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思維。

2020-10-20 王智遠

本文共計6125字,簡單思維。

這是智遠的第0107篇成長筆記的分享。

「沒有人願意聽冗長的陳述,也沒有人願意

去接受一個複雜的事物,事實上,能夠簡單的便是偉大」。

如果你去找領導去「反饋一件事情的結果」,而到了辦公室後,你開始和老闆說這個事情的過程,然後中間「執行多麼的複雜」,「最後結果怎麼樣」。

那麼可能你在匯報的過程中,老闆就不耐煩的打斷了你,讓你說重點就行,這是多數人的症狀。

換一種方式,假設你上來就說「結果」,然後在擁有清晰的邏輯去闡述影響結果的幾個重要條件,以至於下次如何避免,我想「即使事情沒有達到預期」老闆也應該不會去責怪你。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中,很多事情,本身是不複雜的,但是往往在進行的過程中,加了很多流程化的內容,甚至於「各環節的溝通的成本」,就把事情變的複雜化了。

簡單思維的本質要求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不僅要把簡單的事情視作為「簡單」,同樣也要把複雜的邏輯「變得簡單化」。

只要我們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底層邏輯,就一定能撥開遮迷雙眼的雲霧,找到一把解決複雜問題的簡單鑰匙。


01

關於「簡單」思維。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在課堂中,老師為了測試學生的「快速思考能力」,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空中有兩隻小鳥,一前一後的飛著,你怎麼才能一下子把它們給抓住?

為此,課堂上學生開啟了搶答模式,有的同學說:「用槍」,「用麻袋」,「用彈弓」,說什麼的都有,當然方法也非常的多,但是最後學生們覺得,這些方法都很難實現。

最後老師給出的答案卻令人驚訝,說:「用相機拍照」,用拍照的方法,一個簡單的「瞬間」卻能留下永恆的「精彩」,這就是「簡單思維」的妙用。

簡單思維不是不懂變通:

簡單思維是一種「本質思維」,他要求你的不僅僅能夠看到事物的表層,也能認知到底層邏輯。

你也可以理解成用最簡便的方式,直奔問題的實質,對原事物結構的簡化設計,使其更能滿足功能的要求,儘可能地撇開非主要因素,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環節,使複雜問題的解決簡單易行。

在生活當中,很多人可能對「簡單思維」產生了理解偏差,比如覺得簡單思維就是「幼稚,不動腦子的思考方式」

往往很多人也會嘲笑那些比較愚蠢的人,比如說一個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或者說想問題比較機械,不懂得靈活變通,其實這不是「簡單思維」的本質,那些可能只是停留在上層的表面價值上。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什麼是表面價值:

智遠認為,那些事物外在的「現象」,而非本質的部分。而因為外在的現象往往會誤導我們,去幹擾我們判斷能力的,統稱之為「表面價值」。

比如自己去一個公司面試,初次印象你可能會考慮這個公司的名氣大不大,給的福利待遇夠不夠好,公司位置是不是離家近,工位區域好不好等等,這些重要麼?


當然重要,也不重要,為什麼呢?

首先,找工作的核心是什麼?其次應當考慮的是什麼?我們是否真正和喜歡這個行業與這個職位,能不能和公司一起成長,給別人創造價值,這些才是「本質」的。

而其他方面的,比如我們找對象,又要看戶口,房子,工作好不好,家庭背景條件怎麼樣?考慮這麼多因素之後,卻沒有問自己,要跟一個人相處一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

所以,在日常中,所謂的表面價值很容易迷惑我們,它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我們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實際中卻發現沒有什麼大的作用。

而且很多人也都是按照表面價值做的,最後可能產生的結果是「錯誤」的,所以被表面價值迷糊,是我們不能夠直達本質,簡單思考的的真正原因。

「表面價值」與「簡單思維」不同,簡單思維要求的是,用「最簡單」的形式去化解最底層,最複雜的邏輯,並把他闡述出來。而「表面價值」是眼睛看到最直觀化的層次所帶來的現象狀態。

我們經常去形成一個人,「空有其表」,本質就是「表面價值」,如果一個人具備了表面的功夫加內在的功夫,那麼相對來說就是「絕對實力了」。

簡單思維也是一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的表述,暗示著我們通常先看到現象,然後再去分析現象背後的本質,之後通過簡單的方式直擊問題的要點,表達出來。





