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高翔
在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浪潮中,成都的創新創業風起雲湧。雙創成為成都最閃亮的時代標籤。創客成為最有創造力的代名詞。當創客遇上教育,又將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今年5月,成華區教育局印發了《成都市成華區教育局關於推進中小學創客教育的實施方案》,在全省率先突破,打響了創客教育五個一工程。到2018年實現區域每年組織一次大型創客教育展示活動、每校開出一門創客課程、建設一個創客空間、培養或聘任一位專兼職創客指導教師、每生每年完成一個創客作品,由此構建起成華創客教育體系。
目前,從雙林小學的麥剋星球實驗室,到成華區青少年綜合實踐教育活動中心的創客課程,一個開放、融合的創客教育生態在成華區初露雛形。9月20日,華西都市報走進成華區,全面解碼成華教育的創客基因。
一個實踐
創客教育和教學自然融合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和創造能力
2016年4月,雙林小學操場上,首屆「馨」創客嘉年華活動開幕。
2000多名學生和家長每四人一組,用切成塊的蘿蔔和牙籤搭建起五百個「高塔」。在規定的一小時內,誰的塔高,穩,好看,即為勝利。這是比賽的規則,簡單,但是卻充滿挑戰。為了這一小時的比賽,孩子們花了兩周時間設計方案、實踐練習,製作出數千張設計圖。
近萬個蘿蔔塔倒下,又被撿起來重新搭起。雙林小學辦公室主任鄔江說,「蘿蔔牙籤」搭建活動,是學校基於當前國際最盛行的STEAM教育下的一個自創課程,也是學校在「科創+」課程新體系搭建過程中的一次新嘗試。創意的火花、科學、數學、藝術知識,就在這些倒下的蘿蔔塔中被孩子撿起來,學生擁有自己的作品,同時也擁有創造作品的學習過程。
作為雙林小學辦學特色,科創教育從建校沿襲至今。如今,創客教育被納入到日常的學科課程。智慧運動被融入到體育課堂,幫助老師進行運動數據監測;美術課裡加入了色彩比例分析,讓動植物美學不再抽象難懂;遊戲建模能在信息技術課上被運用,模擬實驗變得更簡單有趣……從科創教育到如今的創客實踐,雙林小學的創客教育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9月20日,成華區青少年綜合實踐教育活動中心。在這裡,每年為2萬多名中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等實踐體驗教育。如今,活動中心將原有的勞動體驗教育課程和科技製作體驗課程升級為創客課程。中心主任高霞介紹,比如「木工製作」升級為「木工創客」、「風箏製作」升級為「風箏創客」,讓學生做自己的木工活、做自己的風箏。實施「未來工程師創意設計與搭建」、「物聯網Steam創客」等課程,將Steam教育理念的創客教育課程融入其中。
成華的創客教育實踐引起社會的關注。2016年4月28日,成華區青少年創客教育工作推進會在成華區青少年綜合實踐教育活動中心召開,成都市教育局、省市區科協以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應用促進會、西南創客教育等多個部門負責人對成華的實踐點讚。PISA之父安德列亞斯先生在成華區參觀之後大為讚賞,留言:「為孩子們具有創造力和創新性的未來而教育,祝賀你們!」
一個方案
打響創客教育「五個一工程」
構建開放、融合的創客教育生態
推動創客教育,成華在頂層設計上率先突破。
「創客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提高。」成華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唐皓介紹說,這與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高度契合。為此,成華區在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上先行一步。
2016年5月,成華區教育局印發了《成都市成華區教育局關於推進中小學創客教育的實施方案》,基本明晰了成華區創客教育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方案提出,要實施創客教育「五個一」工程,到2018年實現區域每年組織一次大型創客教育展示活動、每校開出一門創客課程、建設一個創客空間、培養或聘任一位專兼職創客指導教師、每生每年完成一個創客作品,由此構建起成華創客教育體系。
採用「1+N」的建設模式對學校創客空間進行梯度建設。「1」即全區統一建設一個創客空間,用於培訓以及師生的創客活動。「N」即通過學校申報,成立N個創客實驗學校,在實驗學校構建創客空間。以實驗校為引領,帶動全區的創客教育活動。
通過成華區教育局牽線,2016年6月28日,麥剋星球創客實驗室入駐雙林小學。由對方派老師,對孩子們進行專門指導。一時間,在校園裡掀起了科技創新的狂潮。
推進創客教育,教師隊伍缺乏是個現實的問題。為此,成華區在制度上大膽創新。探索教師走校的制度和聘請兼職教師的制度。對實驗學校統一排課,讓創客教師進行走校,或者聘請兼職的教師走校上課。未來還有望為長期開展創客教育的教師提供專業技術人員編制。此外,成華區還把創客教育與建設納入對學校發展性等考核評估指標內容,將學校創客教育開展情況列入學校創新建設重要內容。並根據考評結果來提供不同的表彰和激勵,對於開展較好的學校給予更多的經費支持和資源傾斜。
「通過在中小學中普及創客教育,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提高。」成華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構建開放、融合的創客教育體系,進區域教育創新發展。
一個效應
從點上發展到面上開花
營造創造性學習的教育氛圍
在規劃引領下,成華創客教育正在從點到面,形成示範效應。
響應創客教育的號召,蓉城小學、桂林小學、成華小學、列五中學(高中)等目前在成華區內首批7所學校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創客教育的方案。
推進創客教育,課程開發是最重要的。成華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一般分成兩大類,一種是原有課程,一種是創生課程。原有課程即已經有的科學、科技、藝術、綜合實踐、信息技術、物理、通用技術等學科中的實驗活動課,對其進行整合。創生課程即原來沒有的課程,根據「中國青少年創客奧林匹克」活動內容,分為手工製作創客、數字製造創客、智能硬體創客、數字媒體創客、科普創客、益智與數學創客、發明創客。這些內容可以交匯再創生,也可以基於學生在學習中突發奇想的項目創生新的課程。
在推進創客教育上,華西都市報記者注意到,成華區首批7所學校,呈現出一校一特色。在成華小學創客實驗室打造方案中,記者注意到,通過與專業機構合作,成華小學將量身定製一套創客教育方案。針對該校藝術氛圍特點,將特色傳統藝術巖彩畫與高新科技結合,通過傳統藝術進行創新拓展,使傳統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與新的發展。
列五中學除了建設青少年創客空間外,在引入STEAM科研素養培養課程的同時,將著重打造3D列印課程。在桂林小學,將在校內規劃130平米的空間作為創客實驗室,同時引進陶藝加科技,作為創客教育培育的特色來抓。
成華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堅持「創造、協作、分享、快樂」的基本理念,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從創客空間、創客課程、創客活動、創客師資、創客文化等維度全面推進創客教育,形成良好的創客教育生態環境。告別班級授課、教師填鴨式教學,在全區形成濃厚的藝術科創氛圍,教師創造性地工作,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從而打造西部素質教育的新範本。 華西都市報記者張想玲
名詞解釋
STEAM是五個單詞的縮寫 :Science ( 科 學 ), Technology(技術), Egineering(工程), Arts(藝術), Maths(數學)。STEAM教育是美國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議,即加強美國K12關於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