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創新 發展:我國新聞出版業實現健康快速發展

2020-12-23 中國政府網

改革·創新·發展
——我國新聞出版業實現健康快速發展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新華社記者 璩靜)「十一五」期間,我國圖書、報紙、電子書等產品總量穩居世界前列,已進入世界出版大國行列。去年,新聞出版產業總產出更是突破萬億元,實現增加值3099.7億元,出版圖書27萬種、70億冊,數字出版增長50%以上。這些數據表明,我國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已經走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前列,新聞出版不僅依然佔據新聞宣傳的主陣地,更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的主力軍、國民經濟的新亮點。

    深化改革——給新聞出版業注入活力

    「這5年,有兩個詞能概括新聞出版業的特徵,一是改革,二是創新。是改革,解放和發展了新聞出版生產力,是創新,產生了我們時代各種業態的文化產品和傳播手段。」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表示,改革是新聞出版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今年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來自湖南的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與美國知名的麥格勞希爾教育出版集團籤署合作協議,共同開展內容、渠道、紙質和數字媒體等多方面合作。同日,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與韓國祥明大學籤署協議,湘版歷史教材進入韓國大學課堂,這是我國出版的教科書第一次走出國門。

    「理順了機制,掃清了障礙。」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龔曙光談到中南傳媒的快速發展時說。

    龔曙光回憶,十年來,湖南出版積極穩妥地推進了三輪體制改革:2000年,組建湖南出版集團。2004年,集團更名為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整體轉制為省管大一類國有企業。2008年以來強力推進整體改制上市工作,組建了擬上市公司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創新了體制,確定了新市場主體,企業煥發了生機活力。2010年,中南傳媒實現銷售收入40.5億元,利潤4.87億元,主營業務贏利水平再創歷史新高。

    中南傳媒只是整個新聞出版業深化改革的一個縮影。「十一五」期間,根據中央確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新聞出版行業圍繞體制機制創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改革力度不斷加大,進度日益加快——

    全國580餘家圖書出版社,除少數保留事業性質外,有528家經營性出版社要轉企改制,已完成435家,93家正在轉企。其中,148家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出版社轉制也在最後衝刺階段,將在2010年年底前完成轉企改制或退出。此外,全國還有1069家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和3000多家新華書店轉制為企業。

    不久前,繼學習出版社等6家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出版社率先完成轉企任務後,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等18家中央級出版社也提前完成了改革任務。

    「出版社只有轉企改革,才能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早改路更寬、人更活。」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社長張夢欣說。開明出版社社長焦向英還用一組數字來說明轉企前後變化。轉企後,員工工資收入和保險平均增長15%—20%。「我們現在在打地基、繪藍圖,明後年會看到改革帶來的更加直觀的改變。」他說。

    自主創新——使新聞出版業升級提速

    在2009年舉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成就展」上,我國自主研發的電子圖書點讀機、紙質數碼有聲出版物等新興數字產品紛紛亮相。

    5年來,新聞出版業自主創新的力度不斷加大,新聞出版人站在現代科技發展前沿,抓住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

    截至2009年年底,我國583家圖書出版社中已有90%開展了電子圖書出版業務,網際網路出版、動漫遊戲出版、手機出版等新業態發展迅猛。2009年,我國國產電紙書、電子閱讀器銷量約71.6萬臺,承載圖書3000多萬冊,銷售額超過25億元。預計2010年將達300萬臺,銷售額60億元。據統計,2009年數字出版產業總產出達799.4億元,首次超過圖書出版產業規模。

    新聞出版總署2010年初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數字出版、網絡出版、手機出版等以數位化內容、數位化生產和數位化傳輸為主要特徵的戰略性新興新聞出版業態」。

    如今,自主創新已經成為我國數字出版發展的核心推動力。作為我國首個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上海張江集團與方正集團共同投資2.85億元組建全國數字出版的旗艦企業——中國數字出版技術有限公司,吸納世界數字出版最新技術;廣東省組建了國內首家「數字出版產業聯合會」,有效促進數字出版內容生產、技術研發和產業運營等企業的深度交流;江蘇省確立了以項目帶動數字出版戰略實施、加快傳統出版業轉型和加快數字出版新業態發展的思路,鼓勵數字出版項目申報文化產業引導資金。

    作為數字出版內容的生力軍,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北方聯合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傳統出版業企業在促進主營業務升級換代的同時大力發展數字出版、動漫製作等新技術新媒體項目,拓展手機出版、手機動漫等新興業務,搶佔「數字先機」。

