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大變樣丨羅甸縣茂井鎮牛棚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王寬立

2020-12-24 天眼新聞

我叫王寬立,是貴州黔南羅甸縣茂井鎮牛棚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

時光荏苒,我的駐村生活也持續了三年多的時間,作為一個改非幹部,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2017年9月被縣派駐茂井鎮牛棚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隊長。自駐村以來,我圍繞建強基層村級黨組織、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增進黨群幹群關係,紮根邊遠山村,盡職盡責,為群眾脫貧奔小康付出了應有的努力。

王寬立和駐村工作隊員們組織召開群眾會議謀發展

駐村後,為了能全面掌握牛棚村情況及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我和駐村隊員紮下根來,認真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首先開展座談會,初步了解村情民意。然後逐一走訪2014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112戶,484人次,全面細緻了解貧困戶主要收入來源和致貧原因。通過不斷實地走訪、與群眾面對面談心交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完善了《2018-2020年茂井鎮牛棚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幫扶計劃》,不僅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確保能順利開展且落地見效。結合縣鎮安排的貧困人口動態調整和「四大提升」行動,按照村級脫貧攻堅規範化手冊要求,組織全體駐村隊員全面完成了11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143戶非貧困戶基礎信息登記和建檔立卡工作,規範完善了村級相關工作制度,取得良好工作成效,為儘快實現整村脫貧營造了良好開局!  我深知,既然組織信任就要沉下心來,切實幫助解決村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真心實意地為村民做幾實事。因此,我選擇百姓最關心、最能受益的項目去做,常常驅車上百公裡,往返於縣、鎮進行溝通,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項目和技術的支持。三年多來,在我的努力爭取下,各方面基礎條件提前得到了改善。一是投入10萬元,將原來村級小學改造成了村幼兒園,使村內24名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切實減輕了群眾教育支出。二是藉助通組公路實施機遇,結合牛棚村和廣西省天峨縣三堡鄉甲板村隔河相望實際,為切實改善村交通條件,方便兩地群眾來往,爭取鎮級支持,新開挖通了牛棚十一組至納峨碼頭斷頭路,並積極主動與縣交通部門對接爭取納入了通組公路硬化項目,2018年通組路硬化項目實施後極大地改善了村內交通條件。三是根據村內實際,積極主動對接鎮扶貧站和幫扶部門,申報垃圾處理設施7個、LED路燈100盞、太陽能路燈30盞、串寨串戶路13389平方米、750平方米村級活動場所1個。四是藉助廣州幫扶村機遇,主動爭取幫扶資金建設村級公廁1個。  作為村「第一書記」,我不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並為黨員群眾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入戶宣講十九大精神和扶貧惠農政策,堅定貧困戶脫貧信心,讓群眾真正理解政策落實,積極支持幫扶工作,保證幫扶措施順利實施開展。  一是加強村「兩委」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到村後,我發現村支部書記因在鎮村兼職多,加之自身家庭事務原因,導致工作力不從心,通過與支部書記座談交流,講清脫貧攻堅工作任務的重要性和艱巨性,讓支部書記作出選擇,最終原支部書記表示要辭職,並推薦村返鄉青年岑世院作為支部書記人選供組織考察,了解原支部書記真實想法後,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我從村班子建設需要角度出發,深入黨員戶家中傾聽黨員意見,並主動與鎮黨委匯報村班子建設情況,經民主推薦、組織考察,最終重新配強了村班子。  二是針對黨員隊伍老齡化、年輕黨員較少,黨建帶頭人能力薄弱問題,我通過走訪了解、黨員推薦、積極分子自我申請,2018年指導村黨支部按程序發展了2名入黨積極分子,加強了村「兩委」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  三是推進學習教育提升黨員隊伍素質。牛棚村黨員年齡整體偏大,學習教育抓的不夠緊,學習積極性不高。我入戶走訪黨員家中,了解黨員家庭情況和思想動態,面對面深入談心交流,一對一進行宣傳教育,黨員隊伍思想整體轉變,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同時大力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定期召開「主題黨日」學習會,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積極開展學習研討和講黨課,加大學習力度,學習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是多措並舉抓好黨員管理。對部分黨員因事因病不能及時參加學習的,通過建立牛棚村黨員學習微信群及時發布學習內容,加強平時黨員溝通交流;對行動不便的老黨員建立上門送學機制,通過入戶走訪及時傳達黨的新精神、新政策;對農忙時黨員不能集中開展學習的,利用入戶走訪時機及時傳達學習內容;對村上的老黨員、困難黨員,建立聯繫幫扶機制,在平常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有了好的戰鬥堡壘,沒有產業支撐農村脫貧怎麼鞏固?產業發展是農村脫貧攻堅的助推器。

