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楹聯文化進校園 濰城區實施「長者有為時代先鋒」工程

2020-09-04 大眾日報

「願乘風破萬裡浪,甘面壁讀十年書。」「有志始知蓬萊近,無為總覺咫尺遠。」「嫩莎經雨如秧綠,小蝶穿花似繭黃。」「赤橙黃綠紫營養豐富,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新學期,走進濰坊外國語學校聖基分校,牆面上、連廊中、餐廳、宿舍,處處可見楹聯。

這所學校是中國楹聯基地學校,在濰坊濰城區共有20多處這樣的學校。「楹聯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瑰寶,能在師生面前反映一種思想。我認為,楹聯的未來在學校、在學生,我們把楹聯進校園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產生了積極良好的影響。」濰城區教體局離退休幹部黨總支書記陳寶玉說。陳寶玉還擔任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主席。

近年來,陳寶玉帶領200多位楹聯愛好者,以楹聯文化為切入點,全面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植根鑄魂、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將楹聯文化的希望和出路鎖定在教育,讓楹聯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課程、進活動、進試卷,使楹聯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起來。

「這些楹聯有的勵志,有的明理,有的敘事,天天看著,都記在心裡了。」聖基分校五年級一班學生陳亞茹說。

在楹聯文化方面,聖基分校用好盈利專家資源,經常請進來。同時,該校加強楹聯文化教師隊伍建設,開發校本教材。「我們營造濃厚的楹聯文化氛圍,在教室、餐廳、宿舍、校園處處可見楹聯,從而入腦入心,立德樹人。」濰坊外國語學校副校長王秀德說。

陳寶玉是濰城區「長者有為·時代先鋒」工程湧現的典型之一。今年,濰城區委老幹部局、離退休幹部工委在全區組織實施「長者有為·時代先鋒」工程。

「我們組織指導離退休幹部黨組織在聯繫服務群眾上多用情、在宣傳教育群眾上多用心、在組織凝聚群眾上多用力,實現離退休幹部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引領離退休幹部工作高質量發展。」濰城區委老幹部局局長楊連軍說。

「長者有為·時代先鋒」工程指出,拓寬離退休幹部「為」的渠道,特別是在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雙招雙引」、脫貧攻堅、基層治理、志願服務、紅色基因傳承等工作中搭建載體平臺,結合離退休幹部職業及專業特點,立足「老本行」,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爭做時代先鋒。

9月1日,濰坊第五屆廣場舞比賽,嶽戰春帶領隊伍參加,表演了《走進新時代》串燒、《我愛你,中國》兩個節目。嶽戰春今年76歲,是濰城區正能量自怡園社團黨支部書記、團長。目前,這個團隊有600多人文藝愛好者、志願者,分為棋牌分團、文體分團、吹拉彈唱分團、愛心服務隊四個團隊。日常參加活動的人數約180人。

「你退休了,領著老人玩吧。」領導的一句話,成為嶽戰春退休後的主要工作。

「雖然退了休,但要時刻提醒自己與時俱進,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本色。」嶽戰春說。他定期組織召開社團黨員支部會議,並捐獻自己的藏書供大家借閱。他每天早上在社團工作群編發每日晨語,用自身行動弘揚時代正能量。

2018年10月28日上午,徐麗榮帶著5歲女兒來到自怡園遊玩。孩子在湖邊玩水槍時不小心落水,水剛漫過膝蓋,但淤泥較深,孩子陷進淤泥中。徐麗榮跳到了水中淤泥太深,雙腿便越陷越深。他們在水中掙扎時,正能量自怡園藝源分團團長丁曉東聽到了呼喊聲,跳入水中,在眾人的幫助人成功將母女二人營救上岸。

「我們起步晚,但標準高。我們的精神狀態、創新意識、工作業績都要一流,這是社團的總目標。」嶽戰春說。

據介紹,正能量自怡園社團每年義務演出90餘場次,觀眾達10餘萬人次,榮獲各類獎項80餘項。

濰城區倉南街社區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書記楊哲,是居民口中的「監督員」「義務總管」。看到小區沒有打掃乾淨,他親自上手。看到老年人健身器械有鬆動,馬上拿來工具進行修理加固。

