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沒想到你的回答對孩子的影響這麼大

2020-09-24 美薇老師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 / 爸爸我想玩手機。

不同的家長面對孩子同樣的請求時,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回答孩子「那就玩一會兒」。


的確,面對孩子要求玩手機的請求時,不同家長給出的不同回復,有可能會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手機是把雙刃劍,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手機,是我們的永恆的課題。


大多成人都無法抵制手機的誘惑,更何況是孩子!

之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布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這位科學家在10年前從全國各地的中下階層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名孩子,將他們分成了兩組。

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50名是對手機痴迷的孩子。然後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


10年後,調查結果如下:

50位痴迷手機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學。

另外50名不玩手機的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


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一項測試表明,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


近期,英國《每日郵報》更撰文指出,兒童用手機會造成記憶力衰退、睡眠紊亂等健康問題。

英國華威大學的傑勒德·凱都博士警告說,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問題。


01

手機是如何毀掉孩子的呢?


  • 智慧型手機影響兒童健康。

智慧型手機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或者傷害孩子頸椎,導致孩子頸椎變形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傷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見為實的。


另外,沉迷智慧型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鍊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 手機讓孩子患上抑鬱症。

有專家表示,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裡的人,患上抑鬱症的機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高於一般孩子。

  • 手機損傷腦神經。

孩子的生理構造和生理形態與成人不同,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於成人。


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


  • 手機耽誤孩子學習。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鬆愉悅的信息,對知識學習感到鼓譟乏味,學習成績下降。

受到指責後更需要在手機網絡裡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後,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

整天沉迷於手機世界裡,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必然下滑。


  • 容易導致睡眠障礙。

可能大家都知道,孩子頻繁使用智慧型手機會引起視力下降,但更可怕的是會引起睡眠問題。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健康機構,做出了一項調查——手機光線與日常燈光對孩子睡眠的影響。


把十位孩子分別進入兩個房間,一個房子的孩子們在看電視後睡覺,用了28分鐘內睡著;而另一個房間玩智慧型手機後的孩子,普遍在39分鐘之後睡著。

當然我們不建議孩子在睡覺前看電視哦。

看看法國出臺了一個什麼舉措?

禁止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

新法案規定,學生在整個校園和教室都不得使用手機;


據統計,12-17歲學生手機的普及率已經達到90%;


中小學生禁用手機是馬克龍上臺後提出的重要舉措之一;


用禁令,但希望家長引起重視!


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防止孩子過度沉迷手機?



02

不同年齡段孩子應採取不同的幹預措施

  • 1-3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儘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


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手機遊戲/電視)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比如多動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建議:

父母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遊戲,以防孩子因遊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 3-6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淨,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遊戲「照看」。

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遊戲,極易上癮。


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遊戲。


建議:

父母家人手機去娛樂化,即刪除遊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

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

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


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只要孩子愛上閱讀,基本不會想著要玩手機了。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階段,即兒童叛逆期。

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得固執又脾氣暴躁,有時講起來道理來,懟得爸媽都無語。

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

一用父母身份強壓(我說了不許玩就是不許玩/再玩就沒飯吃了/再玩就揍你);

二是用親子關係威脅(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歡你了)。


這兩種方法,弊大於利。

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係,還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

建議:

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為責罰手段。

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遊戲」。

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遊戲很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


我看著你玩兒完這一局,然後你就去做作業,可以嗎?」


  • 12-18歲:適當幹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應堅持適當幹預、合理利用。

直接沒收或生氣吼罵、甚至是暴打一頓,都是治標不治根的做法。

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於如何使用。

建議:

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


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機,是因為對性的好奇,父母可試探詢問並委婉教育。


如通過微信、扣扣或郵件的方式,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識等。


有了溝通和信任後,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玩手機的規則。


如是否可以帶去學校玩、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會有怎樣的懲罰等。

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


如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更方便、手機搜索學習信息等。


可能看了這麼多,真正做起來,很多家長還是很頭疼,如何在父母親自陪伴孩子,和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之間找個平衡點呢?



03

三點經驗

1. 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之前有父母問,孩子玩手機時間已經很久了,不讓他玩,就大哭大鬧的,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其實也好解決,一來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二來是可以提前提醒他一下還剩多少時間,讓他說話要算話。

我們家平常不讓熊熊看電視,但會讓他玩一下IPAD,每次只能玩10分鐘,一天最多不超過兩次,每次還剩個兩三分鐘的時候,我就會提醒下他,告訴他還有多長時間,讓他有個心理準備。

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10分鐘一下子就過去了,所以提前提醒下孩子,讓他有個時間準備結束,對於孩子來說比較容易接受。

當然,這個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也不必規定的那麼死。

有的節目時間長一點,二三十分鐘,看看也無妨,但每天總共的時長最好不超過1個小時。

只要一直保持這種規則,孩子就會逐漸習慣的,這對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也是有好處的,畢竟孩子都沒什麼自制力,還是需要父母通過在生活中幫孩子遵守規則。


2. 通過電子產品學習。


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候,可以教孩子了解到電子產品的優點,讓孩子通過電子產品學習到新的知識。

