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乘風破萬裡浪,甘面壁讀十年書。」「有志始知蓬萊近,無為總覺咫尺遠。」「嫩莎經雨如秧綠,小蝶穿花似繭黃。」「赤橙黃綠紫營養豐富,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新學期,走進濰坊外國語學校聖基分校,牆面上、連廊中、餐廳、宿舍,處處可見楹聯。
這所學校是中國楹聯基地學校,在濰坊濰城區共有20多處這樣的學校。「楹聯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瑰寶,能在師生面前反映一種思想。我認為,楹聯的未來在學校、在學生,我們把楹聯進校園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產生了積極良好的影響。」濰城區教體局離退休幹部黨總支書記陳寶玉說。陳寶玉還擔任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主席。
近年來,陳寶玉帶領200多位楹聯愛好者,以楹聯文化為切入點,全面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植根鑄魂、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將楹聯文化的希望和出路鎖定在教育,讓楹聯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課程、進活動、進試卷,使楹聯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起來。
「這些楹聯有的勵志,有的明理,有的敘事,天天看著,都記在心裡了。」聖基分校五年級一班學生陳亞茹說。
在楹聯文化方面,聖基分校用好盈利專家資源,經常請進來。同時,該校加強楹聯文化教師隊伍建設,開發校本教材。「我們營造濃厚的楹聯文化氛圍,在教室、餐廳、宿舍、校園處處可見楹聯,從而入腦入心,立德樹人。」濰坊外國語學校副校長王秀德說。
陳寶玉是濰城區「長者有為·時代先鋒」工程湧現的典型之一。今年,濰城區委老幹部局、離退休幹部工委在全區組織實施「長者有為·時代先鋒」工程。
「我們組織指導離退休幹部黨組織在聯繫服務群眾上多用情、在宣傳教育群眾上多用心、在組織凝聚群眾上多用力,實現離退休幹部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引領離退休幹部工作高質量發展。」濰城區委老幹部局局長楊連軍說。
「長者有為·時代先鋒」工程指出,拓寬離退休幹部「為」的渠道,特別是在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雙招雙引」、脫貧攻堅、基層治理、志願服務、紅色基因傳承等工作中搭建載體平臺,結合離退休幹部職業及專業特點,立足「老本行」,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爭做時代先鋒。
9月1日,濰坊第五屆廣場舞比賽,嶽戰春帶領隊伍參加,表演了《走進新時代》串燒、《我愛你,中國》兩個節目。嶽戰春今年76歲,是濰城區正能量自怡園社團黨支部書記、團長。目前,這個團隊有600多人文藝愛好者、志願者,分為棋牌分團、文體分團、吹拉彈唱分團、愛心服務隊四個團隊。日常參加活動的人數約180人。
「你退休了,領著老人玩吧。」領導的一句話,成為嶽戰春退休後的主要工作。
「雖然退了休,但要時刻提醒自己與時俱進,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本色。」嶽戰春說。他定期組織召開社團黨員支部會議,並捐獻自己的藏書供大家借閱。他每天早上在社團工作群編發每日晨語,用自身行動弘揚時代正能量。
2018年10月28日上午,徐麗榮帶著5歲女兒來到自怡園遊玩。孩子在湖邊玩水槍時不小心落水,水剛漫過膝蓋,但淤泥較深,孩子陷進淤泥中。徐麗榮跳到了水中淤泥太深,雙腿便越陷越深。他們在水中掙扎時,正能量自怡園藝源分團團長丁曉東聽到了呼喊聲,跳入水中,在眾人的幫助人成功將母女二人營救上岸。
「我們起步晚,但標準高。我們的精神狀態、創新意識、工作業績都要一流,這是社團的總目標。」嶽戰春說。
據介紹,正能量自怡園社團每年義務演出90餘場次,觀眾達10餘萬人次,榮獲各類獎項80餘項。
濰城區倉南街社區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書記楊哲,是居民口中的「監督員」「義務總管」。看到小區沒有打掃乾淨,他親自上手。看到老年人健身器械有鬆動,馬上拿來工具進行修理加固。
「實施『長者有為·時代先鋒』工程,提升老典型,培樹新典型,構建覆蓋離退休幹部工作全域的典型集群,發揮好輻射帶動作用,為加快建設現代化高品質強區作出新貢獻。」楊連軍說。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石如寬 通訊員 李英 李誠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