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學院文化創意專業群是省級產教融合示範專業點建設培育單位,學生榮獲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藝術設計二等獎、動漫設計三等獎、園林景觀設計三等獎;榮獲海峽兩岸高校設計展銀獎。
建築工程學院多次榮獲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建築CAD賽項一、二、三等獎;工程識圖二等獎,工程測量與工程造價三等獎;榮獲福建省「和職教杯」創新創業大賽銅獎。
食品科技學院是省級閩臺食品加工與安全福建省高校應用技術工程中心,省級食品產業特色專業群基地。多次榮獲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業分析與檢驗賽項二等獎和三等獎。
商學院是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和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是省級示範專業群 ,市場營銷專業獲省級產教融合示範專業。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市場營銷二等獎與三等獎,連續3年榮獲福建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市場營銷一等獎。
茶學院是國家級民族文化創新與傳承示範點,是省級茶產業示範專業群實訓基地和生產性實訓基地,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專業獲評省級示範專業,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華茶藝一等獎與二等獎;連續6年榮獲全國手工制茶大賽與福建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華茶藝一等獎。
藝術設計學院專業介紹
室內藝術設計
主要課程:繪畫基礎、三大構成、室內設計原理、AutoCAD製圖與施工圖實訓、Photoshop軟體應用技術、3dmax三維軟體應用技術、人體工程學、裝飾材料與構造、室內照明設計、裝飾工程預算、室內裝修工程技術、VR應用技術、金工木工實訓、專業考察、畢業設計等。
就業方向:可在室內裝飾設計公司、廣告公司、房地產公司、園林景觀設計公司、設計院等企事業單位從事室內設計師、施工員、繪圖員、設計總監、工程師、工程監理、房產銷售等相關工作。
藝術設計(廣告傳媒設計方向)
主要課程:繪畫基礎、三大構成、Photoshop、AI、字體與海報設計、廣告創意與文案、ID與版式設計、攝影基礎與構圖、廣告攝影與攝影用光、包裝設計、UI設計、全景圖拍攝與製作、DV拍攝與後期、廣告實訓等課程。
就業方向:廣告傳媒公司、電商美術設計、新聞媒體、雜誌社、婚紗影樓、文化出版社、文化宣傳部等工作。
產品藝術設計
主要課程:設計素描、平面(色彩、立體)構成與設計、模型製作、工程製圖、產品形態設計、多媒體設計表達等課程。
就業方向:可在媒體及裝潢公司等企事業從事平面設計、廣告設計、室內設計工作、也可以在電子商務公司從事網頁設計和版式設計等工作。
環境藝術設計
主要課程:繪畫基礎、三大構成、景觀設計原理、AutoCAD製圖與施工圖實訓、Photoshop軟體應用技術、三維軟體應用技術、人體工程學、建築材料與構造、景觀照明設計、景觀工程預算與計量、景觀植物識別與應用、景觀沙盤模型實訓、金工木工實訓、專業考察、畢業設計等。
就業方向:可在園林景觀設計公司、室內裝飾設計公司、廣告公司、房地產公司、規劃設計院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景觀設計師、施工員、繪圖員、設計總監、工程師、工程監理、房產銷售等相關工作。
攝影與攝像藝術(電商服務方向)
主要課程:平面構成、圖形設計、字體與標誌設計、攝影(含外出寫生)、廣告攝影、CorelDRAW、Photoshop、CAD、網頁設計、計算機應用基礎專業設計等課程。
