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疫事|申賦漁:奧斯曼大街的寄居者

2020-12-22 澎湃新聞
編者按:在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後,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平靜下來,而在歐美,疫情依然在肆虐。疾病、死亡、混亂、焦灼之外,生活還在繼續。澎湃新聞特約幾位居住在美國、法國、英國等國的華人和留學生,記錄他們疫情下的日常生活。在病毒面前,全世界人民都是一家人。

奧斯曼大街上普魯斯特的寓所

半個月後巴黎必定會解封,法國人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政府也在制訂解封的相關細則。所有人都在想像解封後的新生活,我卻感到一種更深的孤獨,或者說是一種無邊無際的孤立感。世界正在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每次走到奧斯曼大街,我都會在102號門口的長椅上坐一坐。這裡是普魯斯特的寓所。他幾乎足不出戶,他與世隔絕,他只想活在自己的時光中。

巴黎的氣氛越來越壓抑。幾乎所有人都聞到了一股硝煙的味道。普魯斯特把房間的牆壁用軟木包裹了起來,他希望把所有的雜音都隔絕在外。他的窗戶也總是關著,他不想聞到窗外的味道。在人們忙忙碌碌的白天,他睡覺。夜深人靜時,他再起床工作。他覺得只有這個時候,才是他自己的時間,世界才屬於他。他在11歲時得了哮喘病,現在更嚴重了。他喜歡春天,可是卻看不到春天的景色。關在家裡的時間太長了,有些花的樣子已經記不清。他想念它們的時候,就請人出門幫他看一眼,回來講給他聽。他很孤獨,他打算寫一部關於永恆的書。這本書一直到他去世前,他還在寫,還在改,還在潤色。這是一本對世界充滿著溫情與愛戀的書,然而寫它的人,卻生活在無望的孤獨當中。世界拋棄了他,把他扔在這個仿佛無人居住的房間裡。

巴黎封城之後,世界與病毒進行著生死之戰,同時一種疏離的氛圍悄悄地瀰漫著。世界陷入了一種詭異的猜疑與厭惡,人們在相互埋怨、指責和攻擊。作為渺小的個人,就像被關在房間裡的普魯斯特一樣,心裡祈禱著平靜與安寧,而世界卻日漸變得動蕩不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法國政府開始不分年齡界限地徵召成年男子。44歲、臥病在床的普魯斯特也收到了徵兵通知書。要求他在早晨3點鐘,到巴黎榮軍院接受體檢。

此時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剛剛出版了第一卷。他找了四家出版社,包括紀德負責的《新法蘭西雜誌》,都被無情地拒絕。普魯斯特只好自費出版。幾乎沒有媒體和評論家對此關注,巴黎只有沉默和寂靜。因為某種關係與普魯斯特相熟的大文豪法朗士翻了翻,笑著說:「生命太短,普魯斯特太長。」

然而作品是必須出版的。就在普魯斯特準備出版這部書的第二卷時,戰爭打響了。普魯斯特拖著病軀來到榮軍院。榮軍院黑燈瞎火,大門緊閉,一個人也沒有。原來徵兵通知書上面的時間印得不清晰,把8點印成了3點。當然,任何一名軍醫都能看出,這個瘦弱不堪的中年人,根本不可能走上戰場。

戰爭打了五年。國家動員了一切的人,還有一切的精神力量。五年中,只能出版與戰爭有關的書,其他書籍一律停止。所有的思想都要保持緘默。

普魯斯特把自己關在小房間裡,卻總是聽到犧牲的年輕人身體撞擊著土地的聲音。他什麼也做不了。他的心在戰場上,在那些死者、傷者的身上。在巴黎,當他聽到有人遇難的噩耗之後,雖然有些人家他並不熟悉,他會立即起床,忍著身體的疼痛,第一個趕去表示他的哀悼。他知道,孤獨會增加痛苦。他心裡的傷痛與失去親人的家庭一樣,他希望自己能給他們帶來哪怕一絲一毫的慰藉。

1918年,第一次世界戰爭結束。全世界因此死了1600多萬人,僅僅法國就有124萬人喪生。我去過法國許多鄉村,哪怕在最偏僻的地方,也能在村中心看到一個刻著一串名字的石碑。他們都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他們遍及法國的每一個角落。

就在戰爭結束的這一年,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的第二卷出版。第二年,普魯斯特獲得了龔古爾文學獎。這個消息震驚了巴黎。報紙上幾乎沒有讚揚,只有憤怒、譏笑、嘲罵和嫉妒。一家報紙這樣寫道:「這次,龔古爾獎委員會把大獎頒給了一個地地道道的無名作家。他已不年輕,但卻默默無聞。他現在如此,以後仍將如此。」另外更有人指責他,說他從來沒有上過前線,卻從戰士的手中竊取了榮譽。他們認為只有戰士或者戰爭作品才有資格獲獎。

