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路家書:父親為何是孩子的天

2020-07-31 作家何路

作者:何 路


何路家書:父親為何是孩子的天

2015.05.28上午11:59分 西安


My dear Tiger:

  常聽人說,父親是孩子的天,還說什麼父愛如山。小時候,爸爸根本不懂這些,似乎感覺父親存在與不存在都一樣,因為有奶奶,有更多的人愛著爸爸,儘管爸爸早已沒有媽媽。

  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不懂這些是對的。若是那麼小的年紀就什麼都懂,那才不正常。一個孩子若沒有過無憂無慮的童年,縱然長大也註定會是個痛苦的人。爸爸從來沒有痛苦,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夠樂觀面對,一定與童年時代的無憂無慮有關。

  長大後,看到總有人嘆氣,爸爸就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好的感覺。曾和一位朋友交流這個問題。對方的回答是,這是在換氣。爸爸無語。人若換氣也需要這樣,該有多麼麻煩。況且,別人聽到有人嘆氣時,或其鬥志也會像洩氣的皮球一樣,立即變得軟塌塌。正如古人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嘆氣自然洩露了一個人的不如意。

  當然,爸爸遇到這種情況也不會受影響。爸爸只是為對方感到惋惜而已。爸爸小時候從來沒聽過有人嘆氣,更沒有聽過父親嘆氣。因此,爸爸今天更要感激那些親愛的家人,感激父親。

  對於父親為何是天這個問題,只有爸爸給你當了爸爸之後,爸爸才明白,更明白「父親」這兩個字的偉大。這不是因為爸爸偉大,只因為爸爸給你當爸爸的時候,想到自己的爸爸。這使爸爸更懂得愛自己的爸爸。這種父子之間的愛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小時候,爸爸對父母都沒有太多的概念。只是上初中之後,爸爸才感覺非常想念媽媽。爸爸那麼多年來,一直想起自己的媽媽,非常羨慕別人有媽媽,卻從來沒有羨慕別人有爸爸,因為自己並不缺爸爸。

  現在爸爸知道,爸爸的媽媽早已經離世,思念也是沒用的。爸爸記得媽媽的養育之恩,心裡就不再想那麼多。想的話,思慮過多,那會對身心健康有傷害的。只將自己的媽媽當作佛,相信她早已超度。

  相信她現在一定過得非常幸福,更相信,她每天都能夠看到爸爸,知道爸爸的所有思想,並且在爸爸遇到任何困難時,都會來幫助爸爸。這並非爸爸不努力的藉口。爸爸自然要讓每一縷時光都金光閃閃。只是爸爸的媽媽如今確實這麼幸福,也確實這麼偉大,這是事實。爸爸也能夠看得到她,時時刻刻都能夠看得到,因此爸爸才不想。

  爸爸的爸爸去年冬天已過83周歲,他的身體還比較健康。爸爸懂這麼多營養學知識,也懂更多健康管理的知識,如果不用在自己的爸爸身上,不用在你和媽媽身上,不用在更多人身上,爸爸自然就不是個好人,也不是爺爺的好兒子。

  爸爸的爸爸能夠健康,證明咱們有一個健康的家族。能夠看到爸爸的爸爸每天都健康地生活著,爸爸感覺到很溫暖。爸爸知道爸爸是從哪兒來的。沒有爸爸的爸爸,自然沒有爸爸。

爸爸也不是要做你的天,只是這是事實,誰也無法否定。爸爸能夠像天一樣給你撐起一片童年的空間,讓你無憂無慮地成長,這是爸爸的責任。爸爸走過的童年之路,那麼美好的時光,自然也不能讓你少。

  爺爺是80多年前出生的人,他曾經生活在苦難的年代,吃了好多苦,如今年歲大了,自然需要爸爸多多關愛,儘管他一切生活都能夠非常如意地自理。爸爸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自然一切都非常好,不論未來年歲多大,永遠都能夠自理,不需要你照顧。

  只是不論你長多麼大,你都是爸爸的孩子,你有多少秘密,也都將在爸爸的視野裡。爸爸媽媽一起陪你長大,自然對你太了解,你的品質,你的性格,你一切的一切都非常清楚。自然,你永遠都是一個非常可愛,非常有愛心,非常追求進的好孩子。

  現在爸爸終於明白,父親是天,是因為父親有無限的力量,在爸爸童年裡,給到爸爸無限關愛,讓爸爸既不會害怕野獸,也不會害怕任何鬼怪。雖然那時沒有這種意識,只是這種感覺是無形中存在的。

  爸爸見過沒有父親的孩子,那種膽小的感覺,讓孩子每天都處在緊張狀態下。爸爸沒有那種感覺,是因為爸爸有爸爸。你沒有那種感覺,也是因為你有爸爸。

  你是一個非常勤奮好學,也非常智慧的孩子。爸爸相信,你將來做了爸爸,也一定是你孩子的天。爸爸更相信,你成長的每一天都陽光燦爛。

  爸爸祝你每天都幸福快樂成長!