就業方向:企事業單位網站的專業拍攝、網頁設計、網站建設和內容維護,企業商品和服務的營銷策劃、電子商務系統開發與維護等工作。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網絡技術與動畫方向)
主要課程:繪畫基礎、三大構成基礎、優秀動漫作品賞析、FLASH、原畫設計、Dreamweaver網頁設計基礎、Photoshop Illustrator、3dmax應用基礎、剪輯基礎、分鏡頭設計等課程。
就業方向:網絡公司、文化傳媒公司、廣告公司、各大企事業單位的網絡相關部門等從事網絡美工,網站建立,網頁設計等相關工作。從事動畫、卡通、漫畫、遊戲美術設計、產品營銷、影視廣告後期製作等工作。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互動設計方向)
主要課程:繪畫基礎、響應式Web基礎、互動設計、UI設計實戰、手機APP、網際網路產品設計與規劃、JavaScript動態腳本設計 、用戶體驗設計、移動H5動效設計實戰、移動網際網路產品UXD綜合實戰、精益創業實戰等。
就業方向:在網絡公司、互動設計公司、網站設計公司、界面設計公司、UI設計公司、網際網路公司等從事移動產品的界面設計、網頁設計、網絡互動廣告設計、網站製作與維護、UI設計、手機APP設計等工作。
虛擬實境應用技術
主要課程:繪畫基礎、虛擬實境設計概論、場景設計、角色造型設計、3Dmax基礎、Unity3D引擎基礎、原畫設計、虛擬實境角色與場景建模、虛擬實境角色動畫、特效動畫、UI設計與製作、Unity3D虛擬實境、Unreal引擎基礎。
就業方向:可在虛擬實境(AVR)設計公司、遊戲動畫公司、影視動畫公司、新型虛擬實境產業公司等企業事業單位從事VR三維製作、三維模型製作、VR互動設計師、VR產品測試工程師、VR全家影視拍攝、VR全景影視編導、VR美術設計、VR產品經理等相關工作。
建築工程學院專業介紹
建設工程管理
主要課程:建築施工技術、土力學地基基礎、建築工程概預算、建築法規、房地產評估、建設工程監理、施工組織設計等課程;
就業方向:可在建築施工企業、建築工程監理企業及建築行業諮詢、招投標諮詢等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工作。
建築工程技術
主要課程: 建築施工技術、建設工程監理、建築工程質量與安全、高層建築施工、工程招標與投標、施工組織設計等課程;
就業方向:可在工程設計單位、施工企業、工程監理企業、房地產企業和企事業單位的建設管理部門等工作。
工程造價
主要課程: 建築法規、工程經濟學、建築工程概預算、建築工程設備、裝飾工程預算、施工組織設計、鋼筋工程量計算等課程。
就業方向:可在企事業的建設單位、施工企業、工程造價諮詢、招標代理、工程項目管理等中介機構,從事施工圖預算、工程。量清單報價、工程結算編制等工作。
建設工程監理
主要課程: 建築製圖、工程測量、建築施工技術、建築施工組織與進度控制、工程建設監理、工程招標與合同管理等課程。
就業方向:可在建築工程監理企業從事土建專業工程監理的基礎工作,也可以在建築施工企業從事建築工程的施工及管理工作,並能在建設單位、房管部門和設計單位從事一般的技術及管理工作。
市政工程技術
主要課程:工程製圖、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建築結構、城市道路工程、城市橋梁工程、市政工程施工技術、城市給排水工程、市政工程預算及相關課程的課程設計、見習、實習等集中實訓。
就業方向:可在市政施工企業、市政公用企事業、市政工程監理企業、市政行業諮詢、設計等單位從事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資料員、材料員、測量員、造價員等,後可往市政工程師、註冊建造師,監理工程師及相關管理崗位發展。畢業後3年可獲取助理工程師技術職務;畢業後2年可考取二級註冊建造師,5年可考取一級註冊建造師。
食品科技學院專業介紹
食品加工技術
主要課程:食品檢驗技術、食品微生物化學、食品烘焙技術、食品添加劑、感官品評等課程。
就業方向:罐頭、飲料、焙烤食品、保健品品管部、化驗室從事、化驗檢測工作;在食品藥品監督、衛生防疫、環境保護、商檢等質檢部門從事分析檢測方面的技術操作工作。
食品加工技術(西點飲品製作應用與管理方向)