普魯斯特的確沒有名氣,許多知道他的人也說他只不過是一個業餘作家。而他也的確不年輕了,他已經49歲。而此時,普魯斯特離去世只有三年。

遲到的榮譽仍然激起普魯斯特抑制不住的喜悅。他用獎金在他最愛的裡茲大酒店擺開酒宴,希望好好慶祝一番。他預訂了15個人的位置。當天晚上,他只等到了兩位客人。這並沒有影響他的情緒。他就像一個天真的孩子。他的媽媽說他永遠只有四歲。他給侍者們足夠多的小費,他總是這樣。即便是角落裡一個從來沒有到他桌前的侍者,他也塞一把錢在他的手裡。「他看到我把錢給其他人的時候,那目光是多麼悲哀啊。」他向朋友們解釋說。他把自己的財產全部花在了別人身上。而他對自己呢?幾乎毫無花費。他的一件外套穿了三年。他的睡衣,只有一件。

就在普魯斯特獲龔古爾獎的這一年,他被房東趕出了奧斯曼大街上他寄居了十多年的寓所。他倉皇而悽涼地搬到了一個寒磣的小屋。他沒打算在那裡久住,可是也不知道能住到哪裡。他把母親留給他的物品和自己最心愛的圖書,存放在家具保管處。他本想等有了合適的住處再拿回來的,再也沒能拿回來。三年之後的1922年,他去世了。因為免疫力下降,他染上了肺炎。

我在普魯斯特曾經寄住的寓所外面坐了很久,路燈慢慢亮起來,寬闊的奧斯曼大街上空無一人。巴黎從未如此荒涼,世界從未如此荒涼。在這個荒涼的世界上,誰不是一個隨時會被驅逐的寄居者呢?

(2020年4月27日,法國新冠肺炎患者病亡已達23293人。)

作者簡介:

申賦漁,著有「個人史三部曲」《匠人》、《半夏河》、《一個一個人》;「中國人的歷史系列」《諸神的蹤跡》、《君子的春秋》、《戰國的星空》;非虛構文學《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陰:中國人的節氣》、《阿爾薩斯的一年》;戲劇劇本《願力》、《南有喬木》、《舞馬》等,內容涉及歷史、宗教、社會、環保等領域。2018年,《匠人》法文版《Le village en cendres》由著名出版社Albin Michel在全法推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巴黎疫事|申賦漁:黑暗中的漫遊者
    巴黎疫事|申賦漁:黑暗中的漫遊者 申賦漁 2020-05-04 16:03 來源:「賦漁的文字」微信公眾號
  • 巴黎疫事|申賦漁:左拉的撕裂
    左拉在巴黎的住處朋友圈在撕裂,親友群在撕裂,家人之間在撕裂,然後,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撕裂。隨著新冠病毒的蔓延,裂痕像蛛網一樣伸向了整個世界。關在巴黎的家中,我每天都能感受到這種撕裂的疼痛。暮色四合,路燈還沒有亮起,巴黎的街巷突然變得昏暗不明。只有極少的幾個行人匆匆而過,大多數人都戴著口罩。70%的法國人已經考慮在解封之後出行時要佩戴口罩。而口罩,曾經就是一個撕裂的緣由。現在不是了,至少在法國。我沿著倫敦路往前,繞過三聖教堂,眼前忽然出現一個極為複雜的交叉路口。路口的聖·拉扎爾路66號是我的目的地,這是左拉的家。
  • 巴黎疫事|申賦漁:想飛的男人
    幾年前我在巴黎南戴爾大學做了一次有關中國文化的講座,他跟我加了微信,之後隔上十天半個月就跟我聯絡一下。有時候發一句莫名其妙的格言,問我是孔子說的還是老子說的。有時候發一句似是而非的詩,問我是唐詩還是宋詞。有一次甚至跟我探討兩味中藥,非說對降高血壓有奇效。後來迷上了「道」,經常跑到深山老林裡去打坐。不過說實話,他選擇打坐地方的風景著實不錯。我誇了他兩次之後,他就經常給我發他認為有道家意境的美景。
  • 巴黎疫事|申賦漁:我活了美好的一生
    封城中的巴黎我每天都和鄭鹿年老師通電話。我們一起去過很多地方,我們有許多共同的朋友。現在,我被關在巴黎的小房間裡,他也被禁足在郊外小鎮的家中。彼此都很孤獨。「養老院的情況很糟糕。老人說,大街上空空蕩蕩。即便熱鬧的時候,也沒有一個認識的人。我的時代不在了。莫裡斯住在法國南方馬賽附近的一個海濱小鎮。他的父母是種植葡萄園的農民。照當時的傳統,莫裡斯十四歲初中畢業後,就應該繼承父業,回家種葡萄。老師覺得太可惜,勸說他父親讓他繼續讀書。家中貧困的父親咬著牙,把他送到城裡一所寄宿高中。
  • 巴黎疫事|申賦漁:門房的丈夫
    電影《刺蝟的優雅》劇照,一個關於巴黎門房的故事門房和她丈夫是在巴黎打工時認識的。彼此一交談,都是葡萄牙人,兩家的村子竟然離得很近。兩人結婚後不久,妻子就到這裡做了門房。每個月的工資才幾百歐,好處是有個免費住處。雖然才十多平方米,可這是在巴黎啊。門房把自己的工作給丈夫做,自己又在附近的一家超市打工。
  • 申賦漁:帶著申村故事飛向巴黎
    金秋時節,作家申賦漁小說《匠人》在巴黎阿爾班·米歇爾書店舉行了法文版新書發布儀式。書的法文版以《Le village en cendres》為名,由法國著名出版社阿爾班·米歇爾重點推出。從江蘇走出的作家申賦漁,也成為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出版社推出的第一位中國當代作家。
  • 申賦漁在巴黎:「解封」後是否出門,成了他們異常糾結的問題
    而對於旅法作家申賦漁來說,寫下「封城日記」,成為他生活裡重要的一環。2020年,是申賦漁到巴黎的第四年。此前,他在國內當了20年記者。巴黎四年多,他寫了五本書。「封城」期間,申賦漁白天電話採訪,晚上9點開始寫作,常常寫作至12點。3月17日法國「封城」後,申賦漁在微信公眾號「賦漁的文字」上,寫下了第一篇「封城巴黎」。
  • 巴黎疫事|申賦漁:病毒正在改變世界
    圖 | 巴黎解禁當天的瑪德蘭娜教堂巴黎解禁了。法國總統把自己推特上的留言從「請留在家中」,改為「請保持謹慎」。在無數人奔上街頭歡呼自由的今天,法國又有70人被病毒奪走了生命。巴黎封城55天之後,我再一次往協和廣場走去。一路上的車輛和行人,幾乎與封城前一樣多。一半的行人戴著口罩,大多數是白色的。也有一些人戴著黑的、藍的、紅的,甚至繡花的口罩。無論怎樣艱難的情況下,人們總希望有選擇美的自由。也有幾位老人戴著政府發放的巨型口罩,幾乎把整個頭臉都包住了。據說洗過之後,就能縮成普通大小。他們太心急,直接戴在了臉上。
  • 申賦漁《封城巴黎》:用筆燃亮困境中的光|文化客廳
    3月18日《封城巴黎:今夜開窗鼓掌》掌聲如潮水一般連結在了一起,伸向巴黎的每一個角落。>《封城巴黎:死於病毒的柔道冠軍》我們其實一無所知。▼時代的灰塵落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所有人的痛都和你我一樣而誠實的筆能燃亮困境中的光▼申賦漁:封城巴黎
  • 申賦漁 神話,既是前行,也是歸返
    申賦漁,著名作家。著有《匠人》《光陰:中國人的節氣》《一個一個人》《半夏河》《逝者如渡渡》《不哭》等作品,內容涉及歷史、文化、人文、環保等領域。現居巴黎。申賦漁是一個有著豐富流浪經歷的作者,曾經打工為生,露宿街頭,也曾撰寫過《不哭》《匠人》等觀察文化現象的非虛構作品。目前居住在法國巴黎的他也意識到了中國神話被忽視的情境。在法國羅浮宮,他能看到大量以神話人物為形象的油畫,在電影院,輪番上映的史詩大片裡也瀰漫著希臘神話和北歐神話的元素。正是因為藝術品的改編,擴寫,才使得這些神話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