「實施『長者有為·時代先鋒』工程,提升老典型,培樹新典型,構建覆蓋離退休幹部工作全域的典型集群,發揮好輻射帶動作用,為加快建設現代化高品質強區作出新貢獻。」楊連軍說。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石如寬 通訊員 李英 李誠 報導)

相關焦點

  • 合川:楹聯文化進校園 傳承文化又提高教學質量
    通訊員 邱雲春 攝近日,重慶市合川區雲門街道萬家小學邀請區楹聯學會開展「楹聯進校園·墨香飄萬家」送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為師生講解楹聯相關知識,並現場創作書畫作品。「和諧社會春風暖 誠信人家喜事多」「勤為事業千秋訓 信是人生一字師」……孩子們認真研讀作品,並記在本上。孩子們告訴筆者,這些楹聯好讀好記,還特別有內涵,說出了很多人生道理。
  • 創建中國楹聯教育基地 濰城區開發區實驗小學啟動儀式 採風作品
    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專門組織了18人的詩聯專家隊伍,參加啟動儀式,進行採風、楹聯創作,助力學校創建活動。 這是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為楹聯等優秀傳統文化進學校、進社區而組織的第十次大型傳統文化採風活動,也是截止目前為止,今年舉行創建中國楹聯教育基地啟動儀式的第七所學校
  • 楹聯專家走進麓臺校園
    2020年8月29日上午,濰州麓臺學校應邀參加「慶祝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成立十周年暨濰州聯壇五老詩聯創作研討會,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葛慶平先生,中國楹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楹聯學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教育委員會主任、濰坊市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會長陳寶玉先生等楹聯專家一行4人來到我校,對楹聯的教育教學視察指導工作。
  • 濰城區實驗小學多彩校園快樂成長
    濰城區實驗小學作為一所百年名校,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現已成為山東省乃至全國教育理念先進、師資力量雄厚、優秀人才輩出的歷史名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該校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校園、國家級首批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等多個稱號。
  • 濰城區永安路小學:弘揚國粹,寓教於聯
    8月10日,創建中國楹聯教育基地啟動儀式在濰城區永安路小學舉行。出席啟動儀式的專家團隊有中國楹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楹聯學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教育委員會主任、濰坊市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會長陳寶玉,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原副會長於志超、王謙一、張冠軍,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的常務副會長王乃森、王豐邦、武福河、劉思成、張志文、張玉欣,副會長孟慶生、武法聰、楊順章、孫長亮,副秘書長許東方,詩聯骨幹於明華,濰城區教體局優秀傳統文化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孫波共
  • 文化和旅遊局:深入實施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
    河東區深入實施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推動「非遺+教育」,廣泛開展「戲曲進校園」「非遺進校園」等系列展演展示活動,讓中小學生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截止目前,開展「戲曲進校園」演出15場,「非遺進校園」展演展示12場,參與學生達12500人。
  • 面對面 心連心 實打實——濰城區「網格化」文明實踐架起為民服務...
    濰城區創新「網格化」文明實踐運行機制,著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不斷拓寬文明實踐覆蓋面,通過講、評、幫、樂、慶等形式,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村入戶,深入人心。南倫村村民李郭要說:「區委黨校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來給我們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老師的講解,我們聽得懂、學得通,心裡敞亮。」南倫村是濰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網格化」服務的一個縮影。「應用『網格化』實踐新機制,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覆蓋村居的每個角落,使『文明種子』在全區萌芽綻放。」
  • 濰城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中國楹聯教育基地啟動儀式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向學生滲透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瑰寶,濰城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於8月14日邀請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專家以及詩聯專家採風團,助力學校楹聯基地創建啟動儀式。詩聯專家採風團由中國楹聯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楹聯學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教育委員會主任、濰坊市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會長、中共濰坊市濰城區教體局老乾總支書記陳寶玉先生親自率領。
