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實施紅色關愛「四進」工程

2020-09-06 大眾日報

近年來,昌邑市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實施紅色關愛進基地、進課堂、進社會、進心靈「四進」工程,讓紅色基因真正滲進青少年血液、浸潤青少年思想,發揮鑄魂育人作用。

實施「走進基地」工程。依託已建成的渤海走廊革命鬥爭陳列館、78處紅色村史館、9處專題展館,組織青少年通過聽、講、看等方式,讓紅色教育內化於心。走進展館「聽」。組織全市廣大中小學生利用寒暑假、節假日時間,到各展館開展「紅色研學」、我的假期「紅」起來、村史館裡「過大年」等系列活動,通過聽講革命歷史,讓孩子們身臨其境感悟紅色文化。主動參與「講」。積極探索發現式學習、參與式了解等方式,開展「小小紅色講解員」活動,在全市範圍內面向各個年齡段學生,選拔培養26名熱衷公益、熱愛紅色文化的優秀中小學生走進基地,承擔紅色文化講解任務,變「被動聽」為「主動講」,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講給孩子聽,推動紅色文化更好入腦入心。參與情景再現。依託基地展館,開展「英雄小八路」情景表演、重走革命路、「紅色嘉年華」等各類活動,讓紅色歷史「動」起來、「活」起來。

實施「走進課堂」工程。堅持把紅色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中,不斷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創新形式載體。以「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為主題,在全市中小學開展「渤海走廊•紅色班會」系列活動,組織黨校教師、基地專職講解員等到課堂上講述紅色革命歷史,目前已舉辦專場報告150餘場次,並培養了一批「紅色班會」主講教師,帶動全市中小學校自主舉辦紅色班會400餘場次,受教師生2萬餘人次。組建「老革命講故事」宣講團走進校園,舉辦革命傳統報告會,講述親身經歷的紅色故事,目前舉辦專場事跡報告40餘場。指導學校開發學「四史」與育新人相融合的思政課程,並結合學科知識和特點,深挖「紅色元素」,先後推出「厲害了,我的文化」「小小華羅庚」等主題課案例,並以「學生必備十五種品格」為主線打造紅色思政主題課案例集《培根鑄魂》,讓課堂成為青少年接受精神洗禮的「紅色驛站」。

實施「走進社會」工程。持續開展「聽『老革命』講那過去的事情」活動,組織義工和五老志願者,特別是發動廣大中小學生,深入全市村莊、企業和機關,對建國前老黨員、老戰士、老模範逐人走訪,搶救挖掘大量第一手資料。目前已走訪老革命320名,留下40餘萬字文字記錄、2000多小時影像資料和近3萬張圖片,整理證書、軍功章、信件、實物等「活資料」900餘件,讓青少年親身了解、感受革命前輩可歌可泣的英雄經歷。走訪中很多孩子與老革命結成「忘年交」,主動談體會、悟心得,並把英雄事跡講給家長朋友聽。同時,還組織黨員義工、中小學生及家長開展「為無名烈士墓碑描紅」,「家庭親子誦讀」主題擂臺賽等活動,激發青少年的感恩之心,實現「小手拉大手、跟黨一起走」。

實施「走進心靈」工程。積極發動五老志願者帶領青少年參與紅色故事的挖掘整理、紅色教材的編寫攝錄工作,先後編寫、製作了14本「校本教材」和18部電視教育片,源源不斷地給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糧」。以連環畫形式創編的《徐邁的黨性人生》《王濱的藝術人生》等系列「紅色」小人書,成為青少年帶在身邊的「口袋書」。目前,已面向青少年發放各類教材9萬餘冊。疫情期間,依託「兩微一端」、抖音號等載體搭建線上「雲課堂」,組織青少年線上開展「紅色思政知識大討論」「致敬逆行者」系列主題活動,開設「紅色融媒•英雄事跡」專欄,舉辦「祭英烈•致英雄」紅領巾雲課堂,定期利用各類新媒體平臺推送各類微視頻、專題片等,用革命先輩優良傳統教育激勵青少年。精心策劃「紅色悅動」系列活動,舉辦紅色經典閱讀比賽、黑板報比賽、黨史新中國史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活動,讓青少年在閱讀「紅色書籍」、觀看「紅色影片」、講述「紅色故事」中體會愉悅、收穫知識、滋養心靈。(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都鎮強 通訊員 魏全晉 報導)