主要課程:簡單烘焙、茶飲與咖啡、西式面點製作、西式輕食與餐食製作、飲品調製、門店經營與連鎖經營、開店創業指導、公司運營與投資、創意模擬與實踐等課程。
就業方向:可在餐飲企業從事西點、輕食、飲品製作等基本工作,亦可在餐飲企業從事管理工作,積累經驗,創建餐飲品牌連鎖店、加盟店。
食品營養與檢測
主要課程:食品化學、營養學、食品理化檢驗、有機化學、儀器分析等課程。
就業方向:食品營養強化、平衡膳食設計、食品營養指導工作、品管部、檢驗檢疫等相關部門的檢驗崗位從事食品分析檢測工作。
食品質量與安全
主要課程:儀器分析、食品毒理學、營養配餐、食品化學、食品酶學、食品儲藏加工等課程。
就業方向:安全監控與質量控制;從事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及加工製成品安全及質量控制、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和監督管理工作。
化妝品經營與管理
主要課程:皮膚生理學、化妝品原料、化妝品調製、美容營養學、美甲技術、彩妝技術、整體造型設計、專業護膚與實作、中醫養身技術、中藥與美容、美容服務與諮詢、化妝品營銷、化妝品企業管理等課程。
就業方向:從事美容化妝相關培訓講師、高級健康顧問、美容顧問、健康管理師、美容師、化妝師;化妝品營銷與管理等工作、市場策劃、客戶管理與導購、美容院店長,自主創業。
化妝品經營與管理(形象設計方向)
主要課程:皮膚生理學、化妝品原料、化妝品調製、美容營養學、髮型設計、美甲技術、彩妝技術、整體造型設計、專業護膚與實作、美容養身技術、化妝品營銷、美導商務禮儀、美容服務與諮詢、美妝職業經理人等課程。
就業方向:從事美容化妝相關培訓講師、美容顧問、美容師、化妝師;化妝品營銷與管理等工作、市場策劃、客戶管理與導購、美容院店長;形象設計師、高級健康顧問及健康管理師;自主創業。
護理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兒童護理、內科護理、外科護理、社區護理和心理護理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致力於培養具有仁愛關懷、溝通技巧、團隊協作和評判思維等護理人文素養、現代護理理念和嫻熟護理操作技能,能勝任臨床護理和社區護理保健工作,適應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具有兒童、老年、口腔技術等專業方向護理技術專項特長和向本科護理專業能力發展潛質的技術技能型護理人才。
主要面向各級各類醫療衛生行業領域,可在綜合及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中心、老年服務中心等單位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康復護理、養老護理等工作。
助產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助產技術、母嬰保健、兒童護理、婦產科護理、遺傳與優生、和心理護理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致力於培養具有「以母嬰健康為中心」的現代助產理念,培養擁有「四心」(即愛心、責任心、細心、耐心)助產人才,能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臨床助產、婦產科護理及母嬰保健工作的技術技能型助產專業人才。
主要面向各級綜合及專科醫院、產科門診、產房、高級母嬰護理機構,社區婦幼保健機構、計劃生育機構等從事臨床助產、臨床護理、母嬰保健等工作。
商學院專業介紹
會計
主要課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會計電算化、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等課程。
就業方向:在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從事審計業務、會計諮詢和服務業務,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出納、會計、電算化會計等崗位工作。
