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時代,應該「做二休五」嗎?

2020-12-19 北晚新視覺網

春節假期轉眼已接近尾聲。新年伊始,似乎所有人都更加有理由要打起精神,以嶄新的面貌開始新一輪的奮鬥——雖然不知道有多少人的「New Year Resolution」(新年目標)到了年末又會化作淡淡的遺憾和悵惘,但充滿希望地開啟新的一年聽起來總歸不是壞事。

從去年開始,實際我們已會發現,從鄰國日本渡來了種種有關「低欲望」的討論。經濟學者大前研一曾在《低欲望社會》(上海譯文出版社版)一書中分析了日本社會少子化、老齡化、年輕人失去上進心和欲望等現象。如今,有關「降低欲望」、「35歲前實現財務自由」和「提前退休」等話題的討論不但沒有減退熱度,反而有更加火熱的趨勢。其中的代表之一便是「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Retiring Early運動的追隨者們。他們嘗試通過降低物慾,過極簡的生活,目標是「迅速攢夠一年生活費的25倍」——這樣每年就可以靠4%的理財收益生活,實現提早退休的願望。對「FIRE族」而言,「有閒」才是真正的富有,他們意欲與被消費裹挾的人生徹底告別。

無論這是否屬於烏託邦式的浪漫空想、是否代表年輕世代已失去了上進心,它至少表明了一種日趨普遍的態度:「雞血」和「雞湯」已不再適合所有人,在繁忙工作的間隙,有一部分人已停下來思考存在的意義、自問工作的目的,以及重新規劃他們的生活。

近日出版的《做二休五:錢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更像是一次對打破人們「做五休二」(實際上很多上班族甚至都無法擁有「休二」)常規生活的試探,探索一種「不用賺太多錢也可以生活無虞的方法」。作者大原扁理也曾過著普通上班族的生活,他發現當時的東京職場只看重「拼命三郎」的態度,和周圍的年輕人談起高昂的房租和高強度的工作時,很大比例的東京人會對他說:「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才不正常!」大原扁理對此感到莫名其妙,「忙得連吃飯都沒有時間,結果因為過勞而倒下,這種事竟成為佳話……一點也不佳。」他還發現,就算工作成那樣,很多人依舊過得並不寬裕,他們把辛苦賺來的錢都貢獻給了消費主義浪潮,陷入了一個努力工作、拼命消費、越工作卻反而越痛苦的循環之中。於是,大原開始反思一件事:真的有必要為了錢這樣拼命工作嗎?最後,他的解決方法是搬到房租較便宜的東京郊區,每周只工作兩天(做重度身障者的看護),剩餘五天則交回給自己安排(看書、聽廣播、散步、做家務),實現了「做二休五」的「隱居」生活。

為降低生活成本,大原同樣選擇過極簡的生活,降低一切不必要的消費。比方說,自己學著剪髮、用小蘇打代替化學清潔劑、在住處周圍尋覓可以果腹的野草等。大原在書裡對此坦然地解釋道:「我沒有錢,過著清貧的生活,有時吃野草度日;取而代之的是從過度疲勞中解脫了。」聽聞此言,常在工作中感到疲憊的我們是否又會感到一絲羨慕呢?作者頗為「原始」的生活方式固然不可能被所有人效仿,甚至可能還有不少人會覺得這太過荒誕,但此書的意義或許就在於它為讀者展示了人生的選擇充滿了可能性;同時,它亦再度將現代社會中「過度勞累」的問題懸置在了每個人眼前。

同樣由來自日本的森岡孝二教授的《過勞時代》中譯本([日]森岡孝二著,新星出版社)也於近日面世,這亦是第一部國外關於過度勞動問題的研究著作在我國的翻譯出版。本書問世於2005年,迄今已經再版20餘次,可見其關注的話題乃是與廣大讀者切身相關的事。相信《過勞時代》提出的問題會使不少讀者停駐思索:為什麼生產力在發展,人們曾經期待的「休閒型社會」並未到來,「過度勞累的時代」卻開始了?為什麼物質享受越來越豐富,人們的業餘時間卻越來越少?作者從全球化、信息社會、管制放鬆、被消費所改變的僱傭勞動等視角著眼,用大量的案例、數據和其他證據,細緻地討論了日本社會嚴重過勞的各種現象,批判了這一日本深陷其中的社會性災難,並從多個方面提出了消除過重勞動的具體對策。雖然距離本書的寫作已經過去了十餘年,但在今日讀起來,它對中國當下快速發展的社會頗具指導意味。不過,令人感到頗為遺憾的是,作者森岡孝二在本書中譯本出版的前夕因「過勞」而辭世,這提供的或許是給我們的另一重警示吧。