王寬立現場培訓金花茶種植戶種植要領

什麼產業周期短、見效快、風險小,讓群眾在短時間內就開始有收益?什麼產業前景好?帶著這些問題,我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結合縣鎮產業規劃,我多次與村支兩委溝通後得到了大力的支持。隨後,在村支兩委的組織下召開群眾會議,廣泛徵求群眾的意見,群眾對發展短期生豬養殖項目願望強烈,對發展金花茶種植項目也是熱情高漲,對種植油茶項目有傳統習慣,這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通過主動對接申報,三年多以來組織申報實施了產業項目14個,資金309.26萬元,優質油茶種植283.3畝,投入資金22.6542萬元,覆蓋貧困戶70戶314人;金花茶種植234.31畝,投入資金113.3051萬元覆蓋貧困戶58戶257人;投入專項扶貧資金173.3萬元,採用「三變」改革方式發展金花茶、百香果種植、火龍果等7個利益聯結項目7個,覆蓋貧困戶50戶211人。實施扶貧小額信貸38戶,貼息22.05萬元,其中入股分紅19戶,戶均分紅0.9萬元。同時督促指導農戶按照種養殖技術要求規範種養殖,確保項目真正發揮效益。  駐村開展工作以來,我一直吃住在村,堅持逐戶走訪了解真實情況,真心實意為群眾排憂解難,真幹實幹幫貧困戶脫貧致富。2017年我到村駐村後,了解到村辦幼兒園因辦學條件限制,全部擠在村主任家一間20多平米的屋內上課,且無課桌椅,我主動聯繫單位領導,協調企業幫助解決了15套課桌椅和部分幼兒娛樂設備、學習用品等,深山的學生和家長第一次見到和城裡幼兒園一樣的教學設備和學習用品非常高興。2018年我了解到村裡一光棍貧困戶無住房,暫住其兄約5平方米的偏屋雜房,我第一時間深入貧困戶家中查看房屋情況,並及時向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匯報情況後為該貧困戶落實「危房改造項目」並組織村兩委和工作隊幫助實施;針對貧困戶情況,我積極向單位領導匯報,開展訪貧問苦幫扶行動,三年來共開展幫扶慰問4次,為40多戶貧困戶送去大米、菜油、棉被、衣物等,傾注了單位的真誠關懷,結成了「幫扶對子」;針對牛棚村辦公條件落後的實際,我又積極向單位領導匯報,三年來協調解決幫扶資金2.5萬元,用於改善村辦公條件。目前,牛棚村基本達到每名村幹部一套辦公設備,使該村辦公條件實現了質的飛躍。  我在駐村以來始終真情幫扶,群眾的困難就是自己的困難,常常在入戶走訪中,了解群眾存在的困難他總是熱心幫助去解決。為方便與村黨員幹部、貧困戶的溝通、宣傳政策,我建立了「村村兩委幹部」「村黨員」「村貧困戶」微信群,方便了「政策上傳下達」同時吸納民意,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一致好評。   目前,我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我將繼續紮根深度貧困村牛棚村,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繼續精準施策抓落實,強基固本促脫貧,不斷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帶強黨員隊伍,夯實黨建根基,築牢戰鬥堡壘,不斷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會制度化開展,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積極宣講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群眾開展黨建工作,不斷堅定群眾脫貧信心,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不懈努力!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曉琳 整理

