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婭青
使用抗生素三天就停藥
導致分泌性中耳炎迅速復發
6歲的晨晨感冒後出現耳朵疼、悶、脹等症狀,耳朵裡還經常有「轟鳴」聲。母親劉女士帶他去醫院檢查,醫生診斷是分泌性中耳炎,除了耳朵局部要使用消腫止痛藥,還要口服抗生素。
都說抗生素不能濫用,劉女士看到晨晨服藥三天後,耳朵疼、悶、脹等不適症狀已經完全消失,就讓他停止服藥。然而幾天後,晨晨耳朵疼、悶、脹等症狀捲土重來,到醫院一檢查,他的中耳裡已經出現了積液,必須進行全麻穿刺治療,就是在全身麻醉狀態下,在耳朵鼓膜上穿個孔,將積液引流出來。顯然,全麻穿刺治療要比吃藥讓孩子遭罪多了。
「很多家長擔心抗生素有副作用,一看孩子病情稍有改善就立即停藥,或只讓孩子吃三天抗生素,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不僅容易導致孩子病情反覆,而且更容易造成細菌耐藥性。」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李瑩說,像中耳炎、鼻竇炎、肺炎等小兒感冒常見的併發症,多是細菌感染所致,此時應該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殺滅致病細菌、防止病情發展的同時,並不會造成細菌耐藥性。然而,有些家長在孩子用藥三天症狀緩解後,就私自停藥,結果前三天抗生素剛剛把致病細菌「打昏」過去,本來再打三四天就能把它們徹底打死,可偏偏打了三天就停藥了,導致幾天以後,這些致病細菌又活了過來,往往引起病情反覆。更可怕的是,這些活過來的致病細菌經過了前幾天抗生素的「追殺」,比以前更強大了,很可能產生耐藥性。
李瑩提醒家長,治療兒童細菌感染性疾病,一定要遵循醫囑或按療程使用抗生素,切不可見孩子病情稍有好轉或症狀消失就擅自停藥。一般情況下,輕中度感染患兒需要使用5~7天抗生素,重度感染患者需要使用10天抗生素。
抗生素減量吃
感冒越治越嚴重
8歲的萌萌患了細菌性感冒,已經吃了一個多星期的抗生素,不但病情不見好轉,還患上了鼻竇炎。萌萌的媽媽帶孩子到耳鼻喉科就診,她納悶地問:「怎麼越治越嚴重呢?」
李瑩詢問得知,萌萌的媽媽聽說抗生素副作用大,就沒有按兒科醫生說的藥量給孩子服用,而是每次吃藥時減一半的量,或一天該吃三次藥改為一天吃兩次藥。
「這其實是一種常見的抗生素濫用現象。」李瑩說,人體發生細菌感染時,細菌量比較大,這些細菌群體通過分裂進行繁殖,每分裂一次會有極少的細菌發生變異,從敏感菌變為耐藥變異菌。在自然狀態下,耐藥變異菌所佔的比例極小,只要使用充足劑量的抗生素,敏感菌與個別耐藥變異菌都可以被殺滅,使感染得以控制。然而,有些家長在給孩子使用抗生素時,任意減少服藥劑量,如1片改半片、1匙改半匙,結果造成抗生素使用劑量不足,使得孩子體內藥物濃度達不到殺死致病細菌所需要的水平,這不僅導致致病細菌無法被徹底清除,還很容易誘發細菌耐藥性,給以後的抗感染治療帶來更大的困難。
頻繁更換抗生素
易導致細菌耐藥性
5歲的陽陽感冒後咳嗽不斷,醫生檢查發現是細菌感染所致,就開了一些抗生素讓孩子服用。服藥兩天後,陽陽的媽媽見孩子還是天天咳嗽,就自行給他換用了更高級的抗生素,雖然有效,但也沒像她想像的那樣藥到病除,於是她又換了一種抗生素給孩子用。
「陽陽媽媽的這種做法,是很多家長存在的一種抗生素濫用行為。」李瑩說,孩子咳嗽了,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快速止咳。倘若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咳嗽,在孩子吃了兩三天抗生素以後,如果咳嗽照舊,一些家長就會給他更換新的抗生素,甚至換更高級的抗生素,這很容易導致細菌耐藥性。
「家長應該認識到藥物的起效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特別是咳嗽,即使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在使用抗生素殺滅了致病細菌後,通常仍然不能馬上讓孩子停止咳嗽,這是因為孩子長期咳嗽會導致呼吸道上皮細胞損傷、氣道反應性增高等,這也需要一定的修復時間。」李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