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創客」一詞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教育部率先在《關於「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提出「鼓勵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教育模式」。深圳、河南、山東等地相繼出臺了各自的創客教育政策。在這樣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創客教育如雨後春筍般綻放在各級各類校園,在落實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創客文化迅猛發展的當下,各種社會力量參與模式的發展,在無法滿足範圍越來越大、需求越來越多的創客教育的同時,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比如,創客教師素質結構不均衡問題,已然是很多中小學在推行創客教育過程中的負擔。創客教師是創客教育開展的基礎,需要具有較紮實的實踐技能和跨學科知識整合能力。但是,目前我國中小學創客教師整體教學水平參差不齊,中西部地區中小學創客教師教學水平與東部及沿海地區教師具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缺乏創客教學意識、創客知識和技能不足,不能有效開展創客教學和科研工作等。
除此之外,恆信文產青少年創新與發展中心在特色學校建設實踐中,發現創客教育還面臨以下三大現實問題,這些問題已成為很多中小學校的「心頭痛」:
一,單一課程不能支撐創客教育,個別教師或兼職教師也不能帶動創客教育的體系化運作。通過興趣小組或選修課的開展是中小學中常見的形式;在信息技術、科學學科教師或個別具有創客思維兼職教師的帶領下開展一些教學活動。然而,隨著創客教育不斷地發展,僅靠部分甚至一門課程發展創客教育,已無法將教育的實質與創客精神相融。依此趨勢,創客課程的建構以及創客教師的發展將會陷入困境。
恆信文產青少年創新與發展中心的專家們給出建議,我們必須從理論性、實操性、趣味性和體系化等多維度構建創客教育運營模式,打開思路,學習和借鑑國內外優秀創客教育案例,重視學校創客教育的整體性。
二,創客教育依賴創客空間與硬體設備,脫離校園現實與教育傳統。校園創客空間是學校開展創客教育的重要平臺。現行的校園創客空間的構建依賴硬體、場地固定,很多中小學太過注重新設備與新技術的使用,脫離現實。在網際網路時代,各種技術與設備的更迭變換尤其迅速,如果一味依靠硬體支撐,發展到後期學校的創客教育必定會被環境與設備所束縛。
恆信文產青少年創新與發展中心探索出一條基於實驗室空間平臺,同時又有STEAM教育理念保障,以及創客式課程培養體系驅動的創客教育模式。
三,創客課程需要完整的進階式學習思路。現在普遍存在中小學的創客教育目標定義為比賽教育,也就是將比賽的成績作為一項重要的測評標準。在提倡全民創業、全社會創新的背景下,這與中小學創客教育的目標不甚相符。這主要是由於創客教育興起時間短,機制還未建立健全。
恆信文產青少年創新與發展中心專家指出,讓青少年從體驗開始,激發學習興趣、奠定學習基礎,到結合自身已有的知識水平,在特定項目中建構專業知識體系,達到技能增長的目的,是創客學習的起點。在這個階段應利用實訓課程集中夯實青少年的知識體系和相應的技能。在這之後,才能考慮創新,甚至是比賽。
恆信文產總裁秦萌女士表示:創客教育是我們在特色學校建設過程當中採用的一種重要的創新模式。實踐證明,無論是創客教育,還是國學教育,還是其他任何特色學校的建設,這個特色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急於求成。任何一種創新教育形式,我們要注重它的內涵、特徵、要素、條件、形成過程的規律、創建的路徑、方法、策略。一旦將創新教育流於形式化和片面化,這無論對於學校還是學生都會成為一種負擔,而不是發展助力。我們認為,特色的形成是一個不斷優化選擇的自我完善過程;是一個由潛在優勢向顯性優勢轉化的過程,是辦學者的辦學主張與社會特定需求相適應的過程;是發揮學生之所能,揚其所長,科學育人的過程;是學校在一定辦學目標吸引下,實施整體改革化的過程。
秦萌女士還表示,回想當初在中學擔當語言教師和班主任的經歷,在她心裡埋下了一顆「讓青少年創新成長教育充滿人文關懷」的種子,也培養了她對青少年教育事業的興趣。她也在此分享一些心得:「在特色學校的研究領域,我們發現,理論爭鳴和思辨研究較多,而扎紮實實的實證研究較少;在已有的實證研究中,對特色學校建設的經驗和事例描述較多,而概括和提煉不夠。不同的研究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少關於創建特色學校的方法、途徑和策略,但是這些方法、途徑和策略,缺乏系統性和邏輯框架,尚未形成創建特色學校的作業系統,對創建特色學校實踐的指導作用有限。因此,恆信文產青少年創新與發展中心一直在此領域開展全新的研究,希望在邊實踐邊研究的過程中,能夠彌補這一領域的空缺。」
恆信文產青少年創新與發展中心介紹:
深圳市前海恆信傳媒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簡稱「恆信文產」),是一家泛文化產業投資與服務機構。公司位於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正心誠意 | 格物致知」是我們的企業文化。
公司依託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及IDC創新與發展智庫,成立恆信文產青少年創新與發展中心,是研究、生產和服務一體化的青少年創造力開發教育平臺,致力於為中國培養創新型人才。把中小學「一校一特色」建設作為青少年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讓每所學校都打造出特色品牌。通過頂層設計引領推動,助力學校辦學理念的優化和辦學品質的提升,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門口享受前沿科技、高雅藝術、體育、文化等方面的優質資源,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客精神、心理健康與人格健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科學發展思維在教育教學中「活起來」,把每所學校都辦成群眾家門口的優質學校,推動城鄉和區域教育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