    科學發展——讓新聞出版業走向世界

    今年8月,一部收錄了單詞、短語及翻譯67000條的《牛津·外研社英漢漢英詞典》在京面世。這部開創了「中英兩國出版合作編寫先河」的詞典是迄今為止編寫規模最大並且實現全球170多個國家同步出版發行的英漢漢英詞典。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社長於春遲說,隨著中國出版實力越來越強,國內很多知名出版社利用國際書展與國際出版商進行深度合作,使中外出版人從選題、組稿、編輯到出版、發行等環節能夠共同開發,打造適宜國外視角的圖書。

    新聞出版總署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新聞出版界每年參與4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書展、書市,宣傳、展示和推介中國新聞出版產品,創造深度合作機會。

    「十一五」後期,我國新聞出版業已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長江流域、環渤海等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正在形成一批出版、印刷、物流和數字出版基地。出版「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形式不斷豐富,越來越多實力雄厚的出版集團走上了與海外出版企業資本合作和戰略合作的路子——

    2010年2月,上市公司時代出版傳媒公司與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在跨地區跨行業併購重組上又邁出新步伐:時代出版重組並控股中國文聯直屬中國文聯出版社和大眾文藝出版社,安徽新華發行集團與中國外文局所屬新世界出版社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力推新世界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實現創業板上市。

    2010年8月,中國出版集團公司與日本最大出版發行商籤署合作協議,正式在東京成立中國出版東販股份有限公司,進軍日本出版傳媒市場。同日,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與歐洲最大大眾及教育圖書出版集團法國阿歇特共同投資的合資公司鳳凰阿歇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揭牌。

    2010年10月,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與世界出版巨頭麥格勞-希爾教育出版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人才培養、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面進行新探索。

    柳斌杰表示,「十二五」期間要打造一批重點外向型新聞出版企業,推動版權、產品、服務、實體、資本、品牌等多種形式的「走出去」。要實施本土化戰略,支持各種所有制新聞出版企業在境外辦社、辦報、辦刊、辦廠、辦店,實施與國際著名文化製作、經紀、營銷機構合作合資併購。