電子商務
主要課程:電子商務實務、網頁設計與製作、圖片處理技術、網絡營銷、跨境電商、O2O經營實務、客戶關係管理、移動電商、網絡信息編輯等。
就業方向:可在各類電子商務企業和開展電子商務業務的工商企業從事商貿信息採集與分析、網絡營銷、電子訂單處理、網上採購、諮詢策劃、網絡客戶專員等商務管理工作,以及網頁設計與製作、網店經營與管理、O2O經營與管理等工作。
財務管理
主要課程:管理實務、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初級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稅收籌劃、審計實務、會計電算化、成本管理、投資學等課程。
就業方向:能勝任各類企業,行政事業單位以及金融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財務管理、會計、審計等崗位。
旅遊管理
主要課程:管理學、導遊服務技巧、旅遊政策與法規、導遊基礎、旅遊市場營銷、旅遊電子商務、餐飲服務與管理、酒店領班與主管業務、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等課程。
就業方向: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行社、旅遊景區、旅遊諮詢公司、旅遊電子 商務企業、旅遊規劃策劃機構、主題公園的旅遊經濟管理和企業管理工作;高星級酒店服務與管理工作或旅遊與休閒行業的自主創業等。
高速鐵路客運乘務
主要課程:高鐵運輸設備、高鐵客運乘務規章、形體訓練、 高鐵客運乘務禮儀、高鐵行車組織、高鐵客運乘務應急處理、高鐵客運組織、旅客運輸服務等。
就業方向:可從事列車員、高鐵車站客運值班員、客運員、售票員、列車長等工作,也能從事普速鐵路相關崗位工作及城市軌道交通站務等工作。
市場營銷
主要課程:市場營銷、營銷策劃、連鎖經營管理與實務、電子商務實務、營銷調查與預測、客戶關係管理等課程。
就業方向:大中小型企、事業等單位的銷售部門、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和維護、企業管理部門以及商業貿易單位、諮詢策劃公司的營銷管理、客戶關係管理、行政文員和策劃等崗位。
國際經濟與貿易
主要課程: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法、國際結算、外貿單證、外貿函電、外貿口語、電子商務實務等課程。
就業方向: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政府機構從事國際貿易、商務談判、進出口商品報關等工作。
物流管理
主要課程:供應鏈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物流方案策劃與設計、物流成本管理、配送中心運營與管理、條碼技術與運用等課程。
就業方向:可勝任大倉儲計劃員、質檢員、安檢員、運輸調度員、核算業務人員、物資營銷人員、倉儲、配送、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系統等崗位操作和綜合性管理工作。
連鎖經營管理
主要課程:連鎖門店開發與設計、連鎖門店運營管理、連鎖企業物流配送、連鎖企業採購與供應管理、連鎖企業成本核算等課程。
就業方向:企業連鎖總部的管理崗位及連鎖門市商品管理、信息管理、客戶管理、採購等崗位。
網絡營銷(大數據方向)
主要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圖像處理與美化、網頁設計與製作、電子商務、資料庫技術、大數據應用、計算機作業系統、軟體需求分析、C語言、Java、C++等。
就業方向:可在電子商務公司從事美工、網絡客服、產品(品牌)推廣專員,可從事電商後臺數據分析、網店經營與管理,也可從事軟體開發、系統架構師、數據分析師等工作。
商務英語
主要課程: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培養,英語視聽說、英語口語實戰、商務英語閱讀、英語寫作,國貿實務、外貿函電、外貿英語口語談判、服務業英語、跨境電商實務、英語教學方法,英語證書培訓:BEC初級、英語質量鑑定。
