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丨羅甸縣邊陽鎮團田村第一書記張青虎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叫張青虎,是羅甸縣邊陽鎮團田村第一書記。    一直以來,我始終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堅守初心,擔起使命。扛起了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捨棄小家,顧全大家,抓好疫情防控,推進產業發展,認真盡職盡責。    駐村以來,我始終紮實開展各項工作,到村後,迅速適應新崗位,開展調研,深入群眾,作為一個年輕幹部,統籌協調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帶領整個團隊,按照上級的安排和部署,團田村在2018年底按照村出列各項標準,順利出列。

張青虎(左二)在特種養殖場作技術服務,結合有利地形防控非洲豬瘟

捨棄小家,顧全大家    2018年12月,駐村才開始一個多月,父親在從福建回老家的途中,在江西境內遭遇車禍,導致右腿腿骨粉碎性骨折,當時恰逢省級脫貧攻堅驗收,為了迎接驗收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我始終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都未能及時趕往現場,由哥哥從福建到江西把父親接回福建進行治療。    現在,父親在老家織金縣臥病在床,不能行走,由母親照顧,哥哥一家在福建打工,留下60多歲的二老在老家孤苦伶仃。由於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回家路途遙遠,幾乎沒有時間回家到床前看望,對老人,做了一個「不孝子」;來駐村時,妻子在羅甸,懷孕已經8個多月,挺著大肚子還要照顧大的孩子,只能儘量加班把工作完成後,爭取抽時間偶爾回家看看,對家庭,已然成了一個「不稱職」的丈夫和父親。

張青虎(左一)組織群眾共同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統籌抓好疫情防控,打好兩場戰役    充分利用脫貧攻堅指揮系統和作戰體系,自疫情發生以來,從大年初三便帶著家人從老家趕回返崗,開始投入戰鬥,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全體成員,發揮駐村工作隊和網格員作用,疫情期間,把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調整組建為疫情防控工作隊,調動群眾積極性,組織黨員先鋒隊和群眾志願者,充分發揮群防群控作用,逐戶逐人排查,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切實保障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並組織群眾有序復工復產,指導和組織務工就業,確保群眾收入穩定,同時統籌兼顧好脫貧攻堅工作,切實打好「疫情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兩場戰役。

推進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效    特種養殖是邊陽生態養殖公司發展的項目之一,也是團田村的特色產業之一,承擔著帶領全村貧困戶發展脫貧增收致富的使命,目前承擔著40戶貧困戶入股分紅的任務,然而,自2018年我國發生非洲豬瘟以來,豬養殖產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尤其2019年五月以來,非洲豬瘟對我縣的豬養殖業波及極大,大部分養殖場已經全軍覆沒,損失慘重,導致豬肉供不應求,價格瘋漲,同時牽引著雞肉,雞蛋,菜油等其他農產品價格的上浮,增加了群眾的消費壓力。    在養殖場面臨嚴峻考驗的危急時刻,充分發揮專業知識,高度認識到豬瘟的危險性及其會造成的嚴重後果,在原來指導升級改造的基礎上,結合孫志剛書記提出的「產業八要素」要求,立即加強技術服務,依託養殖場有利的地理環境優勢,協調消毒藥品等疫病防控物資,指導企業,和該企業並肩作戰,拼盡全力保護養殖場的安全,在百年不遇的非洲豬瘟面前,挺過風險高發的危險期,確保了產業的穩定發展,現在養殖場能保持100多頭的正常存欄量,穩步增長,又恰逢良好的生豬價格,使投入的扶貧資金髮揮應有的效益而不至於損失,保障了貧困戶的利益連結,同時也讓企業重獲生機,讓脫貧攻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為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種桑養蠶項目是我村的重點種植項目,從去年到今年,帶領村兩委和工作隊,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共發展211.4畝,覆蓋農戶114戶,已經在2020年6月順利投產,帶動機耕道等基礎設施的進入,很大程度幫助了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依託村級合作社,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持續鞏固脫貧成效。    接下來的工作中,還要繼續加強學習,查找自己的差距,不斷提升自我,向更優秀的同志看齊,以更好地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更好的推動產業發展和推進脫貧攻堅。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曉琳 整理