新的一年開始了,人人都嚮往著「做二休五」是不現實的,但既然身處「過勞時代」,那麼希望每個人都能關注健康,平衡好工作與生活。

(《做二休五:錢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 [日]大原扁理著 九州出版社《過勞時代》 [日]森岡孝二著 新星出版社)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 如何走出過勞的時代?
    (原標題: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 我們如何走出過勞的「摩登時代」?……過勞死——社會與個體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從醫學上解釋,「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由於積重難返,將突然引發身體潛在的疾病急性惡化,救治不及時而危及生命。直接促成「過勞死」的五種疾病依次為: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
  • 過勞時代:「人肉乾電池」的宿命?
    2018年8月1日,74歲的學者森岡孝二因心臟病發,搶救無效去世。森岡孝二被稱為「過勞死問題研究第一人」,一生為解決過勞問題而奔波。所以1988年功能飲料Regain的廣告語,是那年島國年度流行語:你能24小時作戰嗎?但很快,過勞死成為日本難以徹底祛除的社會性災難。日本官方對過勞死的定義是:每個月加班80個小時,因過度疲勞造成的死亡。
  • 過勞時代,為何中國人忙得停不下來?
    而過勞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範圍的普遍現象,不只是在中國,即使是在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也存在著不同程度過勞現象。 遠超過了正常的每天八小時的工作時間更別說上五休二,但對此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贊成的一方認為:人生漫漫,不能只是吃喝玩樂,工作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能給你提供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讓你獲得物質上的滿足,你不「996」何來「778」(7諧音錢8諧音花,錢錢花)。
  • 身處「過勞時代」,我們到底能做些什麼
    網絡圖片最近,因為新華社記者徐勇突發心梗去世、藝人高以翔意外猝死,讓過勞的風險,再次成為社會討論的話題。因此,這次事件發生後,就有不少聲音譴責高以翔生前加班加點錄製節目的電視臺,同時也有人呼籲企業應該為員工更合理的安排工作時間,減少加班。而考慮到當前整個社會加班現象的常態化,更需要追問的是,當我們在感嘆社會的發展之快、變化之快時,是否也曾考慮過,我們是否也為此支付了一些超常規的付出,乃至包括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
  • 「過勞時代」裡,如何做不願奮鬥的日本人
    然而有光的地方就有影,伴隨著「日本人愛工作」的美名,日本人的「過勞」問題也傳遍了全世界。日本過勞問題研究專家森岡孝二在其著作《過勞時代》(巖波新書精選系列)中提到,英語中本來沒有「過勞死」這個單詞,後來吸收了日語發音「karoshi」創造出一個新詞,已經被《牛津英語詞典》在線版收錄。「過勞」就像「泡溫泉」「賞櫻花」一樣, 作為一種「日本式生活」為世界人民所熟知。
  • 如果錢不多,能過上「做二休五」的生活嗎?這位隱居青年有話說
    藝薦 ·講座 |如果錢不多,能過上「做二休五」的生活嗎?《做二休五》的生活哲學來自日本的隱居青年大原扁理將分享他在東京和臺灣等城市「做二休五」的經歷,講述怎樣利用不多的錢(月入4500元),不看老闆臉色,過上自在的隱居生活。而充實的隱居生活,可一點也不比按部就班地上班來得簡單。
  • 「做四休三」工作制要來了!「做五休二」工作制將有望被淘汰
    原標題:「做四休三」工作制要來了!「做五休二」工作制將有望被淘汰你還在為天天加班、假期又沒假放發愁?「做五休二」工作制將有望被淘汰!對,你沒看錯!將有望在2030年實行「做四休三」工作制,「做五休二」工作制有望被淘汰掉!
  • 做六休一好,還是做五休二好?答案非常的真實!
    有的工作是做六休一,有的工作是做五休二,這兩種到底哪種好,還真不一定能夠說的清楚。先說做六休一吧,看起來好像比較難以接受,但是一樣的供不應求,這不得不說現在的職場「僧多粥少」的現狀一是有點難以改變,但是這個工作時間,很多人還是能夠接受的,主要原因還是其他方面的待遇都不錯。
  • 過勞時代,誰為我想要的生活節奏埋單
    這是吉爾·弗雷澤《令人窒息的辦公室,被迫工作的美國人》一書的開場,被日本著作《過勞時代》引用,當然,如果把吉瑪換成中國人的名字,讀者也不會對這個場景感到陌生。《過勞時代》日文版出版於2005年,至今再版12次,中文版於2019年1月首度面世。
  • 做五休二嗎?」HR:「建議你去做公務員」
    他學的計算機專業,大學期間利用暑假實習,接手過一些小的項目
  • 鬧市裡求安逸,「做二休五」的另類人生