例如:手機的地圖功能,有一次,晚尖峰時間,我要帶熊熊趕著去較遠的地方聽演奏會,於是我就告訴熊熊用百度地圖查詢出行方式。


我們倆是搭地鐵出行的,在路上,每到一站,我都給熊熊看一下地圖上我們的實時位置,出了地鐵再跟著導航往前走,這樣一下子就讓孩子把電子產品裡的信息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了。

除了地圖導航功能,還可以讓孩子學著拍照、錄像、天氣預報、微信語音信息等和生活緊密聯繫的實用性功能。

再者,父母可以幫孩子挑選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節目。

比如動物世界,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並且時不時問一下孩子,這是什麼動物,那是什麼,解釋給孩子聽。

在平常的時候看些相關的繪本,帶孩子去動物園,那麼孩子從不同渠道接受的信息就全部結合起來了。

3. 找到能替代電子產品的活動。


有的媽媽說,孩子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就覺得無聊,不知道幹什麼好。

所以說,除了使用電子產品以外,讓孩子培養點興趣愛好,安排豐富的娛樂活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學畫畫、學下棋等等,每天都需要練習,也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

或者帶孩子爬山、遊泳,讓孩子全身心都鍛鍊了;

還有親子閱讀、親子遊戲,這些都是能夠幫孩子綜合發展的有益的活動。


怎麼樣?感覺還不錯吧!


家長只要多點去思考,孩子就會有更多的收穫!

