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為啥愛說「老子」? 老子是什麼意思?

2020-12-17 川北在線網

四川人為啥愛說「老子」? 老子是什麼意思?

時間:2016-05-01 18:44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四川人為啥愛說老子? 老子是什麼意思? 有句俗語說:四川老子云南媽,貴州兒子背鹽巴。可見四川人動輒稱老子,名聲在外。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這完全是由一種中古遺風在地區上的差異造成的歷史誤會。 【老子一詞在古代是一個嚴肅禮貌的人稱代詞】

  原標題:四川人為啥愛說「老子」? 老子是什麼意思?

  有句俗語說:「四川老子云南媽,貴州兒子背鹽巴」。可見四川人動輒稱「老子」,名聲在外。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這完全是由一種中古遺風在地區上的差異造成的歷史誤會。

  【「老子」一詞在古代是一個嚴肅禮貌的人稱代詞】

 

  漢、晉時代的古人,常把「老子」作自稱,約與現代人稱自己為鄙人、在下、不才之類的自謙詞相當。

 

  在宋代,仍含有中古時的自謙詞義。宋代詩人陸遊的《老學庵筆記》載,他入蜀路過南鄭(今陝西漢中,當時屬四川),見「西陲俚俗」,稱父親為「老子」,兒子雖然已經十七八歲,是成年人了,可是仍把自己的父親呼為「老子」。由此,他終於明白,北宋時西羌人之所以把鎮守西部邊關的大臣範雍稱為「大範老子」,把範仲淹稱為「小範老子」,乃是出於尊敬之意。正因為這裡保留著濃厚的「老子」俚語習俗,所以,許多入蜀作官司的外省人,耳濡目染,難免不沾上此飛,和當地百姓一道,自稱起「老子」來。宦遊四川的宋代大詩人黃庭堅更在戎州(今宜賓)作樂府一首:「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愛聽臨風笛。」

 

  【到了清朝,「老子」一語就非宋代仕蜀諸公那樣的謙稱了】

 

  最典型的事例,莫過於周詢《蜀海叢談》中的一則記載:權知成都府的滿洲人鳳全,是清末有名的酷吏,以血腥鎮壓義和團而起家。他在官場常擺淫威,坐堂審案時愛自稱「老子」。一時「鳳老子」之名,在四川中無人不曉。

 

  今天四川人之所以不把「老子」當回事,甚至無意中以「老子」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一方面與四川保留的中古遺風較多相關。

 

  另一方面是長期受一種心理趨勢影響的結果。

 

  這種心理就是:

 

  急於想通過語言來宣匯自己內心的感受,好像不掛在嘴上,說話就顯得不夠熱鬧鮮活刺激來勁。這也體現了四川人比較鮮明的個性特徵。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qingjuwang.com.cn

