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寬立,是貴州黔南羅甸縣茂井鎮牛棚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
時光荏苒,我的駐村生活也持續了三年多的時間,作為一個改非幹部,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2017年9月被縣派駐茂井鎮牛棚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隊長。自駐村以來,我圍繞建強基層村級黨組織、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增進黨群幹群關係,紮根邊遠山村,盡職盡責,為群眾脫貧奔小康付出了應有的努力。
王寬立和駐村工作隊員們組織召開群眾會議謀發展
駐村後,為了能全面掌握牛棚村情況及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我和駐村隊員紮下根來,認真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首先開展座談會,初步了解村情民意。然後逐一走訪2014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112戶,484人次,全面細緻了解貧困戶主要收入來源和致貧原因。通過不斷實地走訪、與群眾面對面談心交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完善了《2018-2020年茂井鎮牛棚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幫扶計劃》,不僅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確保能順利開展且落地見效。結合縣鎮安排的貧困人口動態調整和「四大提升」行動,按照村級脫貧攻堅規範化手冊要求,組織全體駐村隊員全面完成了11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143戶非貧困戶基礎信息登記和建檔立卡工作,規範完善了村級相關工作制度,取得良好工作成效,為儘快實現整村脫貧營造了良好開局! 我深知,既然組織信任就要沉下心來,切實幫助解決村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真心實意地為村民做幾實事。因此,我選擇百姓最關心、最能受益的項目去做,常常驅車上百公裡,往返於縣、鎮進行溝通,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項目和技術的支持。三年多來,在我的努力爭取下,各方面基礎條件提前得到了改善。一是投入10萬元,將原來村級小學改造成了村幼兒園,使村內24名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切實減輕了群眾教育支出。二是藉助通組公路實施機遇,結合牛棚村和廣西省天峨縣三堡鄉甲板村隔河相望實際,為切實改善村交通條件,方便兩地群眾來往,爭取鎮級支持,新開挖通了牛棚十一組至納峨碼頭斷頭路,並積極主動與縣交通部門對接爭取納入了通組公路硬化項目,2018年通組路硬化項目實施後極大地改善了村內交通條件。三是根據村內實際,積極主動對接鎮扶貧站和幫扶部門,申報垃圾處理設施7個、LED路燈100盞、太陽能路燈30盞、串寨串戶路13389平方米、750平方米村級活動場所1個。四是藉助廣州幫扶村機遇,主動爭取幫扶資金建設村級公廁1個。 作為村「第一書記」,我不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並為黨員群眾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入戶宣講十九大精神和扶貧惠農政策,堅定貧困戶脫貧信心,讓群眾真正理解政策落實,積極支持幫扶工作,保證幫扶措施順利實施開展。 一是加強村「兩委」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到村後,我發現村支部書記因在鎮村兼職多,加之自身家庭事務原因,導致工作力不從心,通過與支部書記座談交流,講清脫貧攻堅工作任務的重要性和艱巨性,讓支部書記作出選擇,最終原支部書記表示要辭職,並推薦村返鄉青年岑世院作為支部書記人選供組織考察,了解原支部書記真實想法後,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我從村班子建設需要角度出發,深入黨員戶家中傾聽黨員意見,並主動與鎮黨委匯報村班子建設情況,經民主推薦、組織考察,最終重新配強了村班子。 二是針對黨員隊伍老齡化、年輕黨員較少,黨建帶頭人能力薄弱問題,我通過走訪了解、黨員推薦、積極分子自我申請,2018年指導村黨支部按程序發展了2名入黨積極分子,加強了村「兩委」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 三是推進學習教育提升黨員隊伍素質。牛棚村黨員年齡整體偏大,學習教育抓的不夠緊,學習積極性不高。