就業方向:可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經濟貿易、進出口單證、翻譯、報關、涉外商務談判等工作;或從事電子商務企業的文秘、商務、策劃;也可從事英語文教產業、服務觀光產業等工作。
茶學院專業介紹
茶藝與茶葉營銷
主要課程: 茶葉審評、茶葉包裝與保鮮、插花藝術、茶葉市場營銷等。
就業方向: 茶藝編創、茶葉銷售服務、茶會策劃、茶藝師、茶文化推廣等工作。
文化創意與策劃
主要課程:面向茶文化傳媒、茶藝編創表演、茶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茶文化培訓等領域的課程。
就業方向:大型茶企十分緊缺的茶文化與藝術創作,各類茶會展策劃與舉辦,創意茶具、茶包裝及茶周邊產品開發等崗位群。
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茶葉加工與營銷方向)
主要課程:茶葉機械與設備、茶葉生物化學、茶葉加工技術、茶葉包裝與保鮮、有機化學等。
就業方向:茶園規劃設計管理工作、茶葉品質鑑別師、茶葉檢測專員等工作。
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茶葉審評與質量管理方向)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植物生理、茶葉生物化學、茶葉機械與設備、茶葉加工技術、茶葉審評技術等。
就業方向:從事茶葉經營管理、茶葉審評師、茶葉品質鑑別師、茶葉生產加工、茶葉品質檢驗、茶葉經營及銷售等工作。
食品加工系(主任)
王同和 男 安徽廬江人 1948年12月出生 中共黨員 國家高級評茶師 碩士生導師
1974年8月畢業於安徽農學院茶葉系留校任教。1974年~1981年從事科學研究工作;1982年至今主要從事教學工作。其中,1979年8月~1991年4月分別在安徽農學院79級研究生班、全國茶學助教進修班、北京經濟函授大學經濟管理專業學習畢業,1992年8月~1994年9月任黃山市黟縣人民政府科技副縣長,1994年10月~1997年10月兼任合肥市日高飲品有限公司經理等職。先後承擔並主持安徽省科委、商業部科研項目及安徽農業大學教學研究項目等六項;獲省星火、科技成果三等獎2項、四等獎1項、商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校教育教學成果獎1項;主持校重點課程建設1項;獲教科論文一等獎1項。主編或參編教材5本;發表論文20餘篇。研究方向:制茶工程與品質、茶葉感官審評與標準化方向。
★獲獎與榮譽:
1、1981年5月 HCDJ-6茶葉光電揀梗機 獲安徽省科學技術成果三等獎(主要完成人之一)
2、1984年 LCDJ-20型綠茶光電揀梗機 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重大成果三等獎(主要完成人之一)
3、1989年6月 九華山名茶恢復研究 獲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四等獎 編號:89-4-078
4、1994年6月 製作的 黃山雲翠茶 獲94「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
5、1996年3月 主持黟縣黟山秀黛等名茶研究課題 獲安徽省「星火」 三等獎,證書號:96-10-1
6、2000年7月主持的「綠茶色澤卡的研製」教改項目,獲校教育教學成果獎
7、2004.6指導趙明治同學的《綠茶奶粉的加工及主要成分分析》獲安徽農業大學優秀論文導師獎
8、2006年6月黃山原生態有機特種茶——千秋泉綠茶 獲黃山市科技成果三等獎(證書號:2006-3-R3)
9、2007年9月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華合作時報、北京老舍茶館聘請為「老舍奧運五環評選活動」茶品鑑評專家;山西省茶葉學會高級茶葉學術顧問等。
10、2007年9月「大制毛尖茶」新工藝研發,通過安徽省科學技術廳鑑定驗收(證書編號07-517-03
11、2007.11月《茶葉審評》課程「三三制」實踐教學方法探討.被中國教育學術委員會評為優秀論文,並榮獲一等獎.