相關焦點

  • 「放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當孩子這樣問你時,你如何回答?
    ,我能玩一下手機嗎?」小靜追著媽媽反覆問著。媽媽被問的煩了,就隨手把手機給了小靜,想了想,又說:「那你答應我,只能玩一會兒。」同樣是假期,面對孩子想玩手機的請求,媽媽們的回答也不盡相同。笑笑沒想到媽媽會這麼回答,開心的跳了起來。
  •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未來!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 / 爸爸我想玩手機。不同的家長面對孩子同樣的請求時,會做出不同的反應。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回答孩子「那就玩一會兒」。
  • 「放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如果孩子問: 「放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會怎麼   回答呢?「放寒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小靜追著媽媽反覆問著。媽媽被問得煩了,就隨手把手機給了小靜,想了想,又說:「那你答應我,只能玩一會兒。」小靜捧著手機,盯著屏幕裡的動畫片,連忙點頭應著,看都沒看媽媽一眼。同樣是假期,面對孩子想玩手機的請求,媽媽們的回答也不盡相同。笑笑媽媽卻回答:「媽媽帶你去遊樂園吧,你不是老想去玩。」「有媽媽的陪伴,還能去遊樂園,這可比玩手機好太多了呢。」媽媽們想要手機成為孩子親近的人,取代自己的位置嗎?
  • 「放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附寒假課程資源)
    「放寒假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小靜追著媽媽反覆問著。媽媽被問的煩了,就隨手把手機給了小靜,想了想,又說:「那你答應我,只能玩一會兒。」小靜捧著手機,盯著屏幕裡的動畫片,連忙點頭應著,看都沒看媽媽一眼。同樣是假期,面對孩子想玩手機的請求,媽媽們的回答也不盡相同。
  •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怎麼回答迷茫了
    而孩子常問家長的一句話是,「我可以玩會兒手機嗎?」,長期沉迷於手機還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但孩子迷戀手機背後的原因,你知道嗎?,但我自己用壓歲錢偷偷買了一個,後來被我媽發現,三個多月沒理我。孩子抬眼看了一眼媽媽,眼神裡滿是悲哀,想說什麼來辯駁,但最後什麼都沒說,又低下頭玩手機。
  •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只要孩子愛上閱讀,基本不會想著要玩手機了。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強壓(我說了不許玩就是不許玩/再玩就沒飯吃了/再玩就揍你);二是用親子關係威脅
  • 「媽媽,我能玩一會手機嗎」作為家長,你該怎樣回答?
    由於現在手機隨處可見,自然手機上有很多吸引人的東西,對於大人也是,孩子同樣也是。很多父母應該聽過這樣一句話「媽媽。我能玩一會手機嗎」你是怎樣回答的呢?」  這位王媽媽下班回家之後正在做飯,爸爸在一旁看手機,孩子問「媽媽,我能玩一會手機嗎」,由於沒有時間陪孩子,孩子比較調皮,想著玩手機就可以安靜一會,因為媽媽這樣的舉動,導致孩子只要媽媽的手機閒著的時候就會拿去看,後來這位媽媽一次不讓孩子玩手機導致孩子動手去抓媽媽,一邊哭著一邊罵著,因此家人都覺是孩子媽媽的錯誤。
  •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不同的答覆,影響孩子的未來
    / 爸爸我想玩手機。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只要孩子愛上閱讀,基本不會想著要玩手機了。)
  •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不同的答覆,影響孩子的未來!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 / 爸爸我想玩手機。(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只要孩子愛上閱讀,基本不會想著要玩手機了。)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 「媽媽,我想玩一下手機」,兩個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人生的不同
    導讀:「媽媽,我想玩一下手機」,兩個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人生的不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我想玩一下手機」,兩個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人生的不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放寒假了,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一生
    「媽媽,放寒假了,我能玩一下手機/電腦/看會兒電視嗎?」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你會怎麼回答?我見過有的家長很大方,直接就把孩子丟給手機/電腦/電視機了。說實話,我有時候為了偷懶也會這麼做。而且,這個網際網路時代,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也說不過去。但是,允許孩子接觸電子屏,一定是有技巧的。
  •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做法,決定孩子的期末成績!
    :「媽媽,我刪除了手機裡的王者榮耀。」老師決定下周一開個關於網遊危害的主題班會,給了我半小時讓我來講講。」 「老師知道你也玩遊戲嗎?」 「知道啊。」 「那老師還讓你講?」 「因為演講這種事,我最擅長啊,不讓我講讓誰講?」 我心裡一樂,趕緊點頭。
  • 媽媽,我能玩會手機嗎?猶太父母的回答方式,值得所有父母借鑑
    「媽媽,我能玩會兒手機嗎?」孩子問出這個問題的場景在大部分的家庭中都出現過。而大部分的家長會對孩子的請求加上一個「前提條件」,比如會讓孩子先寫完作業,或者先完成什麼別的事情,然後再玩手機。另外有的家長還會直接拒絕或者答應孩子的請求,然而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一種猶太人的回答方式,這種回答方式值得所有父母來借鑑。
  • 「媽媽,我能玩一會手機嗎?」父母不同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媽媽我能我玩會兒手機嗎?」這句話在有孩子的家庭經常會聽見,網際網路時代,孩子們大多的娛樂方式就是玩手機。刷視頻、打遊戲,手機已經成為每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今的孩子,童年都奉獻給了手機,小朋友們每天探討的內容也是看到的搞笑視頻、王者榮耀誰的段位高。當孩子想要爭取家長的意見玩手機時,很多家長都會順口說「就玩一會兒喲!」這樣的回答,其實就是給小朋友可以玩手機的暗示。
  • 討要手機時候,三位媽媽的回答,對孩子未來影響巨大
    還有一些益智類的遊戲,也能增加孩子智慧,讓大腦更聰明,但是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抵制孩子觸碰手機的。自家孩子平時不喜歡運動,自家只會學習和玩遊戲,現在又是放假了,難道就不給孩子休息時間嗎。對於這種情況,相信也發生在很多家庭,孩子討要手機,父母也是進退兩難,不給怕傷孩子的心,給了又怕耽誤學習,到底如何是好呢。其實我總結了一些父母的回答,分為三類。
  • 「周末了,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有的家長會苦口婆心的勸孩子:「別玩了,對眼睛不好,你要作息規律啊,不吃早飯對身體多不好?」,出行手機訂票,出去吃飯通過App團購一下,不想出去吃飯了拿出手機叫個外賣.....「我要看時間。」「你可以帶手錶。」
  • 「媽媽,我能玩會手機嗎?」不同媽媽的4種回答,你是哪種?
    她們會希望憑藉說道理的方式改變孩子想法:「寶貝,你聽媽媽說哦,你這個年紀還不適合玩手機,你還在發育,手機對眼睛、對大腦都不好,還容易上癮,一旦上癮就難改了……我這也是為你好,你就聽我的吧……」曾有個朋友就這樣和我吐槽過他兒子,因為她為了講道理,對兒子嘮叨了足足20多分鐘。最後他兒子爆發了,大吼道:「 媽,你究竟同不同意,痛痛快快就一句話的事!」
  • 娃想玩手機,三流媽媽的回答對娃傷害最大,一流媽媽的回答最管用
    部分孩子會偷偷拿走大人的手機玩遊戲,不少父母為了讓孩子遠離手機,幾乎用盡了各種方法和招數,但是都不見效果。不過在這其中,也有一些聰明的媽媽會懂得用巧妙地方法拒絕孩子,但有些媽媽只是不讓孩子玩手機,但是並沒有告知孩子為什麼不讓玩。那麼不同媽媽給孩子的回答,也會對孩子造成不同的影響,效果也各不同,有好也有壞,那麼哪種方法值得各位寶媽借鑑呢?
  • 「媽媽能給我點零花錢嗎」,父母回答需謹慎,對孩子人生影響很大
    沛沛和慧文回家就對媽媽說「媽媽能給我點零花錢嗎,我想買條小裙子」?沛沛媽媽聽到這話後立馬就火了,直接大罵道「我看你像個裙子,有的穿就行唄,沒錢給你買」。,如果你想買小裙子可以,那幫媽媽做點家務,媽媽就給你零花錢,你可以去買自己想要的」。
  •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不同的答覆,決定孩子的未來!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 / 爸爸我想玩手機。不同的家長面對孩子同樣的請求時,會做出不同的反應。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回答孩子「那就玩一會兒」。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強壓(我說了不許玩就是不許玩/再玩就沒飯吃了/再玩就揍你);二是用親子關係威脅(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歡你了)。這兩種方法,弊大於利。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係,還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