  2020.7.31早晨08:49分 中國·西安

相關焦點

  • 何路家書:每一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
    作者:何 路My dear Tiger:每一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美好,靠的是一代代孩子不斷成長,不斷建設。每一個孩子都成長為祖國最美麗的花朵,祖國自然就是全世界最繁榮富強的國家。2020.9.30下午17:09分 中國·西安  註:本文為何路寫給兒子的
  • 何路家書:過分的寵愛是慢性毒藥
    作者:何 路My dear Tiger:  父母過分的寵愛,對於孩子來說,那是慢性毒藥。一個孩子從中毒到再也沒有解毒之力,那是不知不覺的,宛如潤物細無聲。這種潤,是毒汁的無聲侵入。只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明白這一點,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悟到。  有的人到80歲也不會悟到。
  • 何路家書:如何讓自己真正快樂起來
    作者:何 路My dear Tiger:人為什麼不健康?因為他常常不快樂。一個快樂的人,他的心理是健康的。健康的人生自然是快樂的。古代高僧可以多少天不吃飯,他憑什麼還能活得好好的?靠的是禪悅。在禪定中可以得大快樂。那禪定和慈悲的心一樣,都可以當作營養來滋養身體。慈悲的人當然更容易進入禪定境界,這兩者往往又是統一的。人有擔憂,正是因為他缺少自信,缺少自信,正是對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所致。
  • 衡水中學50米家書!打動教育部的家書!這些家書怎會如此特別
    今天是2021高考倒計時186天,今天小金給大家展示兩份寫給學子的特別家書!一封是寫給衡中學子的50米長卷,一封是驚動教育部的家長寫給孩子的家書!這兩封家書有怎樣的特別,聽小金娓娓道來。鄭彥星老師說,父親給自己班裡的學生用毛筆字寫家書,一寫就是15年。15年來,這已經成為了他們家的家書文化。鄭東玉先生是自發給兒子的學生寫家書的。父親剛開始寫的時候,鄭老師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很好,簡單樸素,既新穎,又古樸。
  • 音頻家書 | 父親一怒之下給領導寫信告兒子狀
    家書,始於心動,緣於牽掛。在中國人的親朋關係中,家書起著非常重要的橋梁作用。家書裡不僅有濃濃的親情,也閃耀著做人、處世代智慧。7月12日,本報發起的家書徵集活動,獲得廣泛關注。中秋節當天,本報推出《一封家書》特刊,講述了十多封家書背後的感人故事。本報微信公眾號將陸續選登這些家書故事,並特邀部分讀者為您深情朗讀家書。都說父愛如山。繆榮株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父親會寫他的「人民來信」,並在信中說對兒子「氣到了極點」。雖然這封信沒有寄出去,卻在繆榮株的心裡留下了難忘的一頁。
  • 推薦| 這位嚴厲到「殘酷」的父親,為什麼寫下的家書卻受萬眾景仰
    而《傅雷家書》更是跟《曾國藩家書》一樣,被奉為"教育聖經"。金庸曾評價說:「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作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讀了之後,雖自慚不能做到,卻心嚮往之。」4歲那年,父親為鄉紳陷害入獄,含冤未得昭雪,抑鬱而死。其母為營救丈夫而四處奔走。以致無暇照料孩子,四死其三,只有傅雷一人僥倖生存下來。
  • 《哈佛家書》:父親對女兒的愛可以這麼柔軟又有力量!
    「要想天降貴人,首先要自己爭氣,先沾點貴氣。」「人和國家一樣,虛懷若谷、韜光養晦,才能更有出。」每一句話,都都給人啟發和引導,尤其是像我這樣的教育行業從業者,忍不住從作者的話語和觀念中,審視自身的言行,和過往的作為,反思自身的差距,同時借鑑作者的經驗,堪稱教育界的經典語錄。
  • 曾有一位父親寫家書這樣告誡孩子:三世不讀書,變成一窩豬
    這是20世紀40年代後期一位叫「幹忱」的父親寄給兩個孩子的一封家書,此信寫於父親節後兩日,主要談的是父親節對於父親和孩子分別意味著什麼。整理:丁章承、蘭吾兒:八月八日父親節,予頗有感。父親節即提醒為父者對於子女應切實盡其教養之責也。
  • 何路家書:在思考中成長
    作者:何 路 My dear Tiger:  人總是需要先思考,然而才行動。若是不思考,行動永遠不會是正確的。一個人做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做這件事情有什麼意義。所謂飢不擇食,那是不可取的。如果吃到的是有毒食品,那比飢還差許多。不論一個人有多麼飢餓也不可飢不擇食。
  • 大學4年父子寫144封信 父親:寫家書可學會孝順
    於是鄒服生要求鄒謹每月至少寫一兩封家書寄回家,四張信紙起步,見信就寄錢。鄒謹從小聽話,想想這要求也不難,就一口答應下來。   「我是讓他懂得感恩,不要忘了家中的父母。」鄒服生的良苦用心,鄒謹當時並不是太懂,他以為僅僅只是父親告訴他的另一個理由,通過常寫信來鍛鍊自己的筆力,為自己的寫作能力打基礎。
  • 媽媽去世後女兒與父親互寫百封家書