見習編輯 吳一凡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肖慧

相關焦點

  • ...情助脫貧丨羅甸縣羅悃鎮羅蘇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黃光菊
    我叫黃光菊,是羅甸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幹部,現任羅悃鎮羅蘇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2014年以來,精準扶貧這個動聽的詞彙傳遍全國各個鄉村,全國自上而下,所有單位和部門都圍繞脫貧攻堅開展工作,以脫貧攻堅工作統攬全局。
  • 蘭花集團莒山煤礦駐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扶貧工作隊長、村第一書記...
    8月15日,在陵川縣舉行的郭建平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上,縣委書記侯貴寶表示:「要抓住郭建平先進事跡宣傳契機,推動陵川的脫貧整體工作再進一步。通過對郭建平先進事跡的宣傳,影響帶動所有奮戰在一線的同志更加全身心投入到扶貧工作中,各職能部門及附城鎮要提高政治站位、實現有效對接,解決臺北村在實現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幫助臺北村實現大提升、大變樣。」
  • 「我的扶貧故事」「五個要點」助扶貧|羅甸縣茂井鎮桃園新村工作隊...
    2018年2月26日,按照縣委脫貧攻堅工作部署,組織派我到茂井鎮五家墳村(現為桃園新村)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當晚收拾好行李後,27日一早我就到達了茂井鎮五家墳村村委會,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活。當年3月,縣委組織部下文由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6月我任駐村第一書記。
  • 土城子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高宏宇:植根脫貧熱土奉獻扶貧真情
    內蒙古青城融媒網(記者高申)個子不高,鄉音濃重,一副忙忙碌碌的樣子,這就是烏蘭察布市自來水公司駐集寧區白海子鎮土城子村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高宏宇給人的第一印象。當年5月,高宏宇被組織派到土城子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然而,當真正駐村時,高宏宇的一腔熱情差點被澆滅。開會沒人來、入戶碰鼻灰……面對百姓的不信任,高宏宇沒有氣餒,帶隊挨家挨戶走訪。撂荒的土地、滿街的垃圾,讓他意識到調動村民積極性,是脫貧攻堅首要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平凡中的感動|羅甸縣鳳亭鄉鳳亭村駐村工作隊長黃...
    我叫黃加建,男,中共黨員,出生於1984年12月,2008年12月參加工作,2018年成為羅甸縣鳳亭鄉鳳亭村駐村工作隊長。  2018年我很榮幸被組織選派到鳳亭村村擔任脫貧攻堅隊隊長。黃加建(中)與群眾查看項目實施情況  2018年鳳亭村開始安排有零星搬遷任務,我第一時間想到了羅小輝和羅小望戶兩兄弟,家庭人口共10人,擠在一個70平方的小平房裡,看著家徒四壁,無法想像多年來10人怎麼居住。
  • 【美麗鄉村築夢者】清水河縣城關鎮神池窯村扶貧隊長、駐村第一女...
    美 麗 鄉 村 築 夢 者——清水河縣城關鎮神池窯村扶貧隊長、駐村第一女書記王永霞隆冬時節,我踏上了曾經是自治區貧困縣清水河的路程,向這位連續三年被中共清水河縣委員會、清水河縣人民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優秀駐村「第一女書記」進行了採訪。深入到美麗的神池窯村,感同身受女書記王永霞放下需要照顧3歲的兒子、面臨中考的女兒,選擇來到神池窯村做扶貧書記。面對眼前貧窮落後的神池窯村、村民們對致富的渴望、對她的不信任,她下定決心,一定要讓神池窯村變個樣。
  • ...清水河縣老牛灣鎮大岔梁村扶貧隊長、駐村第一書記 - 崔衛畢
    在大岔梁村工作的崔衛畢第一書記 是稱謂更是責任2017年1月,崔衛畢轉業到呼和浩特市科技館工作,2月接管扶貧工作,3月獨自駕車凌晨4點從呼和浩特市出發,經過5個小時山道彎彎的趕路平均年齡70歲,大多是「老弱病殘」的村民居住在乾旱少雨半山地帶,基礎設施耗資大,建設難,嚴重製約了該村的經濟發展,加之農業生產農藥、種子、化肥等生產物資和生活必需品,交通運輸成本高,農副產品交易難,老百姓出行難等問題擺在新隊長面前。壓力就是動力,使命召喚擔當。
  • 【喜迎十九大】南昌選派第一書記駐村扶貧「拔窮根」
    南昌新聞網訊 十八大以來,南昌把脫貧攻堅工作當做一項重大任務不斷推進。2015年以來,南昌開展「百名書記扶百村、千個單位掛千點、萬名幹部聯萬戶」行動,集中選派了一批優秀幹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有力地推進了脫貧攻堅工作,當好農民脫貧致富「火車頭」,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充分認可。
  • ...都勻市歸蘭水族鄉聯盟村第一書記、市衛健局駐村工作隊隊長王德周
    我叫王德周,是都勻市歸蘭水族鄉聯盟村第一書記、都勻市衛生健康局駐村工作隊隊長。2018年1月,在臨近豬年春節之際,我帶著組織的期望和重託,帶著背包行囊風塵樸樸來到都勻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歸蘭大山深處的一個深度貧困村,聯盟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就是幹|羅甸縣紅水河鎮平亭村駐村工作...