相關焦點

  • 四川方言裡的「老子」到底是什麼意思?
    「四川老子云南媽,貴州兒子背鹽巴」。雲貴川的這句舊俗語是啥子意思喃?早些時候的雲南人張口就是帶「你媽囉」、貴州人說話喜歡帶上「兒囉」,而四川人則喜歡以「格老子」開頭。以前川人的嘴裡最喜歡兩個「子」:錘子和老子。錘子我們暫且不表,老子卻是川人的最愛。
  • 老子所說的「無為」到底是什麼意思?
    「無為」一詞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因為在《道德經》中沒有對這個詞的明確定義,而且限於篇幅,老子對很多問題沒有展開論述。而且這個詞如果用現代漢語習慣從字面理解的話容易產生歧義,所以「無為」一詞自從出現後,對它的解釋有很多,可以說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解釋清楚「無為」的意思,對真正理解《道德經》和老子的思想有重要的作用。
  • 老子所說的「而貴食母」是什麼意思?
    有關老子「而貴食母」,這裡「母」是開始的意思,是食物的開始。「貴食母」就是事物的原本,根源。「而貴食母」出自《道德經而貴食母》:「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這句話表達了老子的人生追求,意思是:「我之所以和別人不一樣,那是因為我能深入地思索世界萬物的本源、根本。我們明白了《道德經·而貴食母》中「而貴食母」的真正內含就是要擺脫世俗,專注於道。
  • 老子說,無為而治,到底是什麼意思?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這是一個五霸相爭、七雄相鬥的年代,言簡意賅,就是百姓處於水生火熱之中,社會動蕩不安的時期,同時也是思想崛起的時代,在歷史的長河中,就屬春秋戰國的人精神財富最為富裕。當時有很多思想家創立門派,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儒、墨、道、法、兵等形成了百家爭鳴的一個情況,這些思想家對於亂成一鍋粥的天下,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治國方針,有主張福導禮治的名家,意思就是說,百姓想要幸福,就必須講究禮儀制度。
  • 老子的「無為」,究竟是什麼意思?
    老子的「無為」,究竟是什麼意思?老子的「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以有為之法入無為之境。在「上善若水」一章中,老子用水的形象說明了這種「無為」的境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近於「道」,也就是近於「無為」之境,而水是「善利萬物」的,這其實就是一種「有為」,但是「不爭」,讓人不覺得自己存在的意義。就是「無為」。
  • 老子說不敢為天下先是什麼意思
    不敢為天下先,首先得明白這個天下先是什麼意思?老子曰,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看見沒,老子原話就是無為而無不為才是天下先呀。那麼無為而無不為是什麼呢?都說了無為是一,有為是二。兩者同出,異名同謂是三,天下先就是三。
  •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2500多年前,老子騎著牛從洛陽一路西行,來到函谷關。當地關令尹喜遠遠看到「紫氣東來」,心情非常激動,希望老子能留下點什麼,於是老子取出筆墨留下5000字《道德經》,然後飄然出關。在《道德經》第五章中,老子說了一句名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句話聽起來非常霸氣,頗有一種」逆天「之感。
  • 老子的道到底是什麼?
    1.老子所說的「道」就是他所說的「道」。聽著這是一句廢話,實則不然,因為老子也是「強為之名」,就是勉強給它取個名字叫「道」。因為,依靠我們人類的感官系統無法感知「道」,也就是說「道」無法看見,無法聽見,摸不到,當然更聞不倒,只有在「致虛極,守靜篤」的情況下才能隱隱約約體悟到。想想,讓你把一個大家都沒見過的東西描述出來,確實很難。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直接就上來就問有誰知道道德經的意思。我敢說天下讀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之前有一個問答。叫,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大家之所以這樣問那還不都是想知道道德經到底說了什麼?那道德經,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了什麼呢?容我慢慢說來。
  • 老子說的「道」到底是什麼意思?它即是實存之物,又是萬物的規律
    老子哲學的中心觀念是「道」,他的整個哲學系統都是圍繞著「道」而展開的,所以又被稱為道家哲學,老子是先秦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那麼老子哲學所推崇的道究竟是什麼呢?下面居士我從三方面來解釋老子之道。一、道是一種實存之物老子認為,道是真實存在的。
  • 解密《道德經》:老子所說的「道」,原來是這個意思!
    解密《道德經》:老子所說的「道」,原來是這個意思!「道」,是老子提出的概念,既然是概念,那麼就是通過文字來定義命名,然後通過文字來描述,這樣,老子所提出的「道」才能被世人理解認知、然後接受。但是,文字是人制定的,語言是人表達的,文字是固定的,而道是變化的,語言是大腦思維意識的產物,思維意識是主觀認知,而道是客觀存在,這兩者之間,肯定存在差異,不能等同,所以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同樣,名可名非常名。
  • 抖音孔子懂了孟子懂了只有老子沒懂是什麼梗 是啥意思含義
    最近在抖音上有一句話還蠻流行也有很多人都在說,那就是孔子懂了孟子懂了只有老子沒懂,到底啥意思呢?趕緊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孔子懂了孟子懂了只有老子沒懂是什麼梗和意思  孔子、孟子、老子這三位相信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這可是三位非常有名的歷史思想家哦!
  • 韓愈文章《原道》中推翻老子理論,說老子見識短淺
    籍貫: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職業: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韓愈是一個崇尚儒學的人韓愈,盡通六經百家之學,進士及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孔孟之道的忠實捍衛者。韓愈很有才氣,是古代散文雜文的大成者,不論是政論,表奏,書啟,雜說。
  • 老子所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什麼意思?很多人斷章取義
    ——《老子》   這句話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是不陌生了,而其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則就成為了很多人的口頭禪了,要說在很多人的認知當中,這就是說整個的天地都沒有了仁義,那麼我也就不顧其它的一些個情面了,要說這老子可是我們偉大的文化代表人物,自然是不會說出這樣的話的,而我們在看到這裡的時候,應該明白了不是他的話不對,而是我們在理解的時候出錯了,那麼這句話到底是該有什麼樣的真實含義呢
  •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以柔克剛」是什麼意思?
    老子是個神秘的人,傳說他是在娘肚子裡呆了許久才出世,出來是鬍子眉毛都白了因此叫「老子」,他神秘的除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經》外什麼也沒留下,至於他到底是誰,一生經歷如何,活了多久,連司馬遷也沒有搞清,在《老子韓非列傳》
  • 老子:表面不爭,就沒人可以爭得過你?這其實是對老子的誤解
    老子:表面不爭,就沒人可以爭得過你?這其實是對老子的最大誤解這個世界上,處處是一個爭字:人人爭先恐後,爭名奪利,爭權奪勢,爭長論短。因為優質的資源就那麼多,如果不爭,就得不到最好的。然而老子卻在《道德經》一書中告誡人們不要爭,為什麼老子要這麼說呢?
  •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每次背誦文言文時都會覺得十分困難。這主要是因為文言文表達方式與現代不同,我們不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在背誦時就會困難一些。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其意思的詞語。「上善若水」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的經典思想。那麼它究竟是什麼意思?所謂上善,指的就是水對世界萬物是十分重要的,水滋養了萬物卻沒有邀功,默默付出不求回報,這樣世間萬物慢慢習慣了水的付出。那麼,「上善若水」這個詞語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 句解老子《道德經》: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到底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能夠清楚自己認知有限,並非什麼都懂,什麼都在行,也就不至於魯莽行事,這樣的人,無疑是高明的。能夠清楚自己有很多不了解的東西,這是一種境界。事實上,人的認知太有限了,就算不停的學習,還是跟不上變化的節奏。
  • 老子所說「絕學無憂」的真實意思,與大部分人所想的恰恰完全相反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道家是不推崇知識,就連老子都說過」絕學無憂「這樣的話。「絕學無語」很多時候被理解成為「斷絕學習就不會有憂愁」。老子為什麼要說這樣的話?既然老子有這樣的認知,為什麼又要作一個飽讀詩書的人?為什麼還教學育人?那收什麼徒弟寫什麼書?從最樸素的邏輯來看,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這是一種言行不一的行為,也就是悖論,是不成立的?
  • 老子的道德經說了個什麼道
    那麼多人為此趨之若鶩,必然有德道經的大道價值所在。為什麼老子的德道經能夠由古傳今而沒有被毀滅或者遺忘在歲月裡,依然有著那麼多人的追捧,讓如此多的人投入進去研究呢?那是因為每個人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那條大道,以便解答人生中遇到的更多疑慮。今天筆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老子道德經中關於「道」的幾個道,道到底是個什麼道?道德經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