02

不要將事情複雜化。


有句古話叫做「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很多的事情本身是很簡單的,是我們自認為地把它整複雜了。

我在很小的時候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兄弟兩個要射一兔子,針對這隻兔子是煮著吃還是烤著吃,而爭論了起來,最後決定了,一半煮著吃,一烤著吃,但是抬頭一看,兔子卻跑了。

其實這事本身很簡單,一箭先把它射下來,然後再去做定奪就好了,不管怎麼吃,到最後總會有吃的。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拒絕延伸,精力放在重要的地方:

某一次會議上,一個品牌的同事在講關於品牌slogan的撰寫文案,然後讓大家選取一個,討論的過程中,老闆就提出了「這個slogan會不會對我們品牌定位的用戶人群有影響」。

在我們還在試圖理清這個問題的時候,老闆自己就把這個問題按下了,說:「算了,這個市場因素,我們不考慮了」。

L先生說:「品牌定位,市場因素,用戶體驗,這不是我們昨天探討的問題麼」?

我們公司的品牌對標的產品應該是某某品牌的APP,而且這個賽道現在嘗試做的人也不多,如果我們用這個SLG,會不會就局限了。

老闆說:好了,你不要說了。

那天下午,我們吃完午飯走在路上,L先生又說起了這事,說老闆不讓他繼續說下去。

我突然想起了之前朋友對我的評價,然後就分享給了他:「你喜歡把事情弄的複雜,延伸出來,這樣的分析起來確實會有成就感,但是就會離核心目標越來越遠。

「我不喜歡複雜化」和「我想研究問題的本質」,正是這兩者不斷地推動者我們去探索一起未知的事物。

但是你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中,自己越是想看清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會變的越發的「複雜」和「不清晰」,甚至到最後,討論變成了一件無意義的事情。

其實我們遇到的很多的問題,都是說不清楚的,因為任何一件事情,它之所以是現在所呈現的模樣,是它本身和與之相關的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結果。

所以,唯有一切從簡,針對問題,不做延伸性的假設,解決當下,把精力放在重要的地方固然重要。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簡化環節,不要陷入狹義閉環中:

工作的時候,依稀記得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公司招聘了一個做新媒體運營的同事。

在剛入職時,這個同事工作的態度挺認真,凡事基本都喜歡問個究竟,哪怕是公司發一個通告,他也要去問一嘴。

慢慢的時間久了,同事就不太喜歡他了,就是不管什麼大事小事,到他那裡就成了一件複雜的事情,解決這件事情,有的時候還需要拉上幾個人一起商討下在做決策。

有一次,活動運營部的同事在討論「活動的問題」,他也要參加,結果最後把大傢伙惹得會議結束後,領導專門抽出來一個人給他普及「這個活動的目的」和「想達到的效果」。

在工作中,不懂裝懂,不該自己管的瞎管,把簡單的問題搞複雜,就是職場最大的不靠譜,你會發現,慢慢的別人就不願意和你說話。

整個部門經過這個夥伴的參與,搞的大家都不想和他一起打交道了,不是他不好,只是他容易把所有的事物都搞的很複雜,認知思維很容易陷入狹隘的閉環中。

這種人在每個公司都有,你跟他說活動的方案,他可能給你說具體的流程,你跟他說「目的」,他可能告訴你預算成本,你跟說成本,他可能最後給你來一個「活動初心是什麼」

下面場景,或許你也遇見過:

一個電話就可以得到的結果,非要搞一上午。
一個會議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非要討論一天。
一個人可以解決的問題,非要全部門配合。

其實事情越複雜,就越難找到核心的那個「關鍵因素」,那麼處理的時候,就會虎頭蛇尾,得到的結果不是預期的答案。

傳統公司老闆也會犯這些錯誤,我們可以看到:

一個不到50人的團隊,總經理,總監,經理管理人員一大堆,制定的規則,流程化的東西也是一大堆,以為這樣就可以保證工作的質量,往往最後的結果卻會適得其反。




厲害的人是能夠將看起來很複雜的事情簡單化,能夠抽絲剝繭把精要的事項抽出來,然後找到關鍵點,最後就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當然,工作中,有些人就比較喜歡沉迷條框的限制,比如寫個郵件,等待回復,逐層請示完在做決議,其實有些工作大可不必,無端地浪費大家的時間,拉低整體的效率。





