽見孩子還是天天咳嗽,就自行給他換用了更高級的抗生素,雖然有效,但也沒像她想像的那樣藥到病除,於是她又換了一種抗生素給孩子用。

  「陽陽媽媽的這種做法,是很多家長存在的一種抗生素濫用行為。」李瑩說,孩子咳嗽了,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快速止咳。倘若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咳嗽,在孩子吃了兩三天抗生素以後,如果咳嗽照舊,一些家長就會給他更換新的抗生素,甚至換更高級的抗生素,這很容易導致細菌耐藥性。

  「家長應該認識到藥物的起效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特別是咳嗽,即使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在使用抗生素殺滅了致病細菌後,通常仍然不能馬上讓孩子停止咳嗽,這是因為孩子長期咳嗽會導致呼吸道上皮細胞損傷、氣道反應性增高等,這也需要一定的修復時間。」李瑩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抑鬱症、精神分裂症不能隨便停藥、換藥?
    精神疾病的康復需要數年的維持治療,很多精神疾病復發患者往往是因為病人或者家屬不重視維持治療,擅自停藥或者減藥行為,導致了病情復發。比如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等。
  • 賽治突然停藥的危害?
    在甲狀腺治療藥物中,賽治是最有名的一種,讓我們了解一下那麼賽治突然停藥的危害。第一、賽治突然停藥的危害1、疾病復發突然停藥的話會導致甲狀腺疾病會復發,還可能會更加嚴重。2、過敏反應賽治也叫甲巰咪唑,它是臨床上比較常用的一種抗甲狀腺激素合成的藥物。
  • 兒童哮喘患病率高於成人 過半患兒自行減停藥
    哮喘,是世界公認的危害人類健康的四大頑疾之一,目前全球約有3億患者,中國約有3000萬,且每年呈逐步上升趨勢。  專家介紹,江、浙、滬地區是哮喘的重災區,上海地區的哮喘患者較十年前增長190.2%。在杭州,兒童哮喘的發病率約4%,估算有2萬多名患兒。公眾對哮喘的知曉率偏低,以至患者不怎麼把醫生的話當回事,一半以上的人都會自行減藥、停藥。
  • 自行停藥有風險 海淘購藥須謹慎
    一、要謹遵醫囑,自行減藥停藥或加重病情、危及生命有些患者長期服用藥物,擔心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有些患者在自我感覺病情好轉,或者症狀減輕後就馬上停止服藥,不按照醫囑正確用藥。北京協和醫院藥劑科主任藥師、中國藥學會特約專家張繼春解釋說,藥物治療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夠的療程,才能徹底控制感染,療程不夠可轉為慢性感染;有些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要終身服藥,不能隨意停藥,患者依從性較差的情況下,不規律服藥,容易導致病情反覆,甚至加重,危及生命。
  • 什麼情況下可以停藥?提醒:早於這時停藥危害大
    B肝危害那麼大,是否可以治癒?一般來說,如果是剛感染B肝病毒的前6個月內發現,及時進行治療,是可以治癒的,但是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間,轉為慢性的B肝病毒患者,那一般是無法治癒的。B肝患者什麼情況下可以停藥?一般來說,B肝患者一旦接受藥物治療,必須長期服藥,如果自行停藥,有可能會導致病毒反跳,導致肝功能受損,而且有部分人會因停藥導致亞急重症肝炎,甚至肝衰竭,一定要提高警惕。
  • 吃了五六年藥說停就停!浙江男子三個月B肝變肝衰竭 醫生痛心
    遺憾的是,臨床上總有「不信邪」,抱著僥倖心裡擅自停藥的人,結果釀成了悲劇。李先生就是一個典型。吃了五六年抗病毒藥,說停就停三個月後人黃得像個「黃金瓜」李先生,45歲,家住台州,是個生意人,精明、能幹,加上努力、敢拼,三十出頭就成功創業,有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算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五年前,李先生因肝功能反覆異常找到梁偉峰院長。
  • 原來患者擅自長期停藥|心肌梗塞|歐陽煜...
    事後醫生追問病史,發現是自己擅自停藥導致。昨日,福州市一醫院心內科歐陽煜副主任醫師提醒,近期天氣寒冷,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增多,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千萬不要擅自停藥。「老人70多歲了,因為胸痛5小時,從其他醫院轉診送到了我們醫院,命懸一線。」
  • 老年人安全服藥應避免擅自停藥和隨意加減藥量
    一大把藥吃下,導致胃出血;自服降壓藥,搞到頭暈噁心嘔吐……阿公阿婆吃藥可要悠著點啦!記者從各大醫院了解到,身患多種慢性病的老人家需要長期服用多種藥物、容易造成混亂,自行加量減量、誤服、漏服等情況時有發生;過於關注藥物不良反應而擅自停藥、迷信各種保健品等現象在醫院臨床中也不少見。需要長期服用多種藥物的老人家怎樣安全用藥?
  • 吃了降壓藥,感覺心跳快,有不適感,是否要立即換藥?
    對於高血壓的藥物大家一直都有很多不解,很多患者在服用高血壓藥物時會出現一些異常症狀,例如頭暈、心跳加快等,都會來諮詢醫生到底還應不應該繼續服用,還有一些患者會說,經常服用一種藥物會造成藥物的耐藥性,所以要經常性的換藥服用。對於這些問題今天給大家詳細說明。
  • B肝治療轉換長效幹擾素,安全停藥指日可待!