  • 巴黎街頭強制戴口罩,香街奧斯曼等熱門商圈竟被豁免?「雙標」規定...
    而各項數據也顯示,新冠病毒的傳播在巴黎再次變得活躍起來。最新的數據顯示,巴黎目前的陽性檢測率已經達到了2.9%,比一周前上升了0.5個百分點。法國陽性檢測率數據圖再這麼漲下去,如果再不採取點嚴肅措施,巴黎怕不是要直接回到居家隔離了。
  • 巴黎香榭麗舍大街
    好逛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從協和廣場延綿至凱旋門之間,全長1800米,最寬處約120米。它以圓點廣場為界分成兩部分:東段700米以自然風光為主,兩側是平坦的英式草坪,恬靜安寧;西段1100米為高級商業區,雍容華貴。
  • 一個中國作家的巴黎封城日記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申賦漁打開窗戶,長長吸了一口外面清涼的空氣。對面那幢樓的男人也還沒有睡,穿著巴爾扎克那樣的睡袍,開著窗,對著夜空抽菸。他看到申賦漁站在窗口,立即向他揮手。自從巴黎封城之後,他們每天都在窗口相互揮手,像相交多年的老友。
  • 申賦漁×朱嬴椿 放下野心,做匠人
    申賦漁開玩笑講,雖然自己是木匠的孫子,但總是把自己變成很文藝。所以申賦漁把書名改成了《一個一個人》。《匠人》的書名也是朱嬴椿的提議,在他看來「百年村莊」這概念很難理解,申賦漁寫的就是「匠人」。某種意義上,一本書的名字就是一本書的定位。定位已明確,申賦漁廢掉了《百年村莊》的10萬字,轉頭回來寫《匠人》,順暢無比。
  • 巴黎聖母院大火兩天後,老佛爺百貨集團宣布為巴黎消防員捐贈1億歐元
    記者 | 張馨予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之後,越來越多法國公司加入捐款的行列。據《女裝日報》報導,老佛爺百貨集團與控股的Moulin-Houzé家族宣布為巴黎消防員捐贈1億歐元(約合7.58億元人民幣)。界面時尚查閱到,Moulin-Houzé家族在公告中表示,這筆捐款表達了「集團對巴黎消防員每天卓越奉獻的深切敬意」。老佛爺百貨集團還表示,自從1924年巴黎老佛爺奧斯曼旗艦店設立消防隊以來,集團便與巴黎消防員建立了長久的關係。如今老佛爺奧斯曼旗艦店內共有40名消防員,保障每年到訪百貨的3700萬名顧客的安全。
  • 巴黎2017夏日打折季即將開始,請收藏這份購物攻略!
    奧斯曼-歌劇院商區——巴黎商業中心巴黎老佛爺百貨商店(Galeries Lafayette)這家於1912年開業,位於奧斯曼大道40號,緊鄰巴黎加尼葉歌劇院,雲集世界各大奢侈品牌的百貨公司,擁有華麗的奧斯曼式穹頂,金色鏤空的老式電梯,徜徉其中,購物成了真正的享受,像在拜佔庭的宮殿裡赴一場中世紀的聚會。
  • 遊記:巴黎歌劇院
    巴黎歌劇院(法語:OpradeParis),又稱為加尼葉歌劇院(法語:OpraGarnier),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擁有2200個座位的歌劇院,總面積11237平方米。巴黎凱旋門,即雄獅凱旋門(法語:l'Arcdetriomphedel'toile),位於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香榭麗舍大街的西端。凱旋門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徵戰的軍隊凱旋的大門。
  • 從藏汙納垢到浪漫之都,巴黎是如何完成蛻變的?
    1853年,時任波爾多大區省長的奧斯曼同志深得拿破崙賞識,被邀加入改造團隊,從此辭去波爾多省長一職,改任塞納大區(巴黎)省長,肩負起改造巴黎的重任。 奧斯曼正式就職的這一天,拿破崙三世繪製了一張地圖,用藍、紅、黃、綠各色彩筆勾勒出一個新的林蔭大道規劃網格,由此打通這座城市阻塞的經脈,讓她自由呼吸。在接下來的17年裡,這張圖紙始終是巴黎改造的藍圖。
  • 《阿爾薩斯的一年》:申賦漁和女兒雙視角書寫歐洲大陸
    2015年是作家申賦漁收穫頗豐的一年,除了出版《匠人》,他和女兒申杭之首次合作出版的新書《阿爾薩斯的一年》也由重慶出版社出版。《阿爾薩斯的一年》封面裝幀仍由申賦漁的金牌搭檔、「御用設計人」、著名設計大師朱贏椿操刀設計,這是二人合作的第六本書,每一本的書裝設計申賦漁都讚賞不已,申賦漁把《阿爾薩斯的一年》列為心中最美,更多是從內容的角度考慮:「我之前出的書,有些很沉重,有的很苦難,有的很難過。只有這一本,是詩意的。也許是看別人的國家,沒有那麼多的切膚之痛。設計也是時尚的,圖片也是美的。讀起來,讓人輕鬆愉快。
  • 世界佔地面積最大的歌劇院——巴黎歌劇院
    巴黎歌劇院     巴黎擁有50個劇場,200個電影院,15個音樂廳。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歌劇院,位於市中心的奧斯曼大街,佔地11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兼有哥德式和羅馬式的風格。法國國家音樂學院和舞蹈學校也設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