12、2004~08年先後被安徽農業大學評為優秀輔導員和優秀班主任、優秀共產黨員、社會實踐活動中先進個人、「廉潔誠信」五好文明家庭等光榮稱號。
李瑞榮 臺灣南投人,教授。1941年2月生。美國芝加哥伊理諾理工學院化學博士,芝加哥市立大學擔任化學教授11年,阿岡國家研究所擔任教授研究員5年。在美國化學雜誌,J.A.C.S及化學動力學等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十篇。現任天福茶學院食品加工技術系特聘教授。
專長有機化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今後主要研究方向為:烏龍茶之品種,採收季節、發酵、焙火程度,不同嫩度茶葉製品與主要成分,咖啡因,多元酚含量之關係研究;多元酚當保健品、藥品添加物之效果研究。
茶葉生產加工技術系(主任)
李華鈞 重慶市人,1947年10月生。教授。1982年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園藝系茶學專業。曾任西南農業大學食品學系、食品學院副系主任、副院長、院長。現任天福茶學院茶葉生產加工技術系主任。
專長茶葉生產加工理論與技術:1982年起,在西南農業大學園藝系、食品學系茶學專業任教。1987年10月起,受國家教委公派赴法國蒙彼利埃國立高等農學院學習;1989年3月學成回國至今,在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茶學系從教,擔任茶樹栽培育種碩士生導師。
主要學術成果:《中國茶樹品種志》(地方品種篇主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茶樹育種學》參編。論文有《析茶樹的野生型、栽培型、過渡型》(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滲透脅迫對茶樹幼苗葉片脯氨酸累積和水分含量的影響》等。
作為第三屆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茶樹專業委員會成員,以及首屆全國茶樹品種鑑定委員會常委,多次參與國家級、省級茶樹新品種審定和品種推廣應用成果鑑定等工作。1985年第一個教師節獲西南農業大學優秀教師稱號。此後多次受到表彰,2004年因教學工作成績突出獲校「教學督導組推薦獎」。1997—2007年期間任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重慶市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名譽副理事長。
旅遊管理系(主任)
鄭劍順 福建仙遊人,1945年10月生。教授。1969年7月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曾任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廈門大學工會副主席、廈門市政協委員。現任天福茶學院教授、旅遊管理系主任,廈門市臺屬聯誼會理事,廈門市思明區臺胞金胞臺屬聯誼會副會長,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理事,福建省嚴復學術研究會常務理事,林則徐研究會理事,廈門市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
從事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經濟思想史、近代史料學、史料目錄學教學和研究。講授的中國近代史課程被評為「福建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課程」。出版著作《甲申中法馬江戰役》、《福建船政局史事紀要編年》、《中國近代人才思想研究》、《福州港》、《晚清史研究》等;在《學術月刊》、《光明日報》、《廈門大學學報》、《史學月刊》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著作《中國近代史料學概論與史料書籍匯錄》獲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第二次優秀科研成果評獎著作類二等獎,《中國近代人才思想研究》獲福建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福州港》獲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第四次會員優秀作品評獎著作一等獎;學術論文《中國近代史上幾個問題的「情」與「理」》、《論洋務官員的人才觀》分別獲廈門市第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商務觀念與洋務企業的成敗》獲廈門市第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曾獲廈門大學「華為獎教金」獎勵及「優秀工會工作者」稱號等。
茶文化系(主任)
蔡榮章 臺灣高雄人,1948年2月生。教授。
1990年5月創辦國際無我茶會。現為陸羽茶藝中心總經理兼茶學研究所所長、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秘書長、天福茶學院茶文化系主任。
專長茶文化研究和推廣。無我茶會是源於臺灣的一種新茶道形式,也是源生於中國本土的新茶道文化,為當代茶道思想的載體。創辦以來,已成為世界主要喝茶地區通行的茶會形式,目前正在各地愛茶人群中流行開來。
著有《茶學概論》、《無我茶會180條》、《臺灣茶業與品茗藝術》、《說茶——陸羽茶道》、《茶道教室——中國茶學入門九堂課》、《現代茶思想集》、《茶道入門三篇——制茶、識茶、泡茶》、《茶道入門——泡茶篇》、《茶道基礎篇——泡茶原理與應用》等。主筆《茶藝月刊》社論26年。
兼職﹕北京、上海、成都「陸羽茶道教室」總監。
實驗中心(主任)
黃繼軫 安徽蚌埠人,1943年11月生。副教授、研究生導師。
1967畢業於安徽農學院茶業系。從教36年,曾任安徽農業大學茶業系茶葉生化教研室主任。現任天福茶學院副教授。
專業特長:(1) 茶葉生物化學、茶葉化學、食品化學; (2)天然產物的分離與純化;(3)茶葉深加工與茶的綜合利用(a.速溶茶b.茶多酚,c.茶黃素,d.茶紅素、茶色素、茶皂素等產品的生產)。(4)編寫《茶葉生物化學》、《茶葉深加工與茶的綜合利用》教材。