03

「短期滿足」和「長期投入」。


要知道,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任何複雜的事情,都是有簡單的方法,任何問題也肯定都是有答案的。

就像數學公式解複雜的難題一樣,只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論」,「底層邏輯」,加以套用,就可以簡化很多。

那些職位高的人,總能把工作變的簡單化,這種簡單恰是別人對工作精細化的精準把控和慎重考量的結果。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拒絕雞毛蒜皮帕金森:

「帕金森定律」又叫官場症,工作中,工作會自動膨脹,佔滿大家所有可用的時間,你也可以理解成,「某一項工作」的增加只是為了填滿完成這一工作時可利用的時間。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者在一篇文章中講到了一則有趣的新聞:

一個在知名企業上班的朋友給他發郵件,朋友說他看了公司的內部網站,公司CEO發布的有關公司最近的業績公告,只引來了8個人的點讚。

而關於公司6樓安裝了一臺自動售貨機的告示,卻收穫了近200個贊。

這個對比非常有意思,但也不是非常的奇怪,多數人往往重視短期而直接的利益,而會輕視長期,間接的利益。

站在公司層面來思考,一個高級領導應該在不同業務之間綜合考量公司的資源分配,比如市場,運營,技術,人員精力的把控等,把核心的精力和時間分配在重要的業務上,這其實就是一種價值的投資。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也是一樣的,我們每天雖然10點鐘到公司,在公司面臨無數的事物纏身,需要做出無數次的決策。

選擇先做哪件,再做哪件,歸根結底就是「計劃」,「價值導向」的問題了,因此,從理論角度,我們應該選擇最具有價值的事情去投資。

但是在實際的行動中,並不是如此。

很多人到公司後,就開啟了「低效率的勤奮」,一天到晚看著挺忙,本質沒有落實幾件事情,多數都忙在溝通,發郵件時間成本上。

而並沒有「冷靜下來」去思考下,今天的核心工作有哪些,我需要在什麼時候,積極搞定哪塊兒。

從心理學角度,簡單的事情特別容易懂,而複雜的事情,往往會讓我們摸不著頭腦,多數情況,我們總是對小事情糾纏不休,是因為我們懂那些小事情,而我們迴避複雜的難題,是因為對這些問題摸不著頭腦,同時又怕出醜而不敢發問。

雞毛蒜皮帕金森定律,會導致我們在做特別關鍵的重要事情的時候,所用的時間和精力不夠,而時間都投入小事情上了。

也許你也會遇到這種情況,一周開始了,在自己面前有一份PPT要做和一個周報要寫,自己一定會權衡工作量後去決策,比如周報好解決,那就先弄周報,結果因為PPT的一再拖延,最後留給做PPT的時間不多。

這給我們帶來哪些不一樣的啟發?

在個人成長方面,我們應該頭腦清醒地去做那些關鍵,正確,有長期利益的事情,而不是簡單,容易做,做完就算了,或者短期利益的事情。

當然,這也不是沒有道理,顯然這麼做可能有些反直覺,有點難,但是如果你有這方面的意識,那麼你就超越了80%以上的人,這是一種長線的投資,不專注於眼前。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什麼事情應該看長期:

你知道「短期滿足」這個概念麼?就是通過短時間的付出,就能讓自己獲得快感並沉浸在此,全程感到很滿足。

怎麼理解呢?比如刷短視頻,10秒一個,每個視頻能讓自己感到開心,或者說打遊戲,20分鐘能夠體驗超神的快感。

又比如看碎片化的成長方法論,短時間內覺得提升了,看完感慨萬千,打雞血一樣,做出改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第二天依然是渾渾噩噩,原地踏步。

