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中有些俚語很難翻譯成普通話,即便是勉強翻譯,也達不到意境。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妙處只有真正的四川人或者在四川的時間足夠久才能體會。
「然」是借這個音,硬翻譯成普通話意思大概是長時間在某處或者和某人磨蹭,藉故不走,厚著臉皮,又不明說有啥子事情。目的就是想獲取一些好處。
我們家小朋友自從分床睡的時候,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就會跑到我們房間裡來「然」一會兒,爸爸媽媽喊得親熱得很,實際上就是想跑到爸爸媽媽中間來再睡一下,享受一下小時候的感覺。可能覺得自己還是長大了,又有點不好意,不便明說,只能採用「然」的方式,等我們自己受不了就答應他。
我們小時候是物資匱乏的年代,遇到鄰居蒸饅頭包子啥子的,就會跑過去「然」一會兒,想辦法和他們家小朋友套近乎,甚至還假裝幫他們家做點家務什麼的,實際上就是想得一個饅頭包子。但是運氣不好,「然」再久最後也可能灰溜溜走了。畢竟家家都不富裕,再說了,臉面還是更重要些。
「然」有蹭吃喝的意思,而「然瓦瓦」或者「然瓦然瓦」就是更多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了。意思是指一個人做事不爽快,不乾脆,不撇脫,半天都拿不定主意,或者瞻前顧後,患得患失。跟磚瓦一點關係都沒有,也只是借用這個音罷了。
對於一個做事乾脆的人來說遇到「然瓦瓦」的人那是會把屎尿都氣出來的。「然瓦瓦」的人往往也會錯過很多機會。
聽我們老漢兒講過院子頭「然師」的故事。然師當然不姓「然」只是做事太「然瓦瓦」的了,得了外號「然師」。有一年院子頭來了一個用糧票換泡菜罈子的人,用架架車拉了一車罈子。全院子的都跑去看,遇到好的泡菜罈子四川人是如獲至寶的。但是這個「然師」一會說,罈子好不好啊,貴不貴啊,家裡還有事啊,你等我一下啊,反正各種理由,看他然瓦瓦的樣子等他的人乾脆也就先走了。
過了很久「然師」才跑起來問換罈子的還在不在,自己想換一個。二娃直接懟他「球大爺喊你然瓦瓦的,人家早就走了,還等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