    「你的100封信中充滿了濃濃的母女情,我的100封信中滿含著深深的夫妻愛,我們寫的都是對你媽媽的回想和懷念……」當電子產品逐步佔據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書信漸行漸遠時,沙河口區馬欄街道蘭園社區的楊從浩老人,和女兒約定100天互寫100封家書,緬懷女兒的媽媽和父親的妻子。
  • 「家書體」為何爆紅?江西財大副教授談「致女兒書」幕後
    記者手記:    "家書體"為何頻頻走紅?   這個夏天,家書體頻頻走紅。《一封寧波父親寫給即將上北大兒子的信》、《江西財大教授寫給新入大學女兒的忠告》等文章,幾乎都是一夜之間刷爆朋友圈!    家書:一份最智慧的傳承   其實中國自古以來,都有許多著名的家書被人們廣為流傳。如《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都是父親以給孩子寫家書的形式,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悟告訴孩子,其中的智慧和深愛,勝過生硬的說教。
  • 家書抵萬金---四川日報電子版
    為此,作為一名外姓人的蘭永生開始長達近兩年的何氏家書整理。他從何家子孫處借來家書家報,按年月排序,字跡不清者進行考證,並且寫下幾萬字的整理按語或注釋。蘭永生一直堅持一個觀點:「一個人留下文字的意義,有時完全與他生前的知名度無關。何白李的家書,即使在當下也具有濟世的價值。」一個世紀老人的思想折光  一位70歲的老人,為何非要在晚年時堅持寫家書、辦家報?
  • 老奶奶27字家書感動網友 家書抵萬金仍需傳承(圖)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其實,家書,原本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分量十足,曾國藩、傅雷、魯迅、豐子愷等名人所寫家書帶給世人諸多教誨,至今感人至深。而今,在網絡時代,家書似乎離我們遠了。為何不讓充滿溫情的家書重回我們的生活,讓傳統的家書文化得以弘揚和傳承呢?
  • 家書抵萬金!70歲老者 10餘年寫下30餘萬字家書
    #SplitPageHere#一個世紀老人的思想折光一位70歲的老人,為何非要在晚年時堅持寫家書、辦家報?蘭永生在何白李1987年家報的徵稿啟事中發現老人的初衷:「人要有生氣,家庭也要有活力。他專門寫詩闡釋自己寫家書、辦家報的目的在於育人:家書家報,旨在育人。懂得自己,懂得人群。了解宇宙,了解人生。於以治學,於以立身。有益自己,有益人群。發掘自己,美化人生。各盡所能,毋忘作人。老人還為何家確定了8字家風:和睦、勤儉、奮發、追求。在何白李看來,「國有國風,家有家風,風氣好,家和國都會興旺發達;風氣一不好,整個社會都會受到影響。」
  • 錢塘江·父子家書丨父親的「七彩」人生
    編者按:每年6月第3個星期日,是父親節。上周起,《錢塘江》副刊在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父子家書」特別徵集活動。不到一周時間,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近百篇投稿。那些平時說不出口的情感,用文字默默記錄,更含蓄,也更雋永。本期精選幾封家書刊登,讓這些或難忘或尋常的故事,傳達出深沉、濃厚的父愛。
  • 沈從文家書中的稱謂
    除去非常時期的非常稱謂,沈從文的其他家書,稱謂也多有變化。1952年前後,沈從文去四川參加土改。其中多封家書,沈從文稱謂張兆和「叔文」。這是否張兆和曾經的筆名,或許是他們之間的約定名,收有這些家書的《沈從文全集》下也沒有注釋何意。筆者妄猜其中一字。中國古代父輩稱謂是「伯父」「父親」「叔父」。「叔」為三,張兆和排行三。這是否「叔」的由來?
  • 手寫家書 記北部灣航空父親節機上特色活動
    民航資源網2016年6月20日消息: 2016年6月20日,南寧 本報訊 (通訊員 郭月茹 段棟 )   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父親的節日。在父親節當天,北部灣航空於南寧飛往蘭州的GX8807次航班上舉辦主題為「手寫家書送父親」的機上活動-由子女為父親手寫一封封溫馨家書。
  • 50米長卷,這是一封寫給衡水中學學子的家書!
    自從鄭彥星老師到衡中上班,鄭東玉先生就親自給兒子的學生寫家書,有時長,有時短,多數是座右銘之類的鼓勵性話語,比如今年春季,因為疫情學生居家上網課,鄭東玉先生就親自給兒子班的學生寫家書,鼓勵他們刻苦學習,這些家書隨著學習資料一起寄給了班裡的每一個孩子。這時,我們會又一次肅穆的沉默,因為我們終於明白書法長卷的事情在鄭東玉先生這裡,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長久恆定的文化。
  • 八年級必讀名著《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聰獲獎後,傅雷難得一改嚴肅的口吻,在信中說:「難為你,親愛的孩子!你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沒有辜負祖國的寄託,沒有辜負老師的苦心指導,……我真高興,我真驕傲。」身處異鄉的傅聰能得到父親讚許,心中的喜悅是莫大的,而這番話給傅聰的激勵,向前的動力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父愛如山,它真摯深沉,雖不如母愛溫柔,卻也有其獨特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