    04:51來自琴子愛思考做著一份「做五休二」的工作,每天按部就班生活,偶爾有時間約朋友出來聚聚,喝杯奶茶,這樣的生活已然覺得很享受了。而本書的作者大原扁理,卻過著令人豔羨的「做二休五」的另類隱居生活。過了一段為了高昂房租每天連軸轉工作的繁忙日子,作者突然就倦了。他找了東京一個交通閉塞的郊區住下,儘量降低生活中不必要的支出,能動手絕不花錢,每周僅工作兩天就可以覆蓋一個月的支出。
  • 人社部發話了,標準為做五休二!CFAer:做六休一是常態
    人社部發話了,標準為做五休二!CFAer:做六休一是常態今天周日,有多少小夥伴們是和小編一樣還在工作的?很多人,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工作,或者是新媒體相關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做六休一。但是近日人社部官網發布《我國法定年節假日等休假相關標準》對包括休息日、法定年節假日、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五類休假標準予以明確。隨著國務院第174號令的施行,我國職工的休息時間標準為工作五天、休息兩天。看完這個是不是非常的激動呢?但是貌似以前也有這個消息出來。
  • 打工、內卷、狼性、過勞,加速時代的我們幸福嗎?
    原創 remix教育編輯部 remix計劃Remix教育策劃的【深場】系列直播沙龍,11月14日首期邀請了社會學家嚴飛老師、知名經濟學者陸銘、創業媒體人葉鐵橋,圍繞「打工人」話題,討論過勞時代、階層固化、零工經濟等話題,本文為討論內容。
  • 中國每年「過勞死」達60萬人,誰該埋單?
    過勞死——職場不能承受之重 「過勞」似乎已成中國職場的常態。過度加班又是導致過勞死的首要原因。有資料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人,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 …… 過勞死——社會與個體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 從醫學上解釋,「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由於積重難返,將突然引發身體潛在的疾病急性惡化,救治不及時而危及生命。 直接促成「過勞死」的五種疾病依次為: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
  • 日本「工作狂」文化真的好嗎?過勞時代來臨,或有這些代價
    2002年《牛津英語詞典》在線版增加了一萬多個新詞彙,其中之一就是來自日語的「karoshi 」(過勞死)。這意味著過勞死已作為象徵日本人生活方式的一個典型詞語為全世界所熟知,還意味著過勞現象並非日本所獨有,而已經蔓延至世界各地,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過勞的時代。
  • 如果全國實行上五休二,八小時工作制度,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先別急著噴我,實行五休二八小時工作制度是有一定前提的。雖然現在勞動法就已經規定了五休二和八小時工作制度,但大夥都心知肚明,五休二和八小時工作制度實在是「鳳毛麟角」。那麼如果全國強勢執行五休二,八小時工作制度後會怎樣呢?
  • 你休過「探親假」嗎?陝西的探親假是這樣規定的……
    在民營企業上班的被訪者,有84%的人表示從來沒有休過,還有這種假? 調查 這4類單位多數被訪者有探親假 「你或同事是否休過探親假?」「你同意取消探親假嗎?」在某國有銀行工作的李女士表示:「現在的績效收入都和工作量掛鈎,休二三十天的探親假,基本上這個月的工資就沒多少了,所以,自己不敢休,也沒見同事休過這個假。」
  • 警惕「過勞時代」,企業員工健康管理該如何開展?
    2018年底,中國適度勞動協會會長楊河清教授公布的調研數據顯示,按照日本過勞死預防協會的標準對北京白領分析,四分之一的勞動者正站在「過勞死」的邊緣。疫情給了人們一次在家辦公的機會,但箇中滋味只能自己體會。且看一個小現象,釘釘慘遭小學生的「毒手」,一邊給好評一邊打一星,逼得釘釘的運營跪求饒命。可見,生活和工作的邊界,已經非常模糊了。
  • 每月1.8萬,包吃包住,做五休二?這種「高薪招聘」要警惕
    文/半島晨報做五休二、五險一金包吃包住、朝九晚五每月工資 1.8 萬面對這樣的招聘信息對方:現在問我還有什麼意義嗎?李先生:那我只能報警處理了可以嗎?對方:沒問題,可以的。麻煩拿好你的合同和收據去告訴警察,問問警察我們犯了什麼法。
  • 志存高遠,爭做時代新人(勞健煒)
    志存高遠,爭做時代新人(勞健煒)佛山學習平臺當今的中國已不再是以前的中國,不再是那個飽受欺辱的國家,我們的祖國在日漸變得強大,交通、科技、醫療等方面的水平也在不斷地提升。還記得2019年的那場國慶閱兵嗎?一架架坦克和飛機,還有許多高科技武器裝備,比如東風系列飛彈,殲系列戰鬥機等等,無不彰顯著我國軍事力量的強大。醫療方面,2020年上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顯中國力量。雖然前幾個月感染人數都在暴增,但在許多醫學人員的努力下,半年的時間內就逐漸控制住疫情。這足以看出我國的醫療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