    B肝治療目前採用幹擾素和核苷類藥物聯合治療的病例不在少數,那麼何時停藥何時才能轉陰是大家都十分關心的問題,這篇文章就講述了聯合治療的治療現狀,希望大家能做到心中有數,只要堅持治療,停藥也是指日可待!  一、聯合治療,有多少患者能實現表面抗原轉陰?
  • 服用普利類藥物出現咳嗽,需要停藥或換藥嗎?來看看本文怎麼說
    普利類藥物是很好的降壓藥從專業分類來說,普利類降壓藥屬於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類(ACEI)藥物,這類藥物通過競爭性的結合作用,從而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活性,最終達到減少血管緊張素的產生,從而達到抑制血管緊張,降低血壓的效果。總的來說,這個藥物具有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作用,通過這種抑制作用,從而達到控制血壓降低的效果。
  • 隨便停藥存在耐藥隱患
    專家指出,有些藥物自行停藥反而更容易導致耐藥,如抗生素。因此服用抗生素一定要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不要感覺好一些了就不吃,以免身體產生耐藥性,最後導致無藥可醫。
  • 鹽酸文拉法辛緩釋片這個藥有什麼副作用?
    一、文拉法辛是幹什麼的一個藥? 文拉法辛陳大夫用的比較多的就是惠氏的怡諾思,國產的文拉法辛也有,但我沒有嘗試用過,所以不敢妄加評論。
  • 結腸炎對中西藥物有很強的依賴性,不能隨意停藥!
    在生活中,朋友之間都會相互開玩笑跟另一個人說:藥不能停啊!不能放棄治療!當然了,這在普通人之間只是平常的一句玩笑話。但是,對於結腸炎就不一樣了,說歸說,笑歸笑,別拿結腸炎開玩笑。結腸炎患者在服用中西藥物治療過程中,不能突然擅自停藥,因為結腸炎會對中西藥產生強大的依賴性,一旦「放棄治療」的話,病情會越發加重。□ 結腸炎對藥物的依賴性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降壓藥、降糖藥、降脂藥、降尿酸藥,腎毒性大嗎?
    降壓藥物在遵醫囑規範用藥的情況下,對腎臟的影響都非常小,而降壓對腎臟的保護作用非常明顯,不要因為對降壓藥的無端猜疑而使高血壓損害腎臟。 降糖藥 降糖藥在腎功能良好的狀態下,是沒有問題的。
  • 抗之霸:抗生素自行停藥危害大,科學用藥是關鍵
    近日,有媒體報導了這樣一則消息:南京一女子在確診為急性尿路感染後,因牴觸輸液自行停藥,結果錯過了急性期最佳治療時機,拖成了慢性病,斷斷續續地治了一年多,才徹底治癒。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病情確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患者出於「安全」考慮,會對醫生開出的抗生素藥方說「不」,即使接受了,也時常會自行停藥。對此,專家表示,患者不能對抗生素「一刀切」說不,該不該使用抗生素還得聽醫生的,不需要用抗生素時堅決不濫用,需要抗生素時,一定要足劑量足療程地規範使用。
  • 蛋白尿總反覆需要換藥嗎?可能分兩種情況,做好3點有助穩定!
    平時吃了藥不少,但是蛋白質仍然會復發,這時候是不是需要換藥了呢?難道蛋白尿一直降不下去,只有尿毒症這一條路了嗎?不少現有都有這樣的疑問,每次檢查看著蛋白尿的指標又升高了,心裡就非常坎坷,而且非常有壓力和害怕。蛋白尿是反映腎功能的一項指標,反覆發作也就意味著腎功能不穩定。
  • 這些藥有哪些副作用?
    精神病人服藥時出現的上述反應,是藥物的副作用,病人表面上發呆發愣,面部表情缺乏,但智力水平沒有下降,減藥或停藥後可以消失,因此是假傻。此種副作用常與類帕金森症候群並存,且往往被其掩蓋,在減藥或停藥時,才暴露出來。 總體來說,目前對遲發性運動障礙的治療效果不基滿意,也就是說,遲發性運動障礙一旦出現,很難完全緩解,因此要注意預防——在治療中儘量避免頻繁換藥、劑量過大或快速增減藥等。
  • 抗生素不能濫用,但也不能擅自停藥啊!
    大概四天後,孩子發熱、紅疹等症狀基本消失後,家長就給孩子停了藥。停藥後,孩子又出現了發熱和呼吸道症狀,去就醫時,當地醫生認為猩紅熱又復發了。這兩個半月間,孩子住院治療一次,也斷續在用藥,但抽血檢測ASO(即抗鏈球菌溶血素O,一種體現寶寶體內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程度的指標)一直為陽性,且數值比較高。這表示,寶寶的A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地控制!
  • 吃他汀藥,致「轉氨酶」升高,是肝臟毒副作用嗎?需要停藥嗎?
    我們會囑咐長期服用他汀的人,一定按時複查肝臟功能,其中要看的就是這個「轉氨酶」,如果轉氨酶升高,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如果在正常上限3倍以內,可以繼續觀察;但如果超過3倍,那就需要減藥或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