我入戶走訪黨員家中,了解黨員家庭情況和思想動態,面對面深入談心交流,一對一進行宣傳教育,黨員隊伍思想整體轉變,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同時大力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定期召開「主題黨日」學習會,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積極開展學習研討和講黨課,加大學習力度,學習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是多措並舉抓好黨員管理。對部分黨員因事因病不能及時參加學習的,通過建立牛棚村黨員學習微信群及時發布學習內容,加強平時黨員溝通交流;對行動不便的老黨員建立上門送學機制,通過入戶走訪及時傳達黨的新精神、新政策;對農忙時黨員不能集中開展學習的,利用入戶走訪時機及時傳達學習內容;對村上的老黨員、困難黨員,建立聯繫幫扶機制,在平常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有了好的戰鬥堡壘,沒有產業支撐農村脫貧怎麼鞏固?產業發展是農村脫貧攻堅的助推器。
王寬立現場培訓金花茶種植戶種植要領
什麼產業周期短、見效快、風險小,讓群眾在短時間內就開始有收益?什麼產業前景好?帶著這些問題,我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結合縣鎮產業規劃,我多次與村支兩委溝通後得到了大力的支持。隨後,在村支兩委的組織下召開群眾會議,廣泛徵求群眾的意見,群眾對發展短期生豬養殖項目願望強烈,對發展金花茶種植項目也是熱情高漲,對種植油茶項目有傳統習慣,這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通過主動對接申報,三年多以來組織申報實施了產業項目14個,資金309.26萬元,優質油茶種植283.3畝,投入資金22.6542萬元,覆蓋貧困戶70戶314人;金花茶種植234.31畝,投入資金113.3051萬元覆蓋貧困戶58戶257人;投入專項扶貧資金173.3萬元,採用「三變」改革方式發展金花茶、百香果種植、火龍果等7個利益聯結項目7個,覆蓋貧困戶50戶211人。實施扶貧小額信貸38戶,貼息22.05萬元,其中入股分紅19戶,戶均分紅0.9萬元。同時督促指導農戶按照種養殖技術要求規範種養殖,確保項目真正發揮效益。 駐村開展工作以來,我一直吃住在村,堅持逐戶走訪了解真實情況,真心實意為群眾排憂解難,真幹實幹幫貧困戶脫貧致富。2017年我到村駐村後,了解到村辦幼兒園因辦學條件限制,全部擠在村主任家一間20多平米的屋內上課,且無課桌椅,我主動聯繫單位領導,協調企業幫助解決了15套課桌椅和部分幼兒娛樂設備、學習用品等,深山的學生和家長第一次見到和城裡幼兒園一樣的教學設備和學習用品非常高興。2018年我了解到村裡一光棍貧困戶無住房,暫住其兄約5平方米的偏屋雜房,我第一時間深入貧困戶家中查看房屋情況,並及時向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匯報情況後為該貧困戶落實「危房改造項目」並組織村兩委和工作隊幫助實施;針對貧困戶情況,我積極向單位領導匯報,開展訪貧問苦幫扶行動,三年來共開展幫扶慰問4次,為40多戶貧困戶送去大米、菜油、棉被、衣物等,傾注了單位的真誠關懷,結成了「幫扶對子」;針對牛棚村辦公條件落後的實際,我又積極向單位領導匯報,三年來協調解決幫扶資金2.5萬元,用於改善村辦公條件。目前,牛棚村基本達到每名村幹部一套辦公設備,使該村辦公條件實現了質的飛躍。 我在駐村以來始終真情幫扶,群眾的困難就是自己的困難,常常在入戶走訪中,了解群眾存在的困難他總是熱心幫助去解決。為方便與村黨員幹部、貧困戶的溝通、宣傳政策,我建立了「村村兩委幹部」「村黨員」「村貧困戶」微信群,方便了「政策上傳下達」同時吸納民意,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一致好評。 目前,我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我將繼續紮根深度貧困村牛棚村,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繼續精準施策抓落實,強基固本促脫貧,不斷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帶強黨員隊伍,夯實黨建根基,築牢戰鬥堡壘,不斷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會制度化開展,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積極宣講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群眾開展黨建工作,不斷堅定群眾脫貧信心,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不懈努力!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曉琳 整理
見習編輯 吳一凡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