主要著作有:譯著[日]《高等植物次生代謝研究法》;任高校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茶學專業用書《茶葉生物化學》第三版副主編, 2005年獲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材獎。《茶葉生物化學》課程建設(教材),2005年獲安徽農業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一);《茶葉生物化學》(第三版),2005年獲安徽農業大學「十五」教材一等獎(第一)。是安徽省「十五」重大科技專項《葛根黃酮提取、綜合利用及葛根種植》項目主要完成人;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葛根黃酮及其單體分離純化技術中》試項目主要完成人。獲安徽農業大學《教研室教學建設及教書育人》項目安徽農業大學1997年教學果二等獎等。曾受聘於安徽省六安市星火科技專家大院首席專家、霍山縣人民政府科技顧問、貴池市科技顧問。
市場開發與營銷系
李尚儒 臺灣南投縣人,1979年11月5日生。現任天福茶學院市場開發與營銷系代理系主任。
2006年7月天津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工商企業管理碩士畢業,2006年9月繼續攻讀天津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企業管理博士。
工作經歷:
1、1998年3月~迄今,擔任臺灣省南投縣縣議員宋懷琳服務處秘書。
2、2002年8月~2004年8月,進入臺中縣太平市慈明高中,擔任教師一職,並接受童子軍木章訓練,兼任童軍團長一職,負責帶領學生參加組織中各種成長學習工作。經過童子軍承諾考核後,於2008年5月取得童子軍兩顆木章。
3、2007年6月~8月擔任臺灣省南投縣政府約僱人員。
4、2007年8月,至漳州天福茶職業技術學院任教,目前擔任市場開發與營銷系代理系主任一職,主要負責教授管理學、連鎖經營管理與實務、市場調研與預測、營銷策劃等課程。
多媒體設計與製作
餘榮瀅,女,1980年10月27日生人,通識課程部主任、計算機應用教研組組長、並負責數字媒體系的組建及管理工作,講師,中山大學信息科學院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碩士,圖形慮擬現實方向。從事多年的高職高專教學,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
劉祖生 湖南安化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3年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並留校任教。1954年調浙江農業大學, 1986年晉升教授, 1990年批准為博士生導師。曾任浙江農業大學茶學系主任(1984~1992)、浙江農業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1986~1991)浙江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1998~2001)、茶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1991~2001)。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茶葉學會第五、六屆副理事長、浙江省茶葉學會第七、八屆理事長和中國茶葉博物館顧問等職。現任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天福茶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
專長茶樹育種學和茶樹栽培學:主講「茶樹育種學」等8門課程,培養本專科生、研究生和留學生1200餘人。主編、副主編和參編全國統編教材各1本,即《茶用香花栽培學》、《茶樹栽培學》和《茶樹育種學》。主持創建我國第一個茶學博士點和全國唯一的茶學國家重點學科。
主持育成茶樹新品種10個,其中浙農12、浙農113和浙農21為國家級良種,浙農117、浙農139、浙農25、和浙農121省級良種,待審定品種3個。此外,在茶樹矮化密植、苦丁茶資源開發、茶樹良種繁育和茶樹基因克隆等方面也獲得多項創新成果。主要論著有《茶樹育種學》、《茶葉》、《茶?茶科學?茶文化》、《茶韻》和《中國茶學辭典》(常務副主編)、《中國茶葉大辭典》(育種篇主編)、《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農業科學卷》(茶學分支主編)等10餘部,發表論文80等篇。
獲國家優秀教材獎1項、省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省優秀論文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曾評為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協先進工作者和省茶樹良種化先進工作者。1991年7月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鄭學檬 浙江天台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0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曾任廈門大學常務副校長,兼任廈門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曾被聘為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客座教授。現任教育部古籍整理研究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民辦廈門華廈職業學院院長、天福茶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