相關焦點

  • 昌邑市儀器檢定測試工廠工程電廠等儀器檢測
    昌邑市儀器檢定測試工廠工程電廠等儀器檢測昌邑市儀器檢定測試工廠工程電廠等儀器檢測,服務點覆蓋全國各個市區區域,全國均可按排上門檢測校準,昌邑市儀器檢定測試工廠工程電廠等儀器檢測成立於2005年,註冊資金高達3000萬元整,佔地6畝,實驗室面積達1600平方米。
  • 昌邑市龍池鎮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畫作分為三個主題,分別是北白塔村銘記革命往事、傳承紅色基因,東白塔村革命往事沉澱、英雄人物記憶,西白塔村綠色生態農業、田園風光無限。牆體畫與街景融為一體,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樓外樓看山外山,客中客入畫中畫,遊人賞景遊人是景。白塔片區省級美麗鄉村示範建設項目,是龍池鎮生態振興大發展的一個縮影。
  • 昌邑市龍池鎮:探索以紅色文旅助力鄉村振興的「龍池模式」
    深入挖掘昌北人民保衛「渤海走廊」的光輝革命歷史,打造了以「渤海走廊」革命鬥爭陳列館為核心,整合周邊紅色文化展覽中心、抗日戰爭紀念館、紅色馬渠政德政風教育基地、齊氏家風家訓館、瓦東村過硬支部村史館及陳幹紀念館等6處教育基地,形成了半徑3公裡的教育基地聚集圈,構建起融家風家訓、愛國主義、黨史黨性、政德政風「四位一體」的紅色文旅黨性教育綜合體。一是挖掘革命鬥爭史,打造紅色教育核心基地。
  • 山東省昌邑市建起五座汙水處理廠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區西北部的新新源水業有限公司工業汙水處理廠,看到沉降池已立起鋼筋骨架,貯水池正澆築水泥地基,各項土建工程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 昌邑市龍池鎮:「紅色」引領造就鄉村振興特色「隆起」
    齊魯網濰坊11月23日訊(通訊員 宋國棟 許麗娟)近年來,昌邑市龍池鎮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積極推動綜合開發
  • 昌邑市龍池鎮登上2018中國鄉村振興先鋒榜
    近日,2019中國三農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行,會議揭曉2018中國鄉村振興先鋒榜十大榜樣,昌邑市龍池鎮榮登榜單。  2018中國鄉村振興先鋒榜由農民日報社主辦,旨在發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所湧現出來的榜樣典型,總結典型經驗、展現榜樣力量、推動引領示範,帶動鄉村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 山東省寒假兒童關愛「四送」行動雲啟動!
    直播現場,省婦聯向全省廣大家庭、志願者及社會愛心人士發出「把愛帶回家」寒假兒童關愛行動倡議。與會領導為志願者代表發放「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知識書包,志願者將通過入戶慰問、課業輔導、主題活動等寒假兒童關愛志願服務,把知識書包帶給留守和困境兒童。
  • 昌邑市第一實驗小學辦公用品採購項目中標公告
    昌邑市第一實驗小學辦公用品採購項目中標公告一、採購項目名稱:昌邑市第一實驗小學辦公用品採購項目二、採購項目編號:SDHD-2016-CYCZ013 >三、招標公告發布日期:2016年7月19日四、開標日期:2016年8月11日五、採購方式:公開招標六、中標情況:
  • 2020山東濰坊昌邑市招聘人員控制總量及聘用制教師簡章(294人)
    二、招聘範圍和條件(一)應聘人員除符合事業單位新進人員基本條件要求外,年齡須在40周歲以下(1980年7月1日以後出生),具備從事教師職業的身體條件;(二)2020年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學歷證書、相應學位證書應於2020年8月底前取得,其他應聘人員均須於2020年7月1日(含)之前取得。
  • 大事回眸 | 昌邑市文山中學2020年十件大事!
    回首2020年,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堅持「為每一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的辦學理念,發揚「和衷共進、自強不息」的文山精神,積極推進課程改革,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線,以精緻管理為保證,全面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促進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一、黨建引領,砥礪奮進,始終堅持一顆紅心辦教育。
  • 濰坊大學朋友圈又添重磅新朋友 濰坊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揭牌|昌邑市|...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秦國玲11月9日,濰坊環境工程職業學院舉行揭牌儀式,濰坊大學朋友圈又添重磅新朋友。濰坊市政府副市長李平,山東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處處長王志剛出席儀式,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杜全平宣讀《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設立濰坊環境工程職業學院的批覆》。
