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自理能力不是天生的,抓住這幾點來培養,寶寶會很獨立

2020-09-04 夏天說育兒

每個人都知道自理能力是非常的重要,如果一個孩子沒有養成獨立的自理能力的話,那麼他在上學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生活上的麻煩。這樣的孩子就算長成了成人也是不健全的,因此越來越多的90後父母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了。


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有哪些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呢?

1、能夠不斷地開發寶寶的智力

一個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叫做埃裡克森,他就曾經說過,三歲之前的寶寶,他們的大腦相對空白,同時也是塑造它們各方面的一個重要的時期。通過不斷地培養寶寶的自主和自理能力,能夠促進他們大腦的不斷發展,為以後的人生奠定一個非常堅實的基礎。況且三歲之前是一個寶寶各項能力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2、促使寶寶養成獨立的人格

現如今媽寶男是越來越多了。很多的男人,他們雖然已經成年了,但是依然非常的依賴自己的媽媽,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他們小的時候,爸媽沒有對其培養自理能力。一個心智健全的寶寶,自理和自主能力一定要能夠達標。

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他們人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一步一步養成獨立思考的人格,對於他們的學習,工作乃至社交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一個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不會受到領導關注的。

3、減輕父母養育的種種壓力

有一句俗語叫做,如果你覺得生活得非常的輕鬆,那麼你的背後絕對會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有一個比較有名氣的貴港婦產醫院,就曾經提醒過在他們那裡生產的孕婦。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千萬要注重對寶寶的自理能力進行培養。

因為在寶寶看來他們的父母個個都是小超人,哪怕他們不做任何的事情也依然能夠過得非常的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一方面可以促使寶寶的發育,另一方面還能夠減輕父母的壓力,讓寶寶逐漸的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

我們應該如何來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呢?

1、先從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抓起

孩子獨立意識差,跟父母的教育是有很大的關係,在三歲之前很多父母認為寶寶連話都說不太好,就不用再對他們進行教育了吧,事實並不是這樣,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錢志亮就曾經說過一定要讓寶寶有一定的獨立意識。

那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經常在寶寶面前給他們立規矩,立了規矩之後還要慢慢地實行,千萬不能夠因為寶寶的哭喊或是打鬧就不再進行了。一旦爸爸媽媽給寶寶制定了相應的規則,那麼他們的獨立意識就已經處在萌芽的階段了。

2、從衣食住行這些小方面抓起

衣食住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面對的事情,而寶寶也是一樣。爸爸媽媽要在寶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他們嘗試著自己脫衣服或者試穿一下自己的小襪子。

另外在吃飯的過程中,在保證寶寶安全的情況下,讓他們自己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哪怕是用手抓塞進自己的嘴裡都沒有什麼關係。帶寶寶外出遊玩的時候,如果是在公園裡面可以嘗試讓寶寶自己走路,千萬不要總是抱著他們。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最好讓寶寶單獨睡在搖籃裡面。



3、多訓練寶寶的動手能力

一個動手能力比較強的人,他的自理和獨立能力也是非常的強大。媽媽可以多抽出一些時間,買一些適合寶寶玩的玩具。然後陪伴著他一起做各種各樣的小遊戲,另外在做遊戲的過程中,爸爸和媽媽一定要全程參與,並且給予寶寶一定的鼓勵和指導。這樣寶寶的內心也是非常的開心記憶鍛鍊了動手能力又培養了獨立意識。還增加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呢。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犯的錯誤有哪些呢?

1、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現在是一個物慾的社會,各個節奏都是超級的快,但是在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這件事情上千萬不能夠太過於著急。心急永遠都吃不了熱豆腐,一口也不能吃成一個胖子,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另外遺傳為寶寶的各個方面的發展提供了一些可能性。各個寶寶的發育的速度不一樣,他們所能夠做的一些事情也是不一樣的。爸爸媽媽要多給寶寶一些機會,讓他們去鍛鍊。



2、不要總是和別人家的寶寶比較

現如今盲目攀比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受這種風氣的影響也有很多的爸爸媽媽和朋友們聚會的時候都會說自己家的寶寶能夠自己穿衣服了,但是也有的寶寶連脫小襪子這樣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到。有的寶寶早熟,也有的寶寶晚熟,大家千萬不能夠太計較這些了。


