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為啥愛說「老子」? 老子是什麼意思?
時間:2016-05-01 18:44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四川人為啥愛說老子? 老子是什麼意思? 有句俗語說:四川老子云南媽,貴州兒子背鹽巴。可見四川人動輒稱老子,名聲在外。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這完全是由一種中古遺風在地區上的差異造成的歷史誤會。 【老子一詞在古代是一個嚴肅禮貌的人稱代詞】
原標題:四川人為啥愛說「老子」? 老子是什麼意思?
有句俗語說:「四川老子云南媽,貴州兒子背鹽巴」。可見四川人動輒稱「老子」,名聲在外。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這完全是由一種中古遺風在地區上的差異造成的歷史誤會。
【「老子」一詞在古代是一個嚴肅禮貌的人稱代詞】
漢、晉時代的古人,常把「老子」作自稱,約與現代人稱自己為鄙人、在下、不才之類的自謙詞相當。
在宋代,仍含有中古時的自謙詞義。宋代詩人陸遊的《老學庵筆記》載,他入蜀路過南鄭(今陝西漢中,當時屬四川),見「西陲俚俗」,稱父親為「老子」,兒子雖然已經十七八歲,是成年人了,可是仍把自己的父親呼為「老子」。由此,他終於明白,北宋時西羌人之所以把鎮守西部邊關的大臣範雍稱為「大範老子」,把範仲淹稱為「小範老子」,乃是出於尊敬之意。正因為這裡保留著濃厚的「老子」俚語習俗,所以,許多入蜀作官司的外省人,耳濡目染,難免不沾上此飛,和當地百姓一道,自稱起「老子」來。宦遊四川的宋代大詩人黃庭堅更在戎州(今宜賓)作樂府一首:「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愛聽臨風笛。」
【到了清朝,「老子」一語就非宋代仕蜀諸公那樣的謙稱了】
最典型的事例,莫過於周詢《蜀海叢談》中的一則記載:權知成都府的滿洲人鳳全,是清末有名的酷吏,以血腥鎮壓義和團而起家。他在官場常擺淫威,坐堂審案時愛自稱「老子」。一時「鳳老子」之名,在四川中無人不曉。
今天四川人之所以不把「老子」當回事,甚至無意中以「老子」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一方面與四川保留的中古遺風較多相關。
另一方面是長期受一種心理趨勢影響的結果。
這種心理就是:
急於想通過語言來宣匯自己內心的感受,好像不掛在嘴上,說話就顯得不夠熱鬧鮮活刺激來勁。這也體現了四川人比較鮮明的個性特徵。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qingjuwa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