編輯 何濤編審 田旻佳 王琳

相關焦點

  • ...情助脫貧丨羅甸縣羅悃鎮羅蘇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黃光菊
    我叫黃光菊,是羅甸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幹部,現任羅悃鎮羅蘇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2014年以來,精準扶貧這個動聽的詞彙傳遍全國各個鄉村,全國自上而下,所有單位和部門都圍繞脫貧攻堅開展工作,以脫貧攻堅工作統攬全局。
  • 「我的脫貧故事」從打工小弟到大學生,一場真實的脫貧夢丨羅甸縣邊...
    我叫左國釗,來自貴州黔西南州羅甸縣邊陽鎮翁定村一組,現在是一名就讀於工程造價專業的大三學生。此刻,我正在學校圖書館,抬頭看向窗外,藍天白雲,微風徐徐,冬日暖陽斜照在桌子上,我感到很幸福。不過,與各種教育經費、生活費給我帶來的壓力相比,求學路途遙遠根本不算什麼。在我還不記事時,父親就因病離世,家中沒有強健勞力,唯一收入來源也是務農所得。要想收得多,就得種得多,所以我13歲就已會用牛耕地,播種、鋤草、收穫、裝倉,在城裡孩子連蔬菜種類還認不清的時候,種莊稼的一系列流程我已經瞭然於心。
  • 貴州省羅甸縣邊陽鎮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宣傳活動
    為深入貫徹國防教育法,強化愛國主義信念、增強國防觀念、提高國防意識,貴州省羅甸縣邊陽鎮採取各種形式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日宣傳。宣傳活動中,邊陽鎮在人流密集地,各交通要道、小學、中學等地方懸掛國防教育宣傳標語30餘幅,深入學校、走村入戶講解國無防不立,微信公眾號推送國防知識,營造人人愛國防、系國防、重國防的良好氛圍,讓全鎮人民明白國防教育的重要性。
  • 羅永輝:舍小家為大家,夫妻共赴扶貧一線丨最美第一書記
    南方雜誌社啟動「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大型策劃,並以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報導系列專題,全面展現廣東脫貧攻堅工作成效,今天推出系列之二十三《羅永輝:舍小家為大家,夫妻共赴扶貧一線》。「對於揭陽而言,現在是我真正的第二個故鄉了。」2019年,羅永輝駐村工作滿3年時選擇留了下來,開始了第2輪扶貧的新徵程,任職新豐村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 義無反顧戰貧困︱榕江縣場壩社區...
    我叫楊九紅,是場壩社區服務中心黨政辦公室副主任, 2015年大學畢業後我就來到了榕江縣工作。這五年來,一直奮戰在鄉鎮和社區基層一線參與脫貧攻堅,有緣結對幫扶了7戶貧困戶,經過共同的努力,現均已實現穩定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滴水穿石:扶貧路上永不言棄|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
    我叫黃呈江,是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駐村第一書記。   路漫漫,漫道雄關再回首;風蕭蕭,鉤沉歲月湧向前。我的脫貧攻堅故事裡,沒有波瀾壯闊的場景,只有平凡的點點滴滴。但是這些平淡無奇的鏡頭卻深深地鐫刻在我人生記憶裡,抹之不去。我當過教師,做過編輯、記者、講師,但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一次歷練,最可貴的一段人生經歷卻是參加脫貧攻堅。2018年2月,我有幸投身到龍坪鎮下儒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中,任第一書記、網格員。出生在邊遠農村的我,仰望過狹長的天空,薅過草,砍過柴,掌過犁,經歷過貧窮生活的洗禮。所以對於參與扶貧工作這項神聖的使命,情有獨鍾。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成了我的第二故鄉|羅甸縣邊陽鎮者任村駐村...
    我叫楊廣芳,是羅甸縣邊陽鎮者任村駐村工作隊長。者任村總人口1457戶6516人,貧困人口478戶1782人,2014年困發生率為27.34%;全村人口基數大,貧困面廣,工作壓力山大。全天24小時都要睜著眼睛,每項工作都需要親自過問,因為群眾工作無小事,脫貧攻堅工作更如此。
  • 【我從脫貧攻堅一線來】兩年援藏:舍小家顧大家的蘭天雪 成了無數...
    蘭天雪(右)和當地小朋友合影(圖由都江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舍小家顧大家成為無數孩子的蘭媽媽「我覺得很值得」「蘭天雪(左)和小朋友交流(圖由都江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其實,一開始拋下小家,我心裡還是挺愧疚的。」
  • 舍小家為大家 | 我的扶貧故事
    舍小家為大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1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一切都值得|黃平縣重安鎮五福村第...