3、不分青紅皂白全部交給寶寶來做

我國一個非常厲害的兒童學家叫做陳鶴琴,他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儘量都讓孩子來做。但是有一些父母就曲解了這個教育學家的意思,認為孩子可以做任何的事情,但事實上這對孩子的安全也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總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非常好的,父母能夠有這樣的想法已經是非常的超前了,但是具體應該怎樣做又應該注意問題還需要大家認真地思考,並且把他們付諸於踐之中。

相關焦點

  • 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從學習獨立穿衣服做起
    家長要注意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否則讓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久下來對孩子會有極大的負面影響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可先從生活中的自主穿衣做起。 當寶寶逐漸長大,手眼協調能力增強之後,就可以逐步訓練寶寶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除了能夠自己吃飯、上廁所以外,還可以訓練寶寶自己穿衣服,這也是幫助他邁向獨立的一個重要課程1.寶寶都是先學會脫衣服的,剛開始不熟練,可能會以拉扯的方式脫下自己身上的衣物鞋襪。
  • 怎樣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夠獨立料理自己的生活,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學會的一個環節。  不能做到生活獨立自理,孩子就會一直依賴父母。這樣的孩子並不具有競爭力,一旦脫離了父母的扶持,孩子將驚慌失措,不能將生活正常進行下去。
  • 如何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處理事情能力?這份清單收藏好了
    10.當爸爸媽媽批評和訓斥自己時,會通過一些表情和聲音,如撅著嘴巴,發出尖銳的叫聲來表達抗議和不滿。有陌生人來做客時,寶寶可能會害羞地躲在媽媽的身後,同時好奇地探出頭來,觀察著這個陌生人。11.對一些事情,開始產生了自己的想法。比如,當他向出去玩時,就會拽著媽媽的手或衣角往外走。12.會自己用尿盆來解小便,甚至以此為樂。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這幾點做到位,孩子一個人也能過得好
    "培養自理能力,要贏在起跑線上"雖說培養自理能力是越早越好,但所謂的"早",應該符合兒童的發展規律,所學習的技能應該在他們的承受範圍之內。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目的是讓他有更加健全的人格,能夠做到獨立自理,不是為了跟別人家的孩子分出輸贏。
  • 自理能力差會影響一生,家長培養小孩的自理能力,只需注意這幾點
    對此幼兒園的老師告訴馬雅舒,如果米雅再不能學會生活自理能力,那只能被退學了,馬雅舒這才意識自理能力對小孩的重要性,她這時候才懂得要培養小孩自理。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了,馬雅舒對女兒太過於寵溺,使女兒缺乏動手的機會,失去了自理的能力,她女兒也因此而差點被幼兒園退學。
  • 寶媽經驗談,3歲寶寶應該培養哪些自理能力
    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孩子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孩子的手指靈活性、動作的協調性,手眼協調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從而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不僅如此,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還有助於孩子責任感、自信心的建立。
  •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要掌握這幾點,擁有獨立自主能力很重要
    也許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會非常的焦慮,孩子要上幼兒園了,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在家裡什麼都是爸爸媽媽來照顧,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受委屈,而且在此階段,父母還天真的認為他是一個小寶寶,什麼都不會是正常的。其實,嬰幼兒時期才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最關鍵的時期,這時候父母就應該學會要放手了,讓孩子自己來處理一些事情,慢慢的學會自理。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一.家長一定要有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家長愛孩子,這是無可厚非的,但要用正確的方法來愛孩子,不要溺愛。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出發
    《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幼兒教育作為孩子一生的起始站,家長們應該要多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能夠促進幼兒獨立性、自信心的增強,並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說了這麼多,那麼家長們究竟應該如何有效的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 還在和培養寶寶「自理能力」死磕嗎?可別把精力錯付了
    於是,您坐不住了,壓制住內心的煩躁,努力笑盈盈的對孩子說:"寶寶乖哦,來,媽媽餵你吃。啊——!我要再來一次,這感覺太好了!""喂喂喂不是吧,這就給我拿走了,是覺得我做得不好嗎?555555……"坦白說,我們就是有點嫌棄孩子會把自己和周圍環境弄髒。而孩子也真的能隱隱感受到,"因為我哪裡做的不太好,所以大人把勺子給我拿走了。"時間一長,那種"我做到了!我能做到!