專長唐五代十國史研究、中國古代經濟研究。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1987年12月晉升教授,1996年6月起任博士生導師。自60年代以來,發表論著80餘種,主要代表作有:《五代十國史研究》、《中國賦役制度史》、《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經濟研究》、《傳在史中》、《簡明中國經濟通史》、《中國企業史》(古代卷)等。榮獲一、二屆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及其他社會科學優秀獎。
施兆鵬:教授、博士生導師
施兆鵬 湖南醴陵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0年7月畢業於湖南農學院(湖南農業大學前身)留校任教至今。1988年任教授,1993年評為博士生導師。現任湖南天然產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兼任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中華茶人聯誼會副理事長、湖南省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園藝學科組茶學組組長等職。現任天福茶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
專長茶葉加工學、茶葉審評與檢驗, 畢生從事茶學教學、科研和開發工作,擔任茶葉加工學、審評、生化、茶文化等課程的教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各一項,國家優秀教材獎二項,省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各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二、三、四等獎各二項。主編《茶葉加工學》、《茶葉審評與檢驗》,參編《中國茶經》、《中國茶葉大辭典》、《中國茶業詞典》,著有《中國名家茶詩》、《事茶五十年》等,發表論文60餘篇。獲「湖南省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 」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王鎮恆 浙江溫州人,教授。
195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農學院茶葉專業。曾任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校黨委書記、茶業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安徽省茶業學會理事長,安徽省農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組成員,全國農業高等院校教材指導委員會學科組成員,日本中國茶協會首席顧問。現任天福茶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
專長茶樹栽培學、茶樹生態學:主持「茶樹內部結構的研究」,經國內專家鑑定達到國際水平,並獲省科技進步獎;主編《中國名茶志》、《中國茶文化大辭典》、《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茶業卷》獲1997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主要著作有《茶樹栽培學》、《茶樹生態學》、《英漢茶業詞彙》等已出版。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多次獲省自然科學論文獎,並在國內外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論文6次。1974年赴摩洛哥王國,與王國茶葉研究所合作,栽植、研製、開發茶葉獲得成功。1984年獲英國科技中心授予世界農業科技名人稱號。1991年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從1952年起從事高等農業教育、科研工作40多年,執教主講茶樹栽培學、茶樹優質高產理論等課程,1983年起培養研究生。
詹梓金 福建福安人,教授。
1961年畢業於福建農學院園藝系果蔬專業(本科),1986年晉升副教授,1994年為教授,1993年起指導碩士研究生至2003月。在職期間為茶學學科帶頭人,研究生導師。社會學術兼職:中國茶葉學會理事,福建省茶葉學會常務副會長,天福茶學院籌建顧問等。現任天福茶學院校務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茶樹育種學的教學與科研,運用細胞學、形態學和電鏡技術及同工酶分析,對全國著名茶樹良種安溪鐵觀音、福鼎大白茶等的遺傳變異、育性機制研究取得進展,為茶樹無性系品種遺傳變異原因及品種復壯原理提供理論依據(國內外無先例)。並對福建茶樹種質野生資源的分布情況,在全面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摸清了其分布特點與規律,從氣候學、生態學、解剖學上揭示其潛在的社會價值、經濟意義和利用前景(省內領先,國內先進)。同時關注生產、加工及市場等茶葉經濟方面的前沿問題。
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考察訪問,巡迴演講等學術交流。應邀赴馬來西亞出席《情系烏龍茶》演講活動期間,承擔主講者,就「我國烏龍茶生產現狀與發展前景」等四個方面,在吉隆坡等重要城市進行演講和學術交流。
李瑞榮 臺灣南投人,教授。1941年2月生。
美國芝加哥伊理諾理工學院化學博士,芝加哥市立大學擔任化學教授11年,阿岡國家研究所擔任教授研究員5年。在美國化學雜誌,J.A.C.S及化學動力學等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十篇。現任天福茶學院食品加工技術系特聘教授。
專長有機化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今後主要研究方向為:烏龍茶之品種,採收季節、發酵、焙火程度,不同嫩度茶葉製品與主要成分,咖啡因,多元酚含量之關係研究;多元酚當保健品、藥品添加物之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