    我叫蒲祖潤,是黔東南黃平縣農業農村局一名幹部,從2016年4月開始,根據單位推薦和組織選派,我來到重安鎮五福村任第一書記,近5年的駐村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幾近癱瘓的愛人,舍小家顧大家。  苗甫3組貧困戶羅朝忠家,家所處環境山高坡陡、海拔落差大,阻礙和制約了生產發展,但又能利用冷屏山這一獨特自然資源來發展種草養牛,通過幫助他家通過小額貼息政策貸款50000元,購買能繁母牛22頭,幫助聯繫免費提供優質金銀草種,指導他科學種植5畝,教會如何進行牧草青貯,如何防病和科學飼養管理,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動員搬遷至重安堡上。
  • 「我的扶貧故事」永葆軍人本色 奮力建功新時代丨羅甸縣龍坪鎮八總...
    我叫王思進,是羅甸縣綜合行政執法局一名工作人員,現任羅甸縣龍坪鎮八總村的駐村工作隊員,同時也是一名村支書。2005年12月我響應祖國號召報名參軍,成為百萬解放軍中的一員。2017年9月,為更好地踐行一名黨員的初心使命,我毅然成為了羅甸縣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員中的一員,投身到羅甸縣龍坪鎮八總村的扶貧工作當中。 初到八總村,我和隊友們用了近3個月的時間來摸清村情村況,一戶戶上門了解農戶意願,做好前期工作。而我被分派到八總村裡沙組。
  • ...牛棚」大變樣丨羅甸縣茂井鎮牛棚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王寬立
    我叫王寬立,是貴州黔南羅甸縣茂井鎮牛棚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時光荏苒,我的駐村生活也持續了三年多的時間,作為一個改非幹部,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2017年9月被縣派駐茂井鎮牛棚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隊長。
  • 江曉軍:先國家後小家 舍小我為大我
    江曉軍:先國家後小家 舍小我為大我 2020-07-24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方市大田鎮俄樂村駐村第一書記景春林:舍家為「大家」駐村更助村
    近日,看著手機視頻中的兒子,東方市大田鎮俄樂村駐村第一書記景春林深感愧疚,但短暫通話後,他又立即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最近他三歲半的小孩發高燒住院了,他趕回海口安排家人照顧好孩子後,又馬上回到了村裡。」大田鎮副鎮長許會這說,景春林對脫貧攻堅工作非常有責任心。
  • 最美浙警丨你顧大家,我顧小家
    最美浙警丨你顧大家,我顧小家 2020-12-20 1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夫妻」 舍「小家」為「大家」|黎平縣龍額...
    我叫陸建梅,2017年10月,加入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人民政府這個大家庭。同年,遇到了我的丈夫石慶平,我們倆主要負責扶貧工作站建檔立卡管理工作。我們也是平金村和思姑村的駐村幹部。三年來,我們共同奮戰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舍「小家」為「大家」,變身「扶貧夫妻」,以實際行動展示了龍額鎮脫貧攻堅幹部的優秀風採。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我們主要工作就是清理數據,配合開展各項普查、迎查工作。收到省、州、縣扶貧辦下發的各種數據報表後,我們自己先研究,然後講給各個扶貧幹部,這樣,也能為大家節省更多時間。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 讓群眾滿意的「莫書記」還在堅定前行丨...
    我叫莫可芝,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甲高村第一書記。我出生在荔波縣拉平村一個叫做「小河」的村落。我是家裡面最小的孩子,家裡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父母每天為生計勞碌。兩歲的時候,母親因為過度勞累而去世。在我就讀小學四年級的那天,父親也突發腦溢血無力地倒下了......那時候,對於貧困的無力感,刻骨銘心。到初中時期,我便背著大米上學。到了職高,因貧困,被迫途中退學,回家後,在把查電站成為一名運行工人,生活也慢慢有了起色。一路走來,我一個人脫離了貧困,兩個哥哥還是老家村子裡的在冊貧困戶,姐姐遠嫁他鄉。
  • 「我的脫貧故事」趕上國家好政策,脫貧致富感黨恩|羅甸縣鳳亭鄉...
    我家改廚後第一書記認真了解並拿筆記本記錄了我家的情況:勞動力就業不穩定,收入達標有困難,住房老小破舊,醫療保障未落實,殘疾侄子上學有困難等等。不久之後,駐村工作隊幫我家申請到危房改造指標,動員我們進行危房改造,於2017年正式動工。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寨村小康路丨接力12載,大山通天路
    桃花源裡的愚公移山—— 這是一個 接力12年修通5公裡山路 背後的故事 核心提要 11月23日,在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邊陽鎮大寨村舉行了一場形式特別的聯合主題黨日活動,當地30多名黨員和來自廣州市南沙區民政局及愛心企業的黨員代表一起重溫入黨誓詞,上黨課,並共同為大寨村的愛心路和提水灌溉工程竣工揭幕。這次跨越千裡主題黨日的緣起是一條修建了12年長5公裡的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