相關焦點

  • 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時期。為實現新聞出版業又好又快發展,推動我國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編制本規劃。
  • 新聞出版總署:認真做好新聞出版業發展規劃工作
    認真實施《新聞出版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科學制訂「十二五」發展規劃,對新聞出版業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進一步落實新聞出版業「十一五」發展目標,科學制訂新聞出版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推動新聞出版業大發展大繁榮,現就做好新聞出版業發展規劃的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 鄔書林:大力提升我國新聞出版業裝備技術水平
    2011年,中國新聞出版業實現營業收入1.46萬億元,增加值4021億元。其中,數字出版營業收入達到1377億元,在總收入中的比重接近10%,繼續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態勢。從國際出版業看,在技術的強大帶動下,傳統出版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在更新理念、革新模式、創新技術的過程中,出版業進入了根本性的數位化轉型階段。
  • 我國新聞出版業在變革中融合
    本報訊 (記者章紅雨)2月12日,在中國出版年會上,中國版協發布了《2014年度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隨著惠及新聞出版全行業的改革利好政策的相繼出臺,我國出版產業發展呈現營業收入平穩增長,在變革中融合,成為我國新聞出版業發展態勢。
  • 從3個關鍵詞看後疫情時代出版業發展
    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成為出版業面臨的思考題。在日前召開的2020泰山國際新聞出版合作大會上,業界人士就此建言獻策。 推動閱讀深入挖掘服務能力 「疫情期間,社會總購買力下降和消費結構調整對出版業產生影響,社會閱讀的新需求和新特點成為出版業發展的重要機遇和方向。」
  • 柳斌杰:新時代的中國出版業需有新作為
    第四,要深化出版改革,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出版業,創新出版業態和形態,打造新技術出版平臺,多樣式推送出版精品內容。要調整產業結構,以轉型升級提升質量,創造出版業的新優勢。要堅持融合發展,把出版融入文化建設、經濟建設、科學技術發展和民生事業中去,推動出版與資本市場、國際市場、數位化傳播技術融合,把優質文化資源盤活,為我國各項建設提供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 我國少兒圖書出版業發展潛力巨大
    據權威機構統計,目前在我國的573家出版社中,有130家出版社設有專門的兒童讀物編輯室,年出版品種達1萬多種,年總印數近6億冊。其中,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單位共用14種外文出版950種兒童圖書,共計出版200多萬冊,分別發往11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天,我國的少兒圖書出版已跨入世界少兒圖書出版大國行列。
  • 部分新聞出版企業集團負責人暢談改革發展感受
    編者按:為深入推進新聞出版改革發展,新聞出版總署日前召開新聞媒體見面會,邀請20多家中央媒體記者與總署有關司局負責人、部分新聞出版企業集團負責人進行座談,總結改革經驗,梳理發展成就,暢    談感受體會。相信這些經驗、感受,必將為全行業開啟新聞出版改革發展新的歷史徵程提供新的活力與動力。
  • 12.25 今日早報《中國新聞出版業改革開放40年》出版發行
    這些生動真實的照片從廣大普通中國百姓的視角出發,記錄、詮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和中國人民的生活狀態、精神面貌,充分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2.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編撰、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新聞出版業改革開放40年》一書,近日正式與讀者見面。
  • 新聞出版業智庫建設在路上:出版智庫需要四個標準
    新聞出版業「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智庫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保障,完善新聞出版科技專家庫,充分發揮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技術企業、新聞出版企業在新聞出版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那麼,如何搭建銜接政府、企業、行業的智庫橋梁?《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近日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採訪。
  • 中國出版業六大趨勢
    出版業與其他行業的跨界合作逐漸興起,使文化內涵與實體產業實現了有機嫁接,如地產引進書店及書店衍生服務,將讀書生活融入商業文化和社區文化,時尚期刊與電商巨頭合作在電商領域進行了一次時尚革命,出版單位與電視臺、影視製作企業成立全國校園電影院線、影視創作公司,等等。跨界合作使出版業與其他行業實現了聯動發展,開拓出出版業發展的新領域。
  • 黨委書記劉望:在改革中實現跨越式發展——寫在學校「改革發展年」實施之際
    01 在改革中實現跨越式發展——寫在學校「改革發展年」實施之際黨委書記 劉望2020年是我國實現然而成績只屬於過去,我們不能抱著成績停滯不前,要發展就不能留戀已有的成績,要改革就必須突破現有的常規,「鳳凰涅盤,浴火重生」,學校只有在原有基礎上高舉改革旗幟,瞄準更高目標,凝聚磅礴力量,才能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標誌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新時代。國家「雙一流」戰略實施,使高等教育發展的「馬太效應」更加明顯,高校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 澳門新聞出版業10年發展概況 本澳特色鮮明
    澳門新聞出版業10年發展概況 本澳特色鮮明 2009-12-21 | 來源: 新華網     澳門面積只有29.2平方公裡,人口52萬,可這裡是中國第一個以西方印刷技術出版圖書的地方。2000年以來,澳門新聞出版業不斷發展,2008年,澳門共出版圖書459種,即每天約有1.25本圖書出版。
  •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高頻詞分析:新發展、創新、改革與安全
    此次五中全會公報對於我國發展的階段表述新增了「重要」兩字,是十分重要的判斷。 此外,此次公報對於「發展」、「創新」、「人民」、「安全」等關鍵詞的高頻強調也值得關注。正在編制的「十四五」規劃有哪些重點?2035年遠景目標對中國意味著什麼?澎湃新聞梳理了公報中的一系列關鍵詞。
  • 衛生健康委舉行我國護理事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18年5月10日例行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5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行例行發布會,介紹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下面我們開始今天的新聞發布。首先請焦雅輝副局長介紹我國護理事業發展的有關情況。  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對護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在2018年「5.12」國際護士節即將到來之際,也藉此機會祝全國廣大護理工作者節日快樂。
  • 稅務師事務所問題纏身 實現快速健康發展建議分析
    稅務師事務所問題纏身 實現快速健康發展建議分析  2017-07-19 13:47:27
  • 新中國成立70年:我國高校科技創新發展歷程與改革成果
    關鍵詞:高校科技創新;發展歷程;改革成果;政策建議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從破到立,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百廢待興、學科布局不均衡、科研成果少與科技著力點單一落後,日益發展為科技創新全面布局、高技術領域深入突破、學術研究成果豐碩、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的極具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體系和高校科技創新體制。
  • ...堅守初心使命 深化改革創新 努力在服務新格局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次保險行業盛會在武漢召開,共同探討「十四五」期間保險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服務好「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以及如何助力武漢疫後重振等一系列熱點問題,意義重大且深遠。剛才,聽了前面幾位嘉賓的精彩發言和真知灼見,很受啟發和鼓舞。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堅守初心使命,深化改革創新,努力在服務新格局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 【觀點】景安磊 周海濤:我國民辦教育改革發展的回顧與思考
    民辦教育改革發展的綜合效應不斷釋放,對提高教育供給水平、深化辦學體制改革、促進教育與各領域融合、壯大教育資本總量等有重要價值。促進新時代民辦教育健康發展,需要堅持市場機制和政府管理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民辦教育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堅持依法治教和改革創新相結合,在法律法規框架下推進民辦教育改革發展;堅持先行先試和統籌協調相結合,用漸進式改革強化新法新政落地效果。
  • 改革創新強主業 雙效統一促發展
    集團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牢牢守住意識形態陣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教育中心工作和生產經營重點任務,守正創新,凝心聚力,穩中求進,推動發展,2019年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營業收入92.53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9.1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