  • 淄博、青州、寒亭詩聯學會成員走進濰城區...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11月10日上午,淄博市、青州市、寒亭區三地詩詞楹聯學會一行14人,及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7人,齊聚美麗的北小校園,考察學校楹聯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漫步校園,參觀人員頻頻駐足,對學校的楹聯文化氛圍交口稱讚。
  • 濰城區永安路小學:開學四部曲,喜迎新學期
    濰城區永安路小學精心準備、精密部署,從硬體設施到校園環境整理,從教師隊伍建設、班級管理服務、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等各方面強化精細化管理、內涵式發展,為新學期教育教學工作的提升發展夯實基礎,凝聚力量。新學期,學校全面優化校園育人環境,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於無聲處沁潤童心,全方位育人。
  • 讓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中小學校園以夯實中華文明的基石是目前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要把它作為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來抓。優秀的晉商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走進中小學校園,是我省中小學教書育人、文化育人的必然選擇。
  • 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中小學教師楹聯對句(第一期)
    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濰坊市濰城區中小學教師楹聯對句(第1期)收集整理:戴淑貞 武福河製作:孫波 孫長亮審核:陳寶玉濰坊市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
  • 林秀芳:楹聯生韻滿校園
    「讓校園充滿文化氣息,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校園底色,不僅僅是一幅美好的畫面,更是一所學校能夠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初來乍到,高區二小此前並沒有具備傳統文化專長的師資。但這倒不是難事,作為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山東省「網際網路+教師專業發展」傳統文化工作坊主持人之一,林秀芳已與傳統文化結緣多年,並一直紮根一線,從事相關教育研究,尤其是對楹聯教育更是熟門熟路。楹聯雖小,但易學、凝練且資源豐富,不僅能快速為師生打開一扇通向優秀傳統文化的大門,更能激發師生對母語文化的熱愛,促進其文化素養的提升。
  • 昌邑市實施紅色關愛「四進」工程
    近年來,昌邑市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實施紅色關愛進基地、進課堂、進社會、進心靈「四進」工程,讓紅色基因真正滲進青少年血液、浸潤青少年思想,發揮鑄魂育人作用。實施「走進基地」工程。依託已建成的渤海走廊革命鬥爭陳列館、78處紅色村史館、9處專題展館,組織青少年通過聽、講、看等方式,讓紅色教育內化於心。走進展館「聽」。
  • 文明校園 | 濰城區實驗小學文明城市暨文明校園創建活動
    原標題:與文明實踐為伍 為和諧社會增光——濰城區實驗小學文明城市暨文明校園創建活動 為進一步弘揚時代文明新風尚,打造文明和諧的育人環境,濰城區實驗小學推行一系列舉措,助力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學校成立文明城市創建領導小組,黨總支書記、校長張進蘭同志任組長,親自調度全國文明城市暨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她強調,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是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又一舉措,作為全國文明校園,我們更應該自覺參與,快樂參與。
  • 傳統文化進校園的重心與支點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學校教育如何科學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濰坊首座楹聯文化主題公園盛裝亮相
    濰坊外國語學校五年級學生康宇軒告訴記者,「改造後的自怡園不僅景色怡人,而且新增了很多楹聯,比如『景借西湖一角,秀增北海三分』這句就十分優美。」記者看到,改造後的自怡園增加了許多體育運動設施。一條新設的健康步道深受市民的喜愛。在步道上,每隔50米就有提示標誌,上面標註著消耗卡路裡的數量。
  • 濰坊市濰城區中小學教師楹聯對句(第3期)
    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濰坊市濰城區中小學教師楹聯對句收集整理:戴淑貞 武福河製作:孫波 孫長亮審核:陳寶玉濰坊市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
  • 「先鋒行動」織密校園安全防護網
    為了將校園安全這張防護網織得更密、更牢,今年年初,市委教育工委推出了2020年度書記項目《先鋒行動織密校園安全防護網》實施方案。  與此同時,為更好配合今年以來我市大力建設的「校園哨兵」智慧安防工程,市教育局成立了「校園哨兵」行動支部,並督促各學校相繼成立「先鋒守護校園安全」行動支部,帶領本校教職工一起參與到學校安全工作中,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督促學校和黨政負責人認真履行校園安全主體
  • 雙牌:校園文化進社區「向日葵工程」展風姿
    7月17日晚上,雙牌三小校園文化進社區「花兒向陽 童心向黨」文藝演出在林峰社區「永水拖藍」廣場舉行,這是雙牌縣深入開展「向日葵工程」、助力「六城同創」的一個剪影。本次文藝演出以獨特的載體、新穎的形式、精彩的演繹、濃厚的氛圍,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深植於廣大學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