    「鎮黨委決定派你到平亭村去,那裡是全鎮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塊硬骨頭,你是扶貧站幹出來的,組織相信你。」2019年3月,單位主要領導找我談話,決定派我到黔南州羅甸縣紅水河鎮平亭村主持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我欣然答應,這對我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 駐村書記對話代表委員|牛棚裡「雲聊」如何做好貧困地區產業扶貧
    化希青蘭州理工大學派駐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五家鄉下莊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蘭州理工大學財務處項目管理科科長柴強全國政協委員,甘肅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甘肅省乾旱生境作物學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常務副主任。
  • ...省總工會駐龍山縣洗車河鎮耳洞村幫扶工作隊長、村第一書記郭超華
    時光如白駒過隙,今天已是駐村幫扶第885天。夜深人靜,翻看駐村以來一疊疊厚厚的日記本,往事點點滴滴,仿佛就在昨天。2018年2月22日省總工會幫扶隊組建,3月12日正式駐村。駐村之前,了解了一些千裡之外的幫扶村的情況。龍山縣耳洞村是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地處偏僻,交通不暢,是當地最貧困的村子之一。
  • 駐村第一書記引來河南財大校友愛心
    帶來這份意外快樂的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和大數據學院85級校友劉強、90級校友徐化冰等7人。此次愛心捐助和調研活動,源於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派駐廟灣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徐雲峰的一席情況介紹。    徐雲峰是今年3月份受組織委派駐村的。進村伊始,除了集體經濟「空殼村」這個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大問題,就是安裝路燈、廁所革命和山村孩子的教育問題。
  • 【法治嘉祥】駐村第一書記 | 縣司法局駐村第一書記為「軟弱渙散村...
    嘉祥縣司法局嘉祥司法所所長王寧同志,2019年7月份掛職金屯鎮王屯村第一書記,開始兩年的駐村幫扶工作。王屯村有3143口人,是金屯鎮人口第二大村,人均1.15畝約3600餘畝田地,共有 64名中共黨員和25戶精準扶貧戶,20年前王屯村在金屯鎮無論是村集體經濟還是村兩委工作都是數一數二的先進村。結合縣下派辦和金屯鎮黨委的指導意見,王屯村村兩委班子戰鬥力弱、服務意識差,村集體經濟薄弱,存在信訪問題。王寧同志把王屯村未來兩年的重點工作放在村兩委履職能力的提升和村集體經濟發展上。
  • 「我的脫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丨羅甸縣邊陽鎮團田村第一書記張青虎
    我叫張青虎,是羅甸縣邊陽鎮團田村第一書記。    一直以來,我始終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守初心,擔起使命。扛起了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捨棄小家,顧全大家,抓好疫情防控,推進產業發展,認真盡職盡責。
  • 古田縣駐村第一書記抗疫側記
    不聚集,不扎堆是防疫工作的關鍵。吉巷鄉蘭溪村駐村第一書記熊銀花,作為女同志,她堅持同其他村幹部一起奮戰在第一線,採用大喇叭、宣傳車、敲大鑼、微信群、貼公告、發放宣傳單等形式深入宣傳防控知識;排查返鄉人員,重點人員一戶一檔、嚴格管控、每日跟蹤,督促取消婚喪喜慶宴席67桌804人。
  • 「厚臉皮」的駐村第一書記
    高健來村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他卻在駐村工作中練就了一副「厚臉皮」。說起來,「厚臉皮」的「厚」可不一般。 駐村生活能習慣不?轉念一想,怕啥,努力幹唄。」回憶起接任第一書記,高健黝黑的臉上漾著笑容。 剛到村裡的時候,倆眼一抹黑,只能一天五六遍電話與上一任第一書記溝通聯繫、去鄰村虛心取經。為儘快熟悉民情,高健冒著大雪封路的危險,開車上山入戶走訪。就這樣,白天走訪調研,晚上整理資料,還要利用空閒劈柴燒炕、洗衣做飯。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扶貧駐村第一書記王海淼:一幕幕場景,都是難忘的歲月
    本刊訊(通訊員/正義 編輯/王建峰)王海淼,唐河縣教體局宣傳輿論辦公室副主任,2017年11月,派駐大河屯鎮秦崗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該村原貧困戶59戶107人,已脫貧41戶83人,未脫貧18戶27人。王海淼告訴記者,今年該村在產業扶貧和享受各類扶貧補貼政策下,堅決實現全部脫貧目標。
  • 大山深處的駐村第一書記:開「藥方」拔「窮根」 一心一意幫致富
    中國新聞網12月17日報導大山深處的駐村第一書記開「藥方」拔「窮根」 一心一意幫致富白日入戶走訪慰問,夜裡整理資料歸檔,這是楊謀自2019年擔任紫紅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養成的習慣。 2017年,紫紅村移民新村落成,全部村民入住,實現了整村脫貧。楊謀到崗後,主動融入紫紅村幹部群眾中,吃住在村、逐戶走訪。 沁源縣融媒體中心提供作為「半路接手」的第一書記,楊謀到崗後,主動融入紫紅村幹部群眾中,吃住在村、逐戶走訪。白天到貧困戶家中摸底,晚上將走訪貧困戶的情況詳細記錄,思考脫貧致富好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