  • 昌邑市公安局:立足職責敢亮劍 掃黑除惡護民生
    中宏網山東11月16日電 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濰坊市昌邑市公安局持續加強群眾關心的民生領域的掃黑除惡,敲詐勒索、非法拘禁、聚眾鬥毆等案件大幅下降。建立健全對社會治安、鄉村治理、金融放貸、工程建設等涉民生重點行業領域的常態摸排機制,加強對警情、案件的梳理排查和對涉黑惡前科劣跡人員的調查摸底,深挖隱藏在幕後的涉黑惡案件線索。
  • 市婦聯黨支部:實施「九九(久久)」工程 打造新時代巾幗文明實踐...
    市婦聯黨支部:實施「九九(久久)」工程 打造新時代巾幗文明實踐黃山樣本 2020-09-02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視頻|楹聯文化進校園 濰城區實施「長者有為時代先鋒」工程
    近年來,陳寶玉帶領200多位楹聯愛好者,以楹聯文化為切入點,全面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植根鑄魂、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將楹聯文化的希望和出路鎖定在教育,讓楹聯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課程、進活動、進試卷,使楹聯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這些楹聯有的勵志,有的明理,有的敘事,天天看著,都記在心裡了。」聖基分校五年級一班學生陳亞茹說。
  • 「四進一促」專項活動實施方案
    ,在全省範圍內開展「進校園、進企業、進園區、進社區(村),促進就業」專項活動(以下簡稱「四進一促」)。鼓勵5G基站建設、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市政道路建設等重大工程、項目實施單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支持就業困難人員自主創業,支持勞動者居家靈活就業。深入推進「技能脫貧千校行動」,組織技師學院開展結對幫扶,落實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就讀技工院校的「三補」政策。
  • 昌邑市公證處 助力抗疫事跡被《中國公證》雜誌報導
    近日,昌邑市公證處為支援疫區的募捐帳戶提供免費保全證據公證的新聞被《中國公證》雜誌(2020年第03期)採用報導。
  • 昌邑市實驗幼兒園 | 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智慧管理髮揮大效能
    昌邑市實驗幼兒園創建於1955年,是昌邑市教體局直屬管理的省級示範幼兒園。目前已辦成一所由總園引領,擁有4處分園的集團化幼兒園。幼兒園始終堅持以「科技興園」為引領,以「智慧校園」創建為目標,將信息化建設工作作為幼兒園整體工作的一部分,納入規劃,並逐步落實。通過發展,信息化已由原來的應用於教育教學發展到貫穿於幼兒園的整個管理,為幼兒園的發展發揮了極大的功能。
  • 廈門將實施「五大工程」保護97處革命遺址 並擬開發鼓浪嶼紅色旅遊
    為進一步推進廈門紅色文化工程建設,今年9月,廈門市委宣傳部印發《廈門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實施方案》。  昨日,廈門市委宣傳部組織召開廈門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暨「紅色基因我們傳承」系列主題活動新聞發布會。
  • 東營:關心關愛少年兒童營造良好成長環境 讓少年兒童茁壯成長
    今年,藉助共青團山東省委「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的實施,他不僅有了自己的小屋,平時還經常有志願者前來輔導他學習。到2022年,將有200多名像小瑋一樣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青少年收穫這份幸福。李兵 攝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有了陽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養,才能絢爛綻放。努力讓每一位少年兒童茁壯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心願。
  • 東營:關心關愛少年兒童營造良好成長環境 讓少年兒童茁壯成長
    今年,藉助共青團山東省委「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的實施,他不僅有了自己的小屋,平時還經常有志願者前來輔導他學習。到2022年,將有200多名像小瑋一樣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青少年收穫這份幸福。優化環境,讓青少年健康成長「上下學期間交通非常擁堵,一天四次上下學都能看到老人們在學校周邊指揮車輛、疏導交通。」「非常敬佩這些老人,只要看著他們站在校門口,我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