如今的各大平臺,都是經過大量算法設計,可以研究用戶,制定千人前面,讓人沉迷虛擬的成就感之中,平臺為了及時反饋的快感行為來獲得用戶的停留時長。

你應該聽過這句話:「毀掉我們成長的,不是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那些熱愛的」。

當你不再制定長期計劃的時候,而是一次又一次放縱自己沉溺於即時的快感和虛擬的成就感中,自己就會離廢掉不遠了。

「健身」因為付出了5天沒有好身材放棄了。
「讀書」因為讀了兩本沒有學到很多放棄了。
「寫作」因為堅持一段時間沒有閱讀量放棄了。

可是這些東西,都是短期得不到反饋的呀,比起什麼是長期可以投入的,或許知道什麼是「短期不要的」更為重要。

只有自己有明確的3-5年目標,然後將目標進行簡化,拆分到每季,每年,每天進行落實,你會發現,實現一件事情是如此的簡單。




比如你想擁有大V寫作的才華,或許只需要每周堅持寫2篇文章,一個月就是8篇,一年就是96篇。

兩篇文章一周,一天可能只需要抽出半個小時,其實這速度並不慢,帶來的成長也不少,但是多數人沒有堅持下去,就是短期沒有得到及時的獎賞反饋。





04

複雜的事物有若干個「簡單」組成。


很多複雜的事物,不過是若干個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把事情看得越單純,就越接近真相,也就越接近真理,因此,抓住複雜現象背後單純的本質,這樣的一種思考方式「極為重要」。

當然這種法則適合於「企業的經營」,也適合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其根本的原理原則相同,而且單純至極。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任何大企業都是從簡單開始:

在我們眾所周知的大企業中,如果從底層邏輯開始剖析,所有的成功都是從簡單的事物做成的。

如果瑞幸咖啡沒有把一杯「小藍杯」做成,智遠相信,再好的商業模式,每個月即使瘋狂燒錢補貼,也未必有用戶買單。

因為用戶消費只會關注幾個核心點:「價格」,「口感」,「品質」,「視覺」。

滴滴打車前期無非也是「解決了用戶打車難,司機坐地起價」的問題。

把這個簡單的問題,通過平臺化開發,更多的司機入駐,提高整體效率,讓用戶享受足不出戶就可以使用車的便捷,所以才成為剛需。

字節跳動在短短的幾年,市值排在了網際網路的頭部梯隊,除了選對了方向,其在前期也只是「把基礎的信息化算法,推薦機制」做到了極致,這樣才有用戶持續的停留在APP獲取信息。

很多的網紅,自媒體,走到最後自己做了mcn公司,其實前期的經營模式也並不複雜。

可能只是一個素人一步一步堅持做優質的內容產出,積累固定的用戶,組建運營團隊,慢慢壯大。

把問題簡化,才是真正的「智者」,你看,他們在開始,不過是「簡簡單單的把當下的每一步做好而已」。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怎麼做才能將問題簡化,並抓住核心:

心神不定,是無法將複雜的問題進行簡化的,在問題簡化之前,我們需要把心沉下來,做到清淨, 才能看到事情的真相,看到現象背後的本質。

白隱禪師的《坐禪和贊》中指出,處理複雜問題,平心靜氣地深入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每天至少保證一次。

作為一個領導,如果工作中,我們只靠頭腦聰明,靠能力解決問題,雖然可以獲得一時的發展,但從長期角度,還是非常脆弱的,必定會在某個時候遇到挫折,陷入困境。

只有善於思考,善於將複雜現象簡單化,善於把握事物本質的人,才能常勝不敗,這是一個優秀領導人的必備條件。

如果作為一個普通執行者,首先我們需要化繁為簡即將重複,不相關,不重要的全部剔除,只保留和目標最相關的因素,並將它們按照敘事性的邏輯結構重新組合。

剔除很好理解,就是做減法,但是這裡的剔除並不是指把你不爽的東西拿掉,而是把所有會對你判斷產生幹擾的因素全部刪除。

這就需要做到與「目標」的結合,基於這個目標,自己需要開始做減法,去除所有不相關,對目標產生直接影響的信息和因素。

一個人邏輯思維過程的化繁為簡,本質是為了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化繁為簡單的思維方式很大一個作用就是,一開始可能以點的形式思考,最後慢慢從整體,以面為主,最後在找到幾個核心,進行串聯,達到某種目的。



核心觀點:

重要的真理,往往最簡單直白。

化繁為簡,有一個前提,對整體系統的運營,或者某個事物所有相關的因素都需要熟悉,了解其中的原理,然後在把複雜的,無關,次要的全部去掉。

如果基本功不夠,很多人用的方法,就是「愚公移山」,一個一個去試。

關於幸會社:

網際網路社群服務品牌,靠譜的網際網路圈子,已經有830人+找到組織,社群注重於「交流」」對接」「異業合作」,覆蓋職業包含媒體記者,運營,市場公關,品牌營銷等,職場年輕人的充電站。

相關焦點

  • 從簡單思維到多元思維模型
    總結越多「世界最基礎客觀運轉規律」,思維就越廣;了解越多「世界客觀運轉規律之間的聯繫」,思維就越深。從簡單思維到多元思維模型的過程,即是在了解眾多世界客觀運轉規律的基礎上,搭建規律與規律之間聯繫的過程。
  • 思維練習的開始,就這麼簡單
    我們曾經在很多篇文章中給大家介紹過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問題、理清思路的八種思維導圖。Happy所在的學區就引入了思維導圖寫作系列教材,小朋友們每天都用思維導圖進行寫作練習。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篇文章再來回顧一下思維導圖究竟是怎麼運用到孩子們的學習中去的。1.八種思維導圖如何實際運用到孩子的學習中?
  • 思維導圖,是一種簡單卻能有效地表現發散性思維的思維工具
    當然不是,這和孩子的學習方法有很大的關係在國外,例如美國新加坡等許多國家,作為小學的必修課,導入了迅速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的方法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導圖,是一種簡單但能有效表現發散性思維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實際上運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將各個主題以圖形的方式表現出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與主題的關鍵字及其特徵形態色彩圖像等相結合
  • 思維導圖簡單畫法?可愛氣泡思維導圖怎麼畫?
    思維導圖在很多公司都很實用,所以學習畫圖的人也很多,但是對於不太會的朋友來說,想要畫一個簡單可愛的思維導圖其實不難,只要大家掌握到方法,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思維導圖簡單畫法?可愛氣泡思維導圖怎麼畫?讓你輕鬆學會畫可愛的思維導圖。
  • 李旭章:破除簡單抓項目思維
    原標題:破除簡單抓項目思維 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各級領導幹部,觀念上要適應,認識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對路,工作上要得力;對各級政府,尤其是對各級地方政府的領導來講,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破除簡單抓項目的舊思維。
  • 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學語文,簡單了
    換個思維角度學語文現在一提起學語文很多學生都覺得不感興趣,認為學習語文很難,沒有更好的方法,語文老師也很無奈,換個角度思考,用數學思維方式學習語文,就簡單了。將複雜的內容簡單化數學思維是一種模式化的思維過程,在這個思維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構思,從而進一步讓學生產生運算的「數感」。
  • 第404期:告別簡單思維
    我們可以在網絡上看到,中國人大多不會「就事論事」,而是習慣於「上綱上線」;大多不會「對事不對人」的討論,而是習慣於「對人不對事」的攻擊甚至謾罵。這些現象,大多與一元、單維、單因素、線性的簡單思維方式有關。本公眾號第54期的題目是《什麼是林彪的本質》。
  • 怎麼畫漂亮的思維導圖?畫思維導圖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思維導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的十分廣泛,它是一種將我們大腦中抽象的思考過程通過圖文並茂的發散性結構展現在一張圖上,它簡單卻很有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那麼,思維導圖怎麼畫呢?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呢?下面小編將給大家細細講解,一起來學習吧!
  • 思維導圖怎麼畫?怎麼畫出簡單又漂亮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怎麼畫?現在主要的兩種方式:一種是手繪,一種是藉助思維導圖網站進行繪製。思維導圖是一種思維整理工具,對於上班族來說,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你提高工作效率。對於學生黨來說使用思維導圖可以鍛鍊邏輯能力。那麼我們應該通過什麼方法畫出既簡單又漂亮的思維導圖呢?
  • 簡單又漂亮的思維導圖模板如何下載