  • 寶寶的成長從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開始
    我們所說的抗挫折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其實都是從培養自理能力開始的。還有一點是很多家長沒有想到的——自理能力強的人更熱愛生活和生命,因為他們知道生活是什麼樣子。自己打理自己的過程就是自我認知的過程,知道自己能打理自己,而且會打理自己,他會對自己擁有足夠的自我認知,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會知道自己未來是個什麼樣子,這讓他對自己有個正確的自我評價,他才會真正的熱愛生命。
  • 父母掌握這3招,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寶寶將來更優秀
    父母掌握這3招,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寶寶將來更優秀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因為家長總喜歡照顧孩子,事事為孩子著想,處處替孩子代勞,等到孩子上學之後就會出現照顧不好自己、容易和其他同學起衝突等現象,這明顯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無法讓孩子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寬更廣。
  • 0-3歲寶貝的自理能力有哪些應怎樣培養
    0-3歲的幼兒,雖然他們年齡不大,但也會主動表現出照顧自己的情形,比如:伸手扶奶瓶、自己拿湯勺進食、喝水、主動表達尿布溼了或想上廁所等自理能力就是指憑自己的能力能夠獨立完成的事,當寶貝表現出一定的自理意願時,父母應及時協助,引導寶貝做好,更快地培養出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 寶寶1歲3-4個月如何開發能力?父母帶好頭,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父母帶好頭,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1、 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寶寶成長到了這個階段,對他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個終點。除了自己洗漱、穿衣、脫衣等訓練外,最重要的就是大小便自理的能力訓練。此時是寶寶接受大小便自理訓練的最佳時期。
  • 乾貨來了!如何培養小孩子的獨立性格?這幾個小方法很實用
    孩子出生之後缺乏基礎的自理能力,所以需要家長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照顧得面面俱到,給予寶寶最好的呵護。但等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家長也需要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了,畢竟小傢伙到了一定的年齡後就要融入集體生活,需要儘快讓他們適應這種新環境。近日,「迷糊寶寶」因擦腳意外走紅。
  • 父母不是我的傭人,如何讓寶寶學會獨立,鍛鍊自己能力
    父母不是我的傭人,如何讓寶寶學會獨立,鍛鍊自己能力其實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堅忍勇敢,獨立自主一點,現實生活當中,因為育兒經驗比較匱乏,甚至很多父母孩子都已經兩三歲了。依舊不知道怎麼辦才可以讓寶寶更加獨立,我覺得想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必須要學會放手,不要有那種含在嘴裡怕化掉的思想,這種思想是相對錯誤的。
  •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對入園後生活有哪些好處?
    作者:寶寶知道 任淑一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就是如何在幼兒期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說到自理能力,各位家長一定都明白,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獨立完成的良好的飲食、睡眠、排洩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專家也曾經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 想要寶寶獨立吃飯,請抓住這幾個黃金時間段
    很多寶寶已經很大了,吃飯還是要讓父母喂,這可不是一件好事情。作為父母,還需正確的引導一下。其實,想要培養寶寶獨立吃飯並不難,關鍵是大家要抓住幾個黃金時期。6-10個月:寶寶對餐具有濃厚興趣這個時期,寶寶會搶奪餐具自己擺弄,這是鍛鍊寶寶自己吃飯的好時機。寶媽們可以給寶寶一把勺子,他們不會真的挖食物,而是用來玩耍。不妨讓寶寶自由玩耍,可以很好的鍛鍊其協調能力與自立性。
  •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有些小朋友自理能力發展較快,可能已經達到了中大班的水平,有些孩子發展較緩,最好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引導。二、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作為人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點: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和獨立性格。
  • 孩子自理能力差?很可能是家長忽略這一能力的培養,別錯怪孩子!
    孩子自理能力差,很可能是家長忽略這一能力的培養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精細運動能力,精細能力就是指的個體人類在利用小手指或者手指肌肉群等進行的運動。精細能力好的孩子,在注意力、感知覺上等多方面配合心理活動都很靈活,能夠又快又好的完成特定的任務。精細動作能力包括手部拿捏的動作,握手、屈、旋轉、託、抓、夾、撕、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