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高校畢業生
政府掏錢幫你免費實現專業轉換
每人每年可參加3個不同專業轉換培訓,培訓補貼直補機構,違約失信行為將被納入誠信檔案。
大連市人社局、市財政局聯合發布通知,將高校畢業生納入就業重點群體,並決定組織高校畢業生開展2020年免費專業轉換及技能提升培訓(以下簡稱專業轉換培訓)。
本次培訓對象為大連籍或在大連高校就讀的外地戶籍的,2018年、2019年、2020年離校未就業的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類畢業生,下同),2021年畢業的全日制高校畢業生。
培訓專業詳見大連市高校畢業生2020年專業轉換及技能提升培訓目錄。
每人每月不低於1500元
對參加專業轉換培訓的高校畢業生,按每人每月不低於1500元的標準,給予培訓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補貼直補培訓機構。
每人每年最多可參加3個不同專業轉換培訓。原則上個人出勤率低於90%的學員不享受培訓補貼。每個培訓機構的培訓專業原則上不得超過4個。
對通過初次鑑定並取得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高校畢業生,給予職業技能鑑定補貼。鑑定補貼的標準和申領等,按《關於進一步做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有關工作的通知》(大人社〔2020〕259號)相關規定執行。
我市組織的專業轉換培訓,培訓補貼和鑑定補貼所需資金從職業技能提升專帳資金中列支,按現行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帳資金撥付方式,由培訓機構所在地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或職業培訓管理部門,下同)實施。執行中,按照培訓機構承擔的培訓任務情況,根據培訓進展程度,提前預撥培訓補貼資金。在開班備案審核通過後,按照預計補貼數額的30%預撥。培訓及鑑定考核結束,驗收合格並經公示無異議後,按照核發相應證書人數據實撥付剩餘補貼資金。
五項制度全方位監督管理
(一)機構認定製度。承擔專業轉換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採取向社會公開徵集,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一組織專家評審(培訓機構認定程序另行通知),並經培訓機構屬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通過。
(二)協議約定製度。培訓機構屬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培訓機構、培訓機構與學員籤訂培訓協議,對專業轉換培訓工作有關事項、權利和責任等進行約定。
(三)開班備案制度。培訓機構在開班前,將開班申請表、高校畢業生專業轉換培訓登記表、畢業證書(或學信網下載的高校畢業生學歷證明)或所在學校開具的學籍證明、學員花名冊、教學計劃和大綱、實習計劃等材料報屬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經審核通過後開班。每班最多不超過50人。每月平均課時不少於150課時。實習期限一般不超過培訓總期限的1/6。
(四)監控訪查制度。培訓機構須設置出勤打卡程序或設備,並負責如實按日導出學員打卡記錄,學員每日課前、課後至少4次打卡。屬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通過電話抽查、實地檢查等方式對培訓機構實施專業轉換培訓情況進行督查,同時現場審核高校畢業生身份證。
(五)失信懲戒制度。將高校畢業生和培訓機構的違約失信行為納入誠信檔案,失信的高校畢業生不可再參加專業轉換培訓,失信的培訓機構不可再承擔政府補貼性培訓工作。
出現騙補行為將嚴肅懲處
高校畢業生專業轉換及技能提升培訓,對提升高校畢業生技能、促進就業及培養新型技能人才、優化我市技能人才結構,具有重要意義。通知要求各地區要嚴格按照相關工作要求做好高校畢業生專業轉換及技能提升培訓工作。
規範實施專業轉換及技能提升培訓,保證培訓工作質量。強化監督管理,確保資金安全,對騙取補貼資金的要依法依規嚴肅懲處,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進行信息比對。各地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及時將專業轉換及技能提升培訓的信息上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進行匯總,市人力資源保障部門及時將信息報給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匯總比對,防止出現一人多次違規參加培訓、重複享受補貼等問題。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蘇琳
編輯:姜雯欣 校對:宋洋
責任編輯:趙偉 值班主編:於凌波
熱點新聞推薦
大連市疾控中心發布重要提醒!
太突然!100萬甩賣!
喝這種奶有風險!當地緊急排查
很多人看完都說太準了!
遼寧新增1例
連下三天雨!還有大降溫!
大連一小區突遭罕見生物「入侵」
重磅!教育部:不得教這些內容
痛心!又一「網紅」打卡地出事
「這是我媽…」通報來了
這些人可實行彈性排班
點小花提醒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