    我們在平時的辦公中經常需要用到思維導圖,更多的人們將直接使用模板進行編輯,你是不是經常為找不到簡單又漂亮的思維導圖模板而發愁呢?其實下載思維導圖模板並不難,但是要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並不簡單,下面給大家粉線一些漂亮創意思維導圖模板及下載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xmind做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
    xmind是一款非常好用的思維導圖製作軟體,它出了可以製作思維導圖外還可以製作魚骨圖、二維圖、樹形圖、邏輯圖、組織結構圖等,下面具體說一下怎麼製作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打開思維導圖軟體xmind,選擇自己想自作的種類,這裡要製作思維導圖,所以選擇第一個思維導圖選擇之後彈出子界面
  • 怎麼繪製思維導圖?如何簡單的繪製出創意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將越來越多的被人們使用,藉助思維導圖,可以鍛鍊我們的思維能力,學習方面,可以幫助我們整理筆記;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讓領導對你刮目相看,至於思維導圖怎麼繪製?現在主流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手繪,另一種是利用工具進行繪製。
  • 思維導圖簡單畫法是什麼?在電腦上怎樣快速畫出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我們在工作中經常可以使用的一個工具,有的小夥伴就會提到了,思維導圖的製作難度太高了,很難獨自繪製出思維導圖來。小編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特別簡單的思維導圖畫法,使用這個思維導圖方法不需要什麼美術功底,即使是職場小白也是可以很快就能學會的。
  • 如何繪製思維導圖更簡單?繪製思維導圖的工具是什麼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思維導圖被更多的人們使用,借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整理懸系筆記,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至於思維導圖怎麼繪製?如何繪製思維導圖更簡單?現在主流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手繪,另一種是使用畫圖工具進行繪製。下面,進入今天的課堂。
  • 思維導圖完整手冊:5種思維導圖學習法,讓孩子的學習簡單又高效
    「思維導圖」,英文the mind map,又叫做心智腦圖,是用圖形表達人們思維的有效工具。它又簡單又有用還有效,是實用性的思維工具。同時,「思維導圖」,由於採用圖文並重的形式,所以也很有趣味性。畫「思維導圖」是特別實用的工具之一。根據試卷上的題目分類歸納,畫出「思維導圖」不僅能讓自己清楚哪些習題出得多,哪些知識點出現的概率高,還能很直觀地看到自己總是做錯了哪些習題,從而查漏補缺等。②根據題型特點畫「思維導圖」,簡單好上手。
  • 思維導圖完整手冊:5種思維導圖學習法,讓孩子的學習簡單又高效
    「思維導圖」,英文the mind map,又叫做心智腦圖,是用圖形表達人們思維的有效工具。它又簡單又有用還有效,是實用性的思維工具。同時,「思維導圖」,由於採用圖文並重的形式,所以也很有趣味性。」,簡單好上手。
  • 簡單易懂的思維模型:系統思維篇
    冰山模型、關聯圓環、調節反饋迴路、增強反饋迴路…… 譯 |b俊一 來源 |神譯局 編者按: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曾說,「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
  • 搭積木練思維 不僅僅是玩具這麼簡單
    增強動手能力、培養空間感、好像對大腦開發還有幫助吧……當我們深入地去了解積木,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動手、思考,並達成目標時,我們興奮地發現,其實積木的更神奇的地方體現在對孩子的思維訓練上。比如用積木搭一個最簡單的 「高樓」,孩子會發現,最下面的積木碼得越整齊,「高樓」就會越穩和越高。
  • 思維導圖怎樣畫簡單又漂亮?新手必備思維導圖畫法
    思維導圖怎樣畫簡單又漂亮?現在的辦公越來越離不開電腦,電腦帶給我們的方便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說我們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對工作的問題與修改總結出一些內容,為了我們的工作流程更加清晰明了。接下來為大家分享一些工作中必備的思維導圖畫法。
  • 其實很簡單,超越普通人的思維就可以
    賺錢和睡覺一樣簡單,創業其實真的很簡單。這個問題很多人可能有疑問或者持反對意見。說你創業既然這麼簡單,為什麼社會上面那麼多失敗的創業者呢?說賺錢很簡單,你去找個工作,有一份固定收入。每個月三四千塊錢,一線城市五六千塊錢,可能上萬的也有,對吧?但是你如果想賺更多的錢,靠死工資是不可能的,那麼你就只有找第二個-副業。副業可以作為你固定工作的備選。萬一你的固定工作崩了,沒固定工資可拿了,那你的副業還能夠支撐你的家庭開銷。那些